四會玉器

產地廣東省肇慶四會市

四會與廣州、平洲、揭陽並稱廣東四大翡翠批發市場,是國內最大的翡翠加工基地。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所屬縣級市四會市,距廣州大約80公里。從廣州省站、窯口、芳村、天河均可乘車至四會大酒店;也可以下午6點前或凌晨1點在華林國際廣場坐小巴前往,大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這趟路線的車費便宜)。2003年,四會市榮獲“中國玉器之鄉”稱號,玉城也就成為了四會市的城市簡稱。

簡介


四會玉器
四會玉器
返程時可以在四會大酒店旁邊的東城車站坐前往廣州的幾大車站的大巴;也可以在下午一點前在玉器街牌坊下坐返回華林寺的小巴。據了解,至2014年,四會擁有玉器商鋪800多家,加工廠300多家,從業人員近10萬人。四會玉器,以中低檔產品為主,以翡翠掛件、翡翠擺件及翡翠圓珠散件為主要產品;翡翠成品加工能力和價格在全國範圍內,是最具優勢及競爭能力的。由於價格低廉,早已贏得包括台灣、香港等全國翡翠經營者的青睞。
四會玉器街,分三大部分:玉器城、玉器街、玉器天光墟。其中玉器城和玉器街交錯一起,以店鋪為主;天光墟與玉器街相隔約300米,是四會玉器最具特色的地方。

發展歷程


發展歷史

我國的玉器源於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興盛於戰國及兩漢時期,繁榮於明清。四會的玉器加工也有很長的歷史,早在清末民初,四會就有一些人在當地開設“家庭作坊”從事玉器雕刻加工。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四會已辦起了一批玉器加工廠,玉器加工業迅速發展起來,玉器加工技術和玉器品質迅速提高,品種更加齊全,成為當時廣東省內少有的上規模生產玉器系列產品的地方,一些玉器產品還被評為廣東省名優產品,在省內已頗有名氣。
改革開放后,由於種種原因,玉器企業轉產,原企業內的工人紛紛在縣城沙尾路一帶開設玉器加工銷售門店,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條“玉器街”。從此,四會的玉器加工場、加工店和家庭作坊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四會已有玉器加工戶1000多戶,從業人員達8000餘人,年產值超1億元。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玉器加工新行業。
到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在四會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導下,四會玉器行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建設了具有一定規模和檔次的玉器街、玉器城等玉器專業市場,吸引了大批客商前來投資和進行玉器交易,在國內乃至東歐、東南亞等地區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四會的玉器商戶為了擴大業務,自發形成“玉器天光墟”市場,每天黎明前,“天光墟”燈火通明,人頭涌涌,熙熙攘攘,前來採購玉器的客商絡繹不絕。四會玉器市場逐漸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玉器產品銷售集散地,成為了廣東最大的翡翠玉器批發市場。經過幾代人琢玉工藝技術的傳承和歷屆黨委政府的扶持,四會的玉器行業不斷發展壯大,並在玉器加工、玉器產品造型、玉器銷售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到2006年底止,已發展成玉器商鋪1000多家,玉器加工廠400多家,玉器加工場4000多家,從業人員8萬多人,年加工玉璞7000多噸,年產值15多億元的規模,成為了四會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產業。四會已成為了國內重要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和廣東省四大翡翠玉器加工基地之一,也是國內知名的玉器加工銷售集散地和廣東最大的翡翠玉器批發市場。2014年,在廣州、揚州、上海、北京等玉器銷售市場,大部分的貨源都來自於四會。2003年,四會市榮獲“中國玉器之鄉”稱號,玉城也就成為了四會市的城市簡稱。四會玉器業的興旺還帶動了商貿、旅遊、酒店、飲食等行業的發展。
他山之玉,四會成器
清朝末年,不少宮廷的玉器匠人流落民間,一些玉器匠人“南飛”廣州,經營玉器生意,一些四會的青年農民跟著他們當學徒。此後,為了躲避戰禍,不少人回到四會老家,這些人也將玉器加工技術帶回四會,逐漸發展起來。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四會共有玉器加工戶1000多戶,從業人員達8000餘人,年產值超1億元,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玉器加工行業,形成了一條集玉器加工、銷售於一體,生意興旺的玉器街。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的各路玉器珠寶商紛紛來到四會,進行玉器交易。有著悠久雕刻工藝傳統的福建莆田、河南南陽人,嗅到了四會發展玉器產業的商機,紛紛到四會“淘金”,大大提升了四會玉器產業的雕刻技術和精細化水平。

