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楊家灣村的結果 展開
楊家灣村
青海省西寧市
楊家灣村,據《西寧市地名志》第二篇第四章效區全長9 9頁記載:“據傳,該地居民系明洪斌年間由全陵(今南京)移民突邊而來,因楊姓居多而故名。”據民間口啤相傳楊家灣村村民是從張家灣村分划而來的,最早為一.個村莊,后因部分人家土地出現楊家灣一帶,為了耕種方便,因從張家灣搬遷而來,梁萬侖一家先居在此,緊接著楊家三兄弟楊昌、楊祿、楊福而來,在此安家有耕作,又過了三十餘年談家又從漢莊子村搬遷而來,約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屈性人家原籍山西列到青海做生易,由西寧遷徒而來,1 9 3 8年(民國二十七年)周姓人家從大通橋頭千徒而來。現今8 6戶3 5 4口人,按民間年長知事者口啤相傳大約在1 8 5 8年(乾隆年間)搬遷而來,至今約1 5 0餘年的歷史,依據在此定居時間的先後,墳地的位置及本村裡的口啤,相傳著這麼三句話:“楊梁山、談河灘、屈家周家來會官司。’’
據周姓人家家譜記載,說是從金陵允軍帶家實邊屯田而來。
據民間相傳西周家泉、互助縣少塘川周家莊、貴德縣周家屯,大通橋頭煤洞溝的周姓人家在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正宮娘娘與秀項是准西人,生得一雙無足,被南京市民偷偷的稱之為馬大腳,有一年正月十五南束竹市巷鬧無宵,要社火,有一人男扮女妝,倒騎車馬上戲鬧,有人秘告朱元璋,聞之大怒,認為竹市巷的人以此嘲諷生於准西的馬皇後腳大,本戲謔馬皇后,便下昭安裝要社火的一干人馬處死,后驛大將常遇春奏本求皇上憲怒,才保住一干人馬性命,但死罰可免,活罪難逃,便在軍差的押解下,發配到大西北,其餘人馬遷至驛山口,青海省湟源一帶實邊屯田,這便是民間流傳的,青海祖上人是從南京竹市巷而來的傳說,這只是傳說,沒有文字記載,將江蘇,松江,湖州,杭州,嘉興等人口稠密地區的群眾“移民災邊屯田”將大沙漠居住的民從移民北平台等,起初移民10萬,後來高達70 0萬,災邊屯霉分三種:“既民屯、軍屯、商屯”移民實邊者三年不徵收賦稅,政府發給路費、籽種、農縣、車縣、耕牛等。洪武二十六年(1 3 9 3年)國庫儲糧3 2 7 8 9 8 0 0萬,是元贛一年稅糧收往返三倍。
朱元璋興奮的說:“我養拴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稱民中有無業者,有農民、降民和罪徒,而軍衛費的是能移定軍心,免得日久思念故鄉及新人,便將軍士視屬從原籍遷徒而來,一塊居住,平日軍人訓練,耕種屯田,作戰時虎守邊土,作戰犧牲後由家中弟兄替補,軍屯移民實邊若不受當地管轄。
1 9 3 8年(民國二十七年)青海實施保甲制時、楊家灣、張家灣,漢莊子騙為一個保、三個村莊兒童在一個學堂上學,一塊過廟會,要社火、開會、派民夫、壯丁訓練,張家灣、楊家灣二村1954年至].9 5 6年發展黨員4名,兩村成立了一個黨支部,到1 9 6 1年兩村分設兩個支部,1 9 8 4年楊家灣與陰山堂合併為一支支部,2 0 02年兩村黨支部分設,各自成立黨支部。
民間傳說青海人是從南京市巷來的,其實在歷史上從申原到各地的漢人移民者也不光,朝庭江浙一帶人口稠密,地區移民實邊者不計其數,只是將南京竹京巷作為移民登記點,辦理移民手續,並非原籍都是南京竹京巷。
楊家灣以起初楊家兄弟三人居多而故名楊家灣,而“灣’’又至楊家灣大南山(老百姓也稱大三嶺、大南山、陰山)公中沿大南山山脈走向‘彎曲程序順山根而修築,所以公路灣道較大,故村取名為楊家灣。
楊家灣村,在鄰張家灣,西接陰山堂、南靠大南山,北臨西川湟水河南岸,位於青藏公路,青藏鐵路之北,1 0 9國道1 0公里處。
