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統一

知行統一

學習方永剛,最重要的是學習他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作風,貼近實際,注重實效,切實做到知與行的統一。把學生的道德意志轉化為道德行為,達到知與行的統一。進行思想品德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平常的生活中做個品德高尚的人。

正文


知行統一

一:知行統一之與個人


方永剛既是黨的創新理論的積極宣傳者,又是模範實踐者。他講的課人們愛聽,他說的理令人信服。這不但是因為他對黨的創新理論有深刻的研究,具有高超的授課藝術,更重要的是,他對黨的創新理論真學真信,躬身實踐,說到做到,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學習方永剛,最重要的是學習他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作風,貼近實際,注重實效,切實做到知與行的統一。思想理論是否具有力量,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不僅取決于思想理論本身,還要看傳播者是否言行一致。“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方永剛是“知者”,更是一個“行者”。他的“行”就在於把黨的創新理論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和行動的指南,言出行隨,行為世范,用行動作答,用行為釋理。講理想信念,他就是一個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講責任使命,他就是一個有強烈責任感使命感的人;講意志毅力,他就是一個面對挫折始終保持樂觀的人;講為人師表,他就是一個有良好師德師風、讓人敬重佩服的人……群眾評價方永剛:“我們信他這個人,所以信他說的那些話!”正如方永剛自己所說:“對真理最大的尊重,就是運用它;對真理最大的信仰,就是用一生去踐行它。”這是他對自己行為的真實描繪和生動寫照,也是他最能打動人、最有說服力的地方。
知與行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實踐論的基本要求。知是行的基礎,行是知的目的和歸宿。方永剛之所以能夠堅定信仰、積極傳播、模範踐行黨的創新理論,根本原因是他在探求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的過程中看到了科學理論的巨大威力,從家庭和個人生活變化的親身實踐中感受到黨的創新理論的巨大魅力,認識到“黨的創新理論是造福中國13億人的理論”,是解決中國面臨的許多重大問題的思想指南,因而對黨的創新理論發自內心地熱愛並深信不疑,始終充滿激情,有著“幸福的體驗”和“與真理同行的巨大快樂”,自甘如飴,樂在其中。“知之愈深,行之愈切”。方永剛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習認識如此深刻,因而他宣傳和踐行黨的創新理論的行動就更加自覺、更加堅定。他以一名軍隊黨的理論工作者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把“三尺講台”當作踐行黨的創新理論的平台,始終在自己的崗位上保持著戰鬥姿態,走到哪裡,把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到哪裡;黨的創新理論每前進一步,他的研究就深入一步;研究深入一步,他的傳播就跟進一步。
強調知行統一,理論聯繫實際,是我黨我軍的優良作風。在革命和建設初期,有的幹部文化程度並不高,但他們講出的道理群眾心服口服,原因就在於他們善於把真理的力量化作人格的力量,通過行動去說服人教育人,使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我們黨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從而堅定了跟黨走的信念。如果理論研究與傳播相脫離,傳播與實踐相脫離,群眾就會失去對真理應有的熱情。群眾最重實際,他們知人論事,不但聽其言,而且觀其行。如果理論傳播者口是心非,知行不一,必定損害理論的聲譽。用方永剛的話說,我們的理論是很好的,但讓某些人一念,這個“經”就歪了,老百姓就不信了。他這裡所說的“念”,既包括“言”也包括“行”。在一些單位,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佳,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說服人,也都可以從這裡找到原因。
“方永剛現象”啟示我們:理論既要“知”,更要“行”。“行”就一定貼近實際,注重實效。求實就要“行”,求實就是“行”;“行”起來才能實,實起來必定“行”。每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都是黨的創新理論的宣傳實踐者,對於自己宣傳實踐的理論,要像方永剛那樣,首先自己要信,並且“言必行,行必果”。要聯繫自己的工作實際、生活實際,真正搞清楚向方永剛學習什麼,對照方永剛看差距在哪裡,如何在行動中見成效。只有切實拿出實際行動來,學習方永剛的活動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二:知行統一之與公安


