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縣第一中學

四川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瀘縣第一中學(LuXian No.1 High School)簡稱瀘縣一中,位於四川省瀘縣雲龍鎮雲河路777號,是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學校創建於1944年,前身為私立瀘南初級中學;1952年8月更名為“四川省瀘縣第一初級中學”;1958年10月升格為完全中學,並更名為“四川省瀘縣第一中學”;2004年經四川省教育廳批准為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截至2019年4月,學校佔地近200畝,共有學生5561人,教學班99個,其中高中班75個,初中班24個,教職工372人,其中高級教師114人,中級教師106人。

簡介


四川省瀘縣第一中學 四川省瀘縣第一中學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的學校。前身私立瀘南中學成立於1944年,系中共南方局為黨的地下工作鬥爭需要創建的,迄今已有63年的歷史。中共北平輔仁大學黨支部書記劉國瑞首任一中校長,馮玉樣將軍曾任名譽董事長;台灣著名女作家瓊瑤曾在這兒度過了她的童年,科學界、軍界、政界、商界等都有知名老校友。學校地處西部欠發達的農村——四川省瀘縣雲龍鎮,佔地176畝,教職工364人中,專任教師314人,其中中、高級教師158人,先後評出特級教師和特級教師後備人選5人,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95%;有省級骨幹教師、市縣級名師和市縣級學科帶頭人126人,先後有8人次獲省青年教師優質課一二等獎,25餘人獲市青年教師優質課一二等獎,有各級學會負責人25人。在校學生8000餘人,共有114個教學班,辦學規模效益顯現,辦學質量不斷提高,社會聲譽不斷攀升。
學校系中國西部名校、全國優質品牌學校、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四川省藝術特色學校、四川省人居生態活動園區、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園林式單位、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學校、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四川省檔案工作一級單位、國家外國文教專家局頒發給我校“聘請外國文教專家認可單位”、中國社會調查所教育調查“社會公認特色育人成功單位”、教育部中國教育發展網全國教育網系統理事單位西南師範大學素質教育實驗基地、四川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藝術教育實驗學校、成都體育學院體育特長生培訓基地、四川省巴金文學院文學新苗工程基地。
學校傳承了歷任校長辦學精髓的基礎上,形成了“以范以教、作育謀國,以科學知識和人文精神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充分、和諧發展”的辦學思想。近年在縣委、縣府的正確領導、教育主管部門大力指導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下,學校硬體建設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發展:學校投資380多萬元建成了校園寬頻網,配備管理軟體,為校園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保證,基本實現了教室多媒體化;投資800餘萬元建成高起點、高規格的塑膠籃球場和由國家田聯頒發比賽合格證的400M國際標準的塑膠運動場;建成了以大學標準配備圖書館、閱覽大廳、電子閱覽室、美術室、音樂室、電教中心、網路中心的科技樓;配備了全市一流的語言室、計算機教室、物理、化學、生物等實驗室;教學後勤實現了社會化,修建了學生食堂兩個能容納7000多人同時就餐;有滿足學生住宿要求的寢室,建成了配備空調、淋浴器、熱水器、電話、衛生間等現代化設施齊備的博華公寓一期、二期住宿工程和若水公寓建。
在全校教職工的努力下,自1978年以來,學校在區位、生源均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升學人數和升學率均位居全市前列,並先後培養出了十個市縣狀元,有數十名學生升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等全國知名品牌高等學府。從2002年至現在這六年間,學校不管在校園建設、軟體建設和教育教學業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地理位置


學校位於瀘州市三條主幹公路瀘(州)隆(昌)線,瀘(州)榮(昌)線、瀘(州)水(川)線交匯點的雲龍鎮,距瀘縣縣城乘車15分鐘路程,距瀘州市區20分鐘路程,有高等級水泥公路連接,既有變通的便利,又無城市的喧囂,瀘州有高速公路與成渝相連,南有高等級公路與雲、貴相接,東有長江連接華東,加上瀘州航空港——學校交通四通八達。

社會形象


瀘縣一中是聞名遐邇的川南名校,中共中央黨校《中國市場經濟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教育部《教育現代化》、中國國情研究會《中國國情研究報告》、《中華時報》、《精神文明報》、《四川經濟日報》、《四川政協報》、《四川教育》、四川電視台等先後對學校進行了報道,學校是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四川省園林式單位、四川省綠化百佳單位、四川省校園綠化示範學校、四川省檔案工作一級單位、瀘州市首批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教育部中國教育發展網全國教育網站系統理事單位,被教育部、中國社合調查所命名的”特色育人成功單位”,學校贏來了廣大家長、學生及社會各界的厚愛……

校園環境


學校佔地176畝,綠化覆蓋率82%,校園內綠意融融,古木參天,鳥語花香,荷塘映月,柳枝婀娜,桃紅李白,曲徑通幽,學校沒育城鎮的喧囂,得天獨厚的條件加上規範化的管理使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

