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姆

法國政治家,社會黨右翼領袖

安德烈 萊昂·布魯姆(André Léon Blum ,1872年4月9日–1950年 3月30日)法國政治家和作家,知名的文學和戲劇評論家。 1936~1937年當上人民陣線聯合政府的首腦,成為法國第一位社會黨籍(也是第一位猶太人)總理,執政100天左右,實行了變革,提高了工人待遇。1940年“維希政府”將他逮捕,被監禁到1945年才獲釋。戰後成為法國主要的元老政治家之一。

個人經歷


巴黎公社失敗的第二年(1872),布魯姆出生在巴黎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強烈的愛國主義氣氛瀰漫在這個來自阿爾薩斯的家庭。年輕時,布魯姆就對文學和法律興趣濃厚並且成績優異。
萊昂·布魯姆
萊昂·布魯姆
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法律系畢業后,進入行政法院擔任法律顧問,是一個善於分析複雜案例的高手。除在法庭上展示自己雄辯的天賦,布魯姆還以文學家知名。
1894年,法國一個叫德雷福斯的陸軍上尉因出賣軍事秘密被定叛國罪,後來發現是有人故意陷害,但因為他是猶太人,直到1906年才恢複名譽。
在為德雷福斯洗刷罪名的漫長鬥爭中,左派政治家和知識分子紛紛挺身而出支持這位猶太人軍官。布魯姆因此結識了饒勒斯,後者是《人道報》和“工人國際法國支部”的創辦者,法國社會主義運動主要領導人。
1904年,饒勒斯、萊昂·布魯姆、呂西安·埃爾和列維—布留爾聯合創辦《人道報》(L’ Humanité)創立,這是一份在很大程度上由為工人說話的知識分子領導的報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饒勒斯在巴黎被極右分子刺殺,布魯姆被推到政治活動的前沿,成為饒勒斯思想最忠實的傳播者。
1918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全歐洲的左派歡呼雀躍,列寧的形象光芒萬丈,布魯姆卻認為“暴力革命”與民主精神背道而馳,於是被激進分子視為異類。
1921年,布魯姆創辦《人民報》,長期遊離於左派政治的邊緣。
1932年,迫於極右的法西斯勢力的威脅,斯大林同意共產國際成員與國內非共產主義左派聯合,布魯姆終於有了機會。

歷史背景


有歷史學家分析,是三大主要因素讓萊昂·布魯姆在1936年成為人民陣線的領袖。
一、1933年1月30日納粹在柏林攫取政權,希特勒無所顧忌地暴露了法西斯的嘴臉。
二、1934年2月6日,法國極右團體借遊行之機妄圖發動奪權政變。
萊昂·布魯姆
萊昂·布魯姆
三、1936年2月13日,布魯姆在參加歷史學家雅克·班維爾的葬禮時,被法西斯組織“法蘭西行動”毆打,差一點丟掉性命,老百姓相信這鮮血是為他們而流。

個人成就


1934年2月左派決定聯合行動時,一度自稱“左翼聯盟”,後來又有“聯合陣線”的提法。布魯姆突遭法西斯分子襲擊之後,支持他的工人舉行了大遊行,有人喊出“人民陣線”的口號,被共產黨領袖多列士敏銳地捕捉到,認為這個詞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聯盟的本質。布魯姆自己也說:“這個口號代表了我們和大多數人以及中產階級之間的契約。”1936年,這個秉性謙和、誠懇的64歲老知識分子當上人民陣線的領袖,絕不是心血來潮。他喜歡權力,但看重的不是“攫取”,而是“運用”。運用手中的權力幫助生活困難的百姓,抵禦法西斯暗流,是他後半生履歷表最重要的一頁。可惜的是,布魯姆太是個知識分子了。
他雖然看出“在這樣一場戰鬥中,我們需要一個領袖”,卻又忍不住自問:“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能夠勝任如此艱巨鬥爭的領袖。”於是期待自己“在新的考驗面前脫胎換骨”。
萊昂·布魯姆
萊昂·布魯姆
後人委婉地批評說,在一個政治領袖決定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的時候,怎麼可以把一篇本應激情澎湃的戰鬥檄文,寫成自我拷問的內心獨白呢?這番充滿知識分子思辨精神的講話,和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直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萊昂·布魯姆在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舞台上,畢竟充分利用了手中的權力。
1942年,法國維希政府以“危害國家安全”的罪名逮捕了他。從法庭證詞上可以看出,1936年發生的一切依然讓布魯姆感到欣慰和自豪:“每當我從巴黎郊外經過,看見寬敞的大路上擠滿了挎斗自行車、摩托、破舊的私家車,工人們穿著套衫去放鬆身心,親近大自然,我總能感覺到快樂正在這些人心裡蘇醒·我們不僅為他們解決了生活的困難,更替他們開啟了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創造了一個夢……”
1946年,74歲的萊昂·布魯姆不辭舟車勞頓,以特使身份遠赴美國主持談判,為法國爭取戰後重建急需的137億美元貸款,並且同意在第四共和國總統籌備選舉前組織一個看守政府,這是這位老知識分子最後一次為法國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