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
關於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
《關於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這篇文章是毛澤東同志於1939年9月1日同新華日報的記者關於國際新形勢的談話。該篇著作收錄於《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第二卷。《新華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的機關報。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在漢口創刊,同年十月二十五日遷到重慶繼續出版。一九四七年三月被國民黨政府強迫停刊。
關於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
記者問:蘇德互不侵犯協定的訂立⑵,其意義如何?
毛答:蘇德互不侵犯協定是蘇聯社會主義力量增長和蘇聯政府堅持和平政策的結果。這個協定打破了張伯倫、達拉第⑶等國際反動資產階級挑動蘇德戰爭的陰謀,打破了德意日“反共”集團對於蘇聯的包圍,鞏固了蘇德兩國間的和平,保障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在東方,則打擊了日本,援助了中國,增強了中國抗戰派的地位,打擊了中國的投降派。在這一切上面,就安置了援助全世界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基礎。這就是蘇德互不侵犯協定的全部政治意義。
問:人們還不明了蘇德互不侵犯協定是英法蘇談判破裂的結果,反而以為英法蘇談判的破裂是蘇德協定的結果。請你說明一下英法蘇談判為什麼沒有成功。
答:英法蘇三國談判所以沒有成功,完全由於英法政府沒有誠意。近年來,世界反動資產階級首先是英法的反動資產階級,對於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一貫地執行了一種反動的政策,即所謂“不干涉”政策。這個政策的目的,在於縱容侵略戰爭,自己從中取利。因此,英法根本拒絕蘇聯歷來提出的組織真正的反侵略陣線的建議,而採取“不干涉”的立場,縱容德意日侵略,自己站在一邊看。其目的在於使戰爭的雙方互相消耗,然後自己出台干涉。在執行這個反動政策的過程中,曾經犧牲了半個中國給日本,犧牲了整個阿比西尼亞、整個西班牙、整個奧國、整個捷克給德意⑷。這一次又想犧牲蘇聯。這種陰謀,在這次英法蘇三國的談判中已經明顯地暴露出來了。這個談判,從四月十五日到八月二十三日,進行了四個多月,在蘇聯方面盡到了一切的忍耐。英法則始終不贊成平等互惠原則,只要求蘇聯保證它們的安全,它們卻不肯保證蘇聯的安全,不肯保證波羅的海諸小國的安全,以便開一個缺口讓德國進兵,並且不讓蘇聯軍隊通過波蘭去反對侵略者。這就是談判破裂的原因。在這個期間,德國願意停止反蘇,願意放棄所謂《防共協定》⑸,承認了蘇聯邊疆的不可侵犯,蘇德互不侵犯協定就訂立了。國際反動派,首先是英法反動派的這種“不干涉”政策,乃是“坐山觀虎鬥”的政策,是完全損人利己的帝國主義的政策。它從張伯倫上台開始,到去年九月慕尼黑協定⑹發展到了頂點,到此次英法蘇談判就最後破產。往後的時間,就不得不變成英法和德意兩大帝國主義集團直接衝突的局面。我一九三八年十月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曾經說過:“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就是張伯倫政策的必然結果。”張伯倫以損人的目的開始,以害己的結果告終。這將是一切反動政策的發展規律。
問:據你看,目前的時局將要如何發展?
