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公
寓公
原指客居在別國、外鄉的官僚,貴族,現指官僚、地主、資本家等流亡國外諸侯不臣寓公。出處於《禮記·郊特牲》。
詞目:寓公
拼音:yù gōng
基本解釋
[bureacrats or rich people in exile] 原指客居在別國、外鄉的官僚,貴族,現指官僚、地主、資本家等流亡國外諸侯不臣寓公。——《禮記·郊特牲》
詳細解釋
古指失其領地而寄居他國的貴族。后凡流亡寄居他鄉或別國的官僚、士紳等都稱“寓公”。
《禮記·郊特牲》:“諸侯不臣寓公,故古者寓公不繼世。”
宋 范成大 《東山渡湖》詩:“吾生蓋頭乏片瓦,到處漂搖稱寓公。”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於是待以寓公之禮,別以他璧及他馬贈之。”
茅盾 《子夜》八:“現在他做‘海上寓公’也不能吃死本錢。
![寓公](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c/mdcd553220d4c06f937b4d97c1061026c.jpg)
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