辦學規模


學校現佔地176畝,教學班87個,學生6106人,教職員工308人,專任教師272人,另聘外藉教師3入,現有高級救師51人,中級教師151人,教師學歷達標率90.7%,專任教師平均教齡8.9年。

辦學條件


近年,學校投入5000多萬元巨資強化硬體建設,我校是全市唯一一所擁有兩個塑膠運動場的學校,包括一個標準塑膠足球場和六個塑膠籃球場、四個捧球場,我校是全市第一所實現教室多媒體化的學校,2003年秋期,實現了每個班均有外籍教師任教的目標,擁有現代生活設施齊備的博華學生公寓,加上全市一流的理化生實驗室、全市一流的多功能電教廳,設計標準全市一流的包括圖書館,勞技中心的第二科技樓,校園網已於2002年秋期正式投入使用,校園帶教育網路資源為學校教育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師資力量


我校先後擁有四川省勞動模範1名,特級教師3名,“四川省德育先進工作者”,“四川省優秀教師”4人,有55人攻讀包括北京師範大學、西南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在內的研究生課程,專家講座,教授講學、健全的青年教師快速成才機制一一現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中堅力量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近5年中,學校先後有兩人獲四川省優質課競賽一等獎,多人獲學科競賽和教學技能競賽國家、省、市縣競賽獎勵——學校“名師創名校”遠近聞名。

科研戰略


學校以“以范以教,作育謀國,以科學與人文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充分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為指導,“鄉村中學區位、城市中學條件,示範中學效益”,憑“自救自強、無私奉獻、艱苦創業,勇於爭先”的“一中精神”,辦學業績斐然,在青年教師快速成才機制、與高校“聯姻”促進學校跨越式發展,學生素質培養與學業成績雙豐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業績,學校是教育部“十五”重點科研課題《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促進對其學習成就的影響》子課題《農村中學生自信教育“分級上升”策略研究》承研單位、中國教育學會“十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實施素質教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心理學研究》子課題《普通中學師生情感互動教育實踐活動研究》承研單位(現已省政府立項)。系中央教科所創新教育課題西南師大實驗區創新教育實驗學校,全國中會國家級教改課題“學堂”主人,訓練”實驗學校,先後有6項科研課題獲國家,省、市、縣級獎勵。

管理秩序


學校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辦學宗旨,以“人文”精神育人,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注重硬體投入的同時,學校強化內部管理,以結構優化深挖內部潛力,將有限的人、財、物力實現最佳的配置,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崇尚“情感管理”,“人文育人”,以“一中精神”整合出強大的凝聚力,全校師生員工齊心協力,學校面貌日新月異。
要強調一點,瀘縣一中是全封閉式的,全校8000學生,只有學校附近戶口的兩百來位學生能天天進出外,其他學生每個月放月假才能出學校!
再強調一點,由於後勤服務管理社會化,瀘縣一中的伙食質量很差,請報考的同學做好吃苦的心理準備,要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辦學歷史


1944年,私立瀘南初級中學創建。
1952年8月,學校由政府接辦,改為公立;同年12月學校更名為“瀘縣第一初級中學”,並將學校從分水嶺鄉常樂寺搬遷到瀘縣小市原江陽中學舊址(即現在的龍馬潭區江北學校初中部校園) 。
1953年2月,學校遷至瀘縣毗羅寺(原瀘州農職校舊址,即現在的瀘州市實驗中學);同年8月學校又從毗羅寺搬遷到郭堰。
1957年7月,學校從郭堰搬遷到大水河(即現在的校址)。
2001年,學校被四川省建設廳授予“四川省園林式單位”。
2004年1月,學校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6年5月,學校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中國西部名校”;同年11月,學校被評為“全國優質品牌學校”。
2007年10月,學校提出,遵循“依法辦學,科學管理,和諧發展”的治校方針,堅持“普高為主、職教為輔、藝體為特色的現代化綜合高中”的發展戰略,落實“有效德育”和“高效教學”的教育教學觀。
2008年9月,學校被授予“科協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10年4月,學校被四川省教育考試院評為“空軍招飛工作先進學校”。
2013年,學校由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過度為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2020年10月,成都理工大學與四川省瀘縣第一中學舉行優質生源基地簽約儀式,簽訂優質生源基地合作協議。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學科競賽
四川省瀘縣第一中學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累計有588人次獲得國家級獎項;千人以上獲得省級學科競賽獎。僅最近年中,就有84名學生獲得學科競賽全國一等獎,232名學生獲得全國二、三等獎;73名同學獲得省級一等獎,265名學生獲得省級二、三等獎。
其中,2010年6月該校學生在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上獲三等獎;同年10月,該校學生在全國高中化學競賽中獲省級一等獎;12月該校學生在瀘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二等獎。
2008年,該校學生楊智翔在信息學奧賽中獲國家級一等獎。
藝體成績
2019年4月,該校學生在瀘州市中學生田徑比賽初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二名;同年5月,在瀘州市2019年校園足球聯賽中高中男子隊獲得第四名,初中男子隊獲得第三名,初中女子隊獲得第五名;9月,該校學生張麟同學在2019年四川省青少年國際式摔跤錦標賽中獲得62公斤級冠軍;11月,該校初中女子籃球和初中男子籃球在瀘縣第十七屆中小學籃球運動會中奪得雙冠。
2018年4月,該校學生在2018年四川省田徑錦標賽首日斬獲兩個第一名、兩個第四名,一個第六名的成績:高2016級15班鄭春梅同學獲得女子1500米比賽的第一名;高2016級12班范躍同學獲得男子800米比賽的第一名;高2017級7班袁莎同學獲得女子1500米比賽的第四名;高2015級18班陳建泉同學在100米飛人大戰中獲得第四名;高2017級17班李瀏吉同學獲得男子800米比賽的第六名。其中有6名同學在4個項目中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標準。
2018年3月,該校田徑代表隊在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中分別獲得初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二名。
2016年3月,該校學生在瀘州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中初中組取得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且有多人打破縣、市記錄。
2015年4月,該校學生在瀘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中獲得瀘州市高中團體第四、初中團體第三的成績。

