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江南大學的結果 展開

江南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校

江南大學坐落於江蘇省無錫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校,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成員、“一帶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聯盟成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江南大學源於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範學堂,歷經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等發展時期;1952年由原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私立江南大學的有關係科組建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食品工業系;1958年該系整建制東遷無錫,建立無錫輕工業學院;1962年無錫紡織工學院併入無錫輕工業學院;1995年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2001年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江南大學;2003年東華大學無錫校區併入江南大學。

截至2021年4月,學校佔地面積3250畝、建築面積107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55萬冊;設有18個專業學院(部)和4個直屬學院(含1個榮譽學院),2021年在54個本科專業(類)招生;有教職員工3403人,其中專任教師2142人(含研究生導師1304人);在校本科生20394人、博碩士研究生9600人、留學生719人。

2021年7月26日,江南大學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 無錫輕工大學
無錫輕工大學前身是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食品工業系。其辦學歷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紀初葉創建的三江師範學堂(1902年創建,1906年更名為兩江師範學堂),與現今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大學八所高校是同宗同源。
1952年由原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私立江南大學的有關係科組建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食品工業系。
1958年8月18日,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將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東遷至無錫市(社橋)原華東藝專舊址,命名無錫食品工業學院,后改稱無錫輕工業學院,於11月17日建院。
1962年9月,無錫紡織工學院併入無錫輕工業學院,成立紡織工程系。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1966年下半年,院本部遷至青山灣,原社橋校區為分部。
1993年5月,中國輕工總會、江蘇省人民政府和江蘇省教育委員會、江蘇省紡織工業廳同意無錫輕工業學院與無錫輕工業學院紡織分院聯合辦學,並統一使用無錫輕工業學院校名,紡織分院歸屬無錫輕工業學院管理,紡織分院所在地成為無錫輕工業學院西山校區。
1995年3月9日,中國輕工總會轉發國家教委“關於同意無錫輕工業學院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的通知”,由趙朴初為無錫輕工大學題寫校名。
1995年11月23日,無錫輕工業學院舉行中國輕工總會與江蘇省人民政府、無錫市人民政府共建無錫輕工大學暨無錫輕工大學揭牌慶典。
1995年10月,無錫市紡織職工大學、無錫紡織工業學校和無錫紡織職工專業學校併入無錫輕工大學。
1996年5月,無錫輕工大學通過國家“211工程”預審。
1998年,無錫輕工大學由隸屬中國輕工總會划轉直屬教育部,全國重點大學。
• 江南學院
榮德生
榮德生
江南學院沿襲私立江南大學校祚,歷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是中國民族實業家榮德生先生1947年10月在無錫創辦的私立江南大學。
1947年7月,私立江南大學籌備處成立,決議設立文、農、理工三學院。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江南大學董事會立案,借無錫北塘申茂新辦事處為辦公地址。8月12日,校董事會由國民政府教育部准予立案。
1952年,院系調整時,原私立江南大學所屬系科併入南京、上海、蘇州、揚州等地高校。私立江南大學各系撤併,取消建制。
1980年10月,無錫市人民政府決定建立無錫大學籌建委員會,當年招生522名。
1981年1月江蘇省政府批准在無錫大學基礎上創辦無錫職業大學,無錫職業大學為市屬走讀的全日制高等學校,當年招生209名,借無錫市第三十七中學校舍正式開學。
1982年8月,遷入梁溪路100號新校址。
1983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同意無錫職業大學與無錫市職工大學聯合辦學,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1984年7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無錫職業大學改名為無錫大學。
1985年7月1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將當時專科層次的無錫大學更名為江南大學。
1995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招收外國留學生。
1993年8月—1996年3月江南大學馬山分部、江南大學江陰分部、江南大學宜興分部、江南大學錫山分部、江南大學梅園師範分部相繼建立,並以江南大學名義招生。
1996年4月,國家教委批准江南大學升格為本科院校並更名為江南學院。
2000年6月13日,省學位委員會發文批准了學校的學士學位授予權。
• 無錫教育學院
1955年9月,無錫市中學教師業餘進修學校創建。
1961年3月,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改名無錫市教師進修學院。
文化大革命期間,師訓工作停頓。
1970年2月,學院停辦,原址改為無錫市第十五中學。
1973年8月,經無錫市人民政府批准,借無錫師範校舍,復辦無錫市教師進修學校。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1978年2月,第十五中學撤銷,恢復無錫市教師進修學院原有建制。
1981年4月,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認定無錫市教師進修學院為師範專科學校性質,享有與師範專科學校同等待遇。
1983年7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報教育部備案,更名為無錫教育學院。
1990年6月,無錫教育學院從市工人文化宮畔遷往新址梅園舜柯山下的錢榮路80號,原校舍與無錫廣播電視大學校舍對調,崇寧路20號成為無錫教育學院分部,主要從事在職教師進修、中小學校長培訓。
1998年經無錫市人民政府決定,實行以無錫教育學院為基礎,與江蘇省無錫師範學校、江蘇省洛社師範學校優化重組,組建無錫師範學院。
2000年,就無錫市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問題,教育部、江蘇省和無錫市經過多次研究,決定實施新的三校合併。

