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村

山東省煙台市海陽郭城鎮下轄村

崇禎年間(1628-1644年),李姓來此定居建村。因北靠阜埠山,故命名山前村。后姜、周、李、曹等姓相繼遷入。山前村位於海陽市東北部,郭城鎮北部,地處東經121°09′,北緯37°07′。東接牟平區郁都村,西隔河與后洽河村相望,北鄰葛家村。距煙鳳公路0.5公里。隸屬郭城鎮。距鎮政府駐地8公里,距市政府駐地51公里。全村轄區面積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2.7公頃,農作物主要有小麥、花生、玉米、蘋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95戶,293人。有姜、李2姓,均為漢族。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4年用上電網供電。1999年實行村民委員會直選。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50公斤,總產9.6萬公斤。1972年,全村出義務工建揚水站,使90%的糧田變成水澆田。1978年,糧食畝產達到400公斤,總產達21.6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提高到500多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80公斤,總產15.2萬公斤。1985-1991年,黨支部發動群眾栽植蘋果6公頃。2000年,蘋果收入20多萬元。 2000年,戶均養母豬1.5頭,全村養豬收入30萬元。 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228.4萬元,其中農業96.1萬元,林業2.5萬元,畜牧養殖業118.5萬元,其它11.3萬元。
第二產業改革開放后,發展了石料加工等。2000年,全村有40餘人從事石材加工。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為15人,收入73.6萬元,其中工業65.5萬元,建築業8 .1萬元。
第三產業改革開放后,黨支部發動群眾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先後發展了商飲業、運輸業等。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1人,收入13.3萬元,其中運輸業6.5萬元,商飲業6.8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2年,本村成立小學,有30多名兒童入學。改革開放后,教育質量逐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8人。人民生活解放前,人們靠吃糠菜維持生活。建國后,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擁有糧食由建國初期的100公斤左右,2000年增加到250公斤。
2002年,有運輸車61輛,摩托車25輛,電視機100台,電冰箱8台,電話40部,VCD機10台。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房屋破爛不堪,街道彎曲不平。20世紀90年代后,街道整齊,房屋排列規範有序,多為瓷磚牆面、地面。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由建國前的7平方米,擴大到20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8年,曹玉忠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成立黨支部。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姜仁坤、姜義溫、姜祥合、姜義通、姜義會、姜悅祥、姜現禮、姜維芝、姜國禮、姜信玉、姜成美。
2002年,全村有2個黨小組,13名黨員。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設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姜義溫、姜悅志、姜義鋒、房書喬、姜義通、姜義會、姜悅祥、姜同國、姜信玉、姜國禮、姜德平、姜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