1 3 6 9(明洪武元年)至1 9 1 1年(清未)年間,屬西寧府縣管轄。
1 9 1 2年(民間元年)至1 9 2 9年(民間大八年)青海省成立,西寧被改為西寧縣,聿屬西寧縣管轄。
1 9 3 7年(民間二十六年)聿屬西寧縣分設的第一區公所葯泉管轄。
楊家灣村,在舊社會是西寧西交而且屬遠郊的一個只有十八戶到十一、二戶人家的的小村莊,幾戶人家,日子過的分貧窮,沒有一戶地主、富農、連一戶上中農都沒有,是一個貧窮落後的佃家村,常年到彭家寨,張家灣當長工、打短工,甚至到西寧挑上擔子,年上泉水給城裡住戶你家賣水維護生活,一年忙到頭,打的糧食不夠一家人糊口,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吃穿兩頭愁,清順治十年西寧大雪十四餘日,凍死多人,康元年三,民國八年十一月十之日初更,明國十年,八月三十日上午十時,西寧發生地震,房屋搖蕩,門窗裂聲,如風傾倒,雍正六年,城西地區遭受冰雹、三害為數百年未有之天災區;當緒二十四年,暴雨成災,平地水交數尺,民國十七年,城西地區災實蓄大,春不能下種,草根樹皮被食之殆盡;民國二十二年,山洪暴發,人畜、莊稼、房屋及橋樑被淹沒沖毀,損失慘重,民國二十三年葯泉鄉發生小麥董鏽病,后遭冰雹,減產嚴重;秋收大半落實,災難連年不斷,人民群眾生活無靠:處予水深火熱之中:一年忙到頭,吃不上一頓飽忽,穿不土一停暖身衣,以拌湯湖口,以洋芋當主糧充饑,遇上享年,早上雜合面饃饃,玉麥炒麵、洋芋,中午下地提沙瓶(瓦罐)涼開水,青大豆雜合同,乾糧,晚上下地回家,雜舍蕾拌湯,殺交丁丁,或雜舍面破布衫,來了客人一般都是白開水,能喝上一碗麥茶也逢是很講究的了,人們穿戴因條件受限,能買上幾天雜毛蘭(土布)做條褲子,做件塔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能穿件合褂(羊毛捻成線自己編織)白板皮襖戴上白尕帽就算不簡單了腳上穿的瓦泥皮鞋,黑邊裝此草,不穿子光腳片,睡的光板板,鋪的氈片片,喝的拌湯光桿桿,吃的雜麵丁丁,破布衫,主糧青炒麵洋芋蛋,穿的皮襖皮面面,頭戴氈帽一點點。瓦泥皮鞋光腳板。
“此地貧之著名’’惡看雹雨假盆傾,有禰傾刻形,隴畔號起哭聲。
“盎中無斗儲,還視木行無懸衣”。壹時農民生活是何等的辛酸,常常在楊家灣農民中不斷再現。
解放后,在共產常的英明領導下,人民翻身當了國家的主人,經過土地改革,群眾分了土地,.有了自己的耕地和簡單的生產材料,國家不思扶持農民發展生產,從五十年代初開始,不斷推引設良新品種,實行科學種田、提交畝面積產量,在農業學大運動中,擴大耕地、楊家灣大隊反工1 3 0 0 0個,6年時間,運土石方8 0 0 0多多益善方,在水流入主河道,將1 2 0畝石河灘,改造良田擴大耕地控制台了農田年年被水淹,1 9 7 6年陰山崖至彭家寨以為修水平梯田第二戰傷,進行平整土地。增加農民收入,農民生活水平逐年提光,三轉一響,逐年進入農戶。
農民的吃、穿、住、行、用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就投交納公糧,向國家出售餘糧,支援國家建設,發楊遇公移山精神,農業學大寨,平整土地地,建設條田化和園田化,1 9 6 3年楊家灣大隊有1518畝社地,農村出現了歷史上未曾有的新景象,從五十年代開始,人們就嚮往著樓上樓晴,電燈電話的共產主義生活,一心一意跟著共產黨社會主義的康壯大道。
1 9 7 8年1 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後,農村實行土地承包,包產到產,黨的富民政策使農民的生活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溫飽問題解決后,新時代農民有了自己更新,更高的追求,廣大農民懂得了發展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特色衣業,發展設施農業,發展現代農業,搞市場經濟,建設大棚,溫室種植蔬菜,實行科學種田,不斷優化品種結構,使農業糧食作物畝產大幅度增產豐收,黨對農村農業的惠民、富民政策,免減農業稅收到取消農業稅,使農民直接受益。
