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丹康桑雪山

桑丹康桑雪山

桑丹康桑雪山是西藏二十五座最高的山峰之一,位於西藏自治區那曲縣境內。從高原望去,隱隱可見桑丹康桑的頂峰在陽光的沐浴下現出瑰麗的光芒。

簡介


桑丹康桑雪山
桑丹康桑雪山
桑丹康桑雪山
桑丹康桑雪山
桑丹康桑雪山在藏北高原眾多山峰較為著名,它是西藏二十五座最高的山峰之一,海拔6590米,桑丹康桑雪山位於西藏那曲境內。從高原望去,隱隱可見桑丹康桑的頂峰在陽光的沐浴下現出瑰麗的光芒,彷彿不再冰冷,而是充滿了溫暖與慈祥。在宗教上被相應尊為二十五位仙境居士之一,依附於此山的神叫“夜叉崗布桑布”,是法力無邊的佛法保護神,周圍的眾多峰巒和湖泊都是她的侍從。從南面看,桑丹康桑雪山形似寶座上的國王;從西面看,猶如銀獅躍空;從東面看,儼若晶塔;從北面看,形同銀色幃帳。

季節的變換


桑丹康桑雪山風景(1)
桑丹康桑雪山風景(1)
隨著季節的變換,桑丹康桑雪山山峰也呈現不同的色彩:夏日呈乳色,冬季呈銀色,春天秋天白而亮。山腳下的跋絨谷中的跋絨寺,是藏傳佛教噶舉四大派之一的跋絨噶舉主寺,每年都有不少信徒前來朝拜進香。青藏公路從此山前面通過,因而人們不難睹其尊容。

地理與氣候


桑丹康桑雪山風景(2)
桑丹康桑雪山風景(2)
桑丹康桑(SAMDAIN KANGSANG),海拔6590米,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中段,東經91.5度,北緯30.9度,位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境內。該山雖受那木錯小氣候影響,但由於地處藏北,天氣較那木錯南部念青山脈要好,年降水量406毫米,攀登時間相對充足。

神話傳說


桑丹康桑雪山
桑丹康桑雪山
此山被奉為神山,傳說依附於此山的神名叫“夜叉崗瓦桑布”,為仙境二十一居士之一。此神先後受金剛手菩薩、蓮花生大師、跋絨噶舉的祖師達瑪旺久等大德高僧之託,為 法力無邊的佛法保護神。傳說中,在桑丹康桑峰周圍的眾多峰巒及湖泊都是此神的侍從。這些山的形狀也很特別,有如眾臣圍著國王,都繞著主峰坐落。傳說中的排列次序為:仲措秋莫湖為崗瓦桑布神的妻,我瑪措嘎爾湖為妾,派波山和波姆山為他的王子和公主。此外還有近臣吉日雜那山;侍衛拉貴東孜山;宮外大臣莫妥西嘎山;右翼大將籌莫山;左翼大將亞那山;天路先鋒切龍達贊山,東部大將桑色山;南部大將拉那山;西部大將色特山;北部大將宗熱山;馬夫兄弟果龍三座山;牧牛神瑪布孜松山;牧羊神亞迦贊怪山;大門守神東俄丘,里門守神黑狗岩。這些傳說是引自煙祭經。桑丹康桑峰前有一條大溝,叫跋絨谷,上谷寬敞如盛開的蓮花。下部狹小似羊腸。
此谷中建有跋絨寺,是噶舉四大派之一跋絨噶舉的主寺。由塔波拉傑之徒跋絨巴·達瑪旺久於公元12世紀中葉始建,達瑪旺久是跋絨噶舉的創始人。在寺廟的左前方有岩洞,叫瓊學扎孜。據傳,那洞是達瑪旺久的師父塔波拉傑指給他的修行洞。谷的中下部的岩坎下有許多天然岩洞,該寺旺火之季這些岩洞是該寺僧人的修行靜室。西藏近代史中的準噶爾事件中,此寺被準噶爾部夷平,遭到了徹底的毀滅。然而,這些岩洞中從未間斷過修行的苦僧。從四面八方來此朝拜的香客們,主要朝拜谷頂的我錯湖和谷口的修行洞。它北面的溝叫拉龍(意為神仙溝)。此溝的頂部相連於桑丹康桑山樑。山腳下的小山丘上人們壘就了一台煙祭的祭壇,叫拉龍拉卡爾。人們時常在此灶中煨桑祭神。

登山提示


路線

由大本營沿冰川向上,翻上東南山脊,沿山脊沖頂。

難度及特點

桑丹康桑雪山
桑丹康桑雪山
1、此山攀登路線明顯,坡度較緩,本營在5200米的高度,攀登高度為1500米,相對較短,這對攀登非常有利,但也對高原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翻上東南山脊的雪坡相對較陡,約30度,是此峰攀登的難點之一。
3、該峰雪質較松,某些地段雪深可沒至小腿,對體力有一定的要求。要注意大雪之後不宜立即上山,應待觀察雪面相對堅實后再行攀登,避免遇上流雪。

攀登技術

採用極地式攀登。建BC—建C1—返回BC-上C1-建C2-沖頂-返回C2撤C2—返回C1撤C1-返回BC,或由C2直接返回BC。該方式有利處:安全可靠,時間周期長利於適應高海拔環境,登頂成功率高。不利處:對裝備要求較高,負重增加。較長的時間對隊員的生理、心理壓力大,消耗品增加,成本高。

