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裴約的結果 展開

裴約

後唐將領

裴約,潞州之牙將。庄宗以李嗣昭為昭義軍節度使,約以裨將守澤州。嗣昭卒,其子繼韜以澤、潞叛降於梁,約召其州人泣而諭曰:“吾事故使二十餘年,見其分財饗士,欲報梁仇,不幸早世。今郎君父喪未葬,違背君親,吾能死於此,不能從以歸梁也!”眾皆感泣。

在晉城東關有一座元代的橋,名叫景忠橋。關於這座橋,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五代時後唐守將裴約鎮守澤州,後梁的軍隊把澤州城包圍了,裴約拒不投降,帶兵與敵人在景忠橋上(當時還沒有現在這座橋,可能是城門的弔橋之類的)奮力拚殺。將軍寡不敵眾,腸子都流出來了,他就將腸子束起來再與敵人大戰,最終戰死了。澤州城失陷。

舊五代史


裴約,潞州之舊將也。初事李嗣昭為親信,及繼韜之叛,約方戍澤州,因召民泣而諭之曰:“餘事故使,已餘二紀,每見分財享士,志在平讎,不幸薨歿。今郎君父喪未葬,即背君親,余可倳刃自殺,不能送死與人。”眾皆感泣。繼而梁以董璋為澤州刺史,率眾攻城,約拒久之,告急於庄宗。庄宗知其忠懇,謂諸將曰:“朕於繼韜何薄,於裴約何厚?裴約能分逆順,不附賊黨,先兄一何不幸,生此鴟梟!”乃顧李紹斌曰:“爾識機便,為我取裴約來,朕不藉澤州彈丸之地。”即遣紹斌率五千騎以赴之。紹斌自遼州進軍,未至,城已陷,約被害,時同光元年六月也。帝聞之,嗟痛不已。

新五代史


裴約者,潞州之牙將也。庄宗以李嗣昭為昭義軍節度使,約以裨將守澤州。嗣昭卒,其子繼韜以澤、潞叛降於梁,約召其州人泣而諭曰:“吾事故使二十餘年,見其分財饗士,欲報梁仇,不幸早世。今郎君父喪未葬,違背君親,吾能死於此,不能從以歸梁也!”眾皆感泣。
梁遣董璋率兵圍之,約與州人拒守,求救於庄宗。是時,庄宗方與梁人戰河上,而已建大號,聞繼韜叛降梁,頗有憂色,及聞約獨不叛,喜曰:“吾於繼韜何薄?於約何厚?而約能分逆順邪!”顧符存審曰:“吾不惜澤州與梁,一州易得,約難得也。爾識機便,為我取約來。”存審以五千騎馳至遼州,而梁兵已破澤州,約見殺。

其他記載


歐陽修的《新五代史死節傳》記載說:“裴約,潞州之牙將也。庄宗以李嗣昭為昭義軍節度使,約以裨將守澤州。”《資治通鑒》里也有相關記載:“約死,帝嗟嘆不已。”裴約死後,宋朝皇帝曾經追封裴約為忠烈侯,並且為裴約建立了祠堂。下旨讓禮部撰碑文用來紀念。碑文的內容至今仍可在《鳳台縣誌》中找到,當時的名字叫旌忠祠(又叫裴刺史祠),縣誌上記載故址在晉城東關。其實旌忠祠的意思就是表彰忠烈,與景忠是相通的,所以晉城人又叫景忠廟。金代人曾經重修過景忠廟,並追封裴約為忠烈公,當時的金澤州刺史許安仁還曾經重新立了一塊碑。

去世年月


《舊五代史》後唐庄宗紀三記載裴約死於同光元年(922)八月,《舊五代史》唐書列傳第四記載裴約死於同光元年(922)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