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窗艷影

1945年弗里茨·朗執導電影

《綠窗艷影》是弗里茨·朗執導,愛德華·羅賓遜、瓊·貝內特、雷蒙德·馬西主演的美國電影,該片屬於黑色電影的早期作品,於1945年1月26日首映。

萬里是一位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大學教授。在當地的俱樂部里,懸掛著一張美女的畫像,萬里和其他男人一樣,被畫中的美人深深的吸引著。一天,正當萬里站在畫像前心猿意馬之時,發現畫中的那個美人,竟然活生生的出現在了他的眼前,她的名字叫愛麗絲。在愛麗絲的邀請下,萬里來到了她的家中,兩人開了一瓶酒,準備度過一個浪漫的夜晚。可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愛麗絲的男友破門而入,對萬里大發雷霆。扭打之中,萬里失手殺死了愛麗絲的男友,這個夜晚發生的種種事情,毀掉了萬里的一生。

曾獲第18屆奧斯卡金像獎劇情/喜劇片最佳配樂(提名) Hugo Friedhofer/Arthur Lange

基本資料


中文片名:綠窗艷影
外文片名:The Woman in the Window
影片類型:黑色電影 / 驚悚
片長:99 min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黑白
混音:單聲道
級別:Finland:K-16 Sweden:15
版權所有:Christie Corporation
攝製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劇情介紹


綠窗艷影
綠窗艷影
萬里是歌譚鎮大學的一名教授,他和他的朋友都對掛在他們隔壁男人俱樂部的牆上的一幅畫像的一個女人非常著迷。有一次,當萬里在街上散步的時候,並且在讚美那幅畫像的時候,他突然遇到了畫像上的那個女人,於是,那個女人邀請萬里教授到他的公寓里去坐一會兒。萬里當然就去了,並且在那裡,他和那個女人還一起喝了一點香檳。就在這個時候,那個女人的男朋友闖了進來,發現萬里與他的女朋友正在喝酒。這個男產生誤解,於是一場爭鬥開始發生,結果這個男的被萬里殺死了,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萬里決定把屍體掩埋起來。但是很快地,他就變得疑神疑鬼,覺得有人已經發現了那具屍體和事情的原委,並準備對他進行敲詐...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
Professor Richard Wanley愛德華·羅賓遜
Alice Reed瓊·貝內特
Dist. Atty. Frank Lalor雷蒙德·馬西
Dr. Michael BarkstaneEdmund Breon
Heidt/Tim, the Doorman丹·德亞
Inspector Jackson, Homicide BureauThomas E. Jackson
Mrs. WanleyDorothy Peterson
Claude Mazard/Frank HowardArthur Loft
Collins, the StewardFrank Dawson
Streetwalker艾麗斯·艾德里安
Man at clubBrandon Beach
Dickie Wanley羅伯特·布萊克
Man at clubPaul Bradley
Onlooker at GalleryDon Brodie
Elsie WanleyCarol Cameron
BlondeClaire Carleton
Man at clubJames Carlisle
Police DriverEddy Chandler
Boy with motherFreddie Chapman
Garage ManAlec Craig

職員表

製作人Nunnally Johnson
導演弗里茨·朗
副導演(助理)Richard Harlan
編劇Nunnally Johnson、J.H. Wallis
攝影Milton R. Krasner
配樂Arthur Lange、雨果·弗里德霍弗、Bruno Mason、Charles Maxwell
剪輯Gene Fowler Jr.、Marjorie Fowler、Thomas Pratt
藝術指導Duncan Cramer
服裝設計Muriel King
布景師Julia Heron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International Pictures Inc. (I) [美國]
發行公司
雷電華影片公司 RKO Radio Pictures Inc. [美國] ..... (1945) (USA) (theatrical)
Independent Releasing Organization [美國] ..... (1953) (USA) (theatrical) (re-release)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1945年1月26日
瑞典 Sweden 1945年4月9日
丹麥 Denmark 1947年1月10日
法國 France 1947年8月28日
芬蘭 Finland 1949年9月9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50年7月20日
奧地利 Austria 1955年7月
芬蘭 Finland 1960年4月15日 ..... (re-release)
法國 France 2005年3月23日 ..... (re-release)
荷蘭 Netherlands 2006年1月5日 ..... (re-release)

業內評論


It was the look in her eyes that made him think of murder.
The screen's supreme adventure in suspense!