答:目前的國際時局已處在新的形勢中。早已開始了的第二次帝國主義戰爭的片面性狀態,即是說,由於“不干涉”政策而發生的一方進攻、一方坐視的局面,就歐洲方面說來,今後勢必由全面性的戰爭起而代之。第二次帝國主義戰爭已進到新的階段。
在歐洲方面,德意帝國主義集團和英法帝國主義集團之間,為了爭奪對殖民地人民統治權的帝國主義大戰,是迫在眉睫了。在戰爭中,為了欺騙人民,為了動員輿論,戰爭的雙方都將不顧羞恥地宣稱自己是正義的,而稱對方是非正義的。其實,這只是一種欺騙。因為,雙方的目的都是帝國主義的目的,都是為了爭奪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的統治權,都是掠奪性的戰爭。在目前,就是為了爭奪波蘭,爭奪巴爾幹半島和地中海沿岸。這樣的戰爭完全不是正義的。世界上只有非掠奪性的謀解放的戰爭,才是正義的戰爭。共產黨決不贊助任何掠奪戰爭。共產黨對於一切正義的非掠奪的謀解放的戰爭,則將挺身出而贊助,並站在鬥爭的最前線。第二國際所屬的社會民主黨,在張伯倫、達拉第的威迫利誘之下,正在發生分化,一部分上層反動分子正在蹈襲第一次大戰時的覆轍,準備贊助新的帝國主義戰爭。但另一部分,則將和共產黨一道建立反戰反法西斯的人民陣線。目前張伯倫、達拉第正在模仿德意,一步一步地反動化,正在利用戰爭動員將國家組織法西斯化,將經濟組織戰爭化。總之,兩大帝國主義集團正在狂熱地準備戰爭,大屠殺的危險臨到千百萬人民的頭上。這種情形,毫無疑義地將激起廣大人民的反抗運動。無論在德意,無論在英法,無論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人民如果不願充當帝國主義的炮灰,他們就一定會起來用各種方式去反對帝國主義戰爭。
在資本主義世界,除了上述兩大集團之外,還有第三個集團,這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包括中美洲南美洲許多國家在內的集團。這個集團,為了自己的利益,暫時還不至於轉入戰爭。美國帝國主義想在中立的名義之下,暫時不參加戰爭的任何一方,以便在將來出台活動,爭取資本主義世界的領導地位。美國資產階級暫時還不準備在國內取消民主政治和平時的經濟生活,這一點對於世界的和平運動是有利益的。
日本帝國主義受了蘇德協定的嚴重打擊,它的前途將更加困難。它的外交政策,正在兩派鬥爭中。軍閥想和德意建立聯盟,達到獨佔中國,侵略南洋,排斥英美法出東方的目的;但一部分資產階級則主張對英美法讓步,把目標集中於掠奪中國。目前和英國妥協的趨勢甚大。英國反動派將以共同瓜分中國和在財政上經濟上幫助日本為條件,換得日本充當英國利益的東方警犬,鎮壓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牽制蘇聯。因此,不管怎樣,日本滅亡中國的根本目的是決不會變更的。日本對中國正面大規模軍事進攻的可能性,或者不很大了;但是,它將更厲害地進行其“以華制華”⑺的政治進攻和“以戰養戰”⑻的經濟侵略,而在其佔領地則將繼續瘋狂的軍事“掃蕩”⑼;並想經過英國壓迫中國投降。在某種適合於日本的時機,日本將發起東方慕尼黑,以某種較大的讓步為釣餌,誘脅中國訂立城下之盟,用以達其滅亡中國的目的。日本的這種帝國主義的目的,在日本人民革命沒有起來之前,不管日本統治階級掉換什麼內閣,都是不會變更的。
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之外,另一個光明世界,就是社會主義的蘇聯。蘇德協定增加了蘇聯幫助世界和平運動的可能,增加了它援助中國抗日的可能。
這些就是我對於國際形勢的估計。
問:在這種形勢下,中國的前途將如何?
