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鹿山

觀鹿山

觀鹿山在三台縣北部,緊鄰綿陽科技城農科區的永明鎮境內,有一座山叫觀鹿山。《方與勝覽》載,觀鹿山,古有仙人騎鹿於此而稱名。其山高數十丈,方廣十餘里。以觀鹿山為軸心,它及其附近周圍有五龍捧聖、龜相輔聖、群獅朝聖、鳳凰送書、仙鶴降瑞、蝙蝠展翅以及雷劈巨龍、飛天蜈蚣、卧蓮蜥蜴、雙頭蠍子、金蟾、木魚、官帽、官印、官椅等自然景觀。這些景觀惟妙惟肖,形神兼備,可游、可觀、可感、可賞,給人以教化和啟迪。

觀鹿山簡介


傳統吉祥物富集。這裡有龍、鳳、龜、鶴、獅、蝙蝠和“五毒”,它們都是吉祥物。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有巨龍騰飛,丹鳳朝陽,龍飛鳳舞,龍鳳呈祥,鶴慶吉祥,松鶴延年,龜鶴延年,龜齡鶴壽,瑞鹿祥和,鹿鶴同春,鶴鹿獻壽,群獅鬧春,迎春降福,福在眼前,福壽如意,福壽雙全,福壽三多,福壽綿長之稱,“五毒”驅邪辟魔,祈求安泰協和之謂。其數量之多,令人驚嘆。
奇妙的分佈、陣勢。觀鹿山仙界聖境以觀鹿山為中心分佈於四周。聖在中間,居於核心地位,群仙列四周,大致成圈形分佈,向聖或趨勢向聖。有疏有密,疏密有致。東北密,西南疏。然而密不是密不透風。有動有靜,動靜相宜。蜈蚣從群山中躥出,呈幾個“之”字形,連綿十餘里,見身不見尾,彷彿由天外飛來,張著大鉗,氣勢逼人。蜥蜴爬上蓮花山,靜卧聖前,修鍊正果,它為龍的醫生,龍捧聖而它隨之安享這等規格、待遇。梵靜中,禪音訴說聖那免不了的人世間勢利的一面。蜥蜴、官印、官帽和官椅等少部分景物為靜,其餘大部分為動。符合朝聖這一命題,均衡而呼應。“五毒”作為一個集合,也並不是擠在一起,而是緊緊分佈於山的幾處,均衡而呼應。美中有丑,丑中有美。“五毒”分佈其中,體現了這種審美觀。
極強的動感和生命力。一些自然景觀具有極強的動感,表現了生命的運動和運動的生命。如“鳳凰送書”,鳳凰從天外飛來,頭朝南,左翅低,右翅高,尾羽從右翅下露出,一個優美的丹鳳朝陽式;“仙鶴降瑞”,仙鶴自南海飛來,收復雙鹿河的烏賊魚,還雙鹿河一片寧靜,它將落地而未落地,翅膀似展欲收;“龜相輔聖”,龜相一邊爬行,一邊抬頭,似面聖,上奏聖。
迷人的情態。一些自然景觀頗具迷人的情態,感人至深。如笑和尚逗引群獅朝聖。公獅在前,頸下系兩隻鈴鐺,張口大笑,表現出雄性的陽剛情態。母獅在後,閉口含笑,表現出雌性的陰柔情態。兩隻獅兒子緊隨其後,表現公、母獅的舔犢之情和小獅的依戀之態,讓人聯想到一家人的和睦美滿。
多樣性的美。西方美學史上五個最重要的審美範疇是崇高、優美、悲劇性、喜劇性和丑。這些審美範疇在這裡都可以找到。五龍捧聖,聖引領群仙,群仙朝聖體現崇高;鳳凰送書、仙鶴展翅的仙姿仙態體現優美;龍庇護烏賊魚,被雷公電母斬斷龍尾,身體疼痛抽搐,這就是悲劇性;母獅慢行,擋住鳳凰的右翅,鳳凰右翅拍打母獅的屁股,叫它快過去,表現出鳳凰的風趣與幽默,按照美學大師蔣孔陽先生的說法,這也是喜劇性的一種;聖前“五毒”,整體驅邪辟魔,視為美。個體兇殘恐怖,則視為丑。中國民間故事說,金蟾化身羅漢,在劉海外出時,把胡秀英推入井中,奪去她的寶珠,秀英被迫現了狐形,回山中求助眾姐妹,劉海深夜到山中找石羅漢為妻報仇,最後在眾姐妹的幫助下打敗石羅漢,並奪回寶珠。金蟾破壞劉海與狐仙胡秀英的忠貞愛情,這就是丑。丑作為一個重要的審美範疇,其美學含義是多方面的。“以丑襯美”,“世界的發展有待於醜的刺激”,“審丑歷來都是人們審美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
