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軍行的結果 展開

軍行

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七言絕句

徠《軍行》是唐代詩人李白(一說王昌齡)的作品。此詩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剛剛結束時的情景,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勇猛善戰的將軍形象,熱情地歌頌了將士們為國殺敵立功的勇敢精神,從側面反映了詩人慾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願望。全詩語言精練,風格剛健,詩人用寥寥數筆,就形象地描繪出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和勝利者的驕傲神態,生動地塑造了戰士英姿颯爽和勇猛善戰的形象。

作品原文


軍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徠⑴行:古詩的一種體裁。
⑵騮(liú)馬:黑鬃黑尾的紅馬,駿馬的一種。舊注“赤馬黑髦曰騮”。新:剛剛。跨:裝上,安上。白玉鞍:指用白玉裝飾的馬鞍,
⑶沙場:戰場。胡三省《通鑒注》:“唐人謂沙漠之地為沙場。”
⑷震:響。
⑸匣:刀鞘。

白話譯文

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戰鬥結束后戰場上剩下凄涼的月色。
城頭上的戰鼓還在曠野里震蕩迴響,將軍匣里的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幹。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盛唐時期。當時唐朝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在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此詩正是寫在一次勝仗之後,反映的是唐軍奮勇殺敵、激戰沙場的事實。
此詩在《全唐詩》中一作李白詩,題為“軍行”;一作王昌齡詩,題為“出塞二首”(其二)。歷代學者對此詩的作者存有不同意見。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一驚心動魄的戰鬥剛剛結束的情景。棗紅馬剛剛裝上白玉裝飾的馬鞍,戰士就騎著它出發了。戰鬥結束的時候天已經很晚,戰場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頭上催戰的鼓聲仍在曠野上回蕩,刀鞘里的鋼刀血跡未乾。詩人用寥寥數筆,就把將士們的英武氣概,勝利者的神態生動地描繪出來。
“騮馬新跨白玉鞍”是“新跨騮馬白玉鞍”的倒裝。“白玉鞍”極言馬鞍的華貴。這一句表面上寫駿馬華鞍,實際上是寫那位跨在馬上的人。人的形象如何,詩沒有作直接描繪;但是,紅色的戰馬映著白玉裝飾的馬鞍,色彩明麗,跨在馬上的人,自然顯得英姿颯爽,光彩照人。“新跨”的“新”字說明這馬的主人是一位剛剛立過戰功摧升起來的將軍,駿馬雕鞍正是他新近得到的賞賜。這樣,駿馬雕鞍就不只襯出馬上將軍的英姿,而且表現了他躊躇滿志的意氣,殺敵致果的威風。詩一開始,就顯得形象鮮明,神采飛動。
這英武的將軍是手持“金刀”(即金錯刀)奮戰沙場的。這將軍披一身月色,頂凜冽寒風,鏖戰而歸。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煙塵滾滾的沙場,那咚咚的進擊鼓聲還響徹耳畔。這風度軒昂、勇武不凡、充滿自信的將軍,就是詩人心目中唐軍將官的形象,也是詩人矢志抗敵、無時無刻不意欲拼搏戰場的心靈寫照。“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這實在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從耿耿赤心發出的雄壯的吶喊,也分明寄寓著詩人的殷切希望。
這首詩抒寫自信、進取、開拓為特徵的傳統尚武精神,風格剛健、清新。詩人描寫戰爭的勝利,不在於字面,而在於構成一種氣氛。詩歌選取戰鬥生活的一個片段,以“騮馬”“沙場”“鐵鼓”“金刀”等戰爭意象串成一系列戰鬥生活的畫面,戰鬥的激烈與戰場的肅殺盡在其中。詩頭“新跨”一詞將戰士風風火火、迎接戰鬥的激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而詩尾以“血未乾”這樣一幅看似血腥的場景描寫戰士的內心——熱血並未因為戰鬥的結束而冷卻。這種激烈肅殺的氣氛,生動地表現出戰士的颯爽英姿和激昂振奮的風貌。
這首詩主要是運用形象的描繪,來說明唐軍奮勇殺敵激戰沙場的事實的。詩中所用的“騮馬”“白玉”“鞍”“沙場”“月色”“鐵鼓”“金刀”“血”,都是有形象的,是在生活中能看得到的;“震”有聲,可以聽見;“寒”是氣溫,可以感覺到;“跨”是動作,也可以看見。此詩除了“戰罷”二字是抽象的敘述以外,用的全是形象化的語言。
作者在這首詩中抓住戰鬥剛剛結束的場面加以描寫,塑造了一個勇猛善戰的將軍形象,熱情地歌頌了將士們為國殺敵立功的勇敢精神,並借戰士們的勇武殺敵、速戰速勝的颯爽英姿,從側面襯托出盛唐時期的兵強馬壯、國力雄厚、威懾四方的興旺景象。

名家點評

湖南文理學院原副教授賴漢屏:“詩題《軍行》的‘行’字是‘歌’的意思。這是一曲充滿勝利豪情的軍歌,寫的是一場血戰剛剛結束時的情景。‘戰罷’是詩眼,全詩圍繞這二字展開。”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