合併以後

學校風景
學校風景
2001年1月,經教育部批准,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江南大學。
2003年8月1日,經教育部批准,原東華大學無錫校區整體併入江南大學。
2006年,學校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10年6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5年,學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2016年12月,江南大學入選“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2017年9月,江南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2020年7月,入選第二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名單。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高校。11月,被教育部確定為第二批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
2021年1月31日上午,江南大學遵義研究院在茅台學院掛牌成立。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0年9月,學校設有18個專業學院(部)和4個直屬學院(含1個榮譽學院),2020年在51個本科專業(類)招生,涵蓋理、工、醫、文、法、經濟、管理、教育、藝術等學科門類9個。學校擁有直屬附屬醫院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3所,教學醫院7所。
學院(部)專業名稱學制學位授予
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四年工學
食品質量與安全四年工學
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四年工學
生物技術四年理學
釀酒工程四年工學
物聯網工程學院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四年工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四年工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四年工學
自動化四年工學
通信工程四年工學
物聯網工程四年工學
機械工程學院、君遠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四年工學
機械工程四年工學
包裝工程四年工學
機械電子工程四年工學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應用化學四年理學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四年工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四年工學
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四年藝術學
環境設計四年藝術學
產品設計四年藝術學
工業設計四年工學
美術學(師範)四年藝術學
公共藝術四年藝術學
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四年經濟學
金融學四年經濟學
工業工程四年管理學
工商管理四年管理學
會計學四年管理學
紡織服裝學院輕化工程四年工學
紡織工程四年工學
服裝設計與工程四年工學
服裝與服飾設計四年藝術學
表演四年藝術學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四年工學
工程管理四年工學
環境工程四年工學
法學院法學四年法學
社會工作四年法學
外國語學院英語四年文學
日語四年文學
理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四年理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四年理學
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四年文學
教育技術學(師範)四年理學
小學教育(師範)四年教育學
音樂學(師範)四年藝術學
舞蹈編導四年藝術學
藥學院製藥工程四年工學
醫學院護理學四年理學
臨床醫學五年醫學
數字媒體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四年工學
數字媒體藝術四年藝術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體育部------------------------------
國際教育學院、北美學院------------------------------
繼續教育與網路教育學院-------------------------- 

