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堡鎮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轄鎮

李二堡鎮,隸屬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地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城以西,東和核桃庄鄉接壤,西北與峽門鎮接壤,北與新民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31.7平方千米。

1958年,與塘爾垣、核桃庄2鄉合併成立李保公社;1962年,分設;1984年,改為李二堡鄉;1985年,成立李二堡回族鄉,年底,取消民族稱謂;2001年,撤銷李二保、塘爾垣2鄉,合併設立李二堡鎮;截至2018年末,李二堡鎮有戶籍人口23081人;截至2019年10月,李二堡鎮下轄1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

2018年,李二堡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歷史沿革


1958年,與塘爾垣、核桃庄2鄉合併成立李保公社。
1962年,分設。
1984年,改為李二堡鄉。
1985年,成立李二堡回族鄉,年底,取消民族稱謂。
2001年,撤銷李二保、塘爾垣2鄉,合併設立李二堡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李二堡鎮下轄23個行政村:李家村、祁家村、范家村、張家灣村、牙兒山村、馬蓮灘村、河西溝村、塘爾垣村、下藏村、上藏村、窯洞村、松山村、上嶺村、開陽村、康各岱村、龔家莊村、山莊村、石庄村、樂園村、焦土村、前龐村、寺兒庄村、幫嶺村。
截至2019年10月,李二堡鎮下轄1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
李二堡鎮社區寺爾庄村范家村邦嶺村
李家村河西溝村樂園村開陽村
焦土村上藏村馬蓮灘村上嶺村
前龐村下藏村牙爾山村公家莊村
祁家村窯洞村張家灣村石庄村
康各岱村松山村塘爾垣村山莊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李二堡鎮地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城以西,東和核桃庄鄉接壤,西北與峽門鎮接壤,北與新民鄉接壤,距縣城17千米,行政區域面積131.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李二堡鎮境內地處湟水谷地南側,為山地、溝谷地,海拔2200—2900米。

氣候特徵

李二堡鎮境內屬大陸性高原氣候,年均溫度7.9℃,年降水量200—500毫米,無霜期170—200天。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李二堡鎮轄區總人口22196人,其中農業人口20479人,佔92.26%;少數民族14533人,佔總人口的65.48%。
截至2018年末,李二堡鎮有戶籍人口23081人。

經濟


農業

2011年,李二堡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馬鈴薯、玉米為主;小麥產量5.1噸;馬鈴薯種植面積7638畝,產量1910噸,全膜玉米種植面積2萬畝,產量80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等;雜交油菜種植面積8000畝,產量1200噸;馬鈴薯、雜交油菜、全膜玉米已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種植作物;畜牧業以飼養牛、羊、家禽為主,牲畜年末存欄2萬頭(只);家禽養殖3.1萬隻,規模養殖戶達324戶,改良牛品種203頭,自繁自育牛羊1.2萬頭(只),已建成投資1500萬元的天際肉牛專業合作社,獸醫站1個;農民人均純收入4600元。
2020年,李二堡鎮農業全膜種植讓撂荒地變成“高產田”,范家村共有2400多畝耕地,全膜種植技術推廣后,每年2000多畝的耕地都種上了全膜玉米,今年他們村裡全膜玉米畝均產量都在750公斤左右,地塊畝產將近1000公斤;全膜玉米技術的推廣后,重新開犁耕種的撂荒地將近有300餘畝,這項全膜種植技術,過去的撂荒地如今變成了旱澇保收的“高產田”,全膜種植依然土地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截至11月12日已完成1.06萬畝。
馬鈴薯
馬鈴薯

工業

2018年,李二堡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李二堡鎮有小學18所,中學2所。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李二堡鎮有文化站1個,文化藝術團體有社火表演團。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李二堡鎮有衛生院2個。

交通


李二堡鎮硬化村道總長364千米,便民橋8座,客運站1個。

旅遊


李二堡鎮境內主要景區有龍合寺和松山原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