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桑河

仰桑河

仰桑河:位於西藏墨脫縣版圖中部,在米什米山脈中部,是一條從東流向西注入雅魯藏布江的河流,素有牛奶河之稱。它靠近雅江的阿米—吉刀村1905年是波密王設立的嘎朗央宗的縣治之所,專門管理珞巴族的行政事務,如今已為印占區。阿米吉刀村的隔河東方是都登村,1962年更巴拉山戰役時中國墨脫營曾到都登追擊印軍。

仰桑河的水很美,青得發蘭,味甜。到這裡轉經的香客把這裡的山脊為糟粑山,仰喿河譽為牛奶河。

1928年之前,嘎朗央宗統治的仰桑河是上珞隅的東部界河,其轄區以北地東宗管轄,屬白馬崗。噶朗央宗的珞巴族不信佛教、流行原始宗教。噶朗央宗沒有設“錯”(相當於鄉),只在各村置一學本,為宗本收稅。

1928年西藏噶廈政府打敗波密王,嘎朗央宗改為達崗錯,歸墨脫宗管轄。

簡介


墨脫人講,由於那裡是女神的下身,河水實是她的尿液,水色特別美麗,清澈發藍,略帶甜味,素有牛奶河之稱。在這婀娜的河流旁,有一塊被稱為“甲窮”的巨石,活像一
只威武的雄雞。每當夜色降臨,常發出喔喔的叫聲,使人如臨仙境;這巨石周圍的綠林叢中,鳥兒的鳴唱格外悅耳動聽;有時清脆婉轉的鳥聲像是在呼喚眾神的名字,召請神明的降臨,為遠道來的朝拜者賜福。正是這些美妙的傳說,吸引著廣大藏區的信徒到此朝拜。這些虔誠的朝聖者認為,人若在有生之年到此地朝拜一次,可保此世幸福平安,死後靈魂升入天堂。如果虔誠的信徒,在朝拜聖地途中遇有不測,在彌留之際,亦要面對仰桑河的方向默默祈禱,以了卻平生之願。

流域歷史


在聶巴朗傑任職期間,因地東村缺水,故在1919年將地東宗政府遷到墨脫村,此後即改稱地東宗為墨脫宗。地東宗的管轄範圍為五錯六寺,只到蒙哥、西讓以上。五錯是卡布錯,東布錯,荷扎錯,莎嘎錯,背崩錯,下為另立的嘎朗央宗。拉薩色拉寺接管墨脫宗以後,取消卡布錯,把 嘎朗央宗改為達崗錯,劃歸墨脫宗,成為後來的五錯。
嘎朗央宗位於麥克馬洪線以南,北起更巴拉山、高尤拉山,南至喜饒巴登河與仰桑河,有更仁、卜浪、哥部、都登、林根、班戈、阿米吉刀、古根、哥仁、牛崗、蒙哥扎、扎西崗、馬勇、果爾普、月兒冬等幾十個村莊,其中 后八個村寨屬於麥克馬洪線以北的達崗錯,統稱嘎朗央宗。
嘎朗央宗是一轉經聖地。藏語音譯:“嘎”是白色,“朗”是黑色,“仰”是富,表明富饒。仰桑河的水很美,青得發蘭,味甜。靠仰喿河的山上有一巨石,藏語叫“耐”,譯為聖石。這塊巨石,藏語叫“夾窮”,即像一隻雞,傳說夜裡會發出雞鳴。這裡鳥類多,音色好,傳說會呼叫神的名宇。到這裡轉經的香客,很早以來就沒有斷過。他們把這裡的山脊為糟粑山,仰喿河譽為牛奶河,迷倍到這裡轉一次經即可升入天堂。過去信佛教的藏族人民,把能來這裡轉一次經,視作一生中的美好幸啪。這塊聖地在藏族心目中歷史由來已久,還在波密土王統治達崗錯以前,昌都寺的帕巴拉查加滾活佛就到過這裡,對珞巴族說,經典上記載,這裡要蓋一個宗房。帕巴拉活佛把這個宗命名為嘎朗央宗,並解釋“嘎”是命令之意,央是仰桑河的頭一個音,間時在這裡修了宗房,這是嘎朗央宗的來源。
門珞之戰後,波密土王在這裡派出宗本,仰桑河以下的希蒙和嘎高等地區則向波密土王 交稅,影響所及直達中印傳統習慣線。
由1905年到1928年一共派出八任宗本,歷時二十四 年。
一,居美,原箱西康藏族,住馬蒙古扎村。1905年一1907年。
二,索木達吉,博那村門巴族,1908 —1910年。
三,西扭,阿米村珞巴族,1911 —1913年。
四,阿里,吉多村珞巴族,—1919年。
五,阿當,格林村珞巴族,1917—1919年。
六,果里,阿米村珞巴族,1920 —1922年。
七,許里,阿米村珞巴族,——1925年。
八,依揚,阿米村珞巴族,1926—1928年,
八任宗本中六個都是珞巴族,說明波密土王注意到用珞巴人管理珞巴事物的措施。宗本 常住家裡,群眾有亊到他家去解決。宗房成了轉經香客的住房。後來因為 珞巴族不信佛教,“耐”石被砸,宗房失修,反映了噶朗央宗玫府的鬆散性。
噶朗央宗 沒有設“錯”,只在各村置一學本,為宗本收稅。宗本每年向 地東宗送交稅物以外,每隔三年必須去見一次波密土王,報告工作,聽取指示。見波密土王時,宗本獻上—張獸皮,返回時,土王送鉿宗本一身 新衣服和其它用物,以表示關懷。噶朗央宗不受地東宗的約束,不是地東宗的附屬區,直屬波密土王管轄。
西藏地方政府與波密土王發生戰爭以後,波密土王敗,攻權由西藏地方政府劃歸所厲的色拉寺管理以後,改為達崗錯,加強了達崗錯及其以南地方的統治,增加了稅收。色拉寺 的墨脫宗政府,開初從各錯抽調教十人,每年到波里伯砸(波里沙塘)巡邏一次,並召集珞巴頭人開會,要珞巴支差,經珞巴族頭人要求威少兵員的供應,後來允准改為在大江兩岸,一邊減少為十餘人每年巡邏一次,由珞巴人負擔其食宿。西藏地方政府在這裡行使自己的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