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墩鎮

芙蓉墩鎮

芙蓉墩鎮,原名芙蓉鎮,別稱浮雲,芳湖煙波浩淼,墩周圍雲蒸霞蔚,仿若浮雲,時隱時現而得名。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管轄,2001年芙蓉鎮和湖西鄉合併,因與江西省內萬安縣芙蓉鎮同名,同年更名為芙蓉墩鎮。

芙蓉墩鎮位於彭澤縣中部,東距縣城1.5公里,北臨長江,和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復興鎮隔江相望,擁有12公里長江沿岸線。系彭澤縣江河新區、山南新區集中發展區域,及彭澤彭湖灣工業板塊的主要成員之一。現管轄12個行政村、1個農科所,總人口3.8萬人(2017)。

芙蓉墩鎮交通便利,301省道、銅九鐵路,彭湖高速傳境而過。

歷史沿革


建制沿革

芙蓉墩鎮下含原芙蓉鎮和原湖西鄉。
芙蓉鎮:因轄芙蓉墩得名。解放前夕,屬雙峰鎮,陶狄、安復等鄉。解放初,屬四區(太平區)的定山鄉,一區(城關區)的城郊、芙蓉、涼亭等鄉。1953年成立34個初級社,1956年轉為9個高級社。1958年成立芙蓉公社。1984年改為芙蓉鄉。1993年撤鄉建鎮,改為芙蓉鎮,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五聯、芙蓉、太字、江中、江河、三聯、鳳凰、涼亭、鳳形9個行政村。
湖西鄉:位於彭澤縣西南部,芳湖南岸。芙(蓉)太(平關)公路穿境而過。境內港汊塘堰密布,芳湖環繞西北,余家堰水庫在境東南,主幹渠長8000米。1950年為柘林、永樂、馬橋等鄉,1958年合改太平公社,1961年改湖西公社,1984年改社稱鄉。1997年,面積48.7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湖西、柘林、紅橋、長山、長壟、白蓮、湖山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王家灣許家,距縣城18千米。
2001年芙蓉鎮和湖西鄉合併,因與省內萬安縣芙蓉鎮同名,同年更名為芙蓉墩鎮。2003年撤村並組,長壠村併入長山村、風形村併入涼亭村。共轄芙蓉社區、五聯、太字、江河、三聯、鳳凰、涼亭、湖西農科所、柘林、紅橋、長壟、白蓮、湖山12個行政村。

