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山鷹社
北京大學學生社團
北京大學山鷹社(英文名稱:Mountaineering Associ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縮寫MAPKU)成立於1989年4月1日,是全國首家以登山、攀岩為主要活動的學生社團,成立以來,山鷹社以“存鷹之心於高遠,取鷹之志而凌雲,習鷹之性以涉險,融鷹之神在山巔”為社訓,開展了登山、科考、攀岩、野外等各種形式的活動,攀登過念青唐古拉、格拉丹東、瑪卿崗日、慕士塔格等多座山峰,足跡遍布青海、西藏、四川、新疆、甘肅、雲南。截至2018年底,已培養至少276名登山隊員,其中有11名國家登山運動健將、10名國家一級登山運動員和多名國家二、三級登山運動員。
2018年5月15日上午10時23分,北京大學珠峰登山隊12名隊員(包括七名來自山鷹社的在校生)從北坡成功登頂海拔8844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山鷹社的成立起因於著名冰川學家、北大教授老師從北極歸來的一次講座。在講座中,崔教授深有感觸地訴說雪山攀登對於我國國民經濟的重大意義,並意味深長地說:“難道中國大學生就沒有一點冒險精神?北大學子就不能挑起這個重擔?”在愛國激情高漲、無數青年尋找為國效力機會的年代,電教室溫柔的燈光頓時像道道利劍刺向一群年輕人的心。地質系86級古生物專業本科生李欣、劉勁松和陳衛華等當即碰頭,決定為北大、為了青年、為了中國走出這一步。1989年4月1日,北京大學登山協會正式成立。1990年,在李欣的建議下,社團更名為“北京大學山鷹社”。
北京大學山鷹社
在學校領導的關懷下,在團委與體教部的支持下,在中國登山協會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山鷹社很快就發展起來,並於1990年首次出征。8月23日,北京大學登山隊在加利加(天津)有限公司的贊助下,成功攀登東崑崙玉珠峰(6178米),“開闢了中國群眾性登山運動的新紀元”(時任中國登山協會常務副主席王鳳桐語,1990年10月)。
30年來,山鷹社已經成為了北京大學最具影響力的社團之一,連續多年獲得品牌社團,每年招新達800人。社團開展了包括登山、科考、攀岩、野外等各種形式的活動,不僅為大批北大學子提供了接觸戶外的平台,也為中國的民間登山運動和高山科考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山鷹社發掘了祖國廣闊的山嶽資源,培養出一大批青年登山愛好者和國家運動員,並深入祖國邊遠地區了解國情,服務當地人民,在校內外都產生了極其廣泛的影響。教育部長陳至立女士、《人民日報》社長邵華澤先生、國家體育總局伍紹祖先生等知名人士均曾為山鷹社寄發賀信或題詞。
山鷹隊員攀登照片
1991年,山鷹社初試新疆境內被稱作“冰川之父”的慕士塔格(7546米)。由於種種原因,山鷹未竟而歸。然而,在哪裡失敗就在哪爬起來。1993年,山鷹重返慕士塔格,10名隊員成功登頂並被授予國家一級登山運動員。
1999年,山鷹社組織的中國第一支女子登山隊於暑期攀登四川雪寶頂(5588米),然而隊員周慧霞卻在登頂過程中不幸遇難。2002年,山鷹社攀登西藏境內的希夏邦馬西峰(7292米)時,林禮清、盧臻、雷宇、楊磊、張興柏5名隊員遭遇雪崩,再也沒能回來。山難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討論——各種總結會持續了半年之多,山鷹社歷年的老隊員都趕來參加。悲痛之餘,山鷹並沒有就此被打倒。學校明確表示將繼續支持登山活動,山鷹社也總結了社團成立十多年來的各種經驗教訓,形成了《北大山鷹社登山手冊》。山鷹社的登山模式從此發生了變化,不再追求高度與難度,而是以“登山訓練”為目的,為更多北大學子提供一個接觸雪山的平台。與此同時,由於國內民間登山運動的興起,中國登山協會在同年修訂了登山管理條例,對民間登山活動有了更明確和嚴格的規定。
2003年,山鷹社重回起點——青海東崑崙玉珠峰(6178米),再次起飛,最終成功登頂。
經歷了三十年的風風雨雨,山鷹依舊在向前行,而且“從無知的嚮往到知道代價的堅持之間,山高水長。”雪山之巔依舊是山鷹社的聖地,山鷹經歷過展翅試翼、羽翼漸豐、痛苦折翼后,不執著於冰冷的雪山海拔,而是在一次又一次艱難跋涉之中,力圖突破自我極限,叩問生命本身的高度。(《北京青年報》)
有一句話或許道出了很多山鷹人的心聲:“那個關於雪山的永久的夢想永遠留在心裡,沒有什麼風沙能將它打磨褪色,這不僅是關於攀登,也是關於成長與愛,關於生命與自由。”(92、93年北大登山隊隊員張天鴿)
山鷹社最高的權力機構,對山鷹社重大事務有最終決策權、解釋權和監督權。
山鷹社最高行政首長,直接領導各部門開展工作。
協助社長,調節部長會內部關係;負責召集並主持部長會等。
對接團委,負責社團的團建工作。
山鷹社所有社員隸屬於一個部門,以部門為單位開展日常訓練。此外各部門還有日常負責的事務。各部門設部長、常務副部、訓練副部及若干副部長。
• 裝備部:負責社內裝備的保管、出借/租借、修理、維護和更新,為社內活動提供裝備支持與保障,並向社員普及裝備知識,傳承社團戶外技能;
• 宣傳部:負責各種活動的宣傳工作,負責編輯、管理微博及微信公眾號,展示獨特的社團文化;
• 資料部:負責社內歷史資料的收集和保存,書刊的借閱和維護,也負責禮品、旗幟和各類設備的保管,是山鷹歷史和精神的見證者。
除了三大部外,山鷹社還有五大處,分別組織社團的各種活動、處理各項事務。
• 訓練處:負責組織日常體能訓練,以提高社員身體素質,為選拔隊員提供依據;
• 攀岩處:負責組織日常攀岩活動、一定範圍內的攀岩比賽,傳承社內攀岩技術和安全意識;
• 野外處:負責規劃實施周末野外活動,傳承野外技能和紀律;
• 贊助處:負責贊助相關的一切事務的策劃和實施;
• 外聯處:負責一切對外聯絡,包括兄弟社團和媒體;
攀岩隊:通過攀岩訓練,全方位培養新社員。
攀岩集訓隊:目標是努力提高社內攀岩水平,並代表山鷹社參加各類攀岩比賽。