幕後製作


從德國為逃避納粹迫害而來到好萊塢的偉大導演弗里茨·朗在好萊塢所迫拍攝的電影基本上都是沿襲他在德國的名作《M就是殺手》那一類路數,這部《綠窗艷影》也不例外,屬於黑色電影的早期作品。比較有意思的是,本片所講的這個故事,是一個教授與一個夜總會無女的故事,而這樣的故事也曾出現在八十年代的某位先鋒小說家的筆下。本片的風格依然是很具有顯現注意的那種濃墨重彩的風格,室內室外的戲都顯得神秘而有韻味,充分反映出弗里茨·朗的天賦才華以及大導演的風采。但是,本片的故事,卻顯得牽強而附會,這也是好萊塢商業對於弗里茨·朗的限制之處。

獲獎記錄


第18屆奧斯卡金像獎劇情/喜劇片最佳配樂(提名) Hugo Friedhofer/Arthur Lange

相關影評


鏡子,朗最喜歡的道具之一。《M是兇手》中的彼得洛發現自己身份暴露,以及《狂怒》開始,屈賽和楊兩人憧憬美好生活,都和商店櫥窗的鏡子密切相關。而本片的女主角瓊班尼特(Joan Bennett),便是在紐約大學教授羅賓遜(Edward G. Robinson)駐足凝視著擺放在櫥窗正中的一幅冷艷動人的女人肖像畫的時候,第一次出鏡。面對鬼魅般現身的神秘冷艷女子以及她出人意料的主動邀約,剛剛送別妻、子的羅賓遜,雖然一直理智地告誡自己“已經到了禁不起誘惑和冒險的年齡”,但依然不由自主地在午夜過後去了她的公寓。可浪漫還未開始,災禍旋即降臨。包養此女子的那位有錢男士不知何故突然返家。一進門便見到房中有其他男人,此公暴怒之下不由分說直撲過去要置羅賓遜於死地。倉惶自保中,羅賓遜抓住班尼特遞過的剪刀向對方背部猛刺幾下……一個標準的“蛇蠍美女”導致兇殺的黑色電影的開局。可是,故事的後續情節,真會如觀眾所猜測那樣的發展嗎?
愛德華·羅賓遜,好萊塢早期的演技派巨星。曾經憑藉House of Strangers (1949)精彩表演獲得嘎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但是,在影片開始的男主人被誘惑的橋段,羅賓遜的表現不太投入,缺乏和女主人公的情感互動。特別是眼神上。這是否因為其外形象,塑造一個能被美艷女子一見傾心的成功中年男人,似乎稍欠說服力所致?哈哈。但在命案發生之後,當故事需要轉而刻畫出“兇手”的焦躁、絕望、時時刻刻怕真相敗露等的情緒心態時,羅賓遜的表演便一如既往地出色和到位了。不過總體上說,還是不如其在同期上映的比利懷特的《雙倍賠償》中所扮演那個睿智機警的保險公司理賠經理的角色給人印象深刻。女主角的扮演者瓊班尼特(Joan Bennett),形象的確具有那個時代好萊塢女明星所特有的古典冷艷之美,但表演只能說尚可。而兩位明星的組合似乎比較受到朗的青睞。僅僅一年之後,他們又一起主演了朗的另一部影響更大的黑色影片《Scarlet Street (1945)》。
影片拍攝耗時不到2個月。取景大多在米高梅、RKO、派拉蒙的攝影棚。黑色頂棚,封閉的舞台為影片成功營造了幽閉的夜景氛圍。RKO於1944年10月在洛杉磯安排首映。次年1月25人在紐約上映。影片的國內票房累計210萬美元,而在戰後剛剛復甦的海外電影市場的票房也達到了130萬左右。
本片最大的爭議在於它的結局。當時,就有評論家指出,影片另類結局手法的使用,目的不過是為了通過片審查以及票房。對此,朗給予了否認。他說不止是單純的“和諧”收場,同時也作為一種手段,為故事發展的提供了一種出人意料的懸念!可某些始終存疑的影評家顯然不同意導演的看法。他們認為是前面的敘事把朗逼入了死角,而****式的結局則可使其擺脫出來找到退路。對此朗同樣予以否認。無論如何,這位老牌的大導演,期間是沒少面對各種各樣關於本片細節方面的媒體論戰。當然,影評也不都是質疑。紐約某論壇就認為《綠窗艷影》的結局處理,使其很輕鬆地就成為同《雙倍賠償》一樣出色的,充滿懸疑色彩的謀殺神秘劇。
但不管是朗的有意而為,還是受到好萊塢類型片模式等外在因素的制約,這場爭論本身,多多少少從側面反映了朗在移居好萊塢后所處的較為尷尬的藝術創作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