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

北宋官吏

徐震(1064年6月6日——1121年4月7日),北宋時瑞安義翔鄉人(今泰順縣下洪鄉)。

人物生平


徐震少年不負先訓,好書力學,官至溫州府判。職上秉公亷政,為時人所敬佩。當時由於朝廷軍事邊防軟弱,無力對抗外邦的軍兵入侵。只可採取妥協的對策,每年要送給遼西夏大批“歲幣”,致使人民負擔慘重。
北宋徽宗時,在江南大肆捜羅奇花異石,官吏乘機侵貪,階級矛盾更加尖銳。宣和二年(1120年),方臘在青溪(今浙江淳安)造反起義,起義隊伍很快從千餘人發展到近萬人,並攻佔了青溪縣城,接著又一鼓作氣,攻下了睦州州治建德城與睦州所屬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
在這同時,起義軍打退了駐守歙州(今安徽歙縣)的宋軍,佔領了歙州及所屬一些縣城。隨即,起義軍向杭州進攻。十二月二十九日佔領了杭州。這時,東南州郡紛紛響應,起義隊伍發展到將近百萬人。
宣和三年(1121年),方臘率其軍攻佔溫州,逼近瑞安。縣令王公濟與鄉紳趙沾商議穩守,決定招募義勇4萬人,由徐震為將領,分守吹台山(今甌海境內)各要道。是年四月初七,雙方交戰激烈,首領徐震壯烈犧牲於瑞安桐嶺,享年58歲。徐震的英勇犧牲,更激發了鄉紳及地方軍民的抗侵鬥志。當時鄉紳薛良顯、薛良朋、薛良貴兄弟三進士,官至山東轉運使、吏部尚書、朝議大夫,他們收拾徐震的殘餘部隊,對敵抗戰,方軍未能入瑞。

軼事典故


徐育森講解忠訓廟
徐育森講解忠訓廟
徐震不幸犧牲后,在靈柩返鄉的途中,經泰順縣徐嶴前的玉溪(現徐嶴村前溪流)暫歇,天降大雨,使久旱而幾近枯萎的禾稼盡沐甘霖。本來久旱歉收,此後卻連年豐收。於是村民將這個地方命名為“徐嶴”,以志紀念,並在村頭立忠訓廟祀奉他。

史籍記載


據《清一統志》的記載:“忠訓廟,在永嘉縣西三十里。宋宣和中,郡人徐震率義兵禦寇,死於難事,聞贈忠訓郎。郡人為立廟,據此所謂‘徐府侯王’者,殆其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