每周二、四晚上的固定時間,訓練處會在五四操場的東南角組織體能訓練,社員們一起加油吶喊,不僅提高了自身的體能水平,也培養了團隊意識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每周固定時間,攀岩處都會在未名湖畔山鷹社的人工岩壁下組織攀岩活動,吸引社員體驗攀岩的樂趣。此外,在岩壁西北角的“壁鈺嘉岩”抱石牆以及邱德拔地下二層的抱石廳,在京郊白河、四渡、金山等地的天然岩壁上,都能看到山鷹矯健的身姿。
每年12月,山鷹社都會成立冬訓隊,開展為期一月的體能訓練和技術訓練,並在來年1-2月前往京郊的一處冰雪世界舉辦冬訓活動,目的是培養參與者在冰雪環境下生存的基本技能。除了指導攀冰、冰坡行走、雪坡行走、結組、滑墜制動等各種登山必備的技術,還會傳授在冰雪環境中紮營、做飯等野外生存技能,為暑期攀登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每年5月,山鷹社都會同時成立三支隊伍——登山隊、科考隊和集訓隊,並開展為期數周的訓練。登山隊將在當年暑期前往目標山峰開展雪山攀登活動,科考隊則會前往高海拔偏遠地區對專項課題進行調查研究。集訓隊將在訓練過程中努力提高攀岩水平,為參加各類攀岩比賽進行準備。
各部處會不定期舉辦各類技能或知識講座,包括隊醫講座、裝備講座、社史講座、PS講座、攝影講座、贊助講座。每年還會組織金山迎新、香山長跑、陽台山拉練等各類戶外活動。此外,山鷹社還會舉辦元旦晚會、睡袋電影、新年首攀、爬天梯等各種趣味活動,以及部門小比賽、抱石賽、小鷹攀岩體驗賽等各類小型比賽。
除了社內活動,山鷹社還會在每年春季組織全國高校戶外技能大賽,比賽項目包括攀岩、戶外技能、定向越野等,每年吸引來自全國各地二十多所高校的兄弟社團參與,在促進兄弟社團之間交流的同時,也體現了北大社團承辦校際大型活動的能力和風采。
北大最早投入我國登山運動事業的是崔之久、丁行友和馬文璞三位先生,他們在1957年就參加中華全國總工會組織的貢嘎山攀登活動,那是我國獨立組織登山活動的第二年。也是在那次攀登中,丁行友先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幾乎在1960年我國首次攀登珠峰的同時,北大成立登山隊,可惜由於諸多原因沒有延續下來。但從那以後,在國家組織的歷次重大登山活動中都有北大學子的身影。1989年4月1日,在崔之久教授一次講座的號召下,北京大學登山協會(山鷹社)正式成立。
自此之後,山鷹社自籌資金、自我管理、自擔風險,由公司企業提供贊助,攀登了一座又一座山峰,開創了中國群眾性登山運動的新紀元,為中國民間登山活動的推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便自02年之後,山鷹社不再是“先鋒”,但卻是全國高校社團中少有的依舊堅持自主攀登的團隊。
據統計,截至2021年3月,山鷹社共組織了47次攀登,其中包括:
● 31次暑期例行登山(1990-2020)
● 3次特別組織的攀登(1998年3-4月卓奧友、1999年7-8月雪寶頂和2018年4-5月珠峰)
● 13次專門為訓練舉行的攀登(2005-2007五一半脊峰,2010年1月雪寶頂西壁,2014年初玄武峰,2015年初雪寶頂傳統路線,2016年初雪寶頂西壁,2017年5月珠峰北坳,2017年10月卓奧友,2018年元旦四姑娘三峰,2018年初小瑪雅峰,2019年初雪隆包,2021年初都日峰)
部分攀登是以個人名義進行的。
共涉足28座山峰,其中包括:
● 西藏11座(念青唐古拉中央峰,寧金抗沙,卓奧友,桑丹康桑,窮母崗日,希夏邦馬西峰,啟孜峰,甲崗峰,卡魯雄,卓木拉日康,珠穆朗瑪峰)
● 新疆4座(慕士塔格,克孜色勒,博格達,考斯庫拉克)
● 青海4座(玉珠峰,格拉丹東,瑪卿崗日,團結峰)
● 四川8座(雪寶頂,雀兒山,半脊峰,玄武峰,四姑娘三峰,小瑪雅峰,雪隆包,都日峰)
● 甘肅1座(素珠鏈)
培養登山隊員至少286名,包括:
● 11名國家登山運動健將
● 10名國家一級登山運動員
● 多名國家二、三級登山運動員
早期登山照片
(02)1991年2月,北大登山隊全隊29名隊員冒著零下三十度的嚴寒,頂著七、八級狂風,登上了華北第一高峰五台山北台頂(海拔3058米),並對該地區進行了科學考察。
1991年8月,在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的大力贊助下,北大登山隊初試新疆境內的“冰川之父”慕士塔格(7546米)。這次北大登山隊登頂未遂。但整個過程升華了登山的意義,隊員在登山過程中義無反顧地參加三次救援行動,體現了登山者寬廣的胸懷,多家報刊對他們的事迹進行了報導。在氣候惡劣的情況下,仍有5名隊員達到了七千米以上高度,后因開學在即,不得不放棄登頂。
(03)1992年8月,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再次贊助北大登山隊,他們前往西藏攀登念青唐古拉中央峰(7117米)這一中國人從未征服過的山峰。8月17日,3名隊員登頂成功。這次活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大新聞單位爭相報導。
(04)1993年8月,在北京東福食品有限公司的贊助下,北大登山隊再赴新疆,進行對慕士塔格(7546米)的第二次攀登。8月13日,10名隊員分兩組相繼登頂,獲得國家一級登山運動員稱號。這次成功被中國登山界視為一個奇迹,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北京青年報等新聞媒體進行了大量宣傳。
(05)1994年8月,北大登山隊在廣州寶潔有限公司飄柔品牌部的獨家贊助下,遠征位於青海的格拉丹東峰(海拔6621米),11名隊員分別於8月5日、7日登頂。這是炎黃子孫第一次登上長江源頭的雪峰。這次活動又一次在登山界、知識界、新聞界等社會各界引起強烈震撼,很多報紙在頭版詳實報道了攀登的全過程,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都為此進行了各種宣傳。