人口歷史

大躍進
大躍進
彭澤縣近100年以安徽桐城縣和樅陽縣移民居多。其中芙蓉鎮尤甚。
第一次大規模移民在民國初年。《桐城縣誌》(1995年版),在大事記欄中有這樣記載:“民國二年(1913年):實業界人士方履中,在東流、彭澤等地購置荒場、蘆場,從家鄉招農圍墾十萬畝,移民數萬人。”(見《桐城縣誌》18頁)。方履中(1864——1939年),字玉山,一字聘商。南鄉(今屬樅陽縣)人,清未民國著名實業家,桐城派未期人物,在與英日商人侵佔安徽省銅礦山的鬥爭中,是主要領袖。著作有《貞泯不泐》、《桐城名賢詩詞輯》等。
在彭澤縣主要是太泊湖 流域和方湖流域以及長江沿線,如芙蓉鎮,芙蓉農場,棉船,馬當,浪溪,太平以及紅光等鄉鎮。在移民中以樅陽縣人為多。樅陽縣向來分南鄉和東鄉,因為方履中是樅陽縣義津人,屬南鄉,所以其中又以南鄉人(在彭澤聽得最多的樅陽口音)居最,東鄉人(棉船朝陽人口音)次之,桐城縣的移民主要靠近樅陽縣的地區如孔城等。
第二次大規模移民是在1954年大水后和大躍進期間,又有幾萬人。這次是天災人禍造成的。第二次大規模移民是以第一次為基礎的,是為尋找生活而投親靠友,離開故鄉。據《樅陽縣誌》所載:“1959年,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7人,1960年下降到270人。”含蓄地說明了“大躍進”期間我縣廣大老百姓的悲慘遭遇。1959-1960僅僅一年左右時間,每平方公里人口減少27人。總面積為1808.1平方公里樅陽,總人口減少達48800人以上(就算自然出生率與普通死亡率能相抵消)。當然,這些減少的人口大部分飢病而亡,但也有少數背景離鄉,其中移民最多的地方大概就是彭澤了。
第一批的移民已經歷五代左右,第二批移民也有三代以上。他們中只有第二批還有一些活著,可也是風燭殘年了。他們汗水伴隨著淚水澆灌出豐收的沃野,為子孫開闢一片新天地。他們的後代在彭澤這塊土地上幸福地生活著,但千萬要記住先輩的勇敢和勤勞,更不要忘記先輩的艱苦和辛酸!彭澤的芙蓉鎮,棉船鎮,芙蓉農場幾乎都說樅陽話。郎溪鎮,太伯湖開發區,紅光廠大部分說樅陽話,馬當鎮一半說樅陽話,龍城鎮,黃嶺鎮,定山鎮有一小部分說樅陽話 說樅陽話的大部分集中在比較發達的沿江地區。彭澤縣有許多“桐城佬”,而實際上多是樅陽人(樅陽當時即是桐城的東鄉和南鄉),這當然與方履中是桐城南鄉人有關。
現彭澤縣人口僅三十四萬,但祖籍桐城(以樅陽多)就近十幾萬,如果再加上現已屬安徽省望江縣和宿松縣(原屬彭澤縣行政區劃)的桐城籍人(這些地方的"桐城佬"並不比彭澤的"桐城佬"少,以此類算的話),至少有不少於三十萬"桐城佬",其中至少二十萬是“樅陽佬”,在離樅陽幾百里的異地繁衍生息。近百年來,這些樅陽人還保留著樅陽的方言及風俗。

行政區劃


轄芙蓉社區,江河、涼亭、太字、五聯、三聯、鳳凰、湖西農科所、柘林、紅橋、長山、白蓮、湖山等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芙蓉社區,距縣城7千米。牛(磯)九(江)公路穿境。
下級單位:
下轄單位面積人口駐地備註
芙蓉社區11.2km²3694 (人)雲蒸霞蔚,仿若浮雲得名
江河村(江河新區)6.6 km²1621(人)因境內有河,外有江而得名
涼亭村(山南新區)15.9km²3989(人)涼亭村與鳳形村、青峰村合併而成
太字村(彭湖灣工業園)16.9km²4031(人)南埂
五聯村26.9km²4693(人)中業
三聯村8.7km²1736(人)因三個初級聯社合併而得名
鳳凰村11km²2433(人)鳳凰廟
湖西農科所9km²2338(人)
白蓮村8.1km²1587(人)沙基灣
湖山村9.1km²1977(人)嘆子嶺
長山村9.6km²1998(人)朱家塘
紅橋村5.5km²1131(人)因紅光和合橋兩個初級社合併而得名
柘林村7.4km²1552(人)因有大片柘樹林而得名
(人口是根據2007年09月30日普檢)

地理環境


自然地理

境內東西多山丘,南北為江湖平地,屬濱江傍湖平原雜低丘地帶,東西高,南北低,略呈馬鞍形。最高點獅子山,海拔80米,最低點獅子山北側長江邊,海拔17米。芙蓉墩鎮位於江西省最北部,長江中下游,九江市東北角上。總面積143.6平方公里,人口4.2萬。介於北緯29°35′ —30°06′,東經116°22 ′—116°53 ′之間。是皖贛兩省交界處,是九江長江沿岸重要的濱江小城鎮,彭澤彭湖灣工業板塊的主要成員之一,擁有12公里長江沿岸線。
泥盆系地層(距今4.05~3.50億年)沿長江南岸出露。境內僅有上統(五通群),為灰白、紫紅色石英砂岩和石英砂礫岩。
第四系地層(距今200萬年~現代)。主要分佈在境內中部和北部沿長江一帶為亞粘土及砂礫層。
境內地貌形態,深受地質構造、岩性、氣候、江河溪流等內外營力作用的控制和影響,地勢自南向北逐漸傾斜,南高,北低,主要由山區和平原崗地所組成。南部為一長形中低山區,中部是低山丘陵崗地,北部沿長江一帶為沖積平原。
江岸及湖濱平原主要是沖淤積作用形成的小片平原,分佈在長江岸邊和湖泊周圍,地勢平坦,一般標高15~25米左右,由砂質粘土和砂礫石組成,是地表水系的彙集之地。

