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狼性的結果 展開

狼性

團隊精神

狼徠性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團隊精神,主要強調創新精神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是一種主動奉行自然界優勝劣汰規則,優化集體的危機意識,從而在有限或劣勢環境和資源條件下求生存和求發展的手段。

狼性精神


狼性文化,是指將狼野性、殘暴、貪婪、暴虐的特質變通為一種拚博的精神運用到事業之中。
狼性的四大特點:“貪”“殘”“野”“暴”;都應在團隊文化中得以再現,那就是對工作、對事業要有“貪性”,無止境地去拼搏、探索;狼性的“殘”用在工作中,便是指對待工作中的困難要一個個地、毫不留情地把它們克服掉、消滅掉;狼性文化的“野”,便指這種在工作中、事業開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狼性文化中的“暴”則是指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對待一個又一個難關,不能對難關仁慈。
一個團隊要發展,沒有這種:貪、殘、野、暴的精神是不行的。如今的時代,是一個競爭的時代,只有在競爭中才能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那麼,沒有這種“貪、殘、野、暴”在殘酷的企業競爭中就會被撞得頭破血流,敗下陣來。因此團隊推崇提倡的狼性文化,就是要在浪尖上求生存,浪谷中圖發展。也只有這種狼性團隊文化,才能在競爭中生存、發展、立於不敗之地。