(06)1995年8月,北大登山隊再次獲得廣州寶潔有限公司飄柔品牌部的獨家贊助,首次開展國際交流,與日本福岡大學聯合攀登西藏寧金抗沙峰(7206米)。8月17日,中日兩國各有4名隊員登頂,為兩國登山事業的交流和發展,以及中日青年之間的理解和友誼做出了貢獻。這次活動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07)1996年8月,北大登山隊又一次獲得寶潔公司的贊助,此次是舒膚佳品牌部給予了山鷹社獨家贊助。阿尼瑪卿主峰瑪卿崗日峰海拔6282米,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內。北大登山隊5名隊員於8月1日登頂。
(08)1997年8月,北大登山隊再次獲得廣州寶潔有限公司飄柔品牌部的獨家贊助,回到起點——東崑崙玉珠峰。19名隊員(3女)分五批於8月4日、9日、10日登頂。這是中國人首次從北坡登頂。部分隊員在頂峰實現了會合。
(09)1998年是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作為校慶慶典活動之一,北大登山隊前往攀登位於西藏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海拔8201米)。4月21日13時15分,北京大學登山隊3名隊員成功登頂,填補了國內業餘登山組織登頂8000米高峰的空白。
1998年暑期,北大登山隊前往攀登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主峰(7162米)、西峰。這次登山活動再度得到廣州寶潔公司飄柔品牌部的獨家贊助。天氣惡劣,連日雪雨,隊員克服困難,抵達三號營地,耗費無數時日,終因開學在即,只得下撤。
2010卡魯雄
同年暑期,北大山鷹社首次成立女子登山隊,赴四川攀登雪寶頂(5588米)。該女子登山隊是中國民間首支女子登山隊伍。雖兩次共8人成功登頂,但是隊友周慧霞在活動過程中不幸犧牲,山鷹社將永遠懷念她。這次的災難也為山鷹社以後的登山活動敲響了安全的警鐘。
(11)2000年暑期,北大飄柔登山隊攀登西藏境內的桑丹康桑峰(6590米),9人成功登頂。這次攀登實現了桑丹康桑峰的中國首登。
(12)2001年暑假,北大飄柔登山隊攀登西藏境內的窮母崗日峰(7048米),10人於8月11日、12日成功登頂。
(13)2002年暑假,攀登西藏境內的希夏邦馬西峰(7292米),林禮清、盧臻、雷宇、楊磊、張興柏5名隊員不幸遭遇雪崩。8月19日,搜救隊六名成員成功抵達事發現場,發現那5名隊員已全部遇難。
(14)2003年暑假,折翅的山鷹再次起飛,回溯起點。北大登山隊在飄柔公司的贊助下第三次攀登了青海玉珠峰。此次活動獲得了圓滿成功,共有12人於7月24日、25日分批登頂登頂。山鷹社也開始以“登山訓練”為主要目的的登山模式。
(15)2004年7月16日、17日,北大登山隊14人成功登頂西藏啟孜峰(6206米)。這次登山活動仍然側重於“技術訓練”,並開始嘗試山峰偵查。
(16)2005年五一假期,山鷹社初次嘗試阿爾卑斯式登山,並有7人登頂四川半脊峰(5430米)。
暑期登山活動中,北大登山隊再次攀登桑丹康桑(6590米)。7月14日,3人登頂。
(17)2006年五一假期,山鷹社再去四川半脊進行雪山技術訓練。
2006年7月24日、25日,北大登山隊共有16人成功登頂新疆博格達峰(5445米)。這是一次高難度技術型攀登,同時也再次證明了山鷹社的技術實力。
(18)2007年五一假期,山鷹社仍去四川半脊峰進行雪山技術訓練。
2007年7月20日、21日,北大登山隊共有13人登頂西藏甲崗峰(6444米),實現了人類對這座未登峰的首登。
2013年登山照片
(20)2009年,北大登山隊在20周年社慶之際第四次攀登青海玉珠峰(6178米)。7月11日,17名北大登山隊隊員在探路者公司、BD公司等多家贊助商的支持下,從玉珠峰北坡二號冰川全部成功登頂。
(21)2010年1月,北大山鷹社8名骨幹隊員獲得The North Face戶外獎學金,赴四川選擇西側路線攀登雪寶頂(海拔5588米),為暑期的登山活動提供良好的技術保障。
2010年7月28日、30日、31日,北大探路者登山隊17名隊員登頂西藏卡魯雄峰(6674米)。
(22)2011年7月17日、18日,北大際華登山隊全隊15人成功登頂地處甘肅祁連山脈西段的素珠鏈峰(5547米)。
(23)2012年7月24日、25日,北大際華登山隊全隊16人成功登頂四川雀兒山頂峰(6168米)。
(24)2013年7月,北大駱駝登山隊向新疆克孜色勒峰(6525米)發起衝擊,因6100米到6200米之間的一段雪橋阻礙,登山隊未能登頂。但全隊20名隊員和3名教練,除一名教練和一名因工作原因提前離開的隊員以外,其他隊員都至少到達了6160米的高度,另有兩名老隊員和一名教練曾到達海拔6300米處。攀登期間,登山隊還偵查了同屬公格爾山系的6220峰的攀登線路。
(25)2014年初,山鷹社前往四川玄武峰,再度開啟例行的冬季攀登和冰雪技術訓練(冬攀)。
2014年7月,北大駱駝登山隊赴青海長江源攀登格拉丹東峰(6621米)。本次攀登旨在紀念格拉丹冬國內首登20周年,以及踐行重返長江源、堅持環保登山的理念。格拉丹東傳統路線西北山脊大面積坍塌,登山隊對攀登路線進行改進,最終17人於7月16日、18日、20日分批登頂,為國內隊伍提供了最新的攀登資料。
(26)2015年初,山鷹社前往四川雪寶頂沿傳統路線進行冬攀。
2015年8月,北大2015駱駝登山隊前往青海攀登阿尼瑪卿主峰瑪卿崗日(6282米),14人於8月5日至7日分批登頂成功,終結了這座山峰近20年無人登頂的記錄。
(27)2016年初,山鷹社前往四川雪寶頂沿西壁路線進行冬攀。
2016年5月4日,北京大學2018珠峰攀登活動正式啟動。
2016年7月,北大登山隊赴西藏攀登卓木拉日康峰(7034米)。由於當地天氣惡劣,最終放棄了沖頂階段,但登山隊在登山過程中完成了既定的雪山訓練計劃,加深了對喜馬拉雅地區冰川的了解程度。
