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子洲

欒子洲

欒子洲,國家二級播音員、海南廣播電視總台主持人。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 以及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法國南特設計學院交換生。

榮獲第三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全國十強”。

2016年中央電視台“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講述者。

海南廣電觀眾節“十佳主持人”。

主要成就


2016年9月,憑藉作品《老人與海——更路簿的故事》闖進第三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全國十強,創下海南省代表參加此項活動以來的最好成績。
2016年11月,中央電視台“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好記者講好故事》”講述者。
第六屆海南廣電觀眾節“十佳主持人”。
第四屆海南廣電觀眾節“十佳主持人”。

主要事迹


書寫南海每一天的進步
“我正好參與了三沙衛視的籌備,當時去永興島的船一個月才有一趟,現在好多了,一周能有一班。”三沙衛視於2013年成立,2013年到2016年3年時間,欒子洲見證了這一段由艱苦到興起的歷程。
一個月有一趟船,也就意味著每到島上之後就要至少待一個月。那時候各方面條件都很艱苦,沒有太多的生活娛樂設施,每天工作之後,所有的休閑就是和同事聊天,或者沿著島散步。聽起來很浪漫,但一待就是兩個月,在相對閉塞的環境中,每個人都會覺得枯燥。“那時候感到特別孤單,沒有什麼事情做,晚上就躺在路上,睡在地上數星星”。
現在的永興島就不一樣了,有了自己的“小王府井”。欒子洲說:“能夠用腳步、用鏡頭親自丈量這片藍色國土,是特別滿足、特別激動的一件事情。”
在三沙累並快樂著
到現在為止,欒子洲在三沙衛視入職已經1000多天,其中有188天他穿梭在祖國美麗的南海之上,在大大小小的島嶼上駐島採訪。聽起來188天並不多,但在三沙高溫、高濕、高鹽、高輻射的環境下,每次出去採訪都是一次挑戰。
在各個小島上採訪,欒子洲的衣服就沒幹過。“暴露在太陽底下不到10分鐘,衣服就馬上濕掉了,全身都是汗。”每次上下各個小島再回到海南本島后,“人就變成一塊炭了。”他笑著形容說,“去的時候是白人,回來就變成黑人了,整個膚色黑了好幾層。
欒子洲
欒子洲
條件很艱苦,欒子洲卻很快樂。“雖然要克服種種自然困難,但作為三沙衛視的駐島記者,我非常願意在這樣的一個平凡崗位上用鏡頭和話筒來書寫南海進步的每一天。”在三沙的這些天里,颱風、觸礁、暈船等他們已經司空見慣,成為家常便飯。更讓他驚嘆的是祖國的神奇和美麗,“我們在祖國最南端進行採訪報道,每一天的採訪報道很具體也很實在,這會讓我們感覺到特別又有意義。”
做祖國海的精神傳承者
在三沙待了3年,欒子洲也收穫了一件“寶貝”。這是一本被譽為“南海航海圖”的小冊子,名叫《更路簿》。儘管是一本複製品,但自從一位老船長送給他,他就把它當作寶貝一樣心疼和愛護。
欒子洲說,作為新聞工作者,他有責任把《更路簿》的精神傳承好,把老船長背後的故事記錄好、報道好,讓更多人了解《更路簿》,了解南海屬於中國的這些故事。
感悟 南海有多少波瀾壯闊,就有多少綺麗壯美的故事。堅定信心,不忘初心,發出南海聲音,我們一直在路上。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6-11-08)

公開評價


從事新聞工作3年來,海南廣播電視總台三沙衛視記者欒子洲有188天穿梭在南海之上,在大大小小的島嶼上駐島採訪。她說:“儘管要克服高溫、高濕、高鹽的惡劣自然條件,要克服颱風中狂風暴雨的吹打。但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用鏡頭和話筒書寫著三沙市每一天的進步,描繪著南海的波瀾壯闊,我倍感幸福與自豪。作為記者,我們有職責把他們的故事、把他們的事迹告訴更多的人。這是記者們心中的愛,我們願用腳步繼續丈量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國土。”
——《光明日報》( 2016年11月09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