農民有了錢先蓋房,先改善人居環境,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1 9 8 5年至1 9 8 6年全村磚混結構,1棟45 m2,到2 0 0 8年全村全戶均為磚混結構,而且二層樓佔8 0%以上,均已電力照明,結束了煤油燈照明的歷史。電視機佔總戶數100%,每人每發2 0 0元;還組織到西寧市,大通縣,湟中縣,龍羊峽等地開展西寧人看西寧,到北京、西安、蘭州觀光,開展解放思想,開開闊眼界核腦子活動,有力的推動了“生產發展、生活寬禧、鄉風文明”扶客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隨著海潮新區的開發建設和全市行政區劃局部調整
,“三農”向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體,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培育新型農民為重點,不斷推動農業增長。宵民增收。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向張家灣以西轉物,充分盤活現有156畝耕地資源,鼓勵、支持興為村級集體經濟實體,加快發展是有高效,高產出現的現代特色農業;
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農業等有得受惠的長效機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斷提高農民活質量,抓住這個發展機遇,使楊家灣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收入有一個新的突破,面貌有一個新的改觀。
1 9 6 6年由於行政區革變更,彭家寨公楊家灣小學歸屬郊區辦工處教育管理,
1 9 8 6年固定再設進行區劃調整,楊蒙灣小學又來城西區教育局管理,
1 9 8 2年對農民教師的待遇,由工分制設為工資制,1 9 8 5年彭家寨鄉長人民政府進行一籌措,按月發放,是年郊區政府為了更好的發展農村教育,派關青山為彭家宋寨鄉中心校長。
1 9 8 5年前楊家灣小學佔地1.5畝,校舍9間,135 m:,危房9間,135 1112,體育器材大型1件小型7件,教學儀器3小件,課桌,初級教育善兒童總數1 7各,其中男8個,女9個,在校學生5個,其中男2個女3個,小學學生、結畢業生1 2個,其中男5名,女7名,在鄉畢業生3名其中3名,其中男1名女2名,在校中學生6名,其中男孩3名女3名,普及率100%。
村民文化情況;1 9 8 6年全村2 3 1人,1 2至5 0周歲1 0 0人1 2至5 0周歲排文育6 9人,1 2至5 0周文育教育人3 1人其中男1 2人,女孩1 9人,文育率31%。
歷屆幹部篇
歷任幹部一覽表
歷任幹部一覽表(附表一)
┏━━━━━━┳━━━━━━━┳━━━━━━━━━━━━━━━━━━┓
┃ 年月 ┃ 姓名 ┃ 歷任職務 ┃
┣━━━━━━╋━━━━━━━╋━━━━━━━━━━━━━━━━━━┫
┃ ┃ ┃漢庄、張家灣、楊家灣三個村編為一個 ┃
┃1 9 3 8年 ┃ 宋兆祥 ┃ ┃
┃ ┃ ┃ 保,第四保保長 ┃
┣━━━━━━╋━━━━━━━╋━━━━━━━━━━━━━━━━━━┫
┃ ┃ .談寶山 ┃ ┃
┃1 9 3 8年 ┃ ┃ 勿家,甲長 ┃
