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梁生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
屈梁生:江蘇省常熟市人,1952 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曾任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主任,機械工程研究所所長;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等職務。長期致力於機械質量控制與監測診斷領域的基礎性、開拓性研究。共獲得國家級獎勵二項,省部級獎勵十三項,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六項。
屈梁生(1931.3 .17 -2007.12.7) 機器質量控制與監控診斷專家。江蘇省常熟市人。1952 年畢業於交通大學。
長期從事機械質量控制與監測診斷領域的基礎性、開拓性研究,提出“診斷是以機械學和資訊理論為依託,多學科融合的技術,本質是模式識別”的學術思想。首創全息譜技術,全面集成機器振動的幅、頻、相信息,顯著提高了機器運行中穩差故障的識別率,在此基礎上開發完成了軸系全息動平衡技術,有主要改善了現有移子現場動平衡方法。其所研製的多機組在線監測網路,具有預警、故障追憶、遠程和智能診斷功能。運用和發展機械信號處理技術,從發動機噪音中成功地提取了故障特徵、揭示了機器聲悅耳感的機理、提高了多種機電產品的傳動精度。獲得國家級獎勵二項,省部級獎勵十二項,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七項,發表論文220篇,出版 著作三部,主編叢書一套15冊,培養了研究生98名。
2003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屈梁生院士久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12月7日不幸去世。
溫家寶總理、陳至立國務委員分別通過國務院辦公廳打來電話,向屈梁生院士逝世表示沉痛哀悼。教育部、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共陝西省委、陝西省人民政府、中共西安交通大學委員會、西安交通大學等分別發來唁電、唁函。中共陝西省委副書記王俠同志等親自到家中弔唁和慰問親屬。
屈梁生院士是機械質量控制與檢測診斷領域著名專家。屈梁生院士的逝世是中國工程院和我國工程科技界的重大損失。
屈梁生院士1948年考入交通大學,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聯合會,1949年3月加入中共地下黨,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積極貢獻。1952 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系(現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專業),1955年完成研究生學業后執教交通大學,1958年隨學校遷至西安,畢生奮鬥在西安交大和大西北黃土地上。他是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兩個一級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勤奮務實,勇於創新,造詣深厚,建樹卓著,在機械製造、動態分析、故障診斷、質量控制等領域長期進行基礎性、開拓性的研究。他始終站在機械動態信號處理和故障診斷學科的國際前沿,不斷採用先進理論和技術,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為中國電力、石油、化工、冶金、交通、軍工等行業的設備狀態監測、故障診斷和安全運行做出了突出貢獻,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講話特別指出:屈梁生院士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是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一位成果斐然的科學家,一位學術造詣深厚、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家。作為機械故障診斷領域的開創者、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和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他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和機械學科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畢生獻身教育科技事業,熱愛學生,勤奮求索,嚴謹治學。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他發憤忘食,夜以繼日,留下無數的心血汗水;在教書育人的實踐中,他循循善誘,嚴格要求,展示出卓越的師表風範;他真誠剛直,為人誠懇,胸襟開闊,艱苦樸素,甘於奉獻,不計名利,是同事和同學們衷心愛戴的一位師長。他將事業視為人生的最高追求,即使在病榻前,在生命的最後一息,仍然十分關心學校的育人工作,心繫學科的建設與發展。他是懷著對祖國、對學校、對青年學生的無限眷戀,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屈梁生院士的不幸逝世,是西安交通大學,更是中國教育界和科學界的重大損失。屈梁生院士所走過的孜孜不倦的人生道路,他畢生所實踐的愛國愛校、追求真理、獻身科學、勇於奉獻的不朽精神,將永遠激勵交大人奮發向上,為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鬥。
屈梁生院士一生嘔心瀝血,精勤育人,半個多世紀中除培養了大批本科生,還先後指導了56名博士、66名碩士、3名博士后和高級訪問學者。
屈梁生院士曾獲“國家傑出科技工作者”、“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有突出貢獻博士生導師”、“全球傑出科技成就華人”等榮譽稱號,2003年獲“中國儀器儀錶學會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撰寫專著3本,主編診斷叢書一套15冊,發表論文200餘篇。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所長,現任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兩學科的博士生導師;國防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
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
屈梁生教授是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重點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機械製造、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兩學科的博士導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和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長期致力於機械故障診斷、機械信號處理和檢測智能化的研究,並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著名學者、美國科學院院士吳賢銘認為“堪與美國某些一流工作相媲美”。
率先在國內開展機器運行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的研究。
屈梁生教授主持研製的“柔性轉子全息現場動平衡技術及其應用”項目獲得第二屆中國儀器儀錶學會科學技術獎。該獎項是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首次批准設立的儀器儀錶科技領域的最高獎勵。第二屆中國儀器儀錶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將於2004年5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老爺子是認真嚴厲的。往常我們不用看到他,從教研室里師兄弟說話的聲音大小就可以知道他在不在辦公室,因為兩種情況下的音量絕對處於兩個完全不同的數量級;兩個師弟在冬天暖氣來之前因為碩士房陰冷,穿了兩雙誇張的虎頭棉拖鞋,被他發現后直接扔到了垃圾箱,因為這“不成體統”;對學生寫的文章先生會逐字逐句的修改,從不會批評學生文章寫的爛,但絕對不能容忍抄襲;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對網際網路信息搜索的熟練程度卻讓我們嘆為觀止,觸角伸的極廣極遠,給我們的感覺似乎國內外那些最新的進展就在他的口袋裡裝著,隨時都能掏出來;由於身體原因先生晚年經常住院,我們便也經常看到先生在左手上還扎著打點滴用的留置針的時候,右手卻已經拿著論文在審閱;……
老爺子是有趣的。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保留著孩子般天真的好奇心,在國外工作的師兄送給他一個新型的移動硬碟讓他覺得好玩兒,便會拿過來向我們大加炫耀;對在網上看到的一篇俄文論文很感興趣,便口譯給我讓我幫他列印出來。誰知道等翻譯完了他的興趣也沒了,一聲:“我不要了,你自己留著吧。”便甩手揚長而去。鬧了半天似乎是在告訴我,“除了英文精湛,我的俄文也很牛,你們還差的遠呢”,真是讓我哭笑不得;一個兄弟的碩士論文寫好請他過目,老爺子在醫院的病床上看完后只批了一句話:“你抄懂了沒有?”;愛給學生起外號,似乎特別擅長提取學生的外形或動作特徵,“小胖”、“眼鏡”、“那個成天唧唧喳喳的”都是他的傑作;師母留我們在家裡吃飯,他盯著我們問:“好吃嗎?”,我們一個勁兒點頭:“好吃,好吃”,他卻撇撇嘴:“難吃,一點味道都沒有。”師母在一旁輕輕的笑;……
……
這一切就像是發生在昨天,可是為先生的手機來電設定的鈴聲從此再也沒有響起;先生留下來的辦公室雖然仍在如常打掃,但主人卻再也沒有出現在這個他曾經熟悉的地方;家裡老爺子熟悉的笑容已經靜止在大大的照片中……,這一切在提醒著我們,老爺子是真的走了,我們的周圍少了一個真正關心和愛護我們的人。
願遠在天堂的先生不再遭受病痛的折磨。也許,我們不能再奢求更多了,能與先生相識已經是我們的幸運。博士期間的這幾年給我留下了人生中最值得回憶的經歷,如有來生,願再做您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