氣候

地處亞熱帶的過渡帶,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較足,霜期較短,適宜於亞熱帶作物的正常生長。
季節季節轉換、氣候有變化,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春季(3~5月)前期低溫陰雨,仍受北方較強冷空氣影響,寒氣較重。后春,夏季風力大增,與較強的北方冷空氣交鋒,造成連綿陰雨,有“春雨連綿”、“春無三日晴”之說,但氣溫逐漸升高。
夏季(6~8月)初夏,風向處於過渡性季節,冷暖空氣時相激蕩,天氣反覆無常。這個時期為梅雨季節,汛期到來,暴雨集中,極易發生洪澇,若遇長江水位超高,容易造成外洪內澇,山洪暴發,江堤缺口,山體滑坡。1998年是彭澤有記錄以來特多降水年份。長江水位達百年未遇的高位。每年進入盛夏,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常刮偏南風,天氣多晴,溫度增高,日照強烈,時有伏旱出現。
秋季(9~11月)處暑過後,夏季風減弱,氣溫仍高,俗稱“秋老虎”,白天雖熱,入夜轉涼,秋意漸濃。九月中旬是夏季風向冬季風轉換的過渡時期,北方冷空氣南下入侵,使氣溫下降,往往會導致寒露風。後期,氣候穩定度大,又容易形成雲雨,氣溫適中,秋高氣爽,出現“小陽春”天氣,但為時不長,即轉入冬季。
冬季(12~2月)受北方冷空氣影響,猛刮偏北大風,氣溫低,雨水少,濕度小。當冷空氣南下時,常伴有8級左右偏北大風,雨雪冰凍,氣溫顯著下降。有謠諺:“一九、二九,霜風刺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又說:“大寒小寒,滴水成團”。1月中旬至2月中旬,是本縣全年最冷時節,大雪、凍雨多發生在這個時期。
日照日照時數的變化是夏長冬短,全年日照為1928.5小時,日照為46%。大於10C期間的日照為1513.4小時,佔全年日照時的74%,二月份日照時數最少,為96.9小時,日照為36%,7~8兩個月日照時數最多,分別為241.7小時和252.9小時,日照為61%和64%,平均每天有日照7.8小時。太陽輻射的年總量為112.54千卡/厘米,年生理輻射總量平均值為56.3千卡/厘米,對農作物生長有利。
降水水資源很廣,有大氣降水、河流、湖泊水庫和地下水,但大氣降水是最基本的水資源。降水量因地形地貌分佈不均,境內1971~2000年30年年平均降水量為1100~1500mm之間。

經濟


2008年全年財政總收入完成1146萬元。
新步行街
新步行街
2009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2.5億元,同比增長10%,財政總收入完成 1514萬元,增長32.1%,並進入全市財政30強鄉鎮,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352元,同比增長10%。
2010年全年財政總收入完成 2043萬元,增長34.9。
2013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 5.02億元,增長 28.7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億元,增長28 %。財政總收入達4400 萬元,增長43.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900 萬元,增長52.6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 10.03%,達 10528 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8‰以內。
201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5.23億元,增長16.22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億元,增長29.21 %。財政總收入達5500萬元,增長24.5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00萬元,增長7.4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02%,達11373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該鎮通過主攻招商引資,運作企業抓支柱,堅持不移地推進產業化進程,已有、同正科技、昌華公司、大豐棉紡、華龍棉紡、金芙蓉葯業、國財汽運公司等多家企業落戶該鎮。
並且努力打造:‘四個基地,一個中心’
即:把涼亭村定為工業商貿流通和綜合性服務基地;
把太字,江河等5個村定為蔬菜生產基地;
把湖山,五聯等10個村定為葛根種植基地;
芙蓉街,湖西街為勞動密集型加工基地;
芙蓉街為文化教育,商貿流通中心;

