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葫蘆
裝酒用的葫蘆
酒葫蘆jiǔ hú lú,亦作“酒胡蘆”,是指葫蘆作為一種容器的體現。
葫蘆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距今約七八千年的新石器遺址中,就曾出土古葫蘆皮。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有完整小葫蘆的種子,從各個方面都已經證實古人在新石器早期就開始栽培這種植物。古人在種植葫蘆的同時,也將其作為一種精神的崇拜物加以膜拜,這一點可以從大量的出土器物中體現出來。
西漢時有個叫汜勝之的人,他曾寫過一本有關農業生產的科學著作,這本書其中就有一節“種瓠法”專門介紹種葫蘆的種植方法。其中就有詳盡的關於大葫蘆種植技術。大葫蘆,這裡不是指葫蘆的一個品種,而是經人工栽培,使其充分發育,體積特大者。其實就是現在的嫁接法。以十棵葫蘆的根供養一棵秧子生長,結出的葫蘆當然要比原來大得多。
葫蘆
《本草綱目》記載:用葫蘆裝出來的酒有明目敗火、助消化的藥用功效,祛火明目助消化。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葫蘆首先是作為一種食物進入人們的生活的。在以原始經濟時代,採集瓜,挖掘塊根植物,是人們生存的主要來源。古代文獻最早提到葫蘆時,也首先注意到了它的食用價值。《管子·立政》里說:“六畜育於家,瓜瓠,葷菜,百果備具,國家之富也。”從中看出古代將家畜,葫蘆,水果視為國家貧富的標誌;漢代時人們已經將瓠製成脯,當作乾糧儲備,並且千方百計提高它的產量。可見葫蘆在食物中的重要性。葫蘆的吃法很多也可多種多樣,既可以葷食燒湯,又可以素食做菜,做餃子、包子餡,既能腌制,也能幹曬做成葫蘆干收藏起來,留到冬日做成葷菜。燒湯清香四溢,其味鮮美。蒸食可“除一切煩惱思想,久而自然神清氣爽”(《山家清供》)。不過與其他瓜果不同的是,不論葫蘆還是它的葉子,都要在嫩時食用,否則成熟后便失去了食用價值,因為葫蘆葉過了柔嫩的葉期,就已經變苦了。葫蘆雖算不上什麼高級菜蔬,但經過曬制的葫蘆干,卻是有其獨特的風味,備受歡迎的。其實,葫蘆乾菜是中國人的傳統食品。另外還有一些不是以葫蘆為原料,卻以葫蘆為名的菜肴。如西安的風味小吃“葫蘆頭”、屬北京菜的“蜜汁葫蘆”、屬江蘇菜的“葫蘆蝦蟹”等。雖說不是以葫蘆為原料,但裡面卻也蘊含著葫蘆文化,別有一番情趣在裡面。
1、第一次可先用水搖晃洗凈,晾乾后即可食用。
老葫蘆製成的酒葫蘆
3、前幾次盛酒,葫蘆裡面有可能會掉下來瓤來,這些瓤可以直接食用,不要當做髒東西給扔掉。如果不喜歡可以再第一次用水沖洗的時候放入一些綠豆,多次搖晃后,可以有效打掉內瓤。
4、仿古的葫蘆更適合觀賞,真正的老葫蘆也會是這個顏色,裝酒的話倒出來的酒會呈現淺黃色,無毒無害,有股天然的葫蘆香,不影響食用。
5、葫蘆作為天然的草本類植物,是不適宜長期存放酒類的,酒葫蘆壁較厚也比較緊湊,但葫蘆作為天然植物是有植物細胞的,封閉性較差,但如果拿來使用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