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內戰

柬埔寨內戰

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發生政變,西哈努克親王領導的政府被推翻。

簡介


政柬右派集團乘西哈努克出國訪問之機在美國策動和支持下發動的。美國策動這場政變,目的當然是為了控制柬埔寨,但更主要的目的是通過在柬埔寨建立親美政權,摧毀柬越邊境地區的“越共庇護所”,實現其從西部包抄越南南方人民武裝,以改變其在越南南方的敗局。
願違,非摧毀“庇護”,反堅持族獨、、柬埔寨元首哈努王推反侵略沿。哈努北京基,宣布柬埔寨族統陣線王族團政府,號召切量團柬埔寨展武裝鬥爭。轟轟烈烈抗救爭柬埔寨展。
,垮朗諾集團鬥爭貢獻柬埔寨共產黨,在解放首都金邊以後,很自然地掌握全國政權。西哈努克於1975年9月15日回國之初仍為國家元首。3月初,他主動向“革命組織”遞交了自己的辭職信,並於4月2日發表聲明宣布“退休”。然而不久即被軟禁王宮。
1978年5月,在柬東部大區終於發生反對波爾布特獨裁統治的武裝分裂,其主要領導人韓桑林(柬共東部大區特委會委員、第四師師長)、謝辛(第二十區黨委書記)、洪森(第二十一團團長)等人逃往越南,並於同年12月2日成立“柬埔寨民族團結救國陣線”。隨後,以他們為首的66名脫離柬共的黨員開會通過了救國綱領,決定推翻波爾布特統治,並請求越南幫助。具有地區霸權主義野心的越共總書記黎筍,乘機派20萬越軍入侵柬埔寨,妄圖建立由越南控制的“印度支那聯邦”,於1979年1月推翻了柬共領導的民柬政府。1980年柬共全部退到柬泰邊境地區開展抗越游擊戰,雖在西北山區站住了腳,但為了改變自己的形象,於1981年12月6日宣布解散柬埔寨共產黨,建立新的政治組織改稱“民柬方面”。
1993年的柬埔寨槍聲暫停,越南軍隊撤退,紅色高棉也被剿滅,西哈努克一統江山。“太子”拉那烈親王(奉辛比克黨)任第一首相,洪森(人民黨)任第二首相。兩位首相的權力之爭暗潮洶湧,雙方勢力摩擦不斷,衝突頻頻。
1997年,兩位首相終於撕破了麵皮,正式爆發新一輪內戰。洪森的部隊與拉那烈的武裝大打出手,柬埔寨人死傷數萬,拉那烈被迫下野流亡海外。
1998年拉那烈重返柬埔寨與洪森握手言歡組成聯合政府,內戰神奇結束。

國家概況


民族成份:高棉人:90%,越南人:5%
宗教:小乘佛教:95%

戰爭階段


第一階段:(1970-1991)
敵對雙方:郎諾(國家首相)VS西哈努克(國家親王、元首)
1970年,柬埔寨首相郎諾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國家元首西哈努克。當時西哈努克正在蘇聯訪問,聽到消息以後來到中國。西哈努克在中國組織王國民族團結政府,聯合國內的紅色高綿,進行了四年武裝鬥爭。1975年4月,紅色高綿攻克首都金邊。建立了紅色高綿的極端統治。1979年初,越南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紅色高綿的統治。紅色高綿退到西北邊境進行武裝鬥爭。進入80年代,在聯合國的調停下,進行了柬埔寨和平進程。1991年10月23日,柬埔寨各派在巴黎簽署《柬埔寨和平協定》,同年11月20日柬埔寨抵抗政府與人民革命黨政府共同組成全國最高委員會,為柬埔寨名義上之最高權力機關,但兩政府各自保留其權力。西哈努克親王任全國最高委員會主席。
第二階段:(1996—1998)
敵對雙方:柬埔寨第二總理韓森(人民黨)VS總理拉那烈(奉辛比克黨)
死傷人數:二萬多人
戰爭位置:東南亞
戰爭性質:政府各派系權力紛爭
爭端:1996年地方政府權力分配問題產生齟齬,造成五日之正面武力衝突,韓森控制了整個局面,罷黜第一總理拉那烈親王。1998年3月原第一總理拉那烈返回柬埔寨,與韓森的人民黨組成聯合政府。自此,柬埔寨結束了長達近三十年的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