反對觀點


關於狼圖騰
狼性最早的來源是姜戎的《狼圖騰》。在百度狼吧中,一位蒙古網友對姜戎所謂的狼圖騰有著這樣的論述:
“蒙古族傳說自己是蒼狼白鹿的後代。所以把狼作為部族的圖騰。而實際上,蒼狼白鹿寓意的是蒙古族祖先的生活方式,蒼狼食肉,代表狩獵,白鹿吃草代表游牧。這是蒙古族奉之為圖騰的根本原因。
另一個寓意,也是蒙古族奉之為圖騰的直接原因是:
“蒼狼主殺,代表殺戮和戰爭,是蒙古族的武;白鹿象徵溫順和平,是蒙古族的文。
“由於狼代表殺戮,因此蒙古族雖然奉狼為圖騰,卻不願意直接提到狼。如果在酒桌上有人提起,主人會非常反感。蒙古語稱狼為朝諾(chono)。表示尊敬。
“很多人所謂喜歡狼,無非是受了《狼圖騰》《狼道》一類的書籍的影響。實際上根本沒有那麼懸。有些人甚至用所謂的“狼道”來給自己的不擇手段和卑鄙下流做幌子。
“蒙古族的狼圖騰實際上是對睿智和勇猛的肯定罷了。
就像聖主成吉思汗一樣,蒙古族崇拜成吉思汗既不是因為他能打仗,更不是因為他拓展疆域。而是因為他統一了漠北草原沒結束了部落之間的征戰。結束了蒙古部人民流離失所戰亂頻繁的狀態。
成吉思汗在用兵上借鑒了狼群的狩獵技巧,但絕不是把狼作為王道。希望狼吧的朋友們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
“我看到有些人親狼罵狗,這些事在蒙古族也不會存在。因為蒙古族的傳統是不吃狗肉,什麼樣的狗肉都不吃。因為狗是最忠實的朋友。狼群襲擊家畜的時候是狗在浴血奮戰。是狗在看家護院。牧場上沒有狗,就像軍人沒有槍。
又有人說,有的人養狼,比狗還聽話。那不是狼泯滅天性,而是知恩圖報。
“在草原上,牧民和狼是和平共處的,沒有狼草原就會被食草動物毀掉,沒有狗,牧民的財產就得不到保障。
沒有優劣之分,蒙古族對狼和狗同樣尊敬。只不過尊敬的原因和方法不同罷了。”
關於狼性和真正的狼
有一段時間裡社交網站中曾經流行過這樣一張圖片。圖片中的配字赫然在目:
狼性
狼性
“狼,他沒有獅子老虎強壯,也沒有大象那龐大的身軀,但至少:我從來沒在馬戲團看到過他們的身影。”
一時間這張圖在各大社交網路被瘋轉,似乎“馬戲團中沒有狼”成為了“狼性”最好的例證。
但是馬戲團中果真沒有狼嗎?
知乎上的一則回答能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在知乎問題“狼是少數不可馴服的動物,那像《狼圖騰》這樣以狼為題材的電影是如何拍攝的?”中,答主Calimero作出了如下的回答:
“這個問題的大前提就是錯的。狼怎麼可能“不可馴服”?那狗是怎麼來的?那些宣傳“狼性”的雞血文和心靈雞湯別看太多……這個謠言真也是該粉碎了。
“說起來也怪,拍這個電影本身就要訓練很多狼,卻要通過此片讓人相信“狼不可馴服”,確實是很悖謬的事情(那些說用哈士奇代替的你們夠了,這是一部中法合拍電影,這種大投資的商業片至於這麼做么?)。
我估計電影一上映,更多的人要被其誤導了,或者相反,通過用狼拍電影(聽說總以外國資深馴獸師為賣點做宣傳,當然為了噱頭會強調“馴狼很難”云云,其實肯定相對簡單,以下給出原因)),自己推翻了自己的主旨。好奇怪。
“不過,讓-雅克·阿諾本身就挺擅長拍這種用馴好的動物拍攝的“偽紀錄片”…(所以我有時會把他和雅克·貝漢搞混)
“狼不是不可馴服,狼是太好馴了。我甚至懷疑狼是最容易馴服的大型哺乳類動物——因為它滿足容易馴服的動物的一切條件:群居性(懂得配合、有依附性)、嚴格的等級制度(服從)、智商較高(理解指令)——你看,訓練有素的狗,是不是正是具備了這些特點?而狼,是充分具備這種潛力、可開發為人所用的動物。
“因為各種狼都普遍生活在比較高寒、食物相對匱乏的地區,氣候與環境相對嚴苛,每年都有大量的狼凍死、餓死。除了提高繁殖率,不是很強壯的狼必須嚴密協作才能生存下去,所以進化出了非常高的團隊性和階級性,團結就是力量。不管是在獵食中,還是生活中,都是互相幫助、密切合作的。
狼群的階級性讓狼本身就具有“服從”的本能,利用馴獸技術很容易讓它對人類建立向更高階級的服從性。狼向高階層者示弱的動作也是躺在地上,露出肚子,跟狗一樣。套用人類感情來看,狼是種很有“奴性”的動物呢。
“狼被人馴化的時間比任何動物都要早得多,有1.5-2萬年左右,而馬6千年,貓只有5千年,雞才4千年(以上可參見維基)。如果不是實在太好馴,它怎麼會率先成為被人類馴化的第一種動物?
事實上當時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每一種狼,只要碰上人,都很快被馴化了,總共被馴化了三十多種之多。後來在漫長年代里經過各種選育和混血,才有了越來越多的狗的品種(所以各地有各地特有的狗,那是因為最初的最初,各地的狼品種不一)。所以在生物學上很難考證狗是從何時起從哪一種特定的狼馴化而來。
人類早期馴化的動物探求
“眾所周知狼的單體戰鬥力不太強,並不會非常兇猛,人也根本不在狼的食譜上。一般來說在野外遇見一隻狼,它大多會選擇迴避。如果慢慢長期接觸且方法得當,它們有可能會熟悉和接納人類的。可以參看我下面給出的各種現實中的新聞鏈接。如果從小養大效率就更高了。除了習性略有差異,和人的關係上跟狗應該區別不大。
“有人老拿馬戲團沒有狼來證明狼的“桀驁不馴”,其實馬戲團里見得不多是因為狼表演實在沒啥觀賞性,遠看真跟馴哈士奇似的,個頭沒有獅子老虎大,缺乏那種衝擊力和獵奇感,柔韌性也不及貓科動物,不善攀爬跳躍,可表演的項目有限,不夠精彩。也許還因為狼這種動物要養就得養一群,養一隻的話精神容易出問題——總之馴養狼花費的成本,和馴養成功后帶來的經濟效益估計是不成比。(在此我表示反對一切馴獸表演)。”
此外,他還舉出了一些馴狼的例子:
徠達人秀被指成馬戲團10歲女童與狼共舞被喊NO_娛樂明星
俄羅斯少女與狼親密無間 狼被馴化似寵物--圖片頻道--人民網
美一家庭收養10隻狼 馴化成寵物
男子為所養16年寵物狼塑雕像(組圖)_資訊頻
德男子飼養29頭狼 雪地里與狼嘴對嘴分食生肉
羅勇[職業馴狼師]_人文百科
鋼琴家格里莫將上海表演 稱狼解放了其野性(圖)_影音娛樂

結語


由此可見,狼並不是不可馴服的。無論是看待狼圖騰還是看待狼性,我們都應以辯證的方式去思考。正如同狼這種動物本身一樣,不僅有面對獵物的窮追不捨,更有與親友之間的含情脈脈。與其將“狼性”這樣的概念強加在狼這種動物身上,不如更多的關注創新意識和頑強精神等概念的本身。無論狼是否真正具有狼性,我們都是人而不是狼。將一種杜撰出的動物的思維模式強加在人類的身上,本身也不是可取的。因而在面對“狼性”時,我們應該理性思考,正確對待,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其精髓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