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型頻率

基因型頻率

基因型頻率指不同基因型的個體在全部個體中所佔的比率,全部基因型頻率的總和為1或100%。基因型是每代在受精過程中由父母所具有的基因組成,它的頻率可從雜交后F2所佔的表現型比例推測而來,也可以直接檢測基因序列而獲得。

研究歷程


哈代-溫伯格定律也稱“遺傳平衡定律”,1908年,英國數學家戈弗雷·哈羅德·哈代(GodfreyHaroldHardy)最早發現並證明這一定律;1909年,德國醫生威廉·溫伯格(WilhelmWeinberg)也獨立證明此定律,故得名。哈代-溫伯格定律主要用於描述群體中等位基因頻率以及基因型頻率之間的關係。

遺傳平衡定律


內容為:
①一個無窮大的群體在理想情況下進行隨機交配,經過多代,仍可保持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處於穩定的平衡狀態。
②在一對等位基因的情況下,基因p(顯性)與基因q(隱形)的基因頻率的關係為:
(p+q)^2=1
二項展開得:p^2+2pq+q^2=1
可見,式中“p^2”為顯性純合子的比例,2pq為雜合子的比例,“q^2”為隱形純合子的比例。
哈代-溫伯格定律在多倍體等更加複雜的情況下也可應用。
基因型頻率可以用deFinetti圖表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