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工程。作為以執法為民為己任的公安機關,必須以自己的模範行為當好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踐者和推動者。
江蘇省公安機關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中,注重知與行的有機統一,在強化思想教育引導的同時,緊密聯繫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實際,提出的“五帶頭”、“五倡導”,既切實解決人民群眾不滿意的突出問題,又緊緊圍繞公安工作中與社會風氣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密切相關的方面,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公安機關和公安民警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最根本的是要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做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的表率。江蘇公安機關堅持從自身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改起,讓廣大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公安工作的新變化、公安隊伍的新面貌,較好地體現了依法從嚴治警與執法為民的統一、建設和諧警營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統一、發揮表率作用與發揮職能作用的統一。

三 :知行統一之與教育


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是學校德育不可缺少的內容,今天的中國,是昨天的中國發展的結果,只有保持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優良的民族傳統,才能使學校的德育教育找到淵源,獲得取之不盡的源泉。
中華民族歷來最講究做人,在學校教育中,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是學校德育的首要目標。對小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就是把中華傳統道德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選取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的,符合當代少年兒童德育目標和德育發展方向的內容,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和訓練,使他們成為具有高尚道德品質、優良心理品質的高素質的一代新人。
眾所周知,“明理、激情、導行”是思想品德課的基本教育功能。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曾經這樣說過:“只有能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只有當學生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時才可能實現。”因此,小學思想品德課不僅要注重“明理、激情、導行”的教學環節,還應注重課外延伸教育,讓學生通過課外延伸參與實踐,從而使教學要求變為學生的主觀願望,自覺地把道德認識付諸於行動,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思想品德就其內容來說包括人的政治立場、世界觀以及道德品質方面。就其心理結構來說,包括人的政治思想道德,知、情、意、行等基本因素。根據我們調查,目前小學生思想品德具有如下特點:
1、文明禮貌有了進一步加強,待人接物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2、具有較強的自尊心。
3、安全意識以及危難時刻的自我保護意識有了增強。
4、學生的民主意識和社會公德意識明顯增強。
但是,中國加入WTO以來,在萬變的市場經濟中,一些小學生在思想上求新求異,表現上複雜多樣,反映出思想觀念上的某些模糊與混亂,歸納起來,主要表現為:
一、學習觀念淡薄,對學習前途喪失信心。由於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目前考大學難,就業更難,出現了很多流生現象。加上短期經濟利益,百藝養身的驅動,還有市場經濟的影響,出現了貧富懸殊較大。“金錢萬能”的誘惑,一部分學生逐漸向“錢”看,有的學生逐漸對上學失去信心,甚至出現輟學現象。
二、知、行不一。就是說學校教育與學生思想品德行為表現不相一致。學校時常對學生進行《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但學生在校表現仍然陋習不絕,如:亂丟字紙、果皮、食品袋的現象仍然存在。課間做危險遊戲,亂擲石子,抓泥沙砸人,揚土,語言粗魯等現象仍然存在。教師在課堂上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學生回家仍然是“小皇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會幹家務,連洗水果都要別人幫助。
三、意志脆弱,自理能力差。許多學生由於家庭嬌生慣養,處處、時時得龐,長期聽慣了好話,而自己又表現得懶惰任性。一旦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批評就會心急落淚。他們的獨立性差,依賴性強。多數學生由於家庭條件優越,生活方式也相應發生了變化。低年級學生吃飯穿衣都需要別人幫助,中高年級的學生不會淘米蒸飯,不會做菜,衣服髒了也不會自己去洗。
四、受社會不良影響太大。受社會影響主要表現為:(一)種種劣習的形成,如:有的父母不經意流露出欠妥的言行,雖不存心讓學生學習,但他們還是偷偷地學,而且學得特別快。(二)愛黃色錄像、黃色書刊的影響。學生對男、女性行為有些聽聞,有所了解。表現為一些不堪入耳的庸俗語言時常出口……
“不僅為學生在校六年負責,更為學生人生六十年負責”。孔校長的這句話已深入我們每位師生的心靈深處,我們學校始終以育人為本的理念滲透德育目標,注重德育實效。本學期開展了“當文明學生,創文明班風,樹文明校風”為主題的學生教育活動。結合這一德育目標能否有最大成效,我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在理念上有了更新,不再局限於課堂,而是以思品課本為藍本,正面教育為原則,以“明理、激情、導行”為主線,各種活動為形式,把品德教育由課堂延伸到社會實踐。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以文識理,以情曉理。 (一)、學習課文,逐步明理。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注意在“知”字上下功夫,“理”字上做文章,不同類型的課文採用不同的教法。如對“圖例型課題”,在學生看懂圖的基礎上,借著圖意來激發學生的情趣。通過講解每幅圖所表達的意思來領悟其所蘊含的道理,同時還充分利用圖中正面人物形象以及課後擴展教育面,誘導正確行為,糾正不良行為習慣。對“故事型課文”抓住故事的主要線索來挖掘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藉助於故事情節來引導學生的行為。