┃ ┃ 楊增恭 ┃ ┃
┣━━━━━━╋━━━━━━━╋━━━━━━━━━━━━━━━━━━┫
┃ 1949.9 ┃ 談寶山 ┃ 村長 ┃
┣━━━━━━╋━━━━━━━╋━━━━━━━━━━━━━━━━━━┫
┃ ┃ ┃ 村長 ┃
┃1 9 5 0年 ┃談寶山陳占鰲 ┃ 農會主任(張家灣村人) ┃
┃ ┃ ┃ 楊家灣、張家灣為一個農會 ┃
┣━━━━━━╋━━━━━━━╋━━━━━━━━━━━━━━━━━━┫
┃1 9 5 2年 ┃ 談寶山 ┃ 互助組時期村長 ┃
┣━━━━━━╋━━━━━━━╋━━━━━━━━━━━━━━━━━━┫
┃ ┃ 楊增恭 ┃ 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社長 ┃
┃1 9 5 4年 ┃ ┃ ┃
┃ ┃ 周生元 ┃ . 副社長 ┃
┣━━━━━━╋━━━━━━━╋━━━━━━━━━━━━━━━━━━┫
┃
}東風公茬楊象灣太愛民關營長i漢塞
┏━━━━━━┳━━━━━━━━━┳━━━━━━━━━━━━━━━━┓
┃ ┃ 楊增恭 ┃ 生產大隊黨大支隊 書記 ┃
┃ 1 9 5 2 ┃ ┃ ┃
┃ ┃ 周生元 ┃ 副書記 ┃
┃ ┃ 梁生滿 ┃ 大隊長 ┃
┣━━━━━━╋━━━━━━━━━╋━━━━━━━━━━━━━━━━┫
┃ ┃ 周生元 ┃ 生產大隊黨支隊 書記 ┃
┃ 19 6 4 ┃ ┃ ┃
┃ ┃ 梁生滿 ┃ 大隊長 ┃
┣━━━━━━╋━━━━━━━━━╋━━━━━━━━━━━━━━━━┫
┃ ┃ 周生元 ┃ 行政村 黨支隊 書記 ┃
┃1 9 9 0年 ┃ ┃ ┃
┃ ┃ 談生棟 ┃ 村委會 主俘 ┃
┣━━━━━━╋━━━━━━━━━╋━━━━━━━━━━━━━━━━┫
┃ ┃ 楊增元 ┃ 楊家灣村 黨支隊 書記 ┃
┃ 2 0 0 2 ┃ ┃ ┃
┃ ┃ 周生元┃ ┃ ┃ ┃ ┃
┣━━━━━━╋━━━━━━━━━╋━━━━━━━━━━━━━━━━┫
┃ ┃ 周全 ┃ 行政村 黨支隊 書記 ┃
┃ 2 0 0 4 ┃ ┃ ┃
┃ ┃ 楊繼業、 ┃ 村委會、主任 ┃
┣━━━━━━╋━━━━━━━━━╋━━━━━━━━━━━━━━━━┫
┃ ┃ 周全 ┃ 行政村、黨支隊、書記 ┃
┃2 010年 ┃ ┃ ┃
┃ ┃ 談有義 ┃ 村委會 主任 ┃
┣━━━━━━╋━━━━━━━━━╋━━━━━━━━━━━━━━━━┫
┃ ┃ 周全 ┃ 行政村、黨支隊 書記 ┃
┃2 0 0 8年 ┃ ┃ ┃
┃ ┃ 談有義 ┃ 村委會 主任 ┃
┗━━━━━━┻━━━━━━━━━┻━━━━━━━━━━━━━━━━┛
楊冢灣村農作物產量一覽表(附表二)
┏━━━━━━━━━━━━━━━━━━┳━━━━━━━━━━━━━━━━━┓
┃1057伍12月(糧食) ┃1 9 8 0年1 2月(糧食) ┃
┣━━━━━┳━━━━━━┳━━━━━╋━━━━━┳━━━━━┳━━━━━┫
┃面 積 ┃單產(斤) ┃總產(萬 ┃回 碳 ┃單 產 ┃總產(萬 ┃
┃(畝) ┃ ┃廳) ┃(畝) ┃(斤) ┃斤) ┃
┣━━━━━╋━━━━━━╋━━━━━╋━━━━━╋━━━━━╋━━━━━┫
┃3 0 7 ┃ 3 0 6 ┃ 9.3 ┃ 2 9 2 ┃ 6 7 8 ┃ 2 0.2 ┃
楊家灣村農作物產量一覽表(一附表三)
┏━━━━━━━━━━━━━━━━━━┳━━━━━━━━━━━━━━━━━┓
┃1 9 8 0年(小麥) ┃1 9 8 6年(小麥) ┃
┣━━━━━┳━━━━━━┳━━━━━╋━━━━━┳━━━━━┳━━━━━┫
┃面 積 ┃單產(斤) ┃總產(萬 ┃面 積 ┃單 產 ┃總產(萬 ┃
┃(畝) ┃ ┃斤) ┃(畝) ┃(斤) ┃斤) ┃
┣━━━━━╋━━━━━━╋━━━━━╋━━━━━╋━━━━━╋━━━━━┫
