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許浩的結果 展開
許浩
明代作家
許浩(生卒年不詳),字復齋(另說字克大,號復齋),餘姚人,約明孝宗弘治初前後在世,明代史學家。著有《宋史闡幽》,《元史闡幽》,《復齋日記》等。
許浩字復齋,餘姚人。另說字克大,號復齋,浙江餘姚人。生卒年不詳,約卒於弘治後期。餘姚許氏是一個士大夫家族。“吾姚許氏多閎覽博雅君子,默庵先生以禮魁南官,蜚聲翰苑,剔歷中外。其兄及子若侄,竟以科第蟬職,作人弘化,一時勛業文章,為海內傳播,號稱世美。”許浩少時隨父親許齒靖即默庵先生讀書京師。錢如京《元史闡幽序》稱:“吾師復齋先生幼從先君子齒靖府君讀書京師,文名已著。”丘濬《宋史闡幽敘》稱:“承家學淵源,後生有異質,讀書過目輒成誦,弱冠舉筆成文,落紙數千言立就,雖老師宿儒,靡不為之驚諤。且也沉酣六籍,綜攬百家,出其衷所程量,提衡進退,不減班馬。”然命運不濟,多年科考皆不順。有《復齋日記》(“涵芬樓秘籍”本)二卷,記明初以來朝野事迹。許浩“年逾五十,始升胄監”,以貢生入太學。在太學中,他受到了祭酒丘濬的賞識,“見其文,驚異,言於閣老博陵劉先生”,博陵劉先生即劉吉。丘濬還將許氏延聘到家中,做他兒子的家庭教師。丘濬“雅重其品,若有夙願,與為衿契者”。因丘濬的推薦,許氏結識了一些公卿大臣。丘濬“特表其文,為六館模範。蓋緇衣之好,自不能已。時與之參對商榷,訂正經史。每發一辨,置一評,確然情與時會,機與局符。旌未耀之沉芬,摘停逃之隱匿,言言投合,觸耳琳琅”。成化年間,丘濬正忙於《續綱目》與《世史正綱》的編纂,許浩成為他可以討論的朋友。“凡(丘)文庄筆削《宋元綱目》,博士公(許浩)之裁定居多。”因參考討論,許浩形成了自己對宋朝歷史的看法。丘濬也說:“若《闡幽》一書,正偕余讀宋元史時所匯筆而成者。”《宋史闡幽》署“許浩撰,丘濬定”,正說明此書體現了他們合作精神,是共同成果。後來許浩要求給個官做,丘濬推薦他做了安徽桐城縣的儒學訓導(另說為以貢生身份擔任桐城縣教諭一職),時約為弘治初年。到桐城后,許氏將在丘濬家所作的宋代歷史筆記彙編成冊,稱為《宋史闡幽》。弘治八年(1495),許浩《宋史闡幽》由其弟刊刻於崑山學舍,今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宋史闡幽》成稿以後,接著做《元史闡幽》。“予來桐城,錄出舊所為《宋史闡幽》。既成帙,因取《元史》閱之,亦欲為論,而心竊鄙其事,欲作而止者數四。既念其事多,或可以為戒,而其間有彼善於此者亦或法,不可以盡棄也。方論評之,而克深弟梓予《宋史闡幽》於崑山學舍,寓書請日:‘宋史有闡幽,元史之闡幽不當闕乎。學官應暇,幸復置意,以開我後人也。’予竊感之,不能自已,因取《元史》所載可以為法若可以為戒者,著為之論,凡五十二條,便付克深,俾附於《宋史闡幽》后,總名日《宋元史闡幽》。”許浩《元史闡幽》自序寫作時間,署“弘治壬子春三月既望”。弘治壬子即弘治五年(1492),這個時間似有一點疑問,因為序中明確言《元史闡幽》成於《宋史闡幽》刊刻后,而《宋史闡幽》是弘治八年刊刻的。許克深想刊刻《元史闡幽》,因病未果,臨終前將此事委託給許浩學生錢如京。弘治十七年,《元史闡幽》由錢如京刊刻於世。在桐城期間,許浩曾襄助知縣陳勉編修首部《桐城縣誌》。工作、著述之餘,猶鍾情桐城山水,曾讚譽桐城縣桐梓山“桐梓晴嵐”的景緻,使之終成古桐城八景之一景。與許浩同名的,還有同時期的另一位作家,其撰有《通鑒綱目前編》。
謝遷:元人非我族類,姓名異常,類難記憶,且無甚可觀,人多忽易,鮮或言之。先生獨加考究,而凡善惡之實之隱微者皆闡明之,以備一代之史,以與前史並傳,其於史學非小補也。錢如京稱《宋史闡幽》:詞嚴義正,褒貶得當,殆欲與致堂《管見》方駕,人共傳誦。錢龍錫:凡所以剖決是非,指斥邪正,凜如秋霜,於以扶公道,正人心,行將與史書共垂千古。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①《宋史闡幽》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是編因與邱濬讀《宋史》而作,其是非皆不謬於聖賢。然特舉古來論定之說,敷衍成篇。如司馬光諸人為君子,蔡京諸人為小人,亦何待於浩而始知之乎?②《元史闡幽》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明許浩撰。大抵皆取《續綱目》所書而論斷之,凡五十二條,持論雖正,而亦不免於偏駁。
許浩的史學著述有:《宋史闡幽》一卷,《元史闡幽》一卷,《復齋日記》二卷。 (《復齋日記》見)此外,許浩還有詩作傳世,如《七絕·詠桐城八景》、《五古·西峽山》、《五古·題會聖岩》、《七律·浮山華岩寺》、《七絕·石屋勝跡》、《七律·桐城懷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