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奧友峰
卓奧友峰
卓奧友峰海拔8201米(另有海拔8188米的測量數據),是世界第六高峰,屬於喜馬拉雅山脈,地處東經86°39'39"、北緯28° 5'39",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界。
卓奧友峰有五條主山脊,山體常年積雪,四周雪峰林立,層巒疊嶂,十分壯觀。卓奧友峰以東北—西南山脊為界,北部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境內,南部在尼泊爾境內。
![卓奧友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3/m335e5ce3db50b469e0e4878515ad0deb.jpg)
卓奧友峰
卓奧友峰(藏語又稱喬烏雅)屬於喜馬拉雅山脈,東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86米),西鄰世界第十四座高峰——希夏邦馬峰(海拔8012米)。地球上共有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卓奧友峰排名第六。卓奧友峰海拔8201米(另有海拔8188米的測量數據),地處東經86°39'39"、北緯28° 5'39"。
![卓奧友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9/mf956727ffde3d5081d74187d87d30327.jpg)
卓奧友峰
卓奧友峰西側山下海拔5700米處,是蘭巴冰川的源頭—著名的蘭巴山口。距蘭巴山口南側10公里處是蘭巴冰川,山口北邊長14公里,是加布拉冰川。這裡地形複雜,氣候多變。這兩條冰川粒雪發育充足,兩條冰川的下部形成撲朔迷離迷宮式的冰塔林、形態各異冰蘑菇點綴在冰川終磧。冰川的兩側山谷為陡峭岩壁、壁下為滾石區。也有冰川消融而形成的冰川湖。
在蘭巴山口下有一條通向南北的小路,它是中國、尼泊爾,印度人民友好往來的民間通道之一。
1959年,法國女登山家郭剛率領國際女子登山隊登頂未成,遭遇不幸。
進入80年代,曾有更多國家的登山探險隊從中尼兩側勝利攀上頂峰。1985年5月5日由奧地利、瑞士、西德、美國、荷蘭五國組成的國際聯繫登山隊在奧地利著名登山家斯史克。馬克思先生的率領下登山卓奧友峰,成為第一支由中國一側征服卓峰的登山隊。
![卓奧友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6/m8684af73ea396169acc481d7bab10df3.jpg)
卓奧友峰
卓奧友峰以東北—西南山脊為界,北部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南部在尼泊爾境內。卓奧友峰周圍雪峰林立,層巒疊嶂,偏西北方向是7022米的覺悟嚇北峰,正北方向是7309米的四光峰,正東方向有7952米的格重康峰,西南方向有7351米的喬烏衣峰、7175米的喬格茹峰和7134米的赤仁瑪峰。
卓奧友峰屹立在喜馬拉雅山脈,東南方距珠穆朗瑪峰28.1公里。卓奧友峰主要有西北、東北、西南、東南和西側五條山脊,北坡西山脊是傳統路線。其峰體常年被積雪和無數條冰川覆蓋。
卓奧友山中氣象萬千。現代冰川的發育良好,在海拔5700米以上的峰面,是加布拉冰川中下游的消融區。這個區域內,冰塔林觸目皆是。冰塔消融而成的冰水,匯聚成一個冰湖。受冰湖的侵蝕,冰塔之間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冰溝、冰谷、冰洞、冰橋,形成一個動靜相間,高低不平,綺麗壯觀的冰世界。海拔6900~7200米之間是冰瀑區。這裡地形陡峭,懸掛在山表的冰川像一個個飛瀉而下的固體瀑布,氣勢非凡,但給攀登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卓奧友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5/m85e5bc9b6c976f7948c4bc715e7ea863.jpg)
卓奧友峰
![卓奧友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8/mc8cf5ac53df5ebfbbc040eb740b53bb7.jpg)
卓奧友峰
![卓奧友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b/mfbb776259033a999c794200d7ced8d4b.jpg)
卓奧友峰
![卓奧友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d/med59617093b409d846242ac660e52360.jpg)
卓奧友峰
![攀登卓奧友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3/m4381f9ac1a76b1bb80f49f0286c19f1e.jpg)
攀登卓奧友峰
卓奧友峰以南的南帕拉(Nangpa La)冰封小徑,海拔約5800米,是西藏和庫姆布(Khumbu)山谷之間貿易線的一部分。
