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崇聖大學

2001年創於泰國的私立大學

華僑崇聖大學位於泰國的北欖府之“挽披縣”的“挽差隆區”之“挽納達公路”的18公里處,佔地600餘畝。它是一間由泰國的華僑經營的慈善機構“華僑報德善堂”營運的四年制私立大學。校門為有五道入口的中國式牌樓,橫匾以繁體中文、英文及泰文書寫著:“華僑崇聖大學”。

泰國華僑崇聖大學是泰國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由華人捐款全資興建、管理的大學,同時也是第一所,又是至今為止唯一一所獲泰國普密蓬皇上陛下恩賜校名並御駕親臨主持揭幕典禮的私立大學。

著名華人實業家、慈善家、教育家鄭午樓博士擔任首任校長,是惟一由普密蓬國王陛下恩賜校名並御駕親臨主持開學典禮的大學,詩琳通公主殿下是該校文學院榮譽博士。學校秉承“學成服務社會”的校訓,不以盈利為目的,以嚴謹的治學態度、規範的管理、廣泛的國際交流,享譽全球。迄今已培養出多屆具有遠見卓識的國際化、專業化人才,為中泰兩國架起了一座友誼合作的橋樑。

辦學宗旨


泰國華僑崇聖大學秉承所隸屬的泰國華僑報德善堂的“全面為社會公益事業服務”崇高宗旨,以“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為校訓,並特別以之為華人子弟和廣大泰國人民提供學習華文和中國傳統文化及其他文理學科為教育的目標。

學校簡史


華僑崇聖大學有70餘年的歷史,其發展沿革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華僑助產學校
1937年,泰國華僑報德善堂成立。翌年,為了提供接生助產服務廣大人民,特成立“華僑助產院”。兩年後,為了能夠更加廣泛為人民提供服務,1942年成立“華僑助產學校”以培養醫療護理人才。自1941年至1984年止,已經培養了43屆學生。此外,又將“華僑助產院”易名為“華僑醫院”,擴大醫療服務範圍。
華僑學院
為了提供更多醫療護理人才,華僑報德善堂遂於一九八一年將“華僑助產學校”擴充為“華僑學院”首先設立“護理學院”本科專業。後來,為了配合華僑報德善堂為公益事業服務的工作,又設立了“社會公益學學院”,本科專業目的為培養服務社會公益事業的人才。院址設在華僑醫院後面的一片寬廣地皮上。此外,又將“華僑醫院”再擴大醫療服務範圍,成為一所綜合醫療醫院。
華僑崇聖大學
1992年,泰國民間最大慈善機構泰國華僑報德善堂成立80周年慶典,該堂董事長鄭午樓博士藉此良機倡導建立“華僑崇聖大學”,號召華人踴躍捐資完成該校的建設。這是該堂為響應國家發展教育事業﹑培育大專人才的方針政策所進行的重要工作。
1992年5月11日,“華僑崇聖大學”獲泰國普密蓬皇上陛下恩賜“華僑崇聖大學”校名,這是泰國第一所,也是至今為止的唯一一所私立大學獲此殊榮。翌月,學校正式開學。
1994年3月24日,普密蓬皇上陛下特御駕親臨學校主持揭幕典禮。這也是泰國第一所,同時也是至今為止的唯一一所獲此殊榮的私立大學。皇恩浩蕩,全國華人、全體捐款創校人、華僑報德善堂全體董事、學校全體校董、學校全體師生均感恩戴德。
華僑崇聖大學現有學生一萬三千餘人,教師和工作人員約八百人。校內圖書館藏書約二十萬冊,其中中文藏書五萬餘冊。

教學機構


華僑崇聖大學由護理學院、社會福利學院、文學院、科學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藥理學院、醫學技術學院、物理治療學院、公共衛生及環境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院、中醫學院、中醫孔子學院、法學院、藝術學院和大眾傳播學院14個學院和1個研究生院組成,約30個系(專業) 有資格授予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並在曼谷市中心唐人街處增闢了舉辦進修培訓和學術研討活動的“育社分校”。
華僑崇聖大學在校學生13000餘人,校園環境清幽,古樸典雅,辦學理念先進,師資力量雄厚,專業設置全面,藏書豐富,注重交流與發展。

國際學院課程設置


學校針對外國學生開設以下專業供申請:
本科階段:對外泰語專業、英語文學專業、工商管理專業
碩士階段:泰國語言文化應用與交際、高級英語應用與交際
博士階段:社會公益管理
申請時間:
華僑崇聖大學2019年的申請時間為4月——7月底
申請材料:
畢業證、成績單、無犯罪記錄證明的公證及雙認證
有效期大於6個月的護照複印件
2寸白底證件照6張
填寫完整的申請表格
注意事項:
華僑崇聖大學的申請材料較為複雜,且涉及雙認證材料,申請者應確定材料的具體要求后再申請。申請者可通過下方參考資料先確定材料要求,以免耽誤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