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梧桐影的結果 展開

梧桐影

清代白話長篇艷情小說

《梧桐影》是清代白話長篇艷情小說。全稱《覺世梧桐影》,一名《梧桐影詞話》、《尋私覓趨梧桐影》。十二回。不題撰人。成書於清康熙、雍正年間。

此書原應包括秦御史鋤奸和李御史誅淫兩個公案故事,現僅存後者。書敘三拙和尚與小官王子嘉淫行被懲處事。

作品目錄


第一回 止淫風借淫事說法 談色事就色慾開端
第二回 和尚誘佳人寺內姦淫 太守賈拈香放出書生
第三回 一怪眼前知惡孽 兩鐵面力砥狂瀾
第四回 頑童削髮從師學術 稚子辭娘入夥為優
第五回 雛兒逢淫婦不覺消魂 禿子扮西商居然得意
第六回 一霎風流是他還是我 幾宵恩愛看看我是誰
第七回 一個是小戶多情債主 一個是大家薄倖替身
第八回 貞婦淫禿認是好姻緣 痴娼狂那知是真孽障
第九回 御史私行轎夫漏風聲 老僧多嘴淫孽難藏影
第十回 不苛二女藏差徙他郡 法無輕貨兩孽入重泉
第十一回 鬼聲自笑終當共泣 魅影人譴更伏天刑
第十二回 虎丘山因夢題詩句 長安道遇仙識往因

版本信息


存版清嘯軒藏板﹐藏連圖館、京洋化研究;清抄﹐吳曉鈴藏。1994年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無邪匯寶”排印嘯花軒藏板本。

作品鑒賞


節瑣碎,缺乏故,乎,潮,牽扯,雜枝蔓,夾敘夾議,藝術言。“止淫借淫,談欲端”,縱論,乎抄《肉蒲團》。二敘海公破蘇州華山寺僧詎奸良家女子花氏一案。第三回寫明天啟年間憨道人住雍熙寺內,教人采戰事。這三回都相當於話本小說的“入話”。一部十二回的小說,題外話及故事就佔了三回,這在中國小說中幾乎是沒有的。此外,書的末二回寫三拙與王子嘉死後事,也累贅疲沓,尾大不掉。
《梧桐影》喋喋休戒淫,演淫,終淫穢殺遭,“淫止淫”。

人物介紹


【三拙和尚】亦有作三茁者。其父原是開店的,因他是第三子,故取名三拙。至於姓氏,“他後來說姓劉,又說姓朱,又說姓李,又說姓喬,不知那一個是他真姓”。蓋傳聞中人,因地而異。三拙自幼被送到廟裡當和尚,不守清規,被趕出廟門。與一道人結識,向道人學采戰術。又結識小官王子嘉,傳授采戰術。二人或同時同床侍一個貴夫人,或各行其事。*奸,強姦,犯了事則以百金買通官府上下了事。終被李御史訪知,枷號處死。這是一個淫縱放蕩作惡多端的淫惡僧人形象,清初小說多有提及,或實有其人,惡名遠播,或是代稱。
【王子嘉】亦有作王子彌者。蘇州吳江縣人,姓王,小名閏官。母顧氏,夫死改嫁陳姓,閏官亦隨之姓陳。因學得幾本曲子,人美曲好,一時出名,遂恢複本姓,名子嘉。時常在官宦富戶家唱戲,不免被少夫人偷偷喚去伴宿。結識三拙和尚,學得采戰術,淫行變本加厲。后被李御史處死。

背景簡介


「詞話」是中國古代通俗文學的一種形式,詞即唱詞,話就是說話,亦即講故事。有詞有話、有說有唱的作品被稱為詞話,這種稱呼在明代比較常見,最早見於一九六七年在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年間詞話刻本十一種。另如著名的《金瓶梅詞話》及《大唐秦王詞話》等。但是在清代,這一稱呼卻絕無僅見,值得重視。本書有嘯花軒刻本,當刊於康熙年間,作者不詳,從作品內容看,作者應為由明入清的蘇州人,書當為其晚年之作。
在中國古代小說中,和尚和戲子往往是被諷刺、譏笑的對象,尤其在性愛問題上,他們極易受到抨擊。
和尚是出家修行者,理當六根皆凈,清心寡欲;可是,正因為他們不得近女色,缺乏正常的性生活,長期的性壓抑使他們對性愛的渴求遠勝於在俗之人。於是,那些孽根未凈、定力不足,或者根本就是披著僧衣的假和尚,便屢屢犯戒,在肉蒲團中參不出來了。另外,佛教(包括道教)標榜甚高,道貌岸然;佛寺戒律森嚴,輕易不得其入。人們出於對宗教禁慾主義的反叛、揭露和抨擊,出於一種好奇心,也往往對此類題材頗感興趣。
戲子也是人們注視的一個目標。在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一般很少有機會接觸。戲劇演員卻可以在舞台上眉來眼去,甚而做出種種不堪的動作,儘管出於劇情需要,但民眾往往將他們視同娼家;加上演員也確實會進入「角色」,弄假成真,或者利用色相勾引觀眾,尤其是有錢人家,以換取金錢。於是,被人視作娼妓的優伶也成了淫書中的熱門人物。
書的第一回有“此一段