鵑頭蜂鷹

鵑頭蜂鷹

鵑頭蜂鷹(學名:Pernis apivorus)為鷹科蜂鷹屬的鳥類,是一種中型猛禽,體長約0.6米,背部羽毛深褐色。臉部呈有小而致富的羽毛,看上去像鱗片一樣。蜂鷹經常棲息於稀疏的松林中,常到鄉村田野和草原上活動。蜂鷹挖掘蜂巢,吞食蜂卵、蜂幼蟲甚至長有毒刺的成年蜂。它們臉部鱗片一樣的緻密羽毛像頭盔一樣,使蜂群奈何不得。

蜂鷹在夏季常隨蜂群移動而轉移棲息地。冬天,它們則又回到較溫暖的地區。蜂鷹不僅吃蜂,它們也吃蟈蟈蝽象、鼠類、蛙及蛇等小動物。分佈於歐洲和亞洲西部,從西班牙、法國、英格蘭東南部、斯堪的納維亞、俄羅斯高加索地區至西伯利亞;冬天進入非洲撒哈拉南部。

2014年8月4日12:43,新疆鳥友楊庭松(山貓)在伊犁河大橋下觀鳥時拍到一隻猛禽,經多方確認為中國鳥類新紀錄鳥種——鵑頭蜂鷹,這是鳥友近年來在同一區域發現的第二個全國新紀錄。據《新疆鳥類分類與分佈名錄》(馬鳴 2011),鵑頭蜂鷹在喀什、庫車林場有過記錄。2005年6月28日,鄧傑等在阿爾泰山考察時記錄到2隻。但以上記錄因為缺乏照片、標本等證據而未得到國內鳥類研究界的普遍認可,從而未能列入中國鳥類名錄。根據鵑頭蜂鷹在哈薩克的分佈情況看,賈登峪、庫車、喀什的記錄都是有可能的,新疆西部邊緣分佈數量很少,但未來很有希望被記錄到。

外形特徵


鵑頭蜂鷹身長52-60厘米,翼展135-150厘米,體重600-1000克,壽命29年。雌鳥略比雄鳥更大。頭小,雄性藍灰色,而雌性的頭部為棕色,頭側具有短而硬的鱗片狀羽毛,而且較為厚密,是其獨有的特徵之一。頭的后枕部通常具有短的黑色羽冠,顯得與眾不同。虹膜為金黃色或橙紅色,非常美麗。嘴為黑色,腳和趾為黃色,爪黑色。和普通鵟很相似。在空中的飛行時翅膀騰起顯得平穩有力,有一個較長的尾巴,有兩道狹窄黑暗的斑紋,身上的斑紋較鳶要少。
鵑頭蜂鷹
鵑頭蜂鷹

棲息環境


棲息於不同海拔高度的闊葉林針葉林和混交林中,尤以疏林和林緣地帶較為常見,有時也到林外村莊、農田和果園等小林內活動,平時常單獨活動,冬季也偶爾集成小群。飛行靈敏,多為鼓翅飛翔。常快速地煽動兩翅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偶爾也在森林上空翱翔,或徐徐滑翔,邊飛邊叫,叫聲短促,象吹哨一樣。有時也見停息在高大喬木的樹梢上或林內樹下部的枝叉上。

生活習性


鵑頭蜂鷹是旅鳥,有很強的地理特徵視覺記憶(山脈,河流等)磁性方向。這個物種能夠準確定位飛行方向,可避免高習飆升時大片的水域干擾遷徙路線。因此,鵑頭蜂鷹可以跨越最窄的區域,如直布羅陀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或飛躍以色列,地中海。該蜂鷹被認為適應更廣泛的棲息地,但一般來說,喜歡異國情調的林地和種植園。
當鵑頭蜂鷹在樹木繁茂的植被叢中飛行時,飛行高度通常相當低,在樹冠中棲息,能夠控制身體與尾巴下垂處於水平狀態。棲息於稀疏的森林或林緣。多見單個在林緣活動。飛行具特色,振翼幾次后便作長時間滑翔,兩翼平伸翱翔高空。有偷襲蜜蜂及黃蜂巢的怪習。
主要以黃蜂、胡蜂、蜜蜂和其他蜂類為食,也吃其他昆蟲和昆蟲幼蟲,偶爾也吃小的蛇類、蜥蜴、蛙、小型哺乳動物、鼠類、鳥、鳥卵和幼鳥等動物性食物。通常在飛行中捕食,能追捕雀類等小鳥。大多在林中的樹上或者地上覓食,常用爪在地面上刨掘蜂窩,就象家雞刨食一樣,啄食蜂巢中的各種食物,吃得津津有味。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安哥拉、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白俄羅斯、比利時、貝南、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波札那、保加利亞、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吉布地、埃及、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愛沙尼亞、衣索比亞、芬蘭、法國、加彭、甘比亞、喬治亞、德國、迦納、直布羅陀、希臘、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義大利、約旦、哈薩克、肯亞、科威特、拉脫維亞、黎巴嫩、賴比瑞亞、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拉維、馬里、馬爾他、茅利塔尼亞、摩爾多瓦、黑山、摩洛哥、莫三比克納米比亞、荷蘭、尼日、奈及利亞、挪威、阿曼、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盧安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獅子山、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南非、南蘇丹、西班牙(加那利群島 - 旅鳥)、蘇丹、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突尼西亞、火雞、烏干達、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西撒哈拉、葉門、尚比亞、辛巴威。
旅鳥:布吉納法索、蒲隆地、法羅群島、冰島、愛爾蘭、塞席爾索馬利亞、史瓦濟蘭、烏茲別克。
鵑頭蜂鷹分布圖
鵑頭蜂鷹分布圖

繁殖方式


築巢於高大喬木上,多以枯枝葉為巢材,有時利用鵟或蒼鷹等的舊巢。5月下旬到6月產卵,每窩2-3枚,淡灰黃而帶紅褐色斑點。孵卵期30-35天,育雛期40-45天。繁殖期為4-6月。求偶時,雄鳥和雌鳥雙雙在空中滑翔,然後急速下降,再緩慢盤旋,兩翅象背後折起6-7次。營巢於闊葉樹或針葉樹上,巢距離地面的高度為10-28米。巢主要枯枝構成,中間稍微下凹,形狀為盤狀,內放少許草莖和草葉,有時也利用鳶和蒼鷹等其他猛禽的舊巢。每窩產卵2-3枚,一般為2枚。卵為磚紅色,被有咖啡色的斑點。
鵑頭蜂鷹卵(圖8)
鵑頭蜂鷹卵(圖8)
鵑頭蜂鷹(圖10)
鵑頭蜂鷹(圖10)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森林砍伐致使營巢場所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加以遷徙期的亂捕濫獵,是影響種群數量的主要因素。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瀕危物種。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