攀登點

BC海拔約5100米,位於河谷兩側的一片灘地上。BC至C1路線的前半段為河谷和碎石坡,過河要選擇上遊河段,因為下游水深且急無法通過。在冰川末端換鞋后,再走40分鐘左右便可到達C1,路線簡單,從BC到C1行軍大約要走4個小時。
C1海拔約5400米,位於冰舌上部一處雪坡上。C1至C2的路線可分為三段。第一段是繞過冰崩區的雪坡,長約300米,坡度35-40度,連續大雪過後有流雪危險。藍天下的桑丹康桑雪山
第二段地形平坦,是一片裂縫區,以暗裂縫居多,寬50-80厘米,修路時需將裂縫的寬度充分展示出來,並把兩處落腳處踩實,以便後人通過。
最耗體力的是C2下面的大雪坡,坡度超過50度,長約250米,亦有流雪危險。雪少風大時部分路段會露出亮冰,很費勁,需要全程打保護。從C1到C2行軍通常在7-8個小時。C2海拔為6000米,在大雪坡上面不遠處,位於一處台地上。出C2不遠有幾條大裂縫,從旁邊繞過即可。翻上脊線后,坡度開始變陡,山脊很尖,兩側都很陡,在離頂峰約100米地方有一處裸岩,能見度不太好時可以靠它辨別方向。
登頂前需要翻越一個雪檐,可以找到兩處較近的缺口攀越,頂峰是一道窄窄的脊,基本呈東西走向,北側較南側更陡。登頂后一定要注意保護。

攀登歷史

西藏隊的隊員曾攀登桑丹康桑。北大山鷹社2000年登頂,清華登山隊2003年登頂,廈門大學登山隊2005年8人登頂。

交通

桑丹康桑緊鄰青藏公路,距那曲鎮100公里,距當雄70公里,距拉薩約180公里,在Nabuzha或Balindo建過渡營地,汽車可直接開到這裡。Nabuzha距青藏公路10公里車程,需1-2小時,交通便利,物資運輸和對外聯絡非常方便。由過渡營地集結氂牛,沿 Yugkyung Qu向上到冰川末端(5200米)建大本營,過渡營地到大本營3小時路程。

採購

沿青藏線向北100公里是藏北大鎮那曲,向南70公里是當雄鎮,交通便利,物資充足。

攀登線路


第一部分:拉薩—過渡營地(谷露十六村)—登山大本營(BC)
桑丹康桑雪山
桑丹康桑雪山
從拉薩沿青藏線北上,出拉薩之後,經羊八井、當雄,在谷露大橋處下公路,過河后一直向西,后沿桑丹康桑融水河一直向北,從谷露十六村處進入山谷,這裡就是汽車所能前進 的終點。可在這裡建立臨時營地(RC)休整一天,集結氂牛組建運輸隊,往大本營運輸。從谷露十六村到大本營這段路基本是沿著河道邊山坡上的牛道走,是約20-30度的草坡,海拔上升約500米,一路爬坡,輕裝平平均約3小時即可走到。大本營位於南側冰川下約50米高差處。距離河道較遠。
第二部分:大本營-C1
由於夏季溫度較高,因此冰川末端接近岩石和冰雪的混合狀態,一般的登山鞋就可以通過,可以在剛上冰川的地方設置了一個換鞋處。冰川舌部末端海拔5200米,C1營地就建在換鞋處上方100米處的一處平坦的平台上,從這裡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頂峰。大本營至C1路段主要是破碎岩石地形,上到冰川后的路段主要為冰雪混合地形,坡度較緩。
第三部分C1-C2
從C1延西側雪原可以走到山脊下,約需要兩、三小時,上升約500米。由於多雪,雪面鬆軟,極易陷入,無滑墜危險,可以不修路。但由於雪比較厚且鬆軟,最好選擇早上通過。
到達雪坡下可以建立臨時C2。到達臨時C2后即可向上翻上大雪坡,到達山脊,上升約200米。雪坡的平均坡度超過40度,部分地段非常陡,可用德式步法。這一段雪坡可以用全程修路的攀登方式,一共需要三根半繩子(350米)。此雪坡部分地方有發生流雪的痕迹,要求在中午12點以前通過。完成了雪坡的攀登,就翻上了東南山脊上。沿山脊向上,有一處小平台,可在這裡建立二號營地,海拔約6000米。
C2之前的區域,有兩道明顯的大裂縫,有雪橋可以通過,需要修路,沿路插立標誌旗。這一段在七八月份的突出特點就是雪厚,對於體力要求很高,一定要早出發,早通過。沒有太大的滾石雪崩危險,有一處流雪痕迹,但應該不影響行軍。
第三部分C2——頂峰
通過小平台後,然後就是直通頂峰的刃脊了,上平台後向右拐上刃脊前隔著一道很寬的裂縫,有雪橋可以通過,需要在此鋪設路繩。過了雪橋之後,線路就非常清晰了,山脊線在行走路線左側一到兩米,平均坡度保持四十度左右,左側和右側都是懸崖。如需要快速沖頂,應該採取的戰術是結組上,交替保護下,節省時間,可以在下撤的時候修路。或同時由B組跟進修路。如雪況不好,太硬有滑墜危險,則應該步步為營,以C2為根據地修路前進。
在到達頂峰前,刃脊路段結束,轉為一個約三十米長的斜坡,平均坡度為四十度,此段應該鋪設路繩。頂峰是一個巨大的雪檐,傳統上認為翻上雪檐就是登頂了,沿著雪檐還可以向上攀爬一段。從C2到頂峰的路線,需要經過事先的偵察和給予足夠的重視。早出發,還是會為攀登節省很多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