工業園區


彭湖灣工業園

芙蓉墩鎮
芙蓉墩鎮
位於長江江西段最末端的沿江地帶,北臨常見,南臨湖牛省際公路,距九江市區35公里,距彭澤縣城8公里,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首期開發利用10平方公里,被列為江西省“低丘緩坡”試點區域,是江西省沿江開發四大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江西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核心園區之一,重點發展冶金、店裡能源、新材料、重化工、裝備製造及港口物流等產業。該園擁有一級深水岸線5.4公里,長年可通航停泊可通航停泊萬噸級船舶,僅開發利用了1公里,可為重化工、大冶金大冶金、大耗水、大吞吐量等重特大項目提供便利的取水和廉價的運輸運輸。在建項目14個。

釣魚台輕工業區

芙蓉墩鎮
芙蓉墩鎮
釣魚台工業區地處彭澤縣城郊,東鄰彭澤火車站,北靠長江,重點發展造船釣魚台工業區地處彭澤縣城郊,東鄰彭澤火車站,北靠長江,重點發展造船業以及服裝、棉紡、電子等環保產業,規劃面積1000畝。該區主要落戶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有:投資超5億元九江翔升造船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的九江英皇制衣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的彭澤華天玻璃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的彭澤三德服飾有限公司和投資2億元的九江金佰利防護服有限公司等企業。另外該區域內還有九江展達成衣有限公司、九江銀海紡織有限公司、九江宏錦紡織有限公司、九江金帝服飾有限公司、九江臻創電子有限公司、江西同心包裝有限公司等。

社會事業


沿江已築起長12千米,高20.2米,寬6米的聯圩大堤;臨湖各村也築起全長45千米的聯防堤,順沿堤壩建有水閘11座。建有小型水庫3座,總蓄水量75萬立方米;開渠道62條,長7.96千米。架設渡槽15處,總長896米。灌溉面積達13000畝。1998年,芙蓉聯圩列入全國大江大河治理工程項目,國務院投資1.01億元,將聯圩加高加固,堤頂高程23.8米,堤身平均凈高8米,堤頂寬8米,迎水、背水邊坡均為1:2.5,全圩有外閘(向長江排水)5座,排水能力385立方米/秒,大小內閘(向河湖排水)45座,固定排澇機站13座,總裝機容量3160馬力/115千瓦。
有初級中學3所,民辦高中1所,完全小學10所,另有文化站、電影隊、廣播站,還有可容納千餘人的禮堂一座,鎮醫院1所,村醫療站9個,交通方便,各村簡易公路與橫穿境內的湖(口)牛(磯)公路相連。水路內通方湖,外連長江,便於船隻航行。