學科建設

• 博士后流動站
截至2019年9月,學校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 學位授權點
截至2019年11月,學校擁有7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10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29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江南大學博士點
學院一級學科專業名稱
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
生物工程學院--------製糖工程、發酵工程
設計學院設計學--------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化學
紡織服裝學院紡織科學與工程製漿造紙工程
機械工程學院--------輕工機械與包裝工程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
藥學院--------製藥工程與技術
數字媒體學院--------輕工信息技術
物聯網工程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物聯網技術與工程
無錫醫學院--------食源性慢性疾病學
據江南大學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顯示
江南大學碩士點
學院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專業學位類別
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工程
生物工程學院---------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製糖工程、發酵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生物工程
設計學院美術學、設計學---------藝術設計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工程、化學工程
紡織服裝學院設計學紡織工程、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製漿造紙工程紡織工程、藝術設計
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包裝工程機械工程、工業工程
商學院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物流工程
理學院數學、光學工程光學工程
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
藥學院藥學藥學製藥工程
數字媒體學院軟體工程軟體工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及理論軟體工程、藝術設計
物聯網工程學院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
人文學院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音樂與舞蹈學教育技術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
法學院法學---------法律(非法學、法學)、農村發展
無錫醫學院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護理學藥理學護理
據江南大學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顯示
• 重點學科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擁有2個世界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5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3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1個江蘇省重點序列學科、3個“十三五”江蘇省重點學科。
世界一流建設學科: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發酵工程,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江蘇省重點序列學科:生態紡織技術與工程
“十三五”江蘇省重點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設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學科評估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
截至2018年11月,在教育部組織的第四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學校“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位列A+檔,“設計學”位列A-檔;在ESI全球影響評價排行榜上,學校農業科學、工程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等6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其中農業科學躋身前0.5‰,學校位居ESI綜合排行中國大陸第54名。