天道造化,天、地、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天地有道,道的推演,道是什麼﹖老子說“天下萬物在於有,有生於無”,從無形無象到有形有象的過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是無形無象的混沌狀態的精氣,只是渾然一體的存在,所以說道生一,道有精有象,“道生一,也可以產生它自己,是最基本的存在”。“這是關於世界起源的徹底的唯物主義的命題”,觀鹿山有道。在這裡,可以悟道,也可以感受道的形象推演。鹿峰東邊的一個山體,有雙腿,一伸一縮,用力蹬地,順著山體往上看,一片零零亂亂,不像什麼,又像什麼,像什麼,又不像什麼,呈混沌之象,這一片混沌便是道。只見混沌中一個清晰的“一”字山正從道中生出,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為天地,天在上,地在下,天卦穿地卦,陰陽交合。“天是陽,地為陰。陰陽之氣是萬物之所生的基本原因”天地孕育三,三為佛,“萬”字。而三生萬物,萬物中有動物、物。動物如龍、鳳、龜、鶴、獅和老爺灣的老爺、天官灣的天官等;物如官帽、官印、官椅等。打上佛的烙印。
道的真諦。道“先天地而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也”,是“大象”,“大象無形”。表明道的地位是很高的。我們知道,概念有內涵和外延。地位這個概念內涵和外延呈正相關。即地位高,外部形式往往表現為大、高、尊、上;地位低,則表現為小、低、卑、下。觀鹿山之道居於“二”、“三”之下,甚至萬物之下,地位是不是變了呢﹖地位沒有變,且看莊子的說法,《知北游》記載東郭子問道之事,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耶﹖”曰:“在瓦壁。”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弱。”這裡,道的高尚、神秘的性質被破除了。原來道就存在於人們所見的“螻蟻”、“稊稗”、“瓦壁”甚至是“屎弱”之中。可見道的存在與形式地位高低無關,它打破了關於地位的常理。觀鹿山之道符合莊子的說法,體現道的真諦。
天地、道佛相會、相交、相爭、相融。在鹿峰山,天地、道佛相會、相交,構成相爭、相融的奇觀,它孕育觀鹿山之聖,這便是真魂,其為內核、核心。在它的聚集下,構成五龍捧聖、龜相輔聖、群仙朝聖的仙界聖境。
至於觀鹿山仙界聖境圈內或泛圈內的老爺灣、天官灣以及大西丞相嚴錫命故里、明諫議領袖張羽中故里、元書法家鄧文原故里、寒婆墳廟等人文景觀,因另有文敘,故略。總之,觀鹿山天、地、人在秩序、旋轉、運動中達到相生、相合、相融的至高境界。
蘊含的巨大價值
仙界聖境觀鹿山蘊含的價值包括廣義、狹義價值。廣義價值包括自然、人文景觀價值。狹義價值指自然景觀價值。人文景觀價值不言而喻。這裡僅討論它的狹義價值。
自然美、自然的絕唱。觀鹿山的這種自然美有別於純粹意義上的山川自然美。美的山川再含美的物象,它在山川自然美的基礎上,更賦予山川自然的物象美,它使這種山川自然美更加厚重、靈動和耐看。雖然,自然界中不泛象形山,但是,觀鹿山眾多的象形山在呈現自然物象的美的同時,還形成絕妙的組織,具有豐富的、深厚的文化底蘊,透射出耀眼的光芒,則是少有的,甚至是獨有的,可謂自然美之絕唱。這種自然美雖然是人的創造,但它是來源於自然的,因而,又是自然的絕唱。它是主客觀的統一。
自然的唯物辯證哲理。一是一道世界起源的徹底的唯物命題。前已述。二是矛盾的鬥爭性。如仙鶴與烏賊魚體現戰爭、和平、安全、危機、正義和邪惡。三是矛盾的同一性。“五毒”單獨有毒,相配卻可以驅邪降魔。四是矛盾的統一性。諸多矛盾統一於觀鹿山之聖。
自然的教化書。觀鹿山的自然景觀傳遞著豐富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信息。有豐富神奇的神話故事,有美與丑、善與惡的展示與較量,富有教化啟迪作用。
觀鹿山的自然景觀奇特、豐富、大雅大俗,雅俗共賞,富有教益,不可多得,是大自然的天作之合和恩賜。與之相連的建設鎮涪建村溝壑縱橫、險峻,佛爺岩險、奇、古、怪。五層寺獨特的崇高地位的“五”字文化,有豐富的三國文化遺址,有“金鑲玉印”、“鳳凰托印”等自然景觀。三地大致成“巾”字相連,國、省、市級公路交叉環繞(已有綿鹽路通車),加之較好的植被,便利的水源,較少的人口,以及國家退耕還林政策,是一處很有開發價值的風景名勝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