高級中學

彭澤縣第一中學位於江河新區博文路
彭澤人傑高中位於鳳凰村黃字型大小

初級中學

芙蓉中學湖西中學青峰中學

小學

芙蓉中心完小湖西中心小學江河新區淵明小學
五聯第一小學/第二小學明德小學國泰希望小學
長山小學太字小學鳳凰小學
長壠小學涼亭小學三聯小學

旅遊資源


釣魚台
芙蓉墩鎮
芙蓉墩鎮
釣魚台位於彭澤縣芙蓉墩鎮境內觀音河畔,湖牛公路穿於其中,自古為彭澤八大景觀之一。
門票費用:免費
交通:2路公交-釣魚台站
江中島
1998年九江大洪水后島上的民眾被遷移到內陸,種植1萬5千餘畝土地 和荒灘,營造速生楊樹,春天的江中島綠樹成蔭,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綠色海洋,蔚為壯觀。成為候鳥遷徙停歇地和繁衍棲息地。四周的灘塗被滾滾的江水包圍,秋冬季節更是呈現出一片戈壁般的塞上江南風光。
門票費用:免費
交通:坐船2元左右
芳湖
芳湖
芳湖
位於芙蓉鎮中部,屬於鄱陽湖支流,屬於彭澤縣濕地自然保護區,也是 當地人民重要水源,風景優美
門票費用:免費
芙蓉油菜花
芙蓉油菜花
油菜花
說到跟隨春天的腳步,尋找油菜花盛開的地方,人們都會想到最美麗鄉村江西婺源。而這個春天,我們有了一個春日賞花的新去處——九江芙蓉鎮。“金黃菜花水上長,萬畝森林水上漂”就是芙蓉觀賞油菜花的真實寫照。
門票費用:免費
大岷山
大岷山
大岷山
“遠上茶山石徑斜,大岷山上有人家”。景色宜人的大岷山地處彭澤縣芙蓉墩鎮湖山村境內,海拔400多米。大岷山東側余家堰水庫碧波蕩漾靈光無限。西側接岷山水庫波光閃閃。南連太平鎮的白沙水庫,更是讓人想象無限。北接芳湖更是充滿了靈氣。汽車沿著九曲十八彎的陡峭山路,一路爬行至山頂后,映入眼帘的是層層梯田式的茶林,成群的蝴蝶在茶園中翩翩起舞,讓人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昔日窮鄉僻壤的湖山村,依託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見縫插針,轉變思路,將雜樹叢生的大岷山建成了白茶基地和杉木基地。
相傳翻陽湖大戰之時,明太祖朱元璋率軍來大岷山,據此山而抗“大漢”張友諒,在大岷山帽子嶺休息之時。將洪武爺將帽子放於嶺上,後人便稱此嶺為帽子山。洪武爺將馬兒栓在那棵數百年的紫薇樹上,渴時便吃帽子山“千年山楂樹”上所結仙果。連稱好吃,好吃。皇帝金口玉言,大岷山的野味也名傳一時。洪武爺又發現這大岷山的綠茶,飢能解渴明目生慧,龍心大悅,因“大岷”與“大明”諧音,如是一時高興,賜此茶為---“大岷仙茶”。並在大岷山,建立岷山寺廟,一時香火鼎盛,有寺僧一百來人。這樣大岷山更為神秘令人嚮往。往事如煙,隨著大明朝步入歷史深處,掩沒在黃塵古道。歷史煙雲散盡,山人的僧人也漸漸流失,寺廟隨之沒落,而今只有大岷山依然巍然屹立,掩沒在白雲深處。

本土人文


方言

芙蓉所轄各村,從行政區劃,地理位置和方言分區上看,它既是在安徽、江西兩省的交界地,又處於幾個大方言區的邊緣。北部沿江地帶多是安徽安慶移民為主,通行江淮官話,南部原住民以贛語為主。
轄區內方言既含有“贛語”、“江淮方言”的某些特徵,同時又摻雜各種方言而匯成地區獨有的地方色彩。

飲食

芙蓉人對於日常飲食的主味由來已久,咸、辣、色澤濃、清淡是菜品的一大特點。糅合了移民的徽菜系及本土贛菜系特徵,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如紅燒生粉糰子、油爆鱔魚煲、珍珠丸子等。著名風味小吃有蒸米耙、糍粑、米面卷等。

宗教

芙蓉寺院
芙蓉寺院
芙蓉主流的宗教派門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
佛教:佛教是彭澤的主要教派,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如芙蓉寺,化成寺,文孝宮,萬法寺,觀音庵等。
基督教:1990年,基督教會開始向縣政府宗教部門申請,要求政府予以合法登記。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於1991年11月召開彭澤縣基督教“三自”愛國會代表會議,成立了芙蓉福音堂。每逢禮拜天以及復活節、聖誕節會堂均舉辦信徒聚會。
道教:道教在芙蓉無正規組織,但各地均有零散活動,道士有妻有子,在家居住,遇有喪事便替人超度亡靈,或三或五,相聚念經,也有獨自活動的。