答:中國的前途有兩個:一個是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堅持進步的前途,這就是復興的前途。一個是實行妥協、實行分裂、實行倒退的前途,這就是亡國的前途。
在新的國際環境中,在日本更加困難和我國絕不妥協的條件之下,我國的戰略退卻階段便已完結,而戰略相持階段便已到來。所謂戰略相持階段,即是準備反攻的階段。
但是,正面相持和敵後相持是成反比例的,正面相持的局面出現,敵後鬥爭的局面就要緊張。所以,從武漢失守后開始的敵人在淪陷區(主要是在華北)舉行的大規模的軍事“掃蕩”,今後不但還會繼續,而且還會加緊起來。更因敵人目前的主要政策是“以華制華”的政治進攻和“以戰養戰”的經濟侵略,英國的東方政策是遠東慕尼黑,這就極大地加重了中國大部投降和內部分裂的危險。至於我國國力和敵人對比,還是相差很遠,要準備實行反攻的力量,非全國一致,艱苦奮鬥,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國堅持抗戰的任務還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任務,千萬不要絲毫大意。
因此,毫無疑義,中國萬萬不可放棄現在的時機,萬萬不可打錯主意,而應該採取堅定的政治立場。
這就是:第一,堅持抗戰的立場,反對任何的妥協運動。不論是公開的汪精衛和暗藏的汪精衛,都應該給以堅決的打擊。不論是日本的引誘和英國的引誘,都應該給以堅決的拒絕,中國決不能參加東方慕尼黑。
第二,堅持團結的立場,反對任何的分裂運動。也不論是從日本帝國主義方面來的,從其他外國方面來的,從國內投降派方面來的,都應該充分警戒。任何不利於抗戰的內部磨擦,都必須用嚴正的態度加以制止。
第三,堅持進步的立場,反對任何的倒退運動。不論是軍事方面的、政治方面的、財政經濟方面的、黨務方面的、文化教育方面的和民眾運動方面的,一切不利於抗戰的思想、制度和辦法,都要來一個重新考慮和切實改進,以利抗戰。
果能如此,中國就能好好地準備反攻的力量。
從現時起,全國應以“準備反攻”為抗戰的總任務。
在現時,一方面,應當嚴正地支持正面的防禦,有力地援助敵後的戰爭;另一方面,應當實行政治、軍事等各種改革,聚積巨大的力量,以便等候時機一到,就傾注全力,大舉反攻,收復失地。
〔2〕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訂立於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
〔3〕張伯倫是當時英國政府的首相,達拉第是當時法國政府的總理。他們一貫縱容德、意、日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企圖把這種侵略戰爭的矛頭引向蘇聯。但是,同他們的願望相反,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在一九三九年九月,德國法西斯首先向英法和它們的同盟國發動了戰爭。
〔4〕一九三五年十月,義大利開始武裝侵略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於一九三六年五月將衣索比亞佔領。一九三六年七月,德國和義大利共同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政,支持佛朗哥法西斯勢力反叛西班牙人民陣線政府。人民陣線政府領導西班牙人民進行了長期的抗戰,於一九三九年三月失敗。一九三八年三月德國出兵佔領奧地利,同年十月又出兵侵佔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於一九三九年三月完全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德意法西斯這些瘋狂的侵略行動,都是在當時英法政府“不干涉”政策的縱容和鼓勵之下進行並且獲得成功的。
〔5〕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德日訂立《反共產國際協定》和《反共產國際協定附屬議定書》,同時還制定了一個直接反對蘇聯的秘密附件。一九三七年十一月,義大利也參加了這個協定。〔
6〕參見本卷《反對投降活動》注〔5〕。
〔7〕“以華制華”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一種陰謀毒計。向來,日本帝國主義總是在中國培植可以供它利用的力量,以便分裂中國內部而達到它的侵略目的。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它不僅利用國民黨中汪精衛派公開的親日分子,而且利用蔣介石派的力量來牽制抗戰最堅決的中國共產黨。從一九三九年起,日本帝國主義對蔣介石軍隊停止大規模的戰略進攻,著重從政治上鼓勵他進行“反共”活動,正是這種“以華制華”政策的實施。
〔8〕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佔領區內實行殘暴的經濟掠奪,用以供給它進行侵略戰爭的需要。日本軍閥把這種政策叫做“以戰養戰”。
〔9〕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失守后,日本帝國主義逐漸集中主要兵力進犯敵後抗日根據地。他們所到之處,極其野蠻地實行燒光、殺光和搶光的政策。敵人把這種瘋狂的軍事進犯叫做“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