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士路

禮士路

“禮士路”位於阜成門外,南北走向,北起西直門,南至復興門。昔日,阜成門是煤門,京西的煤均由毛驢或駱駝馱到京城。這些馱隊從西山匯聚阜成門外這條路上,因到處是驢屎,被稱為驢屎路。至民國后,雅化地名,被改為“禮士路”。1980年代初,阜外醫院東牆外有一銅牌專述此事。至於驢市,北京內外城門外都有。

歷史故事


清末民初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阜成門設有驢市。那時,去往京西門頭溝等地,交通十分不便,不像現在有汽車、自行車,騎驢就是一種交通方式。驢市上的驢販子守在城門西側。在僱主前來租驢時,常年做“驢生意”的人一看來者就知身份以便決定出租什麼驢,因為驢也“按質論價”,討價還價兒后,僱主交完租金就可以騎驢上路了。據老人們講,這兒的驢常年往返這條路,所以都認識道兒,它把僱主“送”到目的地后自己能回來,不用趕腳的。曾有人撰文說,當年魯迅住在“老虎尾巴”(今魯迅博物館)時,常和朋友一塊兒去阜成門驢市雇驢去八里庄一帶飲酒、郊遊,因為當時,一過阜成門就是郊外了,而釣魚台一帶風景宜人,是魯迅他們常去的地方。

名字演變


禮士路西側有著名的白雲觀,每年春節要辦廟會。騎驢逛白雲觀是很受人歡迎的活動,所以,一到廟會舉辦時,阜成門驢市又增添逛廟會的租驢業務。此外,在復興門等處也有好幾處“驢市”,是臨時的,當然啦,據說西直門也有個別人雇驢,但人少形不成“規模”,鮮為人知。日久天長,從西直門經阜成門直到復興門,廟會期間,“喬裝打扮”的驢來往於斯,形成一景,使這條南北綿長數里的小街被人們稱為“驢市路”,直到半個世紀前,覺得這地名不雅,且驢市消失,尤其是通往京西的交通便捷。其他交通工具應運而生。所以,“驢市路”壽終正寢,更名為“禮士路”,禮賢下士,比原來文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