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9月,學校有教職員工3393人,其中專任教師2137人(含研究生導師1203人),專任教師高級職稱人員比例63.8%,博士學位人員比例68.9%,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經歷人員比例42.1%。學校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與“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8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部省級創新團隊45個。
項目名錄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倫世儀、陳堅
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吳敬、王周平、毛健、匡華、劉立明、許正宏等
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堵國成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王震宇、陳堅等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陳堅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陳堅、堵國成等
國家級教學團隊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張灝,2009)
發酵工程課程教學團隊(陳堅,2009)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團隊(過偉敏,2010年)
省級教學團隊發酵工程學科教學團隊(陳堅,2008年)
機織原理課程教學團隊(高衛東,2009)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5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0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含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5個,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及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國家級精品課程(含雙語教學、精品開放課程)30門,精品、規劃教材56部。
學校探索大眾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成立至善學院;建有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校史館、設計館、民間服飾傳習館、美術館暨錢紹武藝術館、酒科技館、人體科學館等文化展館首批入選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在亞洲率先通過美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IFT)國際認證;累計孵化創業企業300餘家,“創業匯客廳”入選國家級眾創空間。
類型項目名稱承擔學院年份
國家級
人才培
養模式
創新實
驗區
藝術設計複合型優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設計學院2007年
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學生工作處2007年
江南大學創業教育實驗區學生工作處2008年
生物工程專業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生物工程學院2008年
國家級
實驗教
學及實
踐教育
中心
江南大學-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食品學院2011年
江南大學-海通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食品學院2012年
江南大學-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工程學院2012年
江南大學-江蘇雨潤食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食品學院2012年
江南大學-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工程學院2011年
江南大學-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紡織服裝學院2011年
國家卓
越工程
師教育
培養計劃
紡織工程紡織服裝學院2010年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學院2010年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學院2010年
製藥工程醫藥學院2011年
物聯網工程物聯網工程學院2011年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機械工程學院2011年
包裝工程機械工程學院2013年
化學工程與工藝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2013年
自動化物聯網工程學院2013年
國家級
特色專業
動畫數字媒體學院2007年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學院2007年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學院2007年
工業設計設計學院2008年
紡織工程紡織服裝學院2008年
藝術設計設計學院2009年
自動化物聯網工程學院2009年
化學工程與工藝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2009年
製藥工程醫藥學院2009年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2010年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學院2010年
環境工程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2010年
服裝設計與工程紡織服裝學院2010年
生物技術生物工程學院2011年
物聯網工程物聯網工程學院2011年
國家級
精品課程
食品工藝學食品學院2003年
機織原理紡織服裝學院2007年
食品化學食品學院2008年
發酵工程原理與技術生物工程學院2008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2009年
紡紗原理紡織服裝學院2009年
生化工程生物工程學院2009年
教育技術學(網路教育國家精品課程)人文學院2009年
微生物遺傳育種生物工程學院2010年
大學英語外國語學院2010年
人工智慧概論(網路教育國家精品課程)物聯網工程學院2010年
省級精
品課程
微生物學生物工程學院1993年
產品設計設計學院1993年
無機及分析化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1993年
大學物理理學院1993年
化工原理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1995年
高等數學理學院1995年
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機械工程學院1995年
包裝設計設計學院1995年
食品化學食品學院1995年
食品工藝學食品學院1998年
物理實驗理學院1998年
工程力學機械工程學院1998年
電工學物聯網工程學院1998年
紡織材料學紡織服裝學院1998年
機械製造基礎機械工程學院1998年
信號與系統物聯網工程學院1998年
計算機輔助設計機械工程學院2000年
機械CAD機械工程學院2000年
服裝設計紡織服裝學院2000年
生物化學生物工程學院2000年
發酵原理生物工程學院2002年
工業設計應用人類工程學設計學院2002年
紡織材料學紡織服裝學院2004年
穀物科學原理食品學院2004年
普通物理理學院2004年
食品化學食品學院2004年
無機及分析化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2004年
西方經濟學商學院2004年
現代教育技術人文學院2004年
藝術設計專業主幹課程群設計學院2004年
現代教育技術人文學院2006年
圖形設計設計學院2006年
機織原理紡織服裝學院2006年
食品化學食品學院2006年
發酵工藝及設備生物工程學院2006年
發酵工程原理與技術生物工程學院2008年
信號與系統物聯網工程學院2008年
食品工程原理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2008年
微生物學生物工程學院2008年
紡紗原理紡織服裝學院2008年
景觀藝術設計設計學院2008年
無機及分析化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2008年
人工智慧物聯網工程學院2008年
大學英語外國語學院2008年
心理學人文學院2008年
西方經濟學商學院2010年
水污染控制工程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2010年
微生物學(食品)食品學院2010年
紡織品染整紡織服裝學院2010年
微生物遺傳育種生物工程學院2010年
藥理學醫藥學院2010年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法政學院2010年
省級雙
語教學
示範課程
生物技術基礎/Notes in Biotechnology生物工程學院2008年
紡織材料學/Textile Material紡織服裝學院2008年
無機及分析化學/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2009年
數控技術/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機械工程學院2010年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物聯網工程學院2010年
省級實
驗教學
及實踐
教育中心
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2005年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物聯網工程學院2007年
紡織服裝專業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紡織服裝學院2007年
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學院2007年
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理學院2007年
食品發酵實驗教學中心食品學院、生物工程學院2009年
紡織類專業實驗教學中心紡織服裝學院2009年
產品設計藝術實驗教學中心設計學院2009年
數字化語言實驗教學中心外國語學院2009年
物聯網工程綜合訓練中心物聯網工程學院2011年
經濟管理綜合訓練中心商學院2011年
機械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機械工程學院2012年
製藥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藥學院2013年
省級品
牌專業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學院2006年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學院2006年
工業設計設計學院2006年
自動化物聯網工程學院2010年
紡織工程紡織服裝學院2010年
輕化工程紡織服裝學院2011年
化學工程與工藝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2006年
藝術設計設計學院2006年
服裝設計與工程紡織服裝學院2010年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2010年
應用化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2011年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物聯網工程學院2011年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學院2011年
環境工程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2011年
省級品
牌專業
建設點
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學院2012年
包裝工程機械工程學院2012年
教育技術學人文學院2012年
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學院2012年
註:表中信息不全
。• 教學成果
截至2018年9月,學校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1項,其中一等獎1項。
2009年,《食品發酵類研究型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被評為第六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多元協同培養機電融合卓越創新人才》獲得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適應未來轉型,以整合創新為導向的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三融合二遞進”輕工食品類本科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全員覆蓋、全面重構、全程協同的紡織工程卓越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獲得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獲得榮譽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截至2019年9月,學校先後獲評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教育部校園規劃一等獎、全國高校校園環境滿意度50強、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全國高校節能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平安校園等榮譽;學校獲2018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全球金獎、銀獎,在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累計獲得2金3銀7銅;江南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獲評5A級大學基金會。
2020年9月17日,被教育部認定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傳承項目:江南染織。

