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迷走性暈厥
血管迷走性暈厥
血管迷走性暈厥是指各種刺激通過迷走神經介導反射,造成血壓下降、心動過緩、肌無力、站立不穩而摔倒、一過性黑朦、意識喪失的癥狀。其發病機制是迷走反射導致內臟和肌肉小血管擴張及心動過緩,周邊血管突然擴張,靜脈血液迴流心臟減少,使心臟有加快和加強收縮。某些人會因過度激發迷走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引起心跳忽然減慢,周邊血管擴張,結果造成血壓降低、腦部缺血缺氧。患者大多沒有基礎疾病,最常見的誘因為劇烈疼痛、情緒激動、體位改變。臨床表現為低血壓伴有短暫的意識喪失,能自行恢復,無神經定位體征。目前仍缺乏血管迷走性暈厥特效的治療方法和藥物,反覆發作者可進行預防性治療。一般預后較好,老年患者要多加重視,預防摔倒。
● 神經內科、急診科、心血管內科
● 患者大多沒有基礎疾病,最常見的誘因為持久站立,持久站立時由於重力因素可導致患者血液蓄積於下肢,靜脈回心血量減少,通過一系列變化,繼而迷走神經張力增強,出現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心動過緩、肌無力、腦血流量減少、意識喪失導致站立不穩而摔倒。
● 其他誘因如劇烈疼痛、情緒激動、體位改變、過度疲勞、運動、劇烈咳嗽也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 大多表現為立位或坐位起立時突然發生暈厥,起病前可有短暫的頭暈、黑朦、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蒼白、視、聽覺下降,噁心、嘔吐、大汗、站立不穩等先兆癥狀。如能警覺此先兆而及時躺下,可緩解或消失。
● 少數病人可伴有尿失禁,醒后可有乏力、頭昏等不適,嚴重者醒后可有遺忘、精神恍惚、頭痛等癥狀,持續1~2天癥狀消失。
● 發作時查體可見血壓下降、心跳緩慢、瞳孔擴大等體征。發作間期常無陽性體征。
● 高溫、通風不良、勞累及各種慢性疾病可誘發本病。
● 直立傾斜試驗對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診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應慎重,60歲以上病人不作此項試驗。
● ● 患者在傾斜過程中出現暈厥或暈厥先兆(頭暈並經常伴有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癥狀:視、聽覺下降,噁心、嘔吐、大汗、站立不穩等)的同時伴有血壓明顯下降或心率下降。
● ● 血壓下降和心率減慢可不完全平行,以心率減慢為突出表現者為心臟抑制型,以血壓下降為突出表現,心率輕度減慢者為血管抑制型,心率和血壓均明顯下降者為混合型。
● 根據患者病史和臨床表現,結合直立傾斜試驗陽性可診斷血管迷走性暈厥。具體診斷依據如下:
● 存在暈厥的病史或臨床表現。
● 直立傾斜試驗是診斷本病的金標準。
● 排除心、腦器質性病變,仍無明顯誘因的患者,可完善檢查以明確。
● 一些疾病也可能出現暈厥表現,容易與血管迷走性暈厥相混淆。這些疾病包括如心源性暈厥,低血糖、腦血管病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進行詳細檢查,請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 目前仍缺乏血管迷走性暈厥特效的治療方法和藥物。對於一部分沒有前驅癥狀,經常突然出現暈厥摔倒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反覆發生外傷或經常暴露在易受傷的環境中的人,預防性治療是需要的。
● 宣教和改善生活方式。
● 藥物治療:如β-受體阻滯劑、氟氫可的松、血管收縮葯等、選擇性5-羥色胺重吸收抑製劑。
●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
● ● 在直立傾斜試驗中觀察到,大約有1/3的病人在暈厥時有竇性心動過緩或停搏,因此,對於其他治療無效的患者可以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防止暈厥發生。
● 其他治療
● ● 如對於那些容易受情緒刺激誘發的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可能有效。
● 血管迷走性暈厥反覆發作可能出現摔傷、骨折等併發症。
● 總體來說,該病預后較好。
● 但對於老年人,尤其是無先兆癥狀的患者,由於暈厥引起的併發症危險性高,要更加重視。
● 血管迷走性暈厥的治療以宣傳教育為主,盡量避免觸發因素(情緒激動、疲勞、飢餓、驚恐、疼痛、咳嗽等),出現前驅癥狀時,立即平躺,屈伸手臂和小腿,避免外傷。
● 可以嘗試站立訓練,先每天靠牆壁站立5分鐘,逐漸增加至15~30分鐘。
● 無前驅癥狀易受傷的高危患者應預防性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