習俗

新年:穿新衣戴新帽,三十晚上拿紅包,大年初一吃元寶,再在屋裡跑一跑。
正月初一向長輩拜年,正月初二小夫妻雙回門,正月初七盪鞦韆,十三陽公祭日,十五鬧元宵,十六送祖宗。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馬蘭耙,清明節祭祀祖先,五月初五劃龍舟,六月六每人碗里三塊月,七月七乞巧,八月十五摸秋,九月九重陽節,十月小陽春,臘八粥。二十四過小年,除夕夜貼對聯。
三月三,叫“上巳節”,又稱“元巳節”,因三月初三與之接近,後來就被固定在這一天。據說它源於上古時期對主管愛情、婚姻和生育的女神的祭祀活動,也說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也稱“鬼節”。
“三月不吃粑,蛇咬歸人家。”“三月三,鬼下山" 芙蓉有三月三吃粑的習俗。“粑”與“巴”諧音,鬼節吃粑是為了“巴”住人的靈魂,不讓鬼勾走了。所以這一晚家家戶戶都要吃粑,而且還要等天完全黑透了才能點燈,大概是想人在暗處躲著,不讓鬼看見。
三月三的粑是很有講究的,粑心是鮮嫩的野菜,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垂手可得,如馬蘭、米曲、野蒜、蒿子。將野菜洗凈后,放在開水鍋里焯掉澀水與苦汁,再切碎搗爛拌進麥麵粉或細米粉,然後反覆搓揉,使之互相融為一體,便將其做成一個個扁圓形的餅粑。這是早年生活艱難時的米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米粑更講究。那就是將野菜洗凈、晾乾,與五花肉、豆腐乾等一起切碎,放在鍋內一起炒熟,再加上一些佐料,以備做餡用。粑皮是上等的米粉,因是生粉,得經過鍋里將粉炒熟,炒出香味來。接下來就得揉粉,將米粉加熱水一起搓揉,揉至綿軟如泥,將其捏成粑皮,旋成窩狀,放入菜餡。然後將其托在左手心,右手從窩狀的沿開始向中間收攏趕捏,讓其縫合見不到餡為止。再用兩手掌輕輕的壓扁,做出來的形狀四周圓滑,中間有餡的地方高高的凸起。製作米粑的最後一道工序是將這些做好的粑放進蒸籠里蒸熟,或是放在油鍋里煎烤。待到那些餅粑又香又軟時,或是香酥油黃之後,便可以食用了。煎粑看似簡單,得掌握一下火候,在洗凈的鐵鍋里澆上香油,上下四周都要澆到,然後將粑一個挨一個地放在鍋內煎。待放滿了粑,再向四周撒一些水,使少量的水積蓄在鍋底,再蓋上鍋蓋,待水燒乾了粑也差不多熟了,再稍悶一分鐘之後,打開鍋蓋,鍋內的粑香撲面而來,讓人大開胃口。
另外還可以做成蒸米粑(做法見土特美食),糍粑,小白粑