2017團結峰登山照片
2017年5月3日上午7:00,北京大學珠峰登山隊的5名隊員成功到達海拔7028米的珠峰北坳營地,其餘6人均到達海拔7000米的高度,為次年的珠峰攀登積累經驗。
2017年7月,北大登山隊赴青海攀登團結峰(5827米)。登山隊於7月10日在海拔4295米建立本營,之後分別從團結峰的東西兩側嘗試探路。登山隊員在東山脊建立ABC並繼續向C1探路,但因雪崩危險大、雪檐陡峭、橫切路段長而放棄東側路線。休整后從西側探路並最終確定了西山脊路線,但由於天氣原因無法沖頂。不過登山隊員既加深了對雪山的認識,也為團結峰北側留下了為數不多的珍貴資料。
北大登山隊成功登頂卓奧友峰
(29)2018年元旦,北大山鷹社前往四川四姑娘山三峰進行例行的冰雪技術訓練。
2018年5月15日上午10時23分,北京大學珠峰登山隊12名隊員(包括七名來自山鷹社的在校生)從珠穆朗瑪峰北坡登頂海拔8844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他們在頂峰展示國旗和北大校旗,並喊出“北大精神,永在巔峰;百廿華誕,再創輝煌;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向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獻禮。
2018年7月,北大登山隊再度攀登位於西藏的甲崗峰(6444米)。由於遇到比梯子更寬的冰裂縫,嘗試其他可能的路線時觀察到流雪區,最終認為從傳統路線方向無法登頂。但是登山隊沒有放棄,嘗試開闢了一條新路線,最終4人於7月26日成功登頂。
(30)2019年初,山鷹社5名社員前往四川雪隆包(5527米)進行了冬攀,因雪況以及隊員身體原因,最終到達了海拔5000米處的懸冰川上方。
2019年7月,北大登山隊重回起點,第5次攀登青海玉珠峰(6178米),最終共有16名隊員成功登頂,其中A組隊員於7月19日中午12:25成功登頂,B組隊員則於同日下午15點余登頂。北大山鷹社曾經於1990年、1997年、2003年、2009年四次登頂玉珠峰。本次玉珠峰攀登選擇的是難度較大的北坡二號冰川路線。
(31)2020年8月17日17:20,北大登山隊2名隊員成功登頂阿尼瑪卿山主峰瑪卿崗日(6282米)。登山隊由1名帶隊老師、15名隊員組成。由於天氣原因,本次攀登調整了原定的登山路線。最終,大部分隊員到達5820米海拔的C2營地,兩名隊員和一名教練成功登頂。本次攀登由於疫情原因面臨了諸多困難,但在學校和同學的努力下,最終經受住層層考驗,完成了這次攀登活動。
(32)2021年初,山鷹社8名社員前往四川都日峰(5437米)進行了冬攀,最終4名隊員登頂。
早在1989年底“北大登山隊”初步分工時,即有專人負責"科考及社會調查";90年易名山鷹社后,組織機構中仍然保留了科考和社會調查兩部分。在1990年玉珠峰登山科考活動外,山鷹社曾籌備“長征遠足計劃”,后因經費問題夭折。同年年底五台山冬訓時,山鷹社在攀登活動之外開展了社會調查和科學考察,分別調查當地革命歷史、宗教、民俗以及五台山構造黃金帶、地貌、動植物等內容。這些成為了後代科考的雛形。
1992年,山鷹社組織前往青海湟中縣群加鄉,開展了第一次暑期科考活動。1995年出版了第一本考察報告書,1998年出版了第一本內容詳實、編輯考究的報告書。1996年,科考實現了多個第一次:第一次把科學考察從登山活動中提出併入科考;第一次實現登山隊和科考隊的會合;第一次上高海拔;第一次在攀登山峰附近科考。此後,山鷹社的科考逐漸轉變為社會學和人類學考察並存、以高海拔少數民族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模式,山鷹精神和高原情節濃重地印在了科考活動中。2013年,山鷹社首次將徒步作為科考的正式主題。
截至2019年,山鷹社共開展了27次科考,涉及青海、西藏、新疆、雲南、四川等西部各省自治區,考察了經濟、教育、民俗文化、宗教、醫療衛生、自然、生態等各個方面。科考不僅彌補了山鷹社在文化方面涉獵較少的缺憾,也讓更多社員能夠抵達遠方、放眼認識世界,同時也對學術研究乃至整個社會都產生了極為廣泛的影響。
(01)1992年暑期,組織赴青海湟中縣希望工程社會實踐團,在群加鄉中學進行了支教,並開展經濟方面的考察。
(02)1993年暑期,組織赴新疆伊犁邊境貿易考察團,考察新疆邊貿的經濟、手工業、農業等。
(03)1995年暑期,組織赴雲南麗江考察團,主要考察東巴文化,同時為希望工程募捐書籍和文具,帶給麗江貧窮的孩子。
(04)1996年暑期,組織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考察團,前往大武鎮、雪山鄉、瑪多縣城、黃河源頭,對當地的經濟、民俗、宗教、教育、野生動植物及其保護等方面做了相關調查。編有《果洛紀行》。這次科考實現了登山隊和科考隊的首次會合,不僅加深了兩支隊伍之間的友誼,也讓更多的社員有親近雪山的機會。
(05)1997年暑期,組織“重走西南聯大路”考察團,橫穿湘黔滇、探求西南聯大之精神的同時,走訪湖南芷江縣、貴州鎮遠縣、貴州鎮寧縣,考察了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情況,並在雲南富源與雲南師大師生會合。編有《風雨聯大路》。
(07)1999年暑期,前往新疆地區建設兵團,先後走訪庫爾勒、輪台縣、喀什市郊、英吉沙縣等地,以“通過對新疆的考察透視中國西部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宗旨,對政治、經濟、法律、宗教、教育等多方面進行了考察。編有《相約天山》。
(09)2001年暑假,前往西藏尼木,在走訪塔榮鎮、尼木鄉、普松鄉、帕古鄉后,入戶尼木縣“對一個藏族村落進行紮根式考察”(包括政治、經濟、宗教、民俗、建築、文化、手工藝等)。編有《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10)2002年暑假,前往西藏珠峰自然保護區定日等地,以“探討登山運動與珠峰地區社會生活的互動關係”為主課題,對政策、金融、環保、產業、能源、手工藝、教育等方面考察。編有《靈地的守望》。