(二)、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思品課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導行、啟迪良知。教學中我注意把握好“學文明理”這一重頭戲,以激情作為載體,緊扣教材,突出學科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實效性,絲絲如扣進行分析,以情明理,情景交融,提高教學質量。在關於集體觀念的教學中,針對班上有些班幹部礙於情面,不敢理直氣壯地向違紀的同學指出,我讓他們對照檢查,有過這樣的事嗎?分析不敢指出同學的缺點和錯誤是熱愛集體的嗎?學生邊分析邊體會,真正理解怎樣才是熱愛集體,這樣可謂水到渠成。
二、置身於學生之中,激起情感的共鳴。
(一)、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教師,應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作表率,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打動學生。師生情,有助於學生自願打開心靈的大門,將教育者的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又是學生進一步把思想轉化為行動的催化劑。如我班的宗佳琪同學,剛上三年級時,經常無故打同學,面對這麼頑皮的小男孩,我從沒斥責、或聽之任之,而是面對面的談心,並對他說過:“其實呀,老師挺喜歡和你說話,如果你也能與同學友好相處的話,相信大家會更喜歡你這位同學,你說對嗎?”通過幾次心與心的交流,宗佳琪慢慢地有了感觸,逐漸改掉了欺負同學的劣習。事實證明,教師喜愛的學生常常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相反,教師厭惡的學生往往會自暴自棄,消極沉淪,不思上進。這說明教師愛的情感能夠感染學生,影響學生的品德形成和個性發展。
(二)、激發感情,引導言行。把學生的道德意志轉化為道德行為,達到知與行的統一。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引導方法,有的課文注意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相結合,引導學生按規範要求去做。有的課文自下而上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觀點來判斷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行道德評價,激起良好的行為動機。
三、以情導行,深化感情。
思品課中學文是手段,激情是載體,導行才是目的。如何把握好導行這一“落腳點”至關重要。在教學中除了考慮課堂感情的延伸外,感情的內化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視。因此,我順勢而為,重視導行與學文的有機銜接,充分重視每個具體事例的情景性,層次性以及與學生生活的聯繫來調動學生情感,重視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置身於情景去思考、解決問題,並形成能力。例如:,我問了一個問題:在朋友犯錯誤的情況下你該怎樣做?想想你跟你的朋友之間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情況?學生經過坦誠交流,一致得出:要互助互愛,坦誠相待,坦率地指出朋友的缺點、錯誤,敢當面批評,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友誼。有了前面的情感因素鋪墊,學生很快形成了這一正確觀點。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教育的效果。
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經常開展他們喜見聞樂的活動進行教育。比如:為了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勤奮學習,和幾個學生一起創作了童話劇《和時間賽跑》,其他同學看了后都說,時光老人那紅紅的臉蛋、白白的鬍子、和可親的面容常常出現在我的面前,教育我珍惜時間,勤奮學習。
為了培養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人,必須營造一個學生自主活動的氛圍,讓學生自主獲取道德認識,內化自身行為根據思想品德教學“知行統一”的原則,思想品德教學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激發學生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進行思想品德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平常的生活中做個品德高尚的人。我把課堂從教室擴展到了家庭、社會,從而改變了以往的簡單說教,甚至高壓的教育方法,真正把孩子當孩子看待,還孩子一片藍天。在生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如:“綠色小天使在社區”、“鄰居互關心”這樣的課後延伸,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達成了教學目標,促進了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
胡錦濤同志於2006年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民盟、民進聯組會上,親切看望各位委員,並參加了他們的討論,第一次提出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這“八榮八恥”在當前確實有很強針對性,應該作為每個青少年的信條來奉行。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風氣是社會主義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是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的強烈願望。
“八榮八恥”分清了什麼是善惡美醜,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不能好事不香壞事不臭;體現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它充分發揮文化啟迪思想、陶冶情操、傳授知識、鼓舞人心的積極作用;倡導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有利於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賦予了青少年新的人生信條,有利於帶動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四:知行統一之與職業


