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鬼燈籠

白花鬼燈籠

白花鬼燈籠、鬼燈籠,是一種馬鞭草科植物。分佈於廣西、海南、廣東、福建和江西等,喜陽光,常見野生於山坡、路邊、村旁和曠野,較耐乾旱和瘠薄土壤。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幼枝密被短柔毛。葉對生,長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全緣或波狀,表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生黃色小腺點。聚傘花序腋生,著花3-9朵。花萼紅紫色。花冠淡紅色或白略帶紫色。漿果狀核果近球形,深藍綠色。花果期6-11月。

各地別名


白花燈籠、紅花鬼燈籠、鬼仔目周(通稱)、紅花山頂企(汕頭、潮安)、紅花鬼仔目周、鬼點火、崗燈籠(南澳)、紅花山頂企、紅花鬼仔目周、死人骨(普寧)、紅花雞骨態(饒平)、鬼仔根(揭陽)、鬼點火(揭西、海豐)、紅花天紅(汕頭、普寧、揭西)、墳頭青(普寧)、紅花歸燈籠、鬼燈籠、紅花鬼燈籠、紅花鬼點頭(湛江)、鬼燈籠、紅花鬼燈籠、鬼點火、苦燈籠(陽春)、白花燈籠、土骨皮、白花歸燈籠、白花苦燈籠(惠陽)、白花鬼點燈(河源)。

藥用特點


微苦、涼。有清熱解毒,止咳止痛的功用。主治肺結核潮熱、感冒發熱、咽喉炎、支氣管炎、胃痛、疝痛、跌打損傷、疔瘡癤腫。

用法用量


生用

0.5~1兩;外用適量鮮根或葉搗爛敷患處。

根曬乾后使用

咽喉炎,疔瘡癤腫等取1兩左右,放三碗半水,煮開十分鐘左右,當涼茶服用。
感冒發熱,支氣管炎,肺結核潮熱,胃痛,疝痛等,取1兩左右,放一碗半水煮開十分鐘左右,每日服用兩次。

採集加工


藥用根。全年可釆,鮮用或曬乾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