(12)2004年暑假,組織赴西藏那曲地區達薩鄉,首次嘗試人類學的考察方法,參與式體驗當地藏族傳統文化習俗和日常生活,同時觀察生活狀態、宗教、婚姻和游牧定居的變遷等。編有《走進藏北高原》。
(13)2005年暑假,重回那曲,以“西藏地區小學情況考察”為題,探訪達薩鄉小學、門地鄉小學環境、教學、衛生狀況;以“青藏鐵路上的藏族工人”為題,考察青藏鐵路對當地人文和自然環境的影響。編有《戀·羌塘》。
(14)2006年暑假,前往新疆阿勒泰哈巴河縣,以“牧區傳統與現代化的相互作用——哈薩克族社區的田野調查”為題,對經濟、文化、教育、婚姻、宗教等進行考察。編有《那裡·那人》。
(15)2007年暑假,前往西藏林芝米林縣,採用徒步+結構式訪談的形式,10天徒步約10個村莊,考察藏區兒童的教育、經濟(小額信貸)、宗教、法律、服飾等。編有《夢幻·林芝》。
(16)2008年暑假,組織前往雲南迪慶香格里拉三壩納西族鄉,主要考察了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現狀。編有《走進三壩納西族鄉——鮮花、淚水與追夢人》。
(17)2009年暑假,前往青海玉樹曲麻萊縣巴干鄉等地,對教育(含支教)、文化(服飾、藏名)和冬蟲夏草產業等方面進行考察,編有《夢牽黃河源——且歌且行且珍惜》。
(18)2010年暑假,與中華慈善總會“藏文化基金會”,前往西藏那曲尼瑪縣縣城及俄久鄉、文部鄉等地,對文化、經濟、教育、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這五個方面進行全面、深入基層的考察。編有《探路羌塘》。
(19)2011年暑假,北大山鷹社際華科考隊深入西藏最西邊的阿里地區獅泉河鎮和扎達縣,對教育(農牧區現狀、現代教育與世襲家教、職業培訓教育)和旅遊經濟兩大方面進行考察。編有《問渡象泉》。
(20)2012年暑假,赴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對文化(雙語教學、民俗)、醫療(民族醫學、衛生)、生態三大方面展開調研,並開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動。編有《行吟蒲類海》。
(21)2013年暑假,赴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高黎貢山,進行人類學田野調查和動植物攝影,獲得了傈僳族社區秩序、宗教信仰和語言文字等方面豐富的資料,並進行了迪千當徒步。編有《雲謠》。
(22)2014年暑假,前往青海果洛達日縣、久治縣進行包括宗教、藏區婦女在內各個方面的社會調查以及自然考察,並完成年保玉則徒步穿越。編有《果洛神賦》。
(23)2015年暑假,北大山鷹社駱駝科考隊在四川甘孜貢嘎山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社會考察。他們先後走訪康定、子梅村、磨西鎮等地,了解貢嘎山旅遊開發和自然保護的現狀、動植物的多樣性,記錄子梅村的風土人情,並參與“文明旅遊背包行”活動。編有《貢嘎行記》。
(24)2016年暑假,北大山鷹社阿尼瑪卿科考隊在青海果洛瑪沁縣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社會考察。他們從組織、經濟、文化出發,以參與生活的方式,先後完成了大武鎮的訪談、阿尼瑪卿轉山徒步和大武鄉入戶,並與山鷹社1996年登山科考隊會合。編有《卿尋》。
(25)2017年暑假,北大山鷹社長江第一峽谷科考隊在青海進行了為期近一個月的社會考察,分別在格爾木的長江源移民村訪談了生態移民,在玉樹曲麻萊縣曲麻河鄉措池村入戶,在措池小學和然倉寺的智善學堂開展了支教。編有《長江第一峽谷科考紀實》。
(26)2018年暑假,北大山鷹社科考隊前往西藏山南市隆子縣三安曲林鄉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包括經濟、宗教民俗、生活習俗、醫療衛生、教育、環保、山野植物等各個方面,還原了三安曲林的全貌。編有《山水以南》。
(27)2019年暑假,北大山鷹社梅里科考隊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亞貢村,深入梅里雪山腹地,入戶訪談了解當地文化,徒步體驗草藥採集生活。編有《梅里短歌》。
1989年4月2日,即山鷹社成立的第二天,第一批山鷹社員前往懷柔國家登山基地岩壁,進行了山鷹社的首次攀岩活動。此後,他們在沒有裝備和場地的情況下,用軍訓背包帶作主繩,在學校32號樓北側的一條牆縫上攀岩,形成了學校里的一道奇觀。
與此同時,他們也在京郊尋找自然岩壁攀爬。1994年11月,山鷹社找到了香山岩壁。1996年3月30日,山鷹社在金山發現了一高約5m,略帶負角的岩壁,命名曰“3·30岩壁”。這些岩壁的開發為以後開展攀岩活動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1996年2月,社裡自籌資金在五四體育中心建起了長8.0m高2.5m的人工平移岩壁。
1997年8月,在寶潔公司飄柔品牌部的贊助下,高達15米的岩壁正式建成,山鷹社攀岩水平迎來了新的高峰。
2001年4月,在寶潔公司的贊助下,飄柔人工岩壁進行了大幅的改造,由北京利鋒公司承建,形成了4面8個賽道,其中新建成東壁兩條速度賽道,南壁兩條難度賽道。這座岩壁是全國技術水平最高的幾座岩壁之一,具備了承辦全國性攀岩比賽的實力。
2007年,在97年攀岩隊成員的支持下,“壁鈺嘉岩”抱石牆落成。這是當時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的抱石牆,極大地豐富了我社的攀岩活動。
2019年山鷹社成立30周年之際,97年攀岩隊隊長王輝等再度捐贈,全新的抱石牆“壁鈺嘉岩2.0”將會在人工岩壁的西北角落成。
