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草果

土草果

土草果,中藥名。為姜科豆蔻屬植物廣西豆蔻Amomum kwangsiense D. Fang et X. X. Chen的果實。植物廣西豆蔻,分佈於我國廣西、貴州。具有理氣,開胃,安胎之功效。主治脘腹脹痛,食欲不振,胎動不安。

入葯部位


植物廣西豆蔻的果實。

性味


味辛,性溫。

功效


理氣,開胃,安胎。

主治


脘腹脹痛,食欲不振,胎動不安。

相關配伍


治感冒發燒,茉莉花、木香各5g,車前草30g,仙鶴草15g,水煎服。(《鮮花保健與食療》)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6g。

炮製


採集加工:8~9月採收,剪下果穗,除去雜質,曬乾或晾乾。

形態特性


莖高約1米;根莖細長,匍匐。葉片披針形,長11~73厘米,寬1.5~8.5厘米,頂端長漸尖,邊緣有短剛毛,基部通常楔形,葉背主脈兩側密被貼伏的短柔毛,幾無柄;葉舌長2~4毫米。穗狀花序自接近莖基的根莖上斜出;總花梗長1.5~3.3厘米,生於地下,鱗片長0.5~5厘米,近無毛;苞片披針形,長3.5~6厘米,寬0.5~1.5厘米,白色;小苞片三角狀披針形,長0.9~3.5厘米,不呈管狀;花萼管長3.3~4.5厘米,一側淺裂,近無毛,頂端三裂,裂片長8毫米;花冠管白色,長3~4.5厘米,內面有毛,裂片披針形,近等大,長3.5~4厘米,寬0.8~1.2厘米,兜狀,後方的一枚具短尖頭;唇瓣扇形或近匙形,長3.5~4厘米,寬2.5~3厘米,爪部紫紅色,內面有疏柔毛,頂端淡黃色,基部與花絲連成一長0.7~1.3厘米的管;側生退化雄蕊錐狀,長4毫米;花絲長7毫米,花藥長1.1~1.4厘米,葯隔附屬體全緣,長5毫米;花柱絲狀;子房被短柔毛。蒴果成熟時淡紫色,扁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2厘米,有12條縱線條,有時不明顯,表面常有疏短毛和小凸起,頂端具花柱的殘跡;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徠于山坡林下,海拔6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