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條詞條名為反擊的結果 展開
反擊
1976年李文化執導電影
某省委第一書記韓凌重新出來工作,就在全省展開大整頓,先拿黃河大學的教育問題開刀,得到校黨委副書記喬伯仁和教授薛耀宗的支持,把因“開門辦學”在黃河大壩勞動的學生招回,搞了一次突然襲擊式的考試,遭到鍾大闖的學生領袖的反對。
校黨委書記、工宣隊負責人、省委委員江濤得知此事後,便對教授進行了同一試卷的考試,結果把薛耀宗等教授整得狼狽不堪。江濤又把學生領回了工地。在省委,江濤在省革委會主任趙昕的指導下,同韓凌推行的“三項指示為鋼”進行公開對抗,被韓凌掛職下放,又被關進牢房。支持江濤的老工人、黃河水利廠的革委會副主任老耿以及王堅、趙昕,都被韓凌整了下去。不久,“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開始他們都恢復了職位,韓凌則稱病不出。根據趙昕、江濤的部署,在已經修建好的黃河大壩開閘放水之日,召開“批鄧”大會,一夥自稱是“拯救四化委員會”的反革命暴徒乘機暴亂,韓凌也表態支持。關鍵時刻,省里出動民兵鎮壓了暴亂,趙昕宣布了中央剛剛作出的“兩項決議”,江濤批判了韓凌“不肯改悔”的走資派行徑,下令開閘放水,滾滾黃河波濤一瀉千里,預示著對“右傾翻案風”的反擊獲得了全面勝利。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江濤 | 於洋 | 於洋 | |
田大娘 | 康莊 | 康莊 | |
老耿 | 梁玉如 | 梁玉如 |
導演 | 李文化 |
製片人 | 張傑樓、唐國強 |
《反擊》,是反映“文革”時期教育戰線上的一場鬥爭,影射打擊鄧小平。這是“四人幫”為篡黨奪權而精心策劃的影片,按張春橋的想法等到奪權后就在全國上映以慶勝利。中共中央及時粉碎了“四人幫”,使這一陰謀未能得逞,卻成為“四人幫”自掘墳墓的影片。影片屬未發行影片,後來作為批判影片,在全國範圍內部(有一定職務的幹部中)上映。其政治性和史料性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劇照
上映日期 | 上映地區 |
1976年 | 中國 |
失敗的文革電影-《反擊》
1976年6月25日晚8時,上海市委一幫人在錦江禮堂審看了《歡騰的小涼河》雙片(窄銀幕),馬天水等人對影片的一些藝術處理不太滿意,感覺“有些地方像相聲”。徐景賢倒是對影片主題大加讚賞:“這部影片寫了農村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鬥爭,背景是1975年,揭露了右傾翻案的背景,使主題思想有深度,現實意義強烈。”要求攝製組將影片“送北京文化部,爭取七·一上映,放不放由部里決定。現在影片還有點新意,如果再晚,類似這樣內容的節目就多了,要抓緊!”
劇照
次日,上影將修改後的雙片(窄銀幕)送北京審查。6月27日下午5時40分,文化部給上影打來長途電話,表示:“影片結合了當前反擊右傾翻案風,聯繫了批鄧,與現實結合得緊,主要英雄人物還是好的。時間這樣短,搞出這樣的片子,應該肯定。”但是,文化部同時也對影片後半部表示了不滿,認為“前半部和走資派夏副主任的交鋒鬥爭比較尖銳,但到後來斷了”,要求加強。這可不是小修小補的意見,徐景賢“七·一”上演的願望只能落空。
8月12日,上影根據文化部和市委意見,將修改計劃上報文化部,總計20餘條。然而,文化部又改變了主意,匆匆發給了通過令,在影片缺少60多個鏡頭的情況下,在全國公映了。
影片上映后,雖然“批鄧”已經見諸報端,但在電影作品中尚屬首次,觀眾有一定的新鮮感。不過,影片拍攝時間緊促,完全是一個急就章的樣子,而且片中大量充斥著抄襲報刊社論的時髦辭彙,像周昌林所說“走資派還在走,我們鬥了還要斗”之類,藝術水平極其有限,觀眾批評意見居多。徐景賢對此十分惱火,把責任全推給攝製組,大罵創作人員:“沒有無產階級的創作激情,糟蹋了這個劇本”,自稱:“選錯了導演”,一時間大帽子滿天飛,攝製組檢討頻頻。
