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0條詞條名為貝克的結果 展開
貝克
認知療法創始人
阿倫.特姆金.貝克,男,是認知療法的創立者。
貝克嚴謹而溫和,是位多產的心理學家。他出生於從俄羅斯移民美國的猶太家庭,在家中排行第三,是最小的孩子。由於有很多親屬和學術關係,貝克一家在學術和政治上均很活躍,且都愛好文學與學習。醫學院畢業后的貝克是偶然原因進入精神醫學界。
貝克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運用認知模式對抑鬱症的治療與著作的輝煌成績,讓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將認知療法列入該院對抑鬱症的多地共同研究計劃當中,證明這是一種治療抑鬱症的可靠方法。
認知療法理論依據
貝克(Beck)發展出來的認知治療法的基本論點與理性行為治療法有許多相似處。認知治療法和理性行為治療法都是主動的、指導的、有時間限制及有結構性的治療法。這是一種洞察治療法,強調認知以及改變負面的思考與不適當的信念。貝克的方法的理論論點是,人們的感覺與行為取決於他們如何建構其經驗。他的研究工作獨立於艾里斯,但兩者對於協助當事人了解與放棄自我挫敗認知的目標是一樣的。貝克與艾里斯曾交換過彼此的意見,貝克推崇艾里斯引進“人們的信念是可以理解的”的基本觀念,以及甚至能說服懷疑者相信“認知因素是改變感受與行為的一條途徑”;艾里斯則推崇貝克思想極為清晰,研究工作對於心理治療有很大的貢獻。艾里斯推崇貝克及其學生,對於功能不良的信念及如何改變這些信念使產生療效,已進行了相當卓越的研究工作,並收集相當有價值的研究資料。
貝克提出情緒困擾的認知模式,基本理論是:若要了解情緒困擾的本質,必須把焦點放在個人對於引發困擾的事件的反應或想法。其目標在於改變當事人藉助自動化的想法而形成其轉發上的圖式(schema),並開始推動改造圖式的構想(譯制:有關圖式一詞及其相關研究,請參考拙譯《社會心理學》一書,裡面有精彩的分析探討)。在做法上是鼓勵當事人收集與評估支持其信念的證據。臨床研究指出,認知治療法可廣泛地用於治療各種心理異常,特別是抑鬱與焦慮異常。並且認知治療法也已成功地用於治療恐懼症、心身症、飲食異常、憤怒、恐慌異常、濫用藥物;慢性疼痛,以及危機處理。
認知療法相關原理
貝克是一位長年從事精神分析的治療者,他對於當事人的自動化思考(指特殊的刺激會引發個人獨特的想法,並因而導致情緒反應)很有興趣。在他的精神分析研究中,他曾探討抑鬱的當事人是如何將其憤怒投射到夢境中的內容。他要求當事人去觀察這些宛如反射作用而且很難“關掉”的想法。並且這些負面的想法即使與客觀的證據矛盾,還是會固執地存在。
情緒困擾的人傾向於會犯“獨有的邏輯錯誤”,即以自我輕賤的方式來扭曲客觀的現實。認知治療法認為,心理問題的病因根源於普通的心理過程,諸如:有瑕疵的思考、根據不正確或不充分的信息就妄下不正確的推論,以及未能分清楚幻想與現實。以下是人們在處理訊息時常見的扭曲情形,這些已證實會導致錯誤的假定與觀念:
隨意推論(arbitrary inference)指沒有充足及相關的證據便任意下結論。這種扭曲現象包括“大難臨頭”或對於某個情境想到的最糟的情況。各位現在可能認為自己尚不能被同事或當事人喜歡或尊重之前,就已經開始擔任諮詢員的工作,或認為當年為了取得學位而愚弄了教授們,現在他們一定已經看穿你了。
選擇性斷章取義(selective abstraction)指根據整個事件中的部分細節下結論,不顧整個背景的重要意義。這麼做的假定是,重要的事件是指失敗及跟剝奪有關的事件,身為一個諮詢員,你也許會以自己的錯誤及弱點來評估自己的價值,而不是以自己的成功來評判自己。
過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指將某意外事件的產生的不合理信念不恰當地應用在不相干的事件或情況中。例如,你曾諮詢過一位青少年而碰到困難,於是你便下結論說你對青少年的諮詢是不擅長的,你也可能下結論說你沒有能力幫助任何人。
擴大與貶低(magnification and minimization)指過度強調或輕視某種事件或情況的重要性,例如,你可能假定,在諮詢中即使是很小的錯誤都可能造成危機,甚至導致對方的心理傷害。
個人化(personalization)指一種將外在事件與自己發生關聯的傾向,即使沒有任何理由也要這樣做。例如,如果當事人第二次治療未到,你就認為是自己第一次諮詢不力所致。
亂貼標籤(labeling and mislabeling)指根據過去的不完美或過失來決定自己真正的身份認同。因此,如果你未能符合所有當事人的期望,你可能對自己說:”我是個完全沒有價值的人,應該立刻把諮詢執照撕掉。“
極端化思考(polarized thinking)指思考或解釋時採用全或無(all-or-nothing)的方式,或用”不是……就是……“的方式極端地分類。這種二分法的思考事情分為為”好或壞“,例如,你可能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那麼就不是完美的諮詢員;或你可能認為自己是個完美而且有能力的諮詢員(指你能成功地諮詢所有的當事人),而一旦你發現自己並非全能時,你就會把自己看成徹底的失敗者(根本不容許自己犯任何錯誤)。
認知治療者會教導當事人如何通過評估過程,去辨認扭曲與導致功能不良的認知,並通過雙方的努力合作,使對方學會分辨自己的想法和現實之間的差距,進而了解認知對感覺、行為、甚至環境中的事件的影響力。諮詢員會教導對方去認清、觀察並監控自己的想法與假設,特別是那些負面的自動化思考。
當他們進行自我觀察,了解到不切實際的負面思考如何影響自己之後,接著便會檢視那些支持或反對自己認知的證據,使自動化思考與現實做比較。這個過程包括:與諮詢員進行蘇格拉底式的對話、做家庭作業、收集自己所作的假定的相關資料、活動記錄,以及做各種不同的解釋。最後他們會對自己的行為提出假設,並學會使用特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應對技能。跟理性行為療法一樣,認知療法借用相當多的行為治療技術。最後,當事人學會以實際、正確的解釋去取代偏差的認知,也學會改變那些扭曲其經驗並使其功能不良的信念與假定。
認知療法基本程序
一,讓當事人對於治療有一正確的認知,消除治療的神秘色彩;
二,促使當事人去監視那些伴隨產生煩惱的想法;
三,使用認知技術與行為技術;
四,通過置身於產生問題想法的問題情況的過程,指出與挑戰當事人的想法;
五,藉助在現實世界中加以測試來檢查信念與假設,以及教導當事人學會一些技能,避免病情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