土特美食


芙蓉墩鎮
芙蓉墩鎮
蒸米粑用秈米淘洗過濾后,上甑蒸至六七成熟,取出冷卻后磨成粉,再用溫開水調揉,做成半分厚的薄片,注完餡子,包成餃子形,放入蒸籠蒸熟,即可取食。餡子以豆角、蘿蔔絲、白菜為主,摻以肉丁、豆乾、粉絲、黃花菜、香菇、佐以適量蔥、蒜、姜、醬油、味精等調味,食之頗為鮮美。彭澤人認為勝過北方水餃,節日及來客時,多以此餉客。
發糕用小麥磨粉,用水調后加小蘇打或老面發酵,做成圓凸包形,蒸熟后即可食。
彭澤鯽【地理標誌產品】因其常棲於湖中的蘆葦從中,體側有5-7條灰黑色的蘆葦似的斑紋(池塘中飼養一段時間后,斑紋會逐漸消失)而被稱為蘆花鯽;它以個體大(已知一尾最大個體體重6.5千克)著稱,所以稱它為彭澤大鯽。彭澤鯽原產於江西省彭澤縣丁家湖、太泊湖、芳湖、芸湖等天然水域,是江西省水產研究所和九江市水產研究所從野生彭澤鯽中,自1983年起經7年多6代的精心選育而篩選出的優良品種。
大岷山白茶
大岷山白茶
大岷山白茶是一種珍罕的變異茶種,屬於“低溫敏感型”茶葉,春季,因葉綠素缺失,在清明前萌發的嫩芽為白色!大岷山茶樹產“白茶”時間很短,僅一個月左右。多在清明茶摘取因為神奇的白茶採摘為一芽一葉,即所謂的一桿一槍。村姑摘花,必須著棉襖而摘。因山下山下之溫差,相隔四到五度。四到五斤鮮花才可製成一斤,特製經典。所以價格均在千元以上。過去此茶為皇宮之貢品,現為親友贈送之“極品。”它代表的不僅是綠茶和健康,更代表的彭澤人家鄉情誼!
葛根粉也稱葛粉,可以分為葛根澱粉和葛根全粉,兩者區別在於加工藝 不同。葛根內含12%的黃酮類化合物,如葛根素、大豆黃酮苷、花生素等營養成分,還有蛋白質、氨基酸、糖、和人體必需的鐵、鈣、銅、硒等礦物質,是老少皆宜的名貴滋補品。
珍珠丸精選上好糯米,洗凈后浸泡兩小時,裝入盤中,將配好調料的五花肉餡做成肉丸,放入糯米盤中滾動,讓其沾上一層糯米,裝盤放入蒸籠蒸熟,即可食用。
鴛鴦蛋將雞蛋煮熟浸入冷水,剝殼后切成兩半,然後將配好調料的肉餡貼在雞蛋的另一半上做成蛋形,裝盤入籠蒸熟,俗稱鴛鴦蛋。

交通


公交

芙蓉墩鎮
芙蓉墩鎮
2路公交:油化廠-五聯中學-二團路口-製藥廠-財政所-芙蓉中學-下圍-釣魚台-龍城大道-閔家橋-博吾中學
3路公交:南方水泥廠路口—龍城大道—火車站
二團農巴:二團路口-芙蓉農場
湖西農巴:二團路口-湖西街

水運

長江黃金水道至西向東延綿12公里,水運條件得天獨厚。若干小碼頭,東部靠近縣城作為沿江生態區,西部為九江重點打造澎湖灣工業區。

高速

芙蓉墩鎮
芙蓉墩鎮
彭湖高速: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境內,路線起點位於彭澤縣鷹山尖(皖贛界),終於彭澤縣境內浪溪新建四隊貓山附近,與一期工程起點相接,路線總長12.008公里。是江西省北部與安徽省聯絡的重要高速公路,介於國家高速公路濟南至廣州和杭州至瑞麗公路之間。

鐵路

中國國家重點工程――銅(陵)九(江)鐵路正式開通運營,火車站位於江河新區,有1,3路公交直達。
銅九鐵路在獅子山站與寧銅鐵路相連,在九江站與京九鐵路相連,是國家規劃鐵路網中沿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251公里,為國家Ⅰ級單線鐵路,最高運營時速140km/h,於2008年7月1日開通貨運,2008年9月1日開通客運,同時也是一條跨越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鐵路。
車次類型彭澤 到站時間彭澤 開車時間
K1326/K1327(南昌-蘇州)快速00:1500:18
K1328/K1325(蘇州-南昌)快速03:0303:08
K878/K875(煙台-九江)快速14:2114:27
L798/L799(九江-上海南)臨客16:1416:20
K876/K877(九江-煙台)快速21:5221:58
K1218/K1219(南昌-寧波)快速23:1223:16
K1191/K1192(南寧-南京)快速17:0017:06