┃1 8 1 ┃ 8 5 5 ┃ 15. 5 ┃ 226. 6 ┃ 8 2 3 ┃ 18. 7 ┃
┗━━━━━┻━━━━━━┻━━━━━┻━━━━━┻━━━━━┻━━━━━┛
楊家灣村人口收入一覽表(附表四)
┏━━━━━━┳━━━━━━━┳━━━━━━━┳━━━━━┳━━━━━┓
┃ 年份 ┃ 全鄉長人均 ┃全鄉人均 ┃ 總產數 ┃ 總人口 ┃
┃ ┃ 分配糧食 ┃收入(元) ┃ ┃ ┃
┃ ┃ (斤) ┃ ┃ ┃ ┃
┣━━━━━━╋━━━━━━━╋━━━━━━━╋━━━━━╋━━━━━┫
┃ 1 9 6 2 ┃ 4 0 0 ┃ 1 0 0 ┃ ┃ ┃
┣━━━━━━╋━━━━━━━╋━━━━━━━╋━━━━━╋━━━━━┫
┃ 1 9 7 1 ┃ 5 0 0 ┃ 1 3 0 ┃ ┃ ┃
┣━━━━━━╋━━━━━━━╋━━━━━━━╋━━━━━╋━━━━━┫
┃ 1 9 8 0 ┃ 5 6 8 ┃ 1 7 3 ┃ ┃ ┃
┣━━━━━━╋━━━━━━━╋━━━━━━━╋━━━━━╋━━━━━┫
┃ 1 9 8 6 ┃ 6 0 8 ┃ 485. 85 ┃ 3 8 ┃ 2 4 6 ┃
┣━━━━━━╋━━━━━━━╋━━━━━━━╋━━━━━╋━━━━━┫
┃ 2 0 0 7 ┃ ┃ 3000. 00 ┃ 8 3 ┃ 3 1 8 ┃
┗━━━━━━┻━━━━━━━┻━━━━━━━┻━━━━━┻━━━━━┛
糧油、蔬菜生產一覽表)(附表五)
┏━━━━━━━━┳━━━━━━━━┳━━━━━━━━━┳━━━━━━━━━┓
┃1 9 8 6洋芋 ┃1 9 8 6年油料 ┃1 9 8 0蔬菜 ┃1 9 8 6年蔬菜 ┃
┣━━━┳━━━━╋━━━┳━━━━╋━━━┳━━━━━╋━━━┳━━━━━┫
┃面積 ┃單產 ┃面積 ┃單產 ┃面積 ┃單產 ┃面積 ┃單產 ┃
┣━━━╋━━━━╋━━━╋━━━━╋━━━╋━━━━━╋━━━╋━━━━━┫
┃1 5 ┃ 8 0 0 ┃ 1 5 ┃ 3 0 0 ┃ 3 5 ┃ 5 2 5 4 ┃ 1 5 ┃ 6 0 0 0 ┃
┗━━━┻━━━━┻━━━┻━━━━┻━━━┻━━━━━┻━━━┻━━━━━┛
1 9 8 4年養殘業生產一覽表(附表六)
歷史事件篇
2009年
書法為彭家寨鎮楊家灣村遞新春問候
西寧市城西區彭家寨鎮楊家灣村的村民收到“牛多糧多富裕多天好地好春更
好”的春聯后顯得格外高興。當日,城西區文化館組織轄區單位及書法家到楊家灣村,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不僅給村民帶來精彩的文藝節目,還現場書寫春聯,送上了新音韻祝福。
70年代初,楊家灣村首次在轄區開展漁業養殖,曾有“郊區又添新景色,湟水河畔鯉魚肥”的佳話,時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長的尹克生也來村中魚塘視察,得到了好評,為當時西寧市菜籃子工程提供了後勤保障。當時曾有市委書記及相關領導來村上視察,並親自參加勞動。
六十年代初,楊家灣生產大隊成立,楊增恭任大隊書記,周生元任副書記,梁生滿任大隊長。
1962年楊家灣村辦小學成立,楊家灣於1 9 6 4年1 2月與陰山堂村聯手辦初級小學,2名教師6 0多名學生,后經擴建瓦房建成二層樓房,投資4 2萬佔地6畝,建成6個教室,2 0 0 7年和張家灣小學合併,
據毛澤東於1963年發布的一項指示“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學人民解放軍”。“農業學大寨”學出“紅旗渠”,大寨一度成為中國政治版圖上的重要地標。
西寧市農業學大寨是由楊家灣村開始實施的