教師成績

2019年,該校林遠瓊老師獲得2019瀘州市初中信息技術說課比賽一等獎。
2018年,在瀘州市第六屆普教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梁家元、鍾候波等六位老師主研的課題《思維可視化課堂教學》獲得市級一等獎;由盧世權老師參與主研的瀘州市教科所的課題《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原創試題“六字訣”策略實踐》獲得市級一等獎;由李治華、羅倫楷等六位老師主研的課題《高中地理生本課堂“七步教學法”實踐》獲得市級三等獎。
2015年,該校教師在瀘州市第二屆中小學學科課堂教學改革優秀成果評比中,《高中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鄉土校本化的實施》獲一等獎;《高中歷史第一輪複習生本課堂—導鏈學疑探展練教學法的實施》獲二等獎;《高一、高二導學案在化學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實施和應用》獲三等獎。
2014年,該校《中學生自主建構學科思維導圖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獲省級重點課題立項,《高中地理生本課堂"七步教學法"實踐研究》、《農村高中語文"學·展·評"自主閱讀高效教學模式研究》、《發揮哲學思維功能培養學生“兩自”能力實踐研究》3個課題立項為市級課題。
2013年,該校教師張天利在四川省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優質課大賽和技能大賽中獲省二等獎。
2013年,該校教師在瀘州市第十六次優秀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中,《高中新課程地理校本課程的建設與實施研究》獲二等獎;《淺析瀘州地區初中地理教學現狀》獲優秀獎。
2012年,該校教師陳富傑參加瀘州市第七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教師教學技能四項技能綜合評比一等獎。
2009年,該校教師陳富傑論文《現代教育技術召喚新的教學模式初探》榮獲瀘州市2009年現代教育技術與實驗教學徵文評比三等獎。
2005年,該校教師鍾學均主研的省級科研課題《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獲省政府三等獎;
2005年,該校教師徐光義主研的課題“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獲省政府三等獎。
2004年,該校教師鍾學均論文《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與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獲市一等獎。

所獲榮譽

截至2019年4月,該校先後獲得中國西部名校、全國優質品牌學校、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四川省藝術特色學校、四川省人居生態活動園區、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園林式單位、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學校、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四川省陽光體育示範學校等榮譽。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徽
四川省瀘縣第一中學校徽是雙圓套圓形徽標,以黃色為標準色。雙圓之間上方是學校英文名稱,下方是學校中文名稱,內圓正中圖像標誌釋義為崛起,該圖像標誌下方是“1944”字樣,代表學校最初創建年份。

精神文化

校訓
崇德、勵志、勉力、篤行
辦學理念
以范以教,作育謀國
治校方針
實施和諧教育,注重自主發展,培育創新人才
培養目標
向善向上,多元成才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校長鄒強
黨委副書記羅代金
副校長辛基明、鄭江

歷任校長

姓名任職時間
劉國瑞1944.9-1949.12
楊兆三1946.下-1947.下
余文涵1948.上-1948.下
馬瞿輝1949.6-1949.12
張國權1951.2-1958.10
胡峙1959.8-1962.8
李允中1957.4-1959.8
王正保1962.8-1971.8
陳朗清1971下-1978.3
羅大千1978.4-1981.12
戴熙台1982.1-1984.4
黃安容1984.5-1993.7
孔祥坤1993.7-2002.8
王堂銀2002.8-2008.4
何淑清2008.5-2014.8
王進勛2014.8-2015.7
周洪2015.8-2016.5
陶道彬2016.5-2018.2
黃在祥2018.2-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