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M-176空地導彈

AGM-176空地導彈

AGM-176空地導彈(英文:AGM-176 Air-to-ground missile,綽號:Griffin,中文:“獅鷲”或“格里芬”)是美國雷神防務公司推出的低成本輕量型精密小附帶毀傷導彈。

發展沿革


陸上測試的AGM-176
陸上測試的AGM-176
2008年,AGM-176投入量產,最初是作為MQ -1掠奪者(Predator)遙控飛行載具以及MC-130W炮艇機的武器,無論是導彈本體或發射/控制系統的尺寸重量都比AGM-114地獄火(Hellfire)反坦克導彈系統更小。
在2008年6月,有消息報導美國陸軍與特戰司令部(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SOCOM)正式決定採用獅鷲導彈,作為MQ-1的武裝。
2011年初,美國海軍決定以Mk-60獅鷲導彈系統來替代夭折的NLOS-LS,作為瀕海戰鬥艦的水面戰套件選項。

配置結構


供船艦使用的MK-60獅鷲導彈系統(Griffin Missile System,GMS)由一個九聯裝MK 208獅鷲發射器模塊(Griffin Launcher Module)、獅鷲導彈、一套AN/SSQ-133 BRITE Star II光電感測(包含紅外線熱影像儀)/激游標定系統以及MK 4戰場管理系統(Battle Management System,BMS)系統構成,十分輕巧。瀕海戰鬥艦主要用獅鷲攻擊正在迫近且清楚顯示敵意的敵方小型快艇。

武器性能


AGM-176可作為水面艦艇近程反艦使用,反艦版本為Mk-60獅鷲導彈系統(Mk-60 Griffin Missile System,GMS)。每架MQ-1遙控飛行載具總共能攜帶三枚獅鷲導彈,換成地獄火導彈則只能攜帶一枚;此外,獅鷲較小的戰鬥部,意味能在作戰中進一步降低不必要的附帶破壞(例如對周遭平民的波及) ;而在MC-130Q炮艇機上,獅鷲導彈則部署在十聯裝的Gunslinger發射器中。

服役升級


艦艇試射獅鷲導彈
艦艇試射獅鷲導彈
2011年6月,MK-60獅鷲導彈系統通過快速部署 能力驗證(Rapid Deployment Capability,RDC)。
在2013年9月,雷松與美國海軍成功展示以MK-60獅鷲導彈系統接戰水面小型高速快艇的能力,相關測試涵蓋不同的海況情況。
在2014年2月,雷松成功進行了改良后的獅鷲IIB(Griffin IIB)導彈從艦上發射、攻擊靜止/移動的小型水面目目標能力。
在2014年3月,MK-60獅鷲瀕海巡邏導彈系統正式在美國海軍達成初始戰備(IOC)能力,隨後於2015年在LCS以及暴風級(Cyclone class)巡邏艇上進行測試。除了MK-208發射器之外,拉姆(RAM)短程防空導彈系統發射器稍做修改之後也能容納獅鷲導彈。

設計特點


AGM-176空地導彈
AGM-176空地導彈
AGM-176獅鷲彈體長42英寸(約1.067m),直 徑5.5英寸(349.25px),全重45磅(20.41kg),配備一個重13磅(5.9kg)的高爆戰鬥部,從空中發射的射程約15~20km,從地面/船艦發射的射程約5.5km,具有半主動激光導引 與GPS/INS導引等兩種型號,使用構型簡單的管狀發射器,並使用固態火箭推進系統;彈體中段有一組十字控制面,彈尾另有一組,兩組都為折迭式,以節省發射管空間。為了儘可能降低開發成本,獅鷲大量使用雷松先前開發的FGM-148標槍(Javelin)單兵反坦克導彈與AIM-9X響尾蛇空對空導彈的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