卓奧友峰由於冰川及惡劣天氣影響,攀登極為不易。1954年,奧地利登山隊終於完成了卓奧友峰的首次登頂。
據資料記載,這座山峰在1921年以前,幾乎沒有人了解其真面貌,雖然它一直被稱為是最容易攀登的8000米級高峰(登頂死亡率是2%)。然而從1951年以前似乎沒有人對它偵察過,更沒有人登頂此峰。1952~1964年先後十餘年,有英國、奧地利、法國、印度、西德等國家的登山家們,從加德滿都出發,沿蘭巴冰川向北,攀登過這座山峰,其中奧地利、印度和西德的登山隊獲得成功。
1954年10月19曰,奧地利登山隊在夏爾巴人的幫助下,一共四人沿西北坡登頂成功,實現了卓奧友峰的首次登頂。 1985年5月1日,西藏登山隊九名隊員在隊長仁青平措的帶領下沿西北坡登頂卓奧友峰,這是西藏登山隊第一次單獨攀登八千米以上的高峰並取得成功,也是我國登山隊首次登頂卓奧友峰。
![卓奧友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3/m93bce4cea8f1b1698d947ef7b1244f88.jpg)
卓奧友峰
1994年9月30日,“中國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險隊”登頂卓奧友峰。
1998年4月21日,北京大學百年校慶登山隊唐元新、張春柏、高永宏登頂成功,填補了國內業餘登山團體登頂8000米以上山峰的空白。
![卓奧友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4/m140b808b26c41e4bb784fafee3b03ded.jpg)
卓奧友峰
2004年9月21日,杭州業餘登山愛好者陳思齊無氧登頂卓奧友峰,這是中國民間山友第一次無氧攀登8000米級山峰成功。
2004年9月28日,羅麗莉成功登頂卓奧友峰,她是第一位成功登頂該峰的漢族女性。
2008年10月2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隊登頂卓奧友峰。
![卓奧友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5/m359a2674d483985911b41643cae1bae7.jpg)
卓奧友峰
卓奧友峰北坡偏西的攀登路線是一條比較成熟的攀登路線,也是通常說的西北路線或傳統路線。
從大本營到前進營地路線較長,中間要經過一條寬闊的冰川河谷,2006年,河谷上架起了兩座鐵橋,汽車可以開到5500米的巴龍過渡營地,之後徒步行軍。徒步行軍逆加布冰川而上,中途要翻越多個碎石山坡,對登山者體能要求很高。如果行軍速度較慢者可以考慮使用巴龍過渡營地,第二天再抵達前進營地。前進營地海拔5700米,為一片連續的開闊碎石地帶,正對著中國和尼泊爾 邊界的蘭巴拉山口。從前進營地到一號高山營地的路線是在碎石坡和冰川之間行走,路途中海拔6100米處有一開闊而較平整的地方可以設置過渡營地,用來存放物資和休息,然後攀爬一個坡度大約40到50度的岩片和碎石坡之後,在海拔6200米開始翻越一個漫長的雪坡,雪坡頂端便是一號高山營地。一號營地海拔6450米,位於山脊一側的雪地,類似於珠峰北坳營地,景色十分壯觀。
從一號營地到二號營地幾乎都是行走在冰雪覆蓋的山脊,且路線較長,積雪深的時候行走非常困難,對登山者的體能要求很高。尤其在海拔6850米處還要攀登一處高度約10米左右、坡度接近90度的冰雪坡,這對登山者的體能和技術要求都非常高。這是攀登卓奧友峰的第一個難點。二號營地海拔7100米,為一片坡度在15度左右的開闊平台。
![卓奧友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a/mfadd1721dc6bbf18968416d8578edbe8.jpg)
卓奧友峰
天氣好的情況下,從三號營地衝擊頂峰,一般情況下都將下撤到一號營地,體能好的登山者,當天就可以下撤到海拔5700米的前進營地。
首先,在準備攀登卓奧友峰之前,要有計劃地進行專項體能訓練。因為該峰是八千米級的山峰,在全世界十四座八千米級山峰中排行老六,並且攀登路線漫長,所以需要有很好的體力和毅力,否則很難夢想成真,有許多登山者在數日的連續攀登之後,體力嚴重透支,最後不得不放棄突頂,還有的隊員由於體力不支,登頂下撤時非常疲憊,以至釀成大禍。還要特別注意高原反應,這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要用攜氧片,抗高反。
其次,在海拔6850米和海拔7750米的兩個難點處,需要良好的攀冰和攀岩技術,同時還要會熟練地使用上升器和下降器,否則上下這兩個難點時,非常不安全,所以在攀登之前一定要學習並掌握攀冰和攀岩的技術,以達到熟練地操作上升器和下降器的目的。
第三,從一號營地到二號營地之間的路線,以及從三號營地到頂峰之間的路線,都很長並且有時積雪過膝,如遇風大時很容易造成凍傷,所以在攀登時一定要注意防風和保暖,同時在風大情況下行軍,要降低身體重心,注意避風。
![卓奧友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2/m72be43fd9c823d4b6f9429ab1dd1adee.jpg)
卓奧友峰
到達定日後再沿簡易公路南下40多公里,就可到卓奧友峰北麓,直抵加布拉冰川末端的登山大本營。這裡海拔4959米,地形開闊、避風,且水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