要在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上實現知與行的統一、實現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必須有好的途徑和載體。胡錦濤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特彆強調,要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宣傳和樹立“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強大的道德力量。近年來,新聞戰線相繼開展了“三項學習教育活動”、“三貼近”學習實踐活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等,有效增強了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新聞工作的自覺性、堅定性,增強了貫徹執行黨的新聞工作方針原則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增強了弘揚新聞宣傳職業精神、恪守新聞宣傳職業道德、維護新聞隊伍良好形象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社會主義榮辱觀明確了我國社會當前基本的價值取向,同樣也是加強新聞工作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此,在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安排部署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活動”后,雲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會率先在新聞界提出了開展新聞職業與“八榮八恥”主題學習教育活動。為了開展好這項“主題學習教育活動”,雲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緊密結合幹部職工的思想實際和集團的改革發展實際,制定了把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新聞職業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貫穿於集團各項工作的實施方案。集團各部門,無論是采編崗位的編輯記者,還是從事經營生產的人員,以及綜合管理部門的人員,都把這次“主題學習教育活動”作為促進知行辯證統一,牢固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最佳途徑和載體,嚴格按照實施方案開展好這項活動。
第一,不斷提高認識,增強學習和實踐的自覺性。報業集團開展新聞職業與“八榮八恥”主題學習教育活動進程中,集團領導班子通過理論中心組學習,帶頭先學一步,學深一步,發揮了表率作用,集團幹部職工通過認真自學、集中討論、專題討論、專題演講等形式,充分認識到開展新聞職業與“八榮八恥”主題學習教育活動是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作為促進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凈化新聞宣傳行業風氣,推進黨報新聞事業改革發展的創新舉措;只有認真開展新聞職業與“八榮八恥”主題學習教育活動,才能迅速把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一個重要的價值標準融入到平時的新聞采編、經營發展和綜合管理工作中,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才能完成既是“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宣傳者,也是實踐者和推動者的光榮使命和任務。
第二,緊密結合報業集團的改革發展實際和幹部職工的思想工作實際,抓出成效。開展新聞職業與“八榮八恥”主題學習教育活動的最終目的,是以學習教育來推動新聞宣傳和經營發展工作,以新聞宣傳和經營發展工作成效來檢驗學習教育的成果,在促進集團各項事業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因此,必須緊密結合實際,以促進雲南日報報業集團改革發展為第一要務,緊緊抓住“十一五”我省文化產業新一輪發展的歷史機遇,按照“做優新聞,做大發行,做強廣告,做寬領域,形成大宣傳、大產業格局,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做大做強報業經濟”的發展思路,立足本職工作深入學習、積極實踐。(下轉第48頁)(上接第26頁)具體來說,就是按照實施方案提出的要求,編輯必須做到“六增強六提高”(增強大局意識,提高把握正確導向能力;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統籌協調能力;增強質量意識,提高自律能力;增強格調意識,提高報刊品位;增強創新意識,提高業務水平;增強奉獻意識,提高思想境界)。記者必須做到“十要十不要”(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忠誠黨的新聞事業,以高度的責任感完成好重大活動、突發事件、典型報道、輿論監督等新聞報道任務,不要有損於新聞職業;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努力改進採訪作風和寫作文風,不要捕風捉影、誇大其詞;要轉變作風、深入採訪,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確保新聞報道的真實準確、客觀公正,不要采寫虛假報道和不實報道;要改革創新、銳意進取,不斷提高采寫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水平,不要因循守舊,按部就班;要實事求是、立場公正,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要弄虛作假、虛報浮誇,不能以批評報道和輿論監督相要挾,謀取部門和個人私利;要團結協作、平等相待,同事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學習,不要狹隘偏見、各自為政;要遵紀守法、保守機密,嚴格執行新聞宣傳紀律,不要違紀違規;要一身正氣、不驕不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見利忘義、采寫有償新聞;要嚴格實行新聞報道實名制,不要匿名刊發報道;要公正無私,不要采寫人情稿、關係稿)。經營人員必須做到“九重九忌”(重責任,忌貪慾;重實績,忌空談;重效率,忌拖拉;重協作,忌推諉;重規範,忌無序;重節約,忌浪費;重創新,忌保守;重服務,忌被動;重誠信,忌違約)。總之,報業集團的全體幹部職工,都要嚴格按照實施方案深入學習打基礎,聯繫實際找問題,認真整改求提高,建立制度保長效,確保“主題學習教育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第三,立足長遠,持之以恆。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既然是一種價值標準的樹立和道德修為的養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開展“主題學習教育活動”,已經使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活動在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內有了良好的開端,下一步應該在“主題學習教育活動”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綜合利用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主題學習教育活動”所取得的成果和經驗,注意把集中性宣傳教育與經常性宣傳教育結合起來,把加強學習教育與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結合起來,按照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在雲南調研時提出的“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重在實際行動,重在持之以恆,重在形成機制”的要求,發揚鍥而不捨的精神,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在實踐中逐步積累,在常抓不懈中紮實推進,徹底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樹立行業新風,推動黨報集團又快又好發展。

