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火
武火
武火是對烹飪時所用的火勢的一種稱呼,中藥學上的解釋是煎藥時火力大而急。
● 英文名稱:Strong Fir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方劑學
● 先武後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本草綱目》)
● 煎藥時,大而猛的火候。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中藥是否達到其預定的療效,與其煎煮的質量優劣關係密切。其中火候,是指煎藥時火力的大小與火熱的緩急,其強弱與湯劑的質量有一定的關係,是中藥煎煮中很重要的一環。
● 歷代本草和方劑著作中在論述煎藥時,一般將火候分為“武火”和“文火”。武火,即火力較大、火勢較急的火候。使用武火時湯液溫度上升快,水分蒸發快。
● 使用武火,加快升溫,具有以下目的:
● 使葯湯儘快煮沸,節省時間。
● 減少有效成分揮發。
● 雜質溶出較少。
● 葯氣厚而上升外達。
● 藥性慾上升外達者用武火:根據臨床辨證論治,所治病變部位在頭面部和上焦或要求其藥性上升外達的藥物,一般都用武火煎煮。如具有解表透疹、祛風散寒、昇陽舉陷、開竅醒神、溫陽補火、行氣解郁及催吐等功效的藥物。這類藥物性多升浮,所以宜用武火快煎。
● 藥物煎煮一般宜“先武後文”:即在湯液煮沸前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一般情況下,無特殊煎煮要求的藥物均用此法。
● 一些芳香類藥物,宜用武火:如桂枝、薄荷、荊芥、紫蘇、香薷、魚腥草、豆蔻、藿香等,因其質地輕薄或含揮發性成分,煎煮時間宜短,火勢宜急。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中甲。方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曾憲斌。中藥煎煮火候淺探。江西中醫藥,2009,40(3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