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桂

李方桂

李方桂(1902年8月20日—1987年8月21日),男,學者,籍貫山西昔陽縣(今山西晉中)。

1902年8月20日生於廣州,1987年8月21日卒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享年八十五歲。先後在密執安大學芝加哥大學讀語言學,是中國在國外專修語言學的第一個人。為國際語言學界公認之美洲印第安語、漢語、藏語、侗台語之權威學者,並精通古代德語、法語、古拉丁語、希臘文、梵文、哥特文、古波斯文、古英文、古保加利亞文等,著有《龍州土語》、《武鳴土語》、《水話研究》、《比較台語手冊》 、《古代西藏碑文研究》等,及論文近百篇,有“非漢語語言學之父”之譽。

人物生平


李方桂(Fang-Kuei Li,1902~1987)
語言學家。原籍山西昔陽縣。1902年8月20日生於廣州,1987年8月21日卒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1921年考入清華學堂醫學預科。1924 年留學美國。先後在密執安大學和芝加哥大學讀語言學,是中國在國外專修語言學的第一個人。1928年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1948年當選為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1902年8月20日生於廣州。
李方桂
李方桂
1921年考入清華學堂醫學預科。 192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清華大學)高等科,同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醫科,改讀語言學系。在薩丕爾的指導之下研究印第安語,進行田野調查。
1927年獲芝加哥大學語言研究所語言學碩士。
1928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其論文題目為《馬朵爾——一種阿塔巴斯堪語》,在1930年出版。曾調查印第安人四五種語言,貢獻至巨。
1929年回國後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從此以後,他從事田野調查,描寫侗台語系的許多語言(壯族的龍州話和武鳴話),同時也對上古漢語和古藏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遍歷中國南方,進行漢語、傣語、壯語、藏語、及泰國泰語之研究。參與翻譯《中國音韻學研究》。
1933年李先生到泰國曼谷學習泰語。
李方桂
李方桂
1934年以後他就大量調查廣西的台語,後來又調查雲南、貴州的台語方言,發表過幾部專著如《龍州土語》和《武鳴土語》。 1948年當選為研究院第一屆院士。並應聘為美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各兩年。
1949年赴美,歷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東亞語言系教授,夏威夷大學語言系教授,致力研究印第安語言,具有國際學術影響。
1950年當選美國語言學會副會長,曾回台灣講學,參加“中研院”院士會議,調查台灣邵語、阿美語。 1971年發表《上古音研究》—文。
1972年獲密歇根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同年退休。
1973年回台“中研院”史語所工作,曾為台大客座教授,《中國語言學報》副主編。
1976年香港中文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77年發表了台語比較手冊,是他40多年的研究成果的結晶。
1980年擔任台灣“國際漢學會議”秘書長。
1985年獲泰國國立朱拉隆功大學榮譽獎牌。
1987年8月21日卒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主要貢獻


