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刻於內江城沱江北岸掛榜山(科舉掛榜處),由內江縣知事顧文曜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所題。另一處也於嘉慶年間刻於內江城南3.5公裡外的三元塔。
據史料統計,自唐宋以來,內江中進士、舉人的數量一浪高過一浪,
明朝更到了高峰,中進士和舉人的總數,幾乎佔四川名額的一半。到明代,內江出了180多個進士,甚至當時1家考7個進士的情況都有,在全國實為罕見。
不過,到
清朝,進士數量在減少。“整個清代,內江才出10多個進士。當時,人們認為“文運”有所衰弱,希望“回運”。
清朝嘉慶十四年(1809年),浙江人顧文曜上任內江縣知事(即知縣),格外“重文教”,故重建了內江文風塔三元塔,並在掛榜山題下“天開文運”,寄託了他對內江未來的良好期盼和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