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環境承載力

資源環境承載力

所謂資源環境承載力(Resource Environmental Bear Capacity),是指在一定的時期和一定的區域範圍內,在維持區域資源結構符合持續發展需要區域環境功能仍具有維持其穩態效應能力的條件下,區域資源環境系統所能承受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能力。資源環境承載力是一個包含了資源、環境要素的綜合承載力概念。其中,承載體、承載對象和承載率是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的三個基本要素。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提出,和資源承載力、環境承載力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繫。

概念


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分析,實質上就是尋求在特定時空條件下,對區域資源環境進行深入研究,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來表徵區域資源環境系統對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目前人類所依存的有兩個系統,一個是資源系統,一個是環境系統,資源環境承載力就是這兩種系統的複合承載力。

主要內容


目前,根據各種實際情況和研究對象,研究人員提出了各種各樣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概念和內涵,可以說,各種類型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形成了一個環境承載力集合,從而豐富和發展了環境承載力理論。總結一下,目前最重要的承載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區域環境

區域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一定的時期和一定的區域範圍內,在維持區域環境系統結構不發生質的改變,區域環境功能不朝惡性方向轉變的條件下,區域環境系統所能承受的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能力,它可看作是區域環境系統結構與區域社會經濟活動的適宜程度的一種表示。

綜合

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可由一系列相互制約又相互對應的發展變數和制約變數構成。①自然資源變數: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的種類、數量和開發量;②社會條件變數:工業產值、能源、人口、交通、通訊等;③環境資源變數:水、氣、土壤的自凈能力。計算資源與環境綜合承載力時可採用專家諮詢法針對5個要素:大氣、水質、生物、水資源、土地資源分別選取了發展變數和制約變數組成發展變數集和制約變數集,然後將發展變數集的單要素與相對應的制約變數集中的單要素相比較,得到單要素環境承載力,再將各要素進行加權平均,即得到資源與環境綜合承載力值。

要素

從要素構成的角度對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進行分析,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入手,即資源承載力要素系統和環境承載力要素系統。其中,資源承載力要素系統和環境承載力要素系統又是由各個要素子系統組成的。目前,關於資源承載力要素系統的研究有:土地資源承載力、礦產資源承載力、水資源承載力等;關於環境承載力要素系統的研究有:大氣環境承載力、水環境承載力、旅遊環境承載力等。

主要研究方法


環境承載力定量化評價主要是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的具體數值,採用統計學方法、系統動力學方法等對環境承載力進行綜合分析。概括起來,目前主要有指數評價法、承載率評價法、系統動力學方法和多目標模型最優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