學術成就

李方桂
李方桂
李方桂在學習英、德、法等現代語言的基礎上,從印歐語言學大師C.B.博克 學習拉丁、希臘比較文法,古代波斯文,保加利亞文,立陶宛文,哥特文,冰島文和挪威文。為了更好地深入理解印歐語言學,又從著名的梵文教授W.E.克拉爾克學習梵文,從L.布龍菲爾德學日耳曼語言的音韻、構詞、語法和描寫語言學理論。在人類語言學家E.薩丕爾的指導下,學習無文字語言的調查研究方法,實地調查了多種印第安語言。李方桂的學術成就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印第安語言的研究
李方桂
李方桂
李方桂調查的印第安語言屬於阿塔巴斯堪語族。1930年發表了《馬朵爾── 一種阿塔巴斯堪語》和《薩爾西語的動詞詞幹研究》。此後又出版了關於印第安語的8種論著,其中有4種是調查研究赤坡岩語的成果。這些論著已經成為印第安語言研究的重要文獻。
李方桂先生在芝加哥大學做研究生(1926-1928)時,開始接觸印地安紅人的語言。他的導師是薩丕爾(Edward Sapir)。在幫薩丕爾整理材料的時候,就利用這些材料完成了他的碩士論文“A Study of Sarcee Verb Stem,”(Sarcee 語言動詞詞幹的研究),1930年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Linguistics。後來Michael Krauss說這篇文章是“Athabaskan 語言研究中眾所周知的里程碑(a well known landmark in Athabaskan Studies)”。
李方桂、徐櫻與子女的合影
李方桂、徐櫻與子女的合影
薩丕爾在1927年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agazine 第二十期上寫了一篇文章,其中登載了李先生的照片,並加說明:“一個中國學生在 他第一次田野調查中,發現了一個大家以為已經滅絕了的重要的印地安語。”(A Chinese student who discovered,on his first field trip,an important Indian language that was believed to be extinct.)這個語言就是Mattole。
薩丕爾在文章中說:“這就是說,李先生為科學研究及時調查了一個語言,而這個語言對於擬測整個Athabaskan語的原始特徵可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第一次田野調查就有此成果是難得的。”對於Mattole語言的硏究就是李先生的博士論文。從當時薩丕爾的報導和後來Krauss的評論,可以看出李先生在開始踏進語言學界時,已經在印第安語言硏究的領域有了突破性的貢獻。
侗台(壯侗)語族語言
李方桂、徐櫻
李方桂、徐櫻
李方桂從1930-1942年親自調查研究了中國境內的雲南、廣西、貴州屬侗台語族的壯、布依、傣、侗、水、佯僙、莫等約20種語言和方言,到泰國調查了泰語。他把台 語分為北支、中支和西南支。有5本專著:《龍州土語》(1940),《莫話記略》(1943),《武鳴土語》(1956),《佯僙語》緒論與音韻、語料、辭彙(1966、1967、1968),《水語研究》(1977)。
他還發表了理論性、擬測性和描寫性的幾十篇論文。但最有突破性的發現是以下的四篇文章:
第一,1934年他發表《原始台語中帶喉塞音聲母的假設》,原文是英文《The Hypothesis of a Preglottalized Series of Consonants in Primitive Tai》。李先生給古台語擬測了一套帶喉塞音的聲母:*ʔb、*ʔd、*ʔj,這套聲母跟喉塞音一樣對於聲調有同樣的影響,在許多方言里都變成b、d, 但是卻讀陰調。這就使得古台語有四套同部位的塞音:*p、*ph、*b、*ʔb。
第二,在1954年李先生髮表“Consonant Cluster in Tai”(《台語中的
複輔音》)一文,在普通的pl-、phl-、phr-以外又擬測了*tr-、*tl-、*thl-、*thr-等復聲母。當時這只是推測,有些學者不以為然,想不到後來的田野調查竟發現現存在泰國東北部的Saek語中就有tr-、tl-、thr-等復聲母的存在。
第三,在1962年他發表了《台語系聲母和聲調的關係》,根據台語各方言間聲母和聲調的關係,推定古台語的聲調分成清濁兩類,而且從四聲演變為後來的八調。這是推翻馬伯樂台語聲母分三類的舊說。
李方桂作品
李方桂作品
第四,在1970年,他寫了“Some Tonal Irregularities in the Tai Languages”(台語中聲調的不規則演變),從聲調不規則的演變推斷台語中也有四聲別義、清濁別義的現象,這一個發現非常重要,對於漢語和台語是否有親屬關係有非常重大的影響。晚年李先生髮表了《比較台語手冊》(《A Handbook,of Comparative Tai》,1977)構擬了原始台語的聲調系統、輔音系統和母音系統,觀點明確,例證豐富,說服力強。這是李方桂40多年來深入調查、參證對比、反覆構思、形成理論的結晶。這部著作對侗台語族語言的歷史比較工作和培養更好更多的侗台語言研究人才,起重大的推動作用。
漢語和藏語的研究
李方桂在1929年回國后,開始研究漢語音韻學。1931年發表了《切韻的來源》,提出高本漢所擬《切韻》是從上古音?#91;變來的。1932年又發表《中古東屋冬沃的上古音》,他認為中古的東、屋、冬、沃是從上古的uong、uonk、iuong、iuok變來的。1971年發表了《上古音研究》,這篇文章提出了新的上古音系統。
李方桂作品
李方桂作品
在藏語研究方面,他在1933年發表《藏文的前綴音對詞根聲母的某些影響 》,1955年發表了《唐蕃會盟碑的研究》,這篇文章復原了碑文殘字,考證的問題有100 多條與前人不同,在碑文的漢藏對音部分,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另一篇重要的論文是1963年發表的《敦煌漢藏辭彙》,這是他對敦煌發現的一卷《藏漢辭彙》的研究,並按照藏文字母的次序編出了索引。
李方桂在語言學上的貢獻,不限於以上幾個方面。他在1955年調查了台灣省高山族中的邵語,1956年出版了《邵語記略》(與陳奇祿、唐美君合著)。1937年他在英文《中國年鑒》發表的《語言和方言》一文提出了中國語言系屬分類的意見,為如今中外大多數學者所接受。他的語言學著作精湛豐富。他還培養了大批人才。

學術成果

李方桂作品
李方桂作品
李方桂的學術成果已由清華大學出版社結集為《李方桂全集》出版。全集一共分十三冊,書名及主編如下:第1卷《漢藏語論文集》主編:丁邦新梅祖麟
第2卷《洞台語論文集》主編:丁邦新 余靄芹
第3卷《龍州土語》主編:胡明揚
第4卷《武鳴土語》主編:孫宏開
第5卷《莫話記略·水話研究》主編:王啟龍
第6卷《水話辭彙》主編:丁邦新 王啟龍
第7卷《剝隘土語》主編:龔煌城
第8卷《比較台語手冊》主編:邢公畹(丁邦新 譯)
第9卷《古代西藏碑文研究》主編:王堯 柯蔚南(South Coblin)(王啟龍 譯)
第10卷《印第安語論文集》主編:戴慶廈
第11卷《印第安語赤坡巖故事集》主編:胡坦
第12卷《中國音韻學硏究》主編:吳宗濟 林燾
第13卷《李方桂先生口述史》主編:李林德 王啟龍

人物評價


李方桂作品
李方桂作品
趙元任眼中的李方桂:中國語言學家之中,只有極少數人,研究的 範圍涵蓋漢語的南北古今及其他相關的語言,其中之一就是我的老友兼同事李方桂。……我曾經發現李方桂在想問題的時候有一個特別的姿態,就是他總是把頭微微向右抬起25度的樣子,直到30年代末期,我第一次見到Bloomfield,才發現那個Bloomfield的角度,才知道方桂是從哪裡學到那個沉思的姿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