1994年,山鷹社首次使用“攀岩隊”的名字組建了隊伍,以備戰當年10月在懷柔舉行的第二屆全國攀岩錦標賽。1996年,攀岩隊正式從訓練處獨立出來,逐步發展為成熟的攀岩隊,組織訓練模式系統化、規範化,並代表山鷹社乃至北京大學參加攀岩比賽,獲得很多獎項。
伴隨著國家隊的興起和國內攀岩水平的提升,加上02年山難事件,山鷹社進行了反思——作為一個學生社團,山鷹社旨在提供一些平台,使大家能夠參與到攀岩這些活動中來。此後,山鷹社淡化攀岩的競技性,轉而進行攀岩普及,每年與暑期隊伍同時成立攀岩訓練班,2018秋開始舉辦攀岩教學班。同時和北京大學校方協商,提供山鷹社的岩壁開展攀岩課。此外,逐漸形成攀岩集訓隊,在努力提高社內攀岩水平的同時,備戰各項攀岩賽事;原先的攀岩隊則繼續承擔著培養新人的重任。
1992年,山鷹社社團管理條例中首次對攀岩中的安全問題進行了規定,開始將安全問題制度化。02年的山難使得山鷹社更加重視操作技術和安全意識,為此成立了攀岩處並開始保護資格認證。
如今,攀岩處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嚴密的攀岩保護技術和資格認證體系,為攀岩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安全的保證。
1989年10月,山鷹社參加第三屆全國攀岩賽,力克強手,獲男子雙人結組亞軍。這是山鷹社成立以來取得的第一次成績,中國登山管理中心為此獎勵了一些活動經費和裝備,使山鷹社的攀岩活動開始有了物質保障。
1990年5月6日,謝勁松、謝如詳、曹峻、湯燁、何丹華和陳莉6人參加北京高校攀岩賽,分別獲得男單第一名、第二名、第四名,女單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成績。
1990年7月14日-22日,赴懷柔參加第四屆全國攀岩賽,謝如祥獲男單第二名,謝勁松獲第五名,何丹華獲女單第六名,團體總分居全國第二名。
1992年10月,郝光安帶隊,唐元新、謝忠、劉少文、王惠玲和劉小娟前往武漢地質大學參加全國第四屆攀岩賽。這次比賽及同時期其他比賽的失利讓山鷹社意識到了擁有人工岩壁的重要性。
1994年10月15-16日,赴懷柔參加第二屆全國攀岩錦標賽,趙凱獲第八名。
1996年9月中旬,赴河南輝縣參加第四屆全國攀岩錦標賽,裴志勇獲男子第八名。
1997年4月12日,參加在中國棋院舉行的“雪野杯”北京攀岩邀請賽,海涵(澳)、葛龍蕊(美)、劉韜進入決賽,葛龍蕊獲第三名。
1998年3月29日,北京大學第二屆攀岩比賽舉辦,共有79人蔘賽。朱海燕奪得女子組冠軍,男子甲組孫斌奪冠,男子乙組錢程奪冠。
1998年7月12日,參加“鐘樓杯”華山國際攀岩邀請賽,趙雷獲人工岩壁男子國內第四名,朱海燕獲女子國內第六名,王瑾獲自然岩壁女子第八名。
1998年10月,第六屆全國攀岩錦標賽在上海崇明島國家森林公園舉行,王榮濤領隊,男子王輝、趙雷,女子朱海燕。因趙雷受傷,王輝因賽道關係攀岩鞋粘上了膠條,與決賽失之交臂。
1999年9月,參加“龍慶峽杯”第七屆全國攀岩錦標賽,趙雷獲難度賽第三名,速度賽第六名。孫斌獲速度賽亞軍,難度賽第十一名。朱海燕、盧一分獲速度賽第六名和第八名。此次參賽隊伍是那幾年綜合實力最強的隊伍。
2000年10月14日,參加“同仁堂杯”第八屆全國攀岩錦標賽,趙雷獲得難度賽冠軍,趙凱獲第四名,張清獲得難度賽第八名,李丹、晁婕、王在分獲12、14、17名,張銳和劉炎林並列二十六。
2001年4月22日,參加諸暨"斗岩杯"全國攀岩精英賽,王在獲女子第二名,劉炎林獲男子第七名。
2001年5月2日-4日,山鷹社舉辦了飄柔杯全國攀岩邀請賽,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六支隊伍參賽。最終趙雷、趙凱分獲男子難度賽的二、三名和速度賽的冠、亞軍,張清獲女子速度賽的第二名和難度賽冠軍,盧一獲女子速度賽第三名。晁婕、張銳分別進入女子速度賽8強和男子速度賽16強。
2001年5月26日,參加北京地質大學“體育彩票杯”北京攀岩比賽專業組。張銳、王榮濤分獲第三名和第八名,王在與趙東昕分獲第三名和第六名。
2001年7月27日,參加第九屆全國攀岩錦標賽,最終王在獲女子難度賽第十二名,趙東昕女子難度賽第十五名。
2001年9月,第三屆湖州極限運動會,趙東昕獲女子難度賽第十六名。
2001年9月8日,第二屆“安踏杯”全國攀岩精英賽,王在、李丹分獲女子組第二名和第三名,張銳獲得男子組第四名。
2001年9月12日,王在參加神農架“天保杯”全國攀岩精英賽,獲第八名。
2001年10月,晁婕參加首體攀岩館開館比賽,獲難度賽第五名。
2001年10月,晁婕參加風雨雪比賽,獲難度賽第六。
2002年4月,山鷹社舉辦北京高校攀岩聯賽,獲團體第一。
2002年10月1日,第四屆湖州極限運動會,王榮濤、白成太參加了男子難度賽的角逐,分獲男子第十和第十一。
2002年12月,赴深圳參加第十屆全國攀岩錦標賽,白成太、龔筆宏分獲複賽第19名和第22名。
2003年8月,赴昌平參加第十一屆全國攀岩錦標賽,龔筆宏獲得女子第18名。
2003年9月14日,龍潭湖。女子:龔筆宏第三,王在第四,梁曼第六。男子:陳渝第五,胡志浩第七。
2003年11月7日,赴武漢參加第一屆全國大學生攀岩錦標賽,白成太獲難度賽男子第六名,王在獲難度賽女子第十名。
2004年5月,赴大理參加第十二屆全國攀岩錦標賽,任麗達獲得女子第25,胡志浩獲得男子第36。
2004年9月,山鷹社舉辦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攀岩錦標賽。在新人組中,何金有獲男子速度亞軍,胡冠菁獲難度第二名、速度第四,龔筆宏獲難度賽第一名,速度第三名。在專業組中,高成龍獲難度賽第八名。
2005年4月,參加北京高校攀岩聯賽,歐陽鄒謹、張思宇分獲女子第二、第四。
2005年9月,赴石家莊參加第三屆全國大學生攀岩錦標賽暨國際邀請賽,獲得男子乙組團體第八名,女子乙組團體第六名。
2006年3月,山鷹社舉辦“迎春杯”北京高校抱石交流賽,獲男子第一和第三,女子第一和第二。