發展現狀

據統計,到2006年,四會的玉器商鋪已發展到近1000家,玉器加工廠400多家,玉器加工經營戶已經達到40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8萬人(其中四會本地人4萬左右,福建莆田、河南南陽人各約2萬),年加工玉璞量達到7000噸以上,年銷售額超過15億元。走在四會玉器街,處處都能聽到車玉聲,“玉器之鄉”不負盛名。
“他山之石,四會成器”,沒有玉石礦產的四會,卻擁有“中國玉器之鄉”的美名。四會的玉石原料大都來自緬甸的翡翠玉石,所生產的翡翠玉器產品種類齊全,包括擺件、玩件、掛件、飾件等,款式多樣,品質上乘,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產品遠銷港澳台以及東歐、東南亞等地區。四會玉器產業的發展,培育了一大批玉雕工藝師,生產出的玉器產品構思巧妙,工藝精細,有許多產品被評為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優秀作品;在中國藝術博覽會上,評選出的珠寶玉器類金獎、優秀獎作品中,四會的佔了大部分。

發展思路

我國作為全球最有潛力的珠寶生產、消費大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加快發展,珠寶業越來越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玉器與其他珠寶首飾的結合也更加緊密,玉器業發展前景廣闊。我市玉器行業發展還處於成長期,玉器生產銷售大都以個體戶為單位,缺乏品牌意識,未能形成規模化生產、企業化經營,市場競爭力不夠強。為適應形勢的發展,四會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玉器產業向規模化、規範化、高端化的發展目標,實現玉器產業的升級。一是加強引導扶持。扶持一批重點企業,鼓勵重點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管理水平,樹立品牌,利用品牌的效應,輻射、帶動更多的企業和個體戶。二是搭建平台,加強推介。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渠道進行大力宣傳。並通過組織舉辦玉器產品展銷會、訂貨會和博覽會以及研討會等活動,不斷開拓新的市場,加強對外交流和合作,擴大對外影響,提高知名度。三是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功能配套。通過向原材料供應和產品銷售拓展,進一步做大、做強、做長玉器產業鏈。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玉石交易、玉器加工、產品銷售等專業功能區,不斷完善功能配套。四是加強人才培養。通過加強與大專校聯合,在四會建立珠寶玉器專業學生實習基地和玉器加工工藝技術培訓基地,加強對玉雕技術人才的培訓,不斷壯大玉雕技術人才隊伍。同時,積極組織對玉雕工藝人員進行職稱評定,培養更多高級專業人才,提高玉器工藝的檔次和水平。
玉器街
玉器街
四會玉器
四會玉器
玉器
玉器
玉器
玉器
玉器
玉器
四會玉器
四會玉器
四會玉器
四會玉器

經驗和做法


長期以來,四會的玉器生產銷售都是以個體戶為單位,工藝也較為原始,分散的經營方式已明顯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扶持和引導玉器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上規模、上檔次,四會市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科學管理、市場規範”的發展方針,把發展玉器產業作為發展四會經濟的重要工作來抓,採取了切實有效的扶持措施。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營造良好軟環境。鼓勵更多的人從事玉器加工業,鼓勵開辦“家庭作坊”者開辦玉器加工廠,擴大規模。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玉器經營者提供資金、場地、設施等方面的便利,積極為其解決在生產、經營、銷售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是不斷完善硬環境建設。面對朝氣蓬勃、發展迅猛的玉器產業,四會市政府先後建設了具有一定規模和檔次的玉器街、玉器城等玉器專業市場,營造了良好商貿環境,逐步引導玉器行業向規模化、市場化、產業化發展。2004年,引進外資建設四會國際玉器城。該玉器城規劃面積16萬平方米,是國內首家集玉石交易、玉器加工、產品展銷為一體的大型玉器交易城,玉石交易區、玉器加工區、商貿區已建成投入使用。
三是成立行業組織,加強行業管理。為更好地加強政府、玉器行業、玉器從業人員三者之間的溝通與聯繫,維護行業和從業人員的切身利益,提高行業自身管理水平,促進玉器行業健康有序發展,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四會市玉器商會。
四是不斷加強宣傳推介,強化品牌意識。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渠道宣傳四會玉器產業的悠久歷史以及兩千年年來所取得的成果,積極推介精美的玉器產品,並通過舉辦四會玉器產品展銷會、訂貨會等活動,組織玉器商戶參加珠寶玉器博覽會、展銷會,不斷開拓新的市場,提高四會玉器行業的知名度。為了營造更有利於玉器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擴大四會玉器品牌的知名度,2003年向國家申報獲得了“中國玉器之鄉”稱號。與此同時,通過每年舉辦玉器文化節和玉器博覽會等大型活動,進一步擴大對外影響。
五是加強對玉器市場的監管,維護玉器市場秩序。成立了四會市玉器檢測中心,為顧客提供售前和售後服務。開展“誠信經營店”評選活動,引導玉器經營戶誠信守法經營。加強對玉器市場的監督和檢查,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六是加強人才的培養,提高工藝水平。四會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玉雕人才的培養,成立了四會市中小企業(玉器加工業)培訓基地,定期舉辦玉雕技術培訓班,邀請國內著名的工藝美術師和具有豐富雕刻經驗的技術人員前來授課,不斷提高雕刻技術人員的藝術鑒賞水平和雕刻工藝水平。同時,對玉雕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資格評定,並對雕刻工藝水平較高的玉雕工藝師給予市政府特殊津貼待遇,不斷培育和壯大玉雕技術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