芙蓉名人


方錫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博士) 1946年生,芙蓉墩鎮人,祖籍安徽省桐城。1958—1964年就讀於彭澤中學;1964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69年畢業后留校任教,1988年獲文學博士學位;1991年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1995—1997年任日本東京大學客座教授。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中國現代小說與文學傳統》《文學變革與文學傳統》等。
王華君(深圳裕同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經營師、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 1970年9月生,芙蓉墩鎮長山村人。1989年畢業於彭澤一中,同年考入江西化工學校;1993年畢業后南下深圳,1996年創辦深圳市裕同實業有限公司。2006年創辦江西裕同實業有限公司。2007年4月創辦煙台裕鴻印刷包裝有限公司。2007年7月,創辦河北省三河市裕同印刷有限公司。2007年7月,收購安泰柯式印刷有限公司(東莞)。2008年12月,成立珠海裕同印刷包裝有限公司。現任裕同集團董事長。其間獲高級經營師職稱、廣東省社會研究院碩士學位。
張鳳翥,1935年12月,芙蓉墩鎮紅橋村人。中共黨員。1949年湖西小學畢業,1951年參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城區供銷社主任、城關區委組織幹事、彭澤中學副校長、校長。1968—1980年先後任縣“五七”中學革命委員會主任、縣革命會教育組長、審幹辦主任、組織組組長、辦公室主任、政治部負責人。1981—1984年任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1984年機構改革后,先後任縣政府顧問、縣委調研員。1996年退休后,經縣委批准擔任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曾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優秀工作者”、“全省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全市精神文明先進個人”、“全縣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袁志筱,1963年,芙蓉墩鎮人。彭澤中學初中畢業。任江西省人事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西省人事爭議仲裁辦公室副主任、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中國管理科學院特約研究員、北京郵電大學兼職教授、江西省人才培訓師資庫客座教授。長期從事人事政策理論、人才資源開發理論、宏觀經濟政策研究。發表各類論文120餘篇(計100多萬字),著書3部(其中2部與人合著),並在許多高等院作學術報告和演講數百場。
鮑時安,1954.6月,芙蓉墩鎮人。1972年1月畢業於芙蓉中學。1972年3月—1973年1月參加彭澤縣共大師資培訓班。1973年1月—1978年1月先後在瀼溪中學、馬當中學、芙蓉中學、共大、太字中學、製藥廠學校、和團中學任教。1978年2月—1981年12月在江西師範大學化學系讀書,1982年1月—2001年8月在九江師專工作期間,先後獲講師、副教授、教授職稱;曾任教研室主任、化學系主任、教務處處長、機關支部書記等職,併兼任校學術委員會和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西化學化工學會常務理事、九江市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1985年9月—1986年7月在華南師範大學進修碩士研究生主要課程;1991年9月—1992年7月在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從事國內訪問學者工作;1998年12月在中科院武漢物理所參加短期科研協作工作。2001年9月調至廣東韓山師範學院工作,先後任教務處處長、科研處處長、機關黨總支書記等職,併兼任校學術委員人和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校評建辦常務副主任、廣東省科技和教學評估專家庫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無機配位化學及相應的學科教育、教學管理,有30多篇研究論文在國內外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或在學術會議上交流。
方桂富,1962年,芙蓉墩鎮芙蓉村人。1970-1977年就讀於芙蓉中心完小、初中。1977-1979年就讀於芙蓉高中。1979年9月考入鄭州高射炮兵學校,1982年畢業留校工作。1982年6月-1983年1月任陸軍二十八軍高炮團一營二連排長。1983年2月-1983年8月在高射炮校六中隊助教進修班學習。1983年9月-1985年8月任鄭州高炮學院戰術教研室教員。1985年9月-1986年7月在南京理工大學進修。1986年9月-1998年7月任鄭州高炮學院共同教研室副主任、講師。1998年8月-2003年5月任鄭州防空兵學院共同教研室兼學院爆破工程部主任、副教授。2003年6月被評為教授(技術6級、正師級)。1990年來在全國多種刊物上發表《鄭少高速公路土岩深孔爆破技術探討》等論文20餘篇,並參與《防空兵大辭典》的編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