1974年底,北京市委召開創作會議,布置了北大、清華寫教育革命和工人階級登上上層建築的電影劇本。1975年9月28日,北大、清華的劇本寫作組成立,派人來北影編導室聯繫,希望北影同他們合作,並表示在明年初拿出初稿。1976年1月初,寫作組來人如約交稿,送來了劇本,是寫教育革命的劇本《佔領》(上、下集)。3月底,將劇名改成《反擊》。遲群看后批示道:“總的感覺曲折性不夠,結尾不解氣,主要是颳風,反擊不夠,應體現勝利來之不易。”要求在進一步的劇本修改中,“集中力量寫好江濤(一號英雄人物),寫出趙大姐(二號英雄人物)是怎樣控制局面的”。對於反面人物韓凌,要求點明他的五大特點:走資派、第一把手、不肯改悔、比還鄉團還厲害、反革命分子的後台。
8月底9月初,《反擊》完成全部拍攝工作,進行剪接。9月9日,毛澤東逝世,舉國哀痛。即使遇上這樣天塌下來的大事,攝製組的工作仍未停止,文化部要求他們“化悲痛為力量,以實際行動悼念毛主席”,早一天把影片拍完。終於,《反擊》在9月中旬殺青。
9月21日,劉慶棠邀遲群、謝靜宜一起審查《反擊》雙片,三人表態:一次通過,國內外發行,決定在國慶節上映,而且先在9月27日《人民日報》上發布消息。
9月23日晚,王洪文看了《反擊》,表示肯定的同時,有些顧慮:“反革命事件的鏡頭太多了。”
文化部擬在國慶節上映《反擊》。但是,此時,河南省委不斷向中央申訴,認為《反擊》是影射河南政治狀況,由於攝製組中一些人,參與了當地“胡鬧派”的行動,已經造成了河南部分地區局勢緊張,倘若影片上映勢必造成全省大亂。而當時的主要矛盾已經從“明批鄧”轉向暗攻他人,“四人幫”不想節外生枝,樹敵過多,因此張春橋向文化部下達指示:“能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反應,修改掉影片太像河南的部分?”
26日,張春橋調看了影片,再次打電話通知文化部:“《反擊》不是一般的寫文化大革命的影片,對反擊右傾翻案風有很大作用,要慎重,不要急於‘十·一’上映。上映先停下來,待中央審查后再說,先不見報,也不宣傳。要選一個適當時機再拿出去。拷貝繼續印。”
接到張春橋的指令,當天劉慶棠來到北影,對廠領導以及攝製組主創人員說:“這部影片拍得很好,9月核心組多次審查,認為是部題材重大的好影片,目前拿出來還不成熟。你們該改的就改好,15個拷貝照洗,以後等待適當時機再拿出來。”
劇本創作階段,劉慶棠、遲群、謝靜宜就催個沒完,攝製組花了三個月時間以“大躍進”般的高速度拍攝完成,現在已經印製拷貝了,突然又暫停放映,在廠里、攝製組裡引起一些議論。為了了解情況,穩住軍心,9月30日夜,于會泳、劉慶棠召見廠領導,重新審查了樣片,具體了解了哪些鏡頭是在河南拍的。之後,傳達了張春橋的指示,安慰大家說:“《反擊》影片,部核心組已經看過,拍得好,將會對‘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起到很大作用。部核心組考慮,《反擊》暫不上映,不是說片子有什麼問題,片子是好的,拷貝照印。什麼時候放,還要等一等,如《春苗》就不是馬上放的,以後到了一定時機,再拿出去,看在什麼時候放映較能起更大的作用。”
次日國慶佳節,電影局召開了座談會,于會泳公開表態說:“《反擊》大快人心,大方向是好的。”劉慶棠也私下透露:“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首長(指江青)最近幾天可能看。看了,如果沒什麼問題,就可以拿出去!”
10月4日,“四人幫”下令登載署名梁效的文章《永遠按既定方針辦》,正式向華國鋒的地位挑戰。當晚,遲群給創作組打氣:“現在有很多人看了《反擊》害怕,心裡沒有鬼,為什麼怕?說明影片打中了他們的要害。只要一放映,走資派就有好戲看,不要急,早晚會放映的!”可是有時他也有不詳預感,發些泄氣之論:“我們可能看不到《反擊》上映,自己的頭就被倒掛在天安門上了!”
遲群果然先知先覺,《反擊》未得公映,10月6日晚,在華國鋒和葉劍英的主持下,中央“以快打慢”,抓捕了“四人幫”;遲群、謝靜宜享受了“中央首長”級待遇,也被同時隔離。不久,《反擊》作為“四人幫”利用文藝陰謀反黨的典型例證,被拿出來示眾放映,“四人幫”最後的反擊,遭到了徹底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