學術研究


研究平台

截至2020年9月,學校建有國家級科研平台8個、部省級平台38個;建有教育部、外專局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6個及國際聯合實驗室21個,有部省級創新團隊39個;校地聯合研究院(所)3個。
平台類型平台名稱
國家級科研平台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糧食發酵工藝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無錫)
光響應功能分子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江南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江南大學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國家農產品加工研究院
111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食品安全加工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2006年)
食品安全加工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第二期建設)(2011年)
應用微生物及其生物製造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008年)
工業過程智能控制創新引智基地(2011年)
功能分子、聚集體及器件創新研究基地(2012年)
紡織生態加工關鍵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016年)
部省級平台江蘇省食品先進位造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
食品膠體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工業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輕工過程先進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態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糖化學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針織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經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物聯網技術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生物活性產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生物醫藥製造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工業色譜分離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生物質能與減碳技術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
江蘇省生物醫藥(無錫)技術轉移與推廣服務中心
江南大學中國高校工業微生物資源和信息中心
中國包裝總公司食品包裝技術與安全重點實驗室
國家糧油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 
教育部創新團隊工業發酵及生物催化技術關鍵基礎問題的研究(2006年)
食品精細加工關鍵技術的研究(2007年)
生態紡織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2011年)
食品微生物功能發掘與利用(2012年)
光電功能分子材料”教育部創新團隊滾動支持(2014年)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食品微生物功能發掘與利用(2012年)
非線性光學功能分子材料創新團隊(2013年)
食品安全創新團隊(2014年)
新一代工業生物技術(2015年)
江蘇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納米顆粒材料的製備技術(2007年)
功能性纖維製備關鍵技術(2009年)
工業感知與先進控制(2011年)
模式識別與計算智能技術(2013年)
食品酶的製備及應用(2015年)
腫瘤多葯耐葯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2015年)
工業網際網路智能優化製造(2017年)
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創新團隊中國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管理研究(2013年)
漢族服飾文化與創意設計(2015年)
治國理政與黨風廉潔建設研究(2017年)
江蘇省創新團隊計劃脂質與健康(2012年)
微生物外源蛋白質高效表達技術和相關生物過程
細胞生理學、過程分析(PAT)技術(2013年)
可再生鹵胺改性抗菌纖維素纖維的製備和機理研究(2014年)
江蘇省青藍工程創新團隊重要微生物代謝產物的發酵過程優化技術(2006年)
生物能源研發的關鍵技術(2008年)
碳水化合物高級利用關鍵技術(2010年)
食用油適度加工與安全控制(2012年)
食品安全(2014年)
穀物食品加工過程中組分變化與調整(2016年) 
校地聯合研究院(所)江南大學宿遷產業技術研究院
江南大學(揚州)食品生物技術研究所
江南大學無錫創新設計研究院 
註:表中信息不全。

