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科學與工程

涵蓋紡織工程等多個領域的學科

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涵蓋紡織工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等多個學科領域。主要研究如何用機械、物理、化學等高科技手段實現符合各個領域和各種功能要求的紡織品的加工及性能評價。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和人類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對高新技術紡織品的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紡織學科的研究內容發生明顯的變化,與生物工程、環境保護工程、材料科學工程等學科的交叉和滲透越來越緊密,這將使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得到更大的發展。

“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是東華大學,該校紡織科學與工程博士點擁有一批治學嚴謹、造詣深厚、科研成果卓著的著名教授和富有獻身精神、學術思想活躍的中青年學科骨幹人才。

情況介紹


一級學科:0821紡織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082101紡織工程
國家重點學科(紡織科學與工程):東華大學
國家重點學科(紡織工程):天津工業大學、蘇州大學。

學科信息


現有博士生導師34人。近年來,承擔多項國家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解放軍總後軍需、省部級科技攻關、國家創新等項目。獲國家專利38項,國家及省、部、市一、二、三等的科研和教學成果獎近40餘項。其中,獲省市科技成果一、二等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二等獎6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上海市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上海市精品課程5門。年發表論文200篇以上。11篇博士論文入選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5篇博士論文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迄今已培養博士生120餘名。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近200名。經過多年的學科建設,紡織學院內諸學科已形成了既各有特色,又互相滲透及依託的學科群。本學科點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國家重點學科,1996年確定為上海市重點學科,2002年再次被確認為國家重點學科,是我校“紡織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和“211工程”建設的重點組成學科之一。學科點現有教授14名(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12人),副教授及相應職稱教工40餘名,目前在讀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共60餘名(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國家重點學科)。、

研究方向介紹


天然纖維

以開發各種天然植物性纖維應用為目的,進行相關工藝、技術、設備的研究及相關新產品的開發。
(1)各種麻纖維的開發與綜合利用
(2)秸稈纖維的開發與綜合利用

紡織材料

(1)高性能纖維增強三維複合材料的製作、性能分析和應用
(2)環境友好複合材料的製作、性能分析和應用
(3)納米增強複合材料的製作、性能分析和應用
(4)紡織複合材料加工技術開發(工藝研究、檢測裝置開發)
(5)非織造材料結構、工藝與性能研究
(6)靜電紡絲的工藝、機理

纖維材料

(1)廢棄纖維材料的評價及再利用標準
(2)廢棄紡織纖維材料的檢測、評估及分類技術
(3)纖維廢棄物的系列再生製品
(4)基於廢棄物的產業用纖維複合材料功能測試及計算機模擬技術
(5)紡織材料循環經濟技術分析及信息網路
(6)邊緣天然纖維材料的利用技術

紡織改性

(1)各種紡織纖維、紗線和織物的改性研究。如:利用等離子體技術對滌綸、高強高模聚乙烯等化學纖維進行改性,提高其吸附性能,連接性能等;
(2)利用紫外光接枝技術提高麻纖維的染色性能,製備功能和智能紡織品;
(3)利用微膠囊技術製備蓄熱調溫纖維;對某些織物的拒水據油、抗皺免燙等性能的改性研究;
(4)生物酶改性技術的研究。

染色技術

(1)研究纖維織物低溫等離子體前處理技術,分析等離子體改性機理,提高染色性能;
(2)揭示染色機理,分析二元、三元相平衡體系與染色性能的關係,建立染色模型,構建完整的染色理論體系;
(3)研究適於超臨界CO2染色的專用染料和工程化染色裝置,開發散纖維、成衣、多組分纖維材料等生態紡織品。

生物技術

(1)篩選馴化具有特殊功能的菌種,分析微生物代謝途徑,研究紡織用生物酶的基因克隆與表達;
(2)研究紡織生物酶的作用機理,揭示酶或細胞催化的生物轉化、修飾及合成的規律,固定化細胞和固定化酶及非水相酶催化反應系統的機制;
(3)優化生物酶復配方案,製備紡織專用酶製劑及大宗發酵產品生產菌,產品可用於酶精鍊、酶整理及酶退漿等工藝,可提高纖維及紡織品性能;
(4)利用生物合成技術,開發醫用、農用、民用可降解新型材料,擴大紡織材料的應用範圍。

綠色紡織

本研究包括高效染整助劑和環保型染整助劑。主要研究助劑的合成、復配及協同效應,開發高效化、專用化、精細化助劑,同時開發無甲醛、不含APEO、可生物降解、無毒、安全、低碳型印染助劑。

生態染色

本研究主要包括無水或少水染色、無染料顯色、紫外光接枝染色、植物染料提取及染色等高效節能染色以及清潔化染色技術。
(1)無水或少水染色: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技術,低浴比染色技術
(2)無染料顯色:蛋白質纖維無染料顯色技術
(3)植物染料染色:研究動、植物天然染料的提取、結構分析及染色工藝
(4)高效節能染色:紫外線照射染色、短流程染色工藝,紅外線印花上染工藝
(5)清潔染色工藝:數碼噴射印花技術,等離子纖維表面改性技術

功能性紡織品

通過研究新型、綠色功能性整理劑以及利用纖維改性技術,開發具有保健、舒適、衛生、防護等功能的人類及環境友好型紡織品。

廢水再利用

(1)紡織廢水處理材料與技術:研究膜法(超濾、納濾)、吸附法等進行廢水中染化料、重金屬的處理和回收。研究吸附劑和膜的製備和合成方法。
(2)紡織廢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不排放或少排放廢棄物的新方法、新助劑、新工藝。

學科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7所,本次有7所參評;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17所(註: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後,按學校代碼排列)。
學校代碼及名稱評估結果
10058 天津工業大學A+
10255 東華大學
10285 蘇州大學B+
10295 江南大學B
10338 浙江理工大學
10495 武漢紡織大學B-
10709 西安工程大學C+
11065 青島大學
10152 大連工業大學C
10465 中原工學院
10610 四川大學C-

有關事件


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其中天津工業大學和東華大學的紡織科學與工程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