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犀牛村的結果 展開

犀牛村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者海鎮下轄村

該行政村隸屬會澤縣者海鎮,地處者海鎮東南邊,距者海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會澤縣政府42公里,東臨拖木,南臨中村,西臨三家村,北臨發基,轄西村、店村、江村等十二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208戶,有鄉村人口4564人,其中農業人口4462人,勞動力294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92人。全村國土面積7.3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年平均氣溫 12.6 ℃,年降水量 847.1 毫米,適合種植包穀洋芋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800畝,人均耕地0.7 畝,林地 613.6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7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78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00畝(其中:地 2800 畝),人均耕地 0.7畝,主要種植:包穀、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 613.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 畝,主要種植蘋果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7536.4畝。

基礎設施


犀牛村
犀牛村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1151戶飲用井水。有1151戶通電,有9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39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9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79戶。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3輛,拖拉機2輛,摩托車4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48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174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9 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43.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3.4萬元;畜牧業收入510.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514頭,肉牛575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63萬元;工資性收入4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77.6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7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4人,在省內務工1404人,到省外務工364人。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1360平方米,擁有教師21人,距離鎮中學4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56人,其中小學生420人,中學生136人。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新農村建設


犀牛村委會在"三村四化"建設中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縣政協李副主席掛鉤指導下,緊扣鎮黨委、政府提出的“151”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大力推進農村經濟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培育新產業,培養新型農民,建設新設施,創建新組織,發展新服務,塑造新風貌為重點,走產業富村、科教興村、民主管村、和諧穩村、群眾建村的路子,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全面推進小康建設進程。
(一)以"兩校進村"為載體,提高農民群眾的整體素質
犀牛村委會把"兩校進村"工作以"三村四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培養新型農民,根據本村的產業結構制定了培訓計劃,特別加大對黨員、村組幹部、中青年生產主力軍的培訓力度,全年共培訓六期16-60歲的群眾2160人(次),使他們知法、懂法、熟悉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熟練掌握農業生產實用技術以及外出務工技能,邀請了上級各領域的領導進行授課,把本村的養殖大戶和蔬菜種植大戶進行生產經驗交流,通過實施"兩校進村"培養新型農民,增強了農村黨員帶頭致富,帶領和組織實施新農村建設的能力,提高了廣大群眾的生產技術水平,實現了戶均有1名科技明白人,有1名從事非農生產,為本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二)結合實際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犀牛村"兩委"在原穩糧興畜的基礎上,理清目標思路,瞄準市場,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壯大產業規模,挖掘發展潛力,科技興村,科技強村,一年邁一步,三年邁大步,制定了"穩糧興畜強蔬菜,做大特色林果生態園,做強交通運輸商飲服,勞務轉換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思路。村"兩委"積極引導農戶在種植產業上下功夫,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今年在保證糧食麵積1800畝的基礎,辣椒和其它蔬菜種植達2200畝,蔬菜商品率達85%,合理調整了糧經(蔬)種植比例,實行訂單農業,充分發揮大棚蔬菜示範生產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指導果農更新優良品種,逐步向特色林果生態發展,依託民營企業和紅磚廠的運輸優勢,運輸業穩步向前發展,僅今年又新增大型機動車4輛,勞務轉換,務工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今年3月在年青黨員尹彥的組織帶動下,僅去杭州務工人數就超100人,全村積極發展養殖業,戶均生豬存欄3頭,年出欄2頭,多頭並舉,多管齊下,全面促進本村農業經濟的發展,從而保證農民的經濟穩步增收。
(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得到加強
在“三村四化”建設過程中,黨員幹部及群眾積極參與,在上級的關心支持下,實施了環境整治工程,農戶積極投工投料進行房屋牆體粉刷21300平方米,投資11萬元硬化村組公路700米,寬6米,實施"三改一建"工程,新建節能沼氣池100口,改廁100套,改廄100套1400平方米,治理了臟、亂、差,進一步規範了農村"五堆",現走進村莊,道路寬敞明亮,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投資新落成的村級黨員活動室成為農民活動的標誌性建築,投資3萬餘元新建的衛生所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看病就醫困難的局面,農民文化休閑活動廣場投資2萬餘元,建成投入使用,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營造了一個乾淨整潔的生產生活環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較差,人畜飲水非常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大科技含量,依靠典型示範引路,在穩定糧食作物2000畝的基礎上發展特色蔬菜800畝(其中:辣椒生產300畝,大棚蔬菜200畝,更新經濟林果300畝。)大力發展畜牧業養殖,綜合協調,多管齊下,不斷把特色產業做大。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51戶,共鄉村人口4416人,其中男性2535人,女性1881人。其中農業人口4416人,勞動力2618人。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69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2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02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0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42.3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苞谷、洋芋,主要銷售往本縣。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5.0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辣椒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苞谷洋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