科研成就

截至2019年11月,“十二五”以來承擔國家級項目1246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0項;2012年以來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10項,2017年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數並列全國高校12名;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科技創新獎2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獲中國專利獎金獎2項、銀獎1項、優秀獎6項,2016年在中國大學專利獎排行榜上並列全國高校第17名。
項目名稱獎勵類別等級年度
大型智能化飼料加工裝備的創製及產業化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7年
200種重要危害因子單克隆抗體的製備及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與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7年
黃酒綠色釀造關鍵技術與智能化裝備的創製及應用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7年
酮酸發酵法製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5
新型澱粉衍生物的創製與傳統澱粉衍生物的綠色製造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4
基於干法活化的食用油脫色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4
高效能棉紡精梳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4
基於風味導向的固態發酵白酒生產新技術及應用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3
果蔬食品的高品質乾燥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2
高含油油料加工關鍵新技術產業化開發及標準化安全生產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2
農產品高值化擠壓加工與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1
工業產品中危害因子高通量表徵與特徵識別關鍵技術與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1
大豆磷脂生產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開發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0
功能性益生乳酸菌高效篩選及應用關鍵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9
益生製劑及其增效技術研究與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7
以高產量、高轉化率、高生產強度為目標的發酵過程優化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6
註:表中信息不全。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18年11月學校官網顯示,江南大學圖書館擁有總容量90T,光纖磁碟陣列二個,擁有文獻查詢與閱覽計算機400餘台的智能檢索室與數字媒體閱覽室各一個,存有數字資源60T;館藏紙質文獻237.28萬冊,數字圖書275.7萬冊,擁有中外文資料庫80個,自建資料庫4個,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達30000餘種。
圖書館
圖書館
截至2015年12月,江南大學檔案館館藏檔案數量135901卷,排架長度3020米,照片19562張,檔案年增量7000卷以上;有案卷目錄160冊,專題文件索引12種26冊。
• 學術期刊
《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
《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主要報道中國國內外食品添加劑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科研、生產和應用成果的介紹和綜述;中國國內外技術交流、專業會議、產品展示、出國考察等技術信息;食品添加劑的產品標準、法則、管理辦法、檢驗技術及食品添加劑生產中的三廢處理;食品添加劑行業及食品添加劑應用行業的應用技術產銷動態;中國國內外市場信息等內容。主要欄目有專家論壇、試驗研究、專論綜述、開發應用、分析測試、展會報導、協合工作。學報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源(CS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中文科技期刊數據、《中國化學化工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食品科學文摘》(FSTA)、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等收錄。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致力於促進人文社會科學的中國國內國際學術交流,繁榮學術文化;主要有政治學、哲學、法學、社會學、歷史文化、經濟學、管理學、語言學文學等欄目;被中國知網、萬方資料庫等收錄。
《服裝學報》
《服裝學報》設有服裝材料科學、服裝人體工學、服裝信息技術、服裝設計藝術、服裝工程技術、服裝歷史文化、服裝品牌營銷等欄目,原名《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服裝學報CA化學文摘(美)(2014)、Pж(AJ)文摘雜誌(俄)(2014)等收錄。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創意與設計》創刊於2008年,為雙月刊,在以產品創意設計為核心的大設計研究中凸顯出前沿性、專業性和學術性,力求及時介紹國內外設計領域的最新理念、方法、動態和成果,致力於為行業界和教育界提供權威的、專業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平台;設有專題、探索、作品、視界、史論、觀察、論壇、資訊等欄目,被維普網、萬方資料庫、知網資料庫收錄。
《Food Bioscience》
《Food Bioscience》創刊於2013年,由江南大學陳堅教授和美國康奈爾大學Joe M. Regenstein教授共同擔任主編,編輯部設在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全英文出版的雙月刊。期刊主要刊載食品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具有創造性的基礎與應用研究的學術論文;報道食品領域新型研究方向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扼要報道傳統食品相關的基礎研究;選載對學科發展起指導作用的綜述與專論。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9月,學校與39個國家、地區的190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簽訂合作交流協議,28.6%的學生擁有海外交流、交換經歷;學校發起並成立了“一帶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聯盟;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建有全球首家以中華食品文化為主題的孔子學院;學校與全國50多個城市及中糧集團、光明乳業等多家知名企業開展全面合作。
2020年4月15日,教育部印發通知,啟動實施全國高校與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一幫一”行動。首批確定48對高校開展幫扶行動,支援高校包括34所中央部委直屬高校、4所省屬普通高校、10所全國示範性高職院校,幫扶行動時間定為2020年4月至9月,並將根據疫情防控安排適時調整。支援高校與受援高校將共享就業崗位信息,共享網路招聘平台、聯合舉辦網上招聘活動,並在掌握崗位需求信息和大學生求職意願基礎上,利用大數據技術等實現人崗匹配、精準推送,幫助受援高校畢業生獲取更加豐富、更加精準的就業信息服務。