五 : 知行統一之與道德


“我要為孤寡老人和殘疾人服務一輩子,永遠做一名新時期弘揚社會公德的宣傳員和實踐者”、“我們所從事的崇高的職業決定了,在患者與家人之間,我們的天平永遠傾向於患者”、“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願做一棵樹,為人們遮陽,我願做一棵草,固住泥沙,我願做一股清泉,滋潤您的心田”。6月19日,東城區委、區政府召開東城區公民道德建設宣講團成立大會。在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中,三位身披綬帶的講演者真情而激昂的演講,拉開東城區公民道德建設宣講團百場巡迴宣講的帷幕。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宋貴倫、首都精神文明辦宣教處處長孫平,東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出席成立大會並聆聽了宣講。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市九次黨代會精神,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的功能,深入宣傳、貫徹和實踐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努力培育首善之區一流的市民素質、一流的人文環境、一流的服務水平和一流的社會風氣,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20字基本道德規範,東城區委、區政府成立了“東城區公民道德建設宣講團”,並在全區開展百場巡迴宣講,引導和帶動全區人民不斷增強首都意識、首善意識和公德意識,逐步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良好道德風尚,確保實現首都公民道德建設“一年有突破”階段性目標和將東城區建設成為國際化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區目標的順利實現。
東城區公民道德建設宣講團成員由十名社會公德先鋒、十名職業道德標兵和十名家庭美德楷模組成,這三十名先進典型是在全區各系統、各單位層層推薦選拔中產生的。在他們中間,有機關幹部、企業職工、也有政法幹部、醫務工作者、個體工商戶;在社會公德先鋒中有堅持39年為病殘人、孤寡老人義務理髮的王祖義,義務為群眾指路的退休老人謝亮,維護站台秩序的文明乘車監督員胡雅麗;在職業道德標兵中有織網穿弦熱誠服務的董興憲,有交出整個身心,一切為了孩子的五中教師張毅,有和患者心貼心的白衣天使東城區和平里醫院ICU重症監護室的護士們;在家庭美德楷模中,有先後贍養五位老人為四位老人送終的好女婿李義,有培養出世界體操冠軍的白金泉家庭,有熱心為鄰居服務,關心他人的王清風家庭。他們以自己實踐公民道德的實際行動,在廣大幹部職工、居民群眾宣講公民道德,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弘揚者和先行者。
首場宣講之後,東城區公民道德建設宣講團將深入到東城區各系統、各街道、市民文明學校、社區教育學院等基層群眾中開展巡迴宣講,在全區形成宣傳先進,學習先進,弘揚公民道德的良好氛圍,掀起做知行統一道德先鋒,建設國際化一流中心城區的高潮。
東城區委、區政府要求全區各單位要以公民道德建設宣講團巡迴宣講為契機,以“求真務實,團結奮進,崇德尚義,自強日新”的東城精神,把學習、宣傳公民道德先進典型的事迹,與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結合起來;與貫徹落實市九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與區委八屆十三次全會上提出的東城區要在首都率先實現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前列的要求結合起來,與努力實現全區“兩業、三區、六個突破、三大舉措”的發展戰略結合起來,與“增三力,促發展,爭優創先”活動結合起來,在深入、廣泛上下功夫,在實踐知行統一上下功夫,調動全區人民的建設熱情,抓住有利時機,鞏固已有成果,加強薄弱環節,通過建設北京站無煙頭地區,吳裕泰茶葉公司講信譽重質量連鎖行業,崇雍大街自行車管理有序大街,10街道創建一個無亂停亂放文明小區道德實踐工程的示範作用,帶動全區在文明行為上有新的突破,培育首都中心城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東城人,使全區的公民道德建設始終走在全市的前列,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召開。
知行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