2006年6月,赴增城參加第十四屆全國攀岩錦標賽,張思宇、王在、張銳分獲複賽第14、22、24。
2007年8月,參加北京高校攀岩聯賽,獲女子難度第一。
2008年5月,參加地大北京高校大學生2008攀岩挑戰賽,歐陽鄒瑾獲女子難度第二和速度第二,並獲得團隊獎。
2008年12月,參加首屆全國青年攀岩錦標賽,獲難度賽女子青年組第六名。
2009年10月,參加地大攀岩賽,獲得團隊獎和新人獎,以及女子難度第二和第四,男子難度第七和第八。
2009年12月,參加第二屆全國青年攀岩錦標賽,王保有獲男子難度賽第三。
2010年3月,參加ISPO全國高校攀石邀請賽,周乃元獲得預賽女子第12名,鄧志超、王保有、吳濤男子第11、13、19名。
2010年4月24日,參加地大北京高校攀岩聯賽,鄧志超、王保有、曹鑫分獲男子難度賽第四名、第六名和第八名八名,周乃元和王羽欣分獲女子難度賽第一名和第二名。此外周乃元還獲得了女子速度賽第二名。
2010年10月30日,參加地大攀岩賽,楊潔瓊獲得女子難度賽第三名和速度賽第二名,夏煒燁獲女子難度賽第五名和速度賽第五名,王保有獲男子速度賽第六名。
2011年4月,參加地大攀岩賽,夏煒燁、楊潔瓊、馮倩麗、陳妮姍分獲第一、四、五、五名,曹鑫獲男子難度賽第四,夏煒燁、陳妮姍、楊潔瓊、馮倩麗獲女子速度賽第二至五名。
2011年7月,赴合肥參加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攀岩錦標賽,鄧志超獲得男子甲A難度賽第七,陳妮姍獲得速度第六,夏煒燁獲得女子甲B難度賽第四。
2011年10月,參加地大攀岩賽,夏煒燁獲女子難度第三名和速度第三名,張鈞南獲男子難度第六名和速度第八名。
2013年7月,參加第十一屆大學生攀岩錦標賽,魯文賓獲得男子甲B難度冠軍,劉暢獲得男子甲B速度第十六,劉文慧獲得女子甲B難度第五、速度第七,趙玉田獲得女子甲B難度第四,夏煒燁獲得女子甲A難度第五。山鷹社獲女子和男子甲B團體第二名和第三名。
2013年12月,參加北京高校攀岩聯盟年終賽,周家興獲得男生B組第三名,張成獲得男生C組第三名,劉文慧和曲金苗分獲女生B組第一名和第五名。曲金苗和喬菁分獲獲得女生C組第一名和第三名。山鷹社獲團體第二名。
2016年7月,赴貴陽參加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攀岩聯賽,皮宇丹獲得女子A組難度第三名。
2018年4月1日,在農大舉辦的北京高校攀岩聯賽中,陳凌霄、劉擎、周文傑分別獲得B組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五名,其中新隊員柳尚桂闖進A組決賽。
2019年10月,在第二屆北京高校攀岩聯賽總決賽中,前集訓隊隊長柳尚桂正常發揮,奪得男子專業組抱石賽的冠軍。蒲偉良、胡晨剛、白程安分享了男子專業組抱石賽的第三、第四、第五名。孫經緯表現突出,斬獲女子專業組抱石賽的亞軍。
2000年1月,參加第二屆全國攀冰錦標賽,孫斌獲男子冠軍,李丹獲女子亞軍,李蘭獲女子第六名。另外山鷹社元老曹峻代表個人參賽,獲得男子第六名。
2001年1月,第三屆全國攀冰錦標賽,張銳獲男子第六名。
2001年1月,全國攀冰精英賽,張銳獲男子亞軍。
2002年2月,第四屆全國攀冰錦標賽,趙東昕獲女子第八名。
2007年1月,參加第五屆全國攀冰錦標賽,王閆飛獲女子速度第五。
自2004年起,北京大學山鷹社幾乎每年都會舉辦一屆戶外技能大賽,到2018年底已成功舉辦十一屆。比賽邀請對象包括全國各大高校登山或戶外社團,並且規模還在不斷擴大之中。戶外技能大賽主要包括攀岩、定向越野、戶外技能等項目。在比賽的同時,還設有戶外高校論壇,用於全國高校戶外社團之間的交流。
2018年山鷹社舉辦“齊欣運動杯”第十一屆全國高校戶外技能大賽。本次大賽共設攀岩抱石、繩索技術接力、戶外技能以及定向越野四個項目,來自全國各地21所高校的22支隊伍齊聚北大,共同演繹了一場速度與激情的比拼。
參見詞條:全國高校戶外技能大賽
山鷹社的各項活動都離不開贊助商的支持,現有贊助商分別是:
• 凱樂石:北京大學山鷹社首席技術裝備贊助商、北京大學山鷹社2018珠峰攀登計劃指定戶外服裝於首席攀登技術裝備贊助商
• 加倍佶廈門運動用品有限公司(高特運動眼鏡):北大山鷹社眼鏡唯一指定贊助商
• CAMELBAK:北大山鷹社戶外水具唯一指定贊助商
• MBC:北京大學山鷹社登山杖贊助商
• Fenix:北京大學登山隊頭燈唯一指定贊助商
• 北京冰風暴貿易有限公司(黑冰):北京大學山鷹社、北京大學登山隊睡袋唯一指定贊助商
• 牧高笛:北京大學山鷹社帳篷唯一制定贊助商
2009年4月3日,以“愛·成長·責任”為主題的北京大學山鷹社二十周年社慶開幕式暨山鷹基金啟動儀式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隆重舉行。
出席開幕儀式的嘉賓有:
• 林炎志,中國吉林省政協常務副主席
•王勇峰,中國登山協會副主席、中國登山隊隊長
• 王石,中國登山協會名譽副主席、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
• 盛發強,北京探路者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陳佳洱,北京大學前校長
• 張彥,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
• 王詩宬,北京大學數學科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山鷹社登山隊員
• 於長江,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山鷹社科考顧問
• 曹峻,山鷹社老社長、98年卓奧友峰登山隊長、現深圳登協秘書長
• 陳慶春,山鷹社老社長、山鷹基金髮起人之一。
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彥致辭,就20年來北大山鷹社的探索和成長,肯定了山鷹精神在北大精神中的獨特地位。致辭結束后,張彥副書記向山鷹社時任社長薛秀麗轉贈了周其鳳校長的題詞——人比山高。