社會聲譽


截至2018年9月,學校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US NEWS)發布的全球大學排行榜上,位居全球第777名、中國大陸第53名;在世界大學排名中心(CWUR)發布的全球大學排行榜上,位居全球第775名、中國大陸第53名;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編製的《中國大學評價》中,位居全國第47名;在人民網發布的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上,位居全國第20名。在2019ESI全球影響評價排行榜上,江南大學國際排名位列第961位,中國內地高校排名位列第50位。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2020年7月,“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排名第57位。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學校校徽為教職員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教職員工為紅底金字,本科生為白底金字,研究生為黃底金字。
• 校標
校標造型宛如浩淼太湖中劈波斬浪的帆船,象徵江南大學人奮進開拓,自強不息。同時又似一尊金字塔、一座高山,廣博而高遠,象徵江南大學人肩負著攀登科學高峰、認知宇宙萬物、探索未來世界的歷史使命。標誌下部捲動的波浪也像一摞書籍,可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體現了江南大學人“篤學尚行、止於至善”的精神。
校標的標準色名為“江南綠”,象徵雨絲浸潤下的江南水色。沉穩的基調符合江南大學嚴謹的、以工科為主體的治學、辦學特色。
江南大學
江南大學
校標上的江南大學校名,字體採用毛體“江南大學”(“學”字為簡體),英文名字採用“江南”兩字音譯方案,即定名為“Jiangnan University”。中英文對照融世界性眼光和傳統化特色為一體,表達了江南大學立足傳統,面向世界,開拓未來的理念,寓意著創建國內外知名的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的決心。
• 校旗
學校校旗為白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分別印有江南綠色、規定字體的“江南大學”校名、校名英譯全稱和校標。
• 吉祥物
學校吉祥物為“太湖神黿”,源於太湖地區“震澤神黿”,象徵著堅韌執著、勇於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
• 輔助識別標誌
江南大學輔助識別標誌具有江南大學中“江”的首字母J的形。
隱有教育(Jiao Yu)的意思。
外形整體為J,但卻內含一個小寫字母n,意指江南之南(nan)。
此標誌設計流暢,靈動,簡約,如一條蜿蜒曲水,充滿江南韻味,且與江南大學主標誌的浩渺太湖的回形構造有相互呼應的意味。
主圖形還可以衍生出其他不同組合,在不同的應用場合變化產生出相適應的視覺美感。
配色多元,如紅色熱情奔放,綠色充滿生機,黃色輕快明亮,昭示了嶄新的蠡湖江南充滿活力,希望的未來。
• 60周年校慶標識
標誌主體由“60”和曲水橋的圖標組成,“60”由“J、N”變形而來,其中“6”對稱翻轉後下半部分可與“O”完全重疊,因此整個logo視覺補充后成三角形,穩重且整體。“O”上下分割象徵江南大學地處江南水鄉,中間的橋洞下對應著簡化的水波,組成“n”的內部空白的區域。配色以紅橙為主,代表著活力與喜悅。
輔助識別標識
輔助識別標識
60周年校慶標識
60周年校慶標識

