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賢村

河南省汝陽縣七賢村

七賢村是河南省汝陽縣的一個行政村,位於劉店鎮政府西,西靠洪嶺村,北鄰二郎村,南依沙坪村,全村總面積7.24平方公里,有鄉村人口共2245人。

村莊介紹


七賢村位於劉店鎮政府西,西靠洪嶺村,北鄰二郎村,南依沙坪村,全村總面積7.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52.2畝,林地佔1303.4畝,村莊佔地353.7畝,全村有四個自然村:七賢房、王凹、南溝、楊家溝,轄14個地民組,459戶,計2245人。
相傳在很早的時候,龍門南一片汪洋大江,名曰汝陽江,七賢村地處汝陽江南支流的一個小島,到處一片湖水,蒿草又長,后經大禹治水,按開龍門口,水干成田,後來有一呂姓人氏,到此開荒種田,如今在七賢村西南的山溝,還叫呂家溝,據傳,姓呂的在村北蓋了七間草房,而得名七間房,後來七賢村有人在外居官,嫌其名氣太小,有-份,便根據“竹林七賢”之典故,改名七賢村尚用至今。
明朝末年,災荒戰亂時有發生,人間無安寧之處,人們四處謀生,一部分人從山西的洪洞縣遷來定居,據說先有袁、王兩姓遷來。後來又遷來李、杜兩姓,現如今已發展到10多個姓氏,其中袁姓260戶,王姓97戶,李姓30戶,杜姓10戶,張姓11戶,師姓5戶,楊姓20戶,魏姓2戶,智姓2戶,劉姓3戶,洪姓4戶,呂姓5戶,尹姓3戶,雷姓2戶,喬姓7戶。
七賢村地處丘陵地帶,到處坡高地陡,在村黨支部的統一領導下,決定在七賢村西閘水庫通過發動群眾,在1969年冬開始,歷時一年多,在運輸工具十分落後的條件下,全靠肩擔人拉,建成了一座小型的七賢水庫,解決了下面兩個村的澆地和吃水問題。
1955—2015年,組織群眾集資和上級扶持建成三個自來水工程,解決了全村2000餘人的吃水問題,改寫了靠井吃水的歷史。
2003—2015年,結合國家村村通政策和群眾集資,硬化了村村通公路共計8.6公里,方便了群眾出行。
在教育事業上,七賢村共建有教學樓兩座,解決了全村孩子的就讀問題。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民經濟收入普遍增加,物質生活普遍提高,如今的磚混結構代替了昔日的瓦草房,二層樓、三層樓拔地而起,家用電器家家都有,樣樣不缺。
七賢村三河環繞,自然風光秀麗,村西七賢水庫種植的荷花,每到夏季盛開的季節,遠近的遊人絡絡不絕,都知道七賢荷花美。村東南有個珍珠型的坡頭,上面有兩棵兩人合抱不住的柏樹,點綴著美麗的村莊,使其更加秀麗。村東北有一座高約30米的大碑樓,四面全是青磚砌成,上面牆角上掛著鍾玲,微風吹來叮呼作響,一丈多高的石碑,護砌在碑樓的當中,可惜這兩個古迹如今都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