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里湖戰役

馬祖里湖戰役

馬祖里湖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1914年8月17日——9月15日,俄軍西北方面軍(司令官為雅科夫·格里戈里耶維奇·日林斯基將軍)在東普魯士對徠德軍第8集團軍實施的一次進攻戰役。

戰役背景


1914年8月上旬,應英法軍指揮部的再三請求,俄軍沒有完成動員和集結就開始了進攻,以粉碎德軍主力對法國的進攻。戰役的直接目的是殲滅德國第8集團軍(14.5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近1000門火炮;司令官為普里特維茨將軍,自8月23日起為興登堡將軍)和攻佔東普魯士,為爾後進攻西里西亞創造條件,以減輕德軍對西線的壓力。
根據方面軍指揮部的企圖,倫寧坎普將軍的俄國第1集團軍(6.5個步兵師、5.5個騎兵師、火炮492門)應當從北面向馬祖里湖區實施迂迴突擊,以吸引德軍主力;薩姆索諾夫將軍指揮的第2集團軍(11.5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火炮720門)應當從西面對該區實施迂迴突擊,切斷其向維斯瓦河的退路並殲滅之。當面德軍企圖依託堅固工事並利用鐵路運輸系統,實施機動防禦,遲滯俄軍進攻。

戰役過程


8月17日,第1集團軍的3個步兵軍襲擊東普魯士,揭開了進攻的序幕。8月19日德國第1軍在施塔盧珀嫩的戰鬥中被擊退。次日,在貢賓嫩—戈烏達普一線俄國第1集團軍遭德第8集團軍主力反擊,俄軍右翼一度被擊退,但中路粉碎德第17軍的正面攻擊,德軍遭到失敗,開始向西撤退。這就造成了追擊和徹底殲滅德國第8集團軍的有利條件,但是8月21—22日第1集團軍按兵不動,坐失戰機。該集團軍後來的進攻又相當緩慢,而且沒有與第2集團軍會師,而是向柯尼斯堡方向推進,致使德軍擺脫了打擊,第2集團軍開始孤軍作戰。
德軍指揮部利用了俄軍兩個集團軍之間的缺口,並從截獲的俄軍明碼電報中得知他們的行動計劃,於是在8月21日命令部隊停止退卻,24—26日,新任德第8集團軍司令興登堡和參謀長魯登道夫利用發達的鐵路網,重新部署部隊,留下由2個旅組成的屏護隊牽制俄第1集團軍,調遣第8集團軍的幾乎全部兵力去攻打8月20日越過邊界的俄國第2集團軍。其具體計劃是:以第20軍另2個師正面牽制俄軍中路第13、第15、第23軍,而以主力實施兩翼夾擊,由第1軍對烏茲達烏實施主要突擊,攻殲俄軍左翼第1軍后,向俄軍中央3個軍的後方發展進攻;由第17軍、第1預備軍對俄軍右翼第6軍實施輔助突擊,得手後向俄中央3個軍側后發展進攻。26—27日,德第17、第1預備軍在比紹夫斯堡以南地區與俄第6軍遭遇並將其擊退;第1軍遭俄軍頑強抵抗,遂假借俄第1軍軍長名義命令俄軍撤退;第20軍誘敵深入,且戰且退,撤至坦嫩貝格設防固守。第2集團軍喪失了第1集團軍的支援和配合,經兩天激戰,德軍擊退俄第2集團軍兩翼部隊,而對其中路3個軍形成包圍態勢。28—29日,俄第13、第15軍和第23軍第2師在坦嫩貝格以東科穆辛森林地區被圍殲,被俘9.5萬人,傷亡3萬人,損失火炮500門,薩姆索諾夫自殺。
此後,德第8集團軍迅速北調,得到來自西線的近衛預備軍、第11軍和第8騎兵師的加強后,企圖以第1預備軍、第11、第20和第17軍發動正面進攻,以第1軍和近衛預備軍分別從兩翼實施迂迴突擊,圍殲俄第1集團軍。俄軍大本營決定在第1和第2集團軍之間的中間地帶組建第10集團軍,用於保障第1集團軍左翼,並命令第1集團軍堅守馬祖里湖以北地區,以牽制德第8集團軍,使其無力支援奧軍。9月6日,德軍發起進攻,遭俄軍抵抗,正面進攻受挫;9~10日,右翼第1軍頑強作戰,突破俄軍左翼防線,迫使俄第2軍撤退,打開通向貢賓嫩的道路。倫南坎普夫擔心退路被切斷,命令所部撤退,同時以2個師的兵力從正面實施反突擊,掩護主力撤退。德軍包圍俄國第1集團軍的企圖未能得逞。

戰役結果


至15日,俄軍全部撤至涅曼河東岸。德軍擔心俄軍有詐,未迅速實施追擊。俄第1集團軍被俘4.5萬人,傷亡約10萬人,損失火炮150門。
此戰,俄軍西北方面軍在東普魯士的進攻戰役以失敗而告終。俄國人損失了近25萬士兵和大量武器裝備。失敗的原因是日林斯基的無能指揮和倫寧坎普實際上的背叛行為。加上對敵情不明並嚴重泄密,兩個集團軍未能協同作戰。德軍則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以損失2.5萬人的代價取得以少勝多的重大勝利。儘管如此,此役仍具有重要戰略成果:迫使德軍指揮部將2個軍和1個騎兵師從法國戰場調到東普魯士。此外,在梅斯地區的1個軍也準備調離。這就削弱了在西部的德軍突擊集團的力量,並且成了1914年9月初在馬恩河戰役中德軍失敗的原因之一,戰爭初期俄軍的積極行動粉碎了德軍指揮部各個擊破同盟國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