精神文化

• 校訓
篤學尚行、止於至善
校訓
校訓
篤,有篤實、篤厚、真誠之義。《論語·泰伯》中有“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篤學,勤學。強調要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做學問,反對虛假與浮躁之風。尚行,提倡實際行動,尊崇實踐。孔子提倡“訥於言,而敏於行。”北宋易學家邵雍《皇極經世書·觀物篇》中有“尚行,則篤實之風行焉。”強調不但要在認識上有所提高,而且要身體力行。
“篤學尚行”,強調的就是知行合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止於至善”,出自《禮記·大學》開首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止於至善。”強調通過不斷進取,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從“篤學”到“尚行”到“止於至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篤學”是基礎,是前提;“尚行”是關鍵,是途徑;“止於至善”是目的,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篤學尚行,止於至善,是為學之道,為事之道與為人之道的有機結合。
“篤學尚行,止於至善”,既傳承了江南大學百年辦學“論究學術、闡求真理、昌明國粹、融化新知”的文化傳統,又融合了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成為江南大學教與學的行動指南和至高追求,成為激勵、凝聚江大人的永恆的精神財富。
• 大學精神
篤學尚行,止於至善
• 校歌
歌詞:
《江南大學校歌》
集體詞 徐湘曲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太湖之濱,蠡湖畔。我們的校園,曲水流觴,無限風光。
三江初肇始,興教圖國強;江南開學府,輕工著華章。
篤學尚行,擔當社會重任;止於至善,走向明天輝煌。
篤學尚行,擔當社會重任;止於至善,走向明天輝煌。煌。
止於至善,走向明天輝煌。
釋義:
《江南大學校歌》歌詞凝鍊,意蘊雋永;曲調優美流暢,新穎大氣;整首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段體曲式“引子+‖:前奏+a+b:‖+尾聲”,結構層次分明,抒情與進行風格相融合,剛柔相濟,活潑激揚。
引子開始逐漸奏響的銅管樂三連音旋律,象徵著百年學府在新世紀之初吹響了“攀登”號角。A段為中速流動的領唱部分,謳歌江南大學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的辦學業績和曲水流觴、風景如畫的生態校園風光。器樂分解音型為主的伴奏與女聲伴唱營造出太湖、蠡湖波光粼粼、寬廣嫵媚的背景形象。B段為二二拍進行曲節奏風格的合唱部分,著意烘托“篤學尚行、止於至善”八字校訓,表現了江南大學在新時期與時俱進、堅定向上的信念。尾聲是全曲高潮,採用混聲合唱加領唱多聲部豐滿厚實的音響形式,表現了江南大學師生員工共同開創明天輝煌的堅強心聲。

文化活動

學校每年舉辦“創新江南”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創意創業文化節、“江南之春”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等特色文化活動;在校生參演廣州亞運會閉幕式等大型活動,藝術作品獲文化部“文華獎”;學校建有女足高水平運動隊,獲得2017年全國大學生女子室內五人制錦標賽超級組季軍。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朱慶葆
黨委副書記、校長陳衛
黨委副書記戴月波、劉淼
副校長張凌浩
徐岩
田備
顧正彪
吳正國 

學校榮譽


2020年7月6日,入選第二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名單。
2020年7月,江南大學被認定為2019年江蘇省智慧校園示範校。
2020年11月25日,位居QS發布的2021亞洲大學排名榜單第229位。
2020年10月22日,2021年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江南大學排名第672名。
2020年12月,2020軟科中國大學文科實力排名發布,江南大學排名第108位。
2020年1月,位居2020年中國內地大學海外網路傳播力綜合指數排名中第76位。
2021年1月21日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湯森路透)公布了ESI從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統計數據,江南大學排名全國第57位,全球第797位。
2021年4月,在2021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排名第65位。
截至2018年9月,學校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US NEWS)發布的全球大學排行榜上,位居全球第777名、中國大陸第53名;在世界大學排名中心(CWUR)發布的全球大學排行榜上,位居全球第775名、中國大陸第53名;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編製的《中國大學評價》中,位居全國第47名;在人民網發布的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上,位居全國第20名。在2019ESI全球影響評價排行榜上,江南大學國際排名位列第961位,中國內地高校排名位列第50位。
2020年7月,“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排名第57位。
2021年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501-6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