吉林省政協常務副主席林炎志致辭,充分肯定了山鷹社勇於探索、銳意進取的精神,認為這種精神為北大精神增添了新的元素。在書生之氣濃郁的北大校園裡組織登山、科考、攀岩活動的山鷹社,賦予了北大精神新的內容。
開幕式上主持人採訪了數學科學院教授王詩宬老師和社會學系副教授於長江老師。於長江老師談到:山鷹社科考隊深入邊遠地區考察當地文化具有重要的社會學意義。
中國登山協會名譽副主席、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石致詞,認為他與山鷹社有淵源。
山鷹社老社長曹峻與眾多社員一起回憶山鷹社發展歷程。同時,各任社長發來寄語,憶苦思甜,共賀山鷹社二十華誕。
山鷹社老社長陳慶春介紹成立於2008年的北京大學山鷹基金。該基金是由山鷹社新老社員捐款發起,在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的支持與管理下,為保證山鷹社的長期存在以及穩定發展,應對與山鷹社發展相關的各類緊急事件和突髮狀況而設立的專項基金。山鷹基金的主要來源包括:山鷹新老社員捐贈,國內外社會團體、企業和組織的捐贈,國內外其他非山鷹社成員的個人捐贈等。
此後,貴賓林炎志、陳佳洱、王勇峰、王石、盛發強、陳慶春、薛秀麗剪綵,山鷹基金正式啟動。
開幕儀式最終圓滿成功,山鷹的新老社員們共同歡慶這難忘的一刻。
北京時間2018年5月15日10時23分,北京大學珠峰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登山隊於3月31日從北大出發,先後在拉薩、日喀則等地多個海拔高度之間往返進行適應性訓練。5月12日,登山隊到達海拔7028米的一號營地,等待最後衝刺。5月13日到達海拔7790米處,5月14日到達8300米處。5月15日7時50分,首名登頂隊員、北京大學法學院在校研究生魏偉(女)率先登頂,最後一批隊員於10時20分左右完成登頂。登頂隊員們展示了國旗、校旗和山鷹社的社旗,同時在珠峰頂峰宣誓了口號:“北大精神,永在巔峰”“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百廿華誕,再創輝煌”“2018北京大學珠峰登山隊祝親愛的母校120周歲生日快樂!”
“北京大學珠峰登山隊”共14人,其中北大學生、北大山鷹社社員7人(趙萬榮、郭佳明、魏偉、李進學、夏凡、陶炳學、庄方東),教師2人(錢俊偉、趙東岩),校友5人(厲偉、邱小斌、李偉、楊東傑、方翔)。登山總指揮為北大中文系1976級校友黃怒波。
為了攀登珠峰,隊員們經歷了漫長的準備期。隊員庄方東用幾個數字詮釋:260000千卡、98800步、882層樓梯。260000千卡是訓練消耗的能量,相當於450斤米飯或1200瓶肥宅快樂水。98800步是微信步數上限,但隊員們每天邁出的步數遠不止此。882層是不定期進行的爬樓訓練。“每次4小時,負重20公斤,連爬42趟。攀升高度超過10萬米,比10個珠峰的高度還高。”庄方東說。
即使經過漫長訓練,在攀登珠峰過程中,隊員們也遇到了各種問題。隊員郭佳明在從5800米的過渡營地出發前往6500米的前進營地時,由於中午天氣情況突變,衣物單薄的他體內熱量逐漸流失,出現失溫癥狀,但在隊友幫助下堅持走回營地。郭佳明回憶,那天走到晚上終於到達6500米營地,隊友夏凡把羽絨服打開包住我,我就這樣一直抱著他,手不斷哆嗦。
登頂過程中,除了身體的“洗禮”,也有精神上的滿足。“很多個營地夜晚,我們聚在一起分享經歷、故事。”隊員夏凡說。在總指揮黃怒波倡議下,登山隊舉行了世界海拔最高的詩會。隊員們自己寫詩,也向北大學生徵集詩歌。最終中文系劉以恬的一首《極目的藍》摘得桂冠。隊員們在營地朗誦了這首詩:“群峰深處是何處/已不能走得更遠 一等再等/閃電的一瞬/惟山川愈發清遠/人間縱是衣襟上的雪/你想拂去么”。
攀登過程中,隊員們還主動清理了珠峰上的垃圾。山鷹社製作了一批掛在背包上、可循環使用的環保袋,取名“順手一袋”,方便下山途中撿拾垃圾。
截至2018年,山鷹社已出版《八千米生命高度》、《北大山鷹社登山手冊》、《時維鷹揚》等多部書籍,這些書籍記載了山鷹社成立以來不同階段的攀登歷史和故事。
2019年,山鷹社將迎來30周年社慶,屆時“存鷹之心”系列書系將陸續編纂完成。該書系中的《高處有世界》已經出版。
1995-1996年,北大山鷹社當選為校團委年度十佳社團之冠。至此以後,山鷹社已連續多年獲得“十佳社團”“品牌社團”之稱號。2018年,山鷹社再度獲得北京大學“品牌社團”稱號。
北京大學林炎志副書記曾給團委指示:“這個社有幾個特點對校園文化、北大傳統有重要的‘平衡作用’——第一,重實際訓練,平衡唯理性思維;第二,克服艱苦的自然環境,平衡‘溫馨’的‘小圓香門’氣;第三,接觸社會,接觸‘老少邊窮’,平衡閉門造車的學府氣。”
季羨林先生曾為登山隊題詞:“地到天邊天作界,山登絕頂我為峰。”
作為中國民間登山運動極具實力的登山團體,山鷹社還曾受時任教育部長至立女士、《人民日報》社長邵華澤先生、國家體育總局伍紹祖先生等多位知名人士寄發賀信或題詞。
“北京大學山鷹社30年的歷程,是勇於挑戰自我、不畏艱險、積極探索的,是‘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革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的’精神傳承者。”
——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雷軍
“山鷹社誕生於一個詩和遠方的年代,承載了一代代北大學子的夢想與激情。這是若干個體的偶然,卻是大時代的必然。山鷹們登山了多少座險峻的高峰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家在這個過程中鐫刻了不可磨滅的青春日誌,收穫了刻骨銘心的友誼與信任,領悟了對大自然的敬畏與感恩。”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