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濕地公園
位於深圳市華僑城歡樂海岸
華僑城濕地公園位於深圳市華僑城歡樂海岸,2012年5月15日正式開園,標誌著對生態公益和時尚商業兩者融合的歡樂海岸模式完整呈現。華僑城濕地實行免費開放,預約入園。每周二、四、六、日及所有公共假期開放。個人預約需提前兩天,團體預約需提前三天,周二、周五及國家法定節日只能個人預約,周四為團體預約,周六、周日為個人及團隊開放日,團隊預約人數限制10人以上,30人以下。
預徠約可諮詢新浪微博 @華僑城濕地 開放時間:上午:09:30-12:00 上午11:30后截止入園 下午:14:30-17:00 下午16:30后截止入園 展廳開放時間:上午:10:00——11:30 下午:15:00——17:00
上世紀九十年代,深圳灣填海留下一片灘塗沒有填,漲潮時形成一個大湖區,這就是華僑城濕地的前身。自2007年起,華僑城集團從市政府手中接管了這片濕地,也由此成為首個受託管理城市生態濕地的企業。秉承“生態保護大於天”的建設理念,集團投資逾2億元,成立專業部門、邀請生態科研團隊,對華僑城濕地進行了歷時5年的綜合治理。
現在的華僑城濕地佔地68.5萬平方米,處在現代化大都市腹地,與深圳灣水系相通,生物資源共有,還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隔海相望,是深圳灣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濱海濕地。
華僑城濕地公園
2011年8月,國家海洋局授予華僑城濕地“國家級濱海濕地修復示範項目”稱號,肯定華僑城濕地在濱海濕地修復、管理體制等領域的創新和成績,華僑城濕地也成為全國首個獲此殊榮的項目。
華僑城濕地
華僑城濕地公園
華僑城濕地北臨深南大道,南通濱海大道。濕地與周邊的華僑城主題公園群、深圳灣濱海休閑帶和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一起,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城市生態旅遊區域。地處市中心的地理位置,極好的為都市人群了解候鳥遷徙、濕地、生態自然變化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讓都市人群更近距離的與濕地親近,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1)鷺島
華僑城濕地公園
濕地對鷺島進行了隔離性保護,確保島上擁有獨立的生態環境。如今,這裡是深圳市重要的鳥類繁殖和棲息地之一。遊人和學生通過岸邊的觀鳥亭或遠程觀鳥系統來觀察島上的生態。
2)紅樹林植被群
紅樹林不僅形態優美,還是候鳥的重要遷徙中轉站,在華僑城濕地擁有近4萬平方米的紅樹林植被群。其中北岸有一片樹齡近90歲,高達6米的秋茄林,可以說是深圳灣最早的原住民。它們歷經城市變遷,至今依然煥發勃勃生機。
3)蘆葦盪
華僑城濕地公園
4)觀鳥屋
為了方便遊客近距離地觀鳥,感受自然的氣息,同時又不影響濕地的生態系統,華僑城濕地在綠樹掩映中修建了3個觀鳥屋,觀鳥屋的外觀古樸自然,三個觀鳥屋均有攀爬植物覆蓋,觀鳥窗也隱蔽於植物之中,目的是為了與環境更好地融為一體,防止鳥兒的撞擊,保護生態環境。
華僑城濕地公園
5)生態展廳
2014年11月28日,位於華僑城濕地內西區的生態展廳正式開幕了。
華僑城濕地公園
華僑城濕地公園
遊客從東門進入后,可以沿著北岸領略濕地自然風光。在這一段自然旅程快接近終點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座散發著自然氣息的小小展廳。它以質樸低調的姿態,邀請大家進入,了解一段華僑城濕地身後蘊含的故事。
為了對鳥兒更友好,濕地的義工身穿綠馬甲
每周六小鳥課堂可通過微博@華僑城濕地報名
深圳華會所生態環保基金會成立於2013年,以倡導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宗旨。基金會秉承華僑城集團關注環保熱心公益的傳承,吸引更多華人精英參與公益事業。自然學校的援建成為基金會重要的資助項目。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與基金會緊密合作,成為基金會在中國推廣自然學校與自然教育項目的典範模板。
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創建之初,暨本著“一間教室,一支環保志願教師隊伍,和一套環保課程”的原則,開始了從無到有的探索,以建設中國本土自然學校的模範為目標。迄今為止所有的工作計劃都緊緊圍繞著這三個方面。
首先,“一間教室”作為濕地自然學校教學場所的硬體的要求,達到生態環境符合教學要求的同時,提供基礎的教學設施建設。目前濕地自然學校的戶外環境有足夠的教學空間,園區有導識牌和植物樹牌。教學設施包括生態教室、活動室等。2014年11月,濕地完成了生態展廳的建設,成為自然學校教學的重要場所。
自然學校的環保志願教師
2020年12月25日,入選2020年通過驗收的國家濕地公園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