1941年楊家灣村由原來的7戶人家開始發展到如今86戶人家。土地面積由最初的90畝地,發展到如今的600畝。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不僅僅指對我國經濟的改革,它分為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我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楊家灣村通過對政策的積極響應,逐漸擺脫貧困落後的村容村貌。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號召三寨及全社向楊家灣村學習,曾有條條道路樹成行,渠道兩岸是青楊,村旁寨旁齊綠化,林蔭深處是村莊。
1982年大陰山磚場成立,有“大陰山修的磚瓦廠,花園修的電廠,千片萬片的磚燒上,社員把樓房蓋上”的花兒響域西寧城,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991年隨著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要抓村,要把功夫放在村上”的大前提下楊家灣村由原來的鄉間土路變為柏油路,道路硬化工程、自來水入戶使新農村更顯欣欣向榮的景象。
典型人物篇
楊家灣村的好書記----周生元
周生元(1937年3月出生,青海人,中共黨員,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楊家灣村黨支部書記),
1958年8月—1962年4月在青海省水利廳工作;
1962年5月---2006年在西寧市城西區楊家灣村任黨支部書記。
任職36各春秋以來,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及所急,幾十年如一日,為村民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能嚴於律己,清正廉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群眾中獲得了較高的威信,他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收到上級領導的多次表揚和肯定。2009年國慶節即將來臨,為了向廣大離退休老黨員表達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懷、感念之情,並提前送上一份節日的祝福,
9月11日,市委書記、市長等相關領導專程看望、慰問了我市一些離退休老黨員。當天,市委書記一行來到楊家灣村的周生元家,與他們手拉手促膝談心,了解他們曾經的工作經歷和目前的生活狀況,併發放了慰問金。市委書記告訴老黨員,今後的生活會越來越好,老黨員一定要開心而健康地生活,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並叮囑其子女,老人是家中的寶,一定要照顧好老人,為老人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氛圍。改革開放30年和西部大開發10年間,我市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都與離退休老黨員的辛勤工作、無私奉獻分不開。眼下,我市進一步提出了建設更加美麗、更加繁榮、更加宜居的現代化中心城市的宏偉目標,各位離退休老黨員一定要始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繼續發揮餘熱,教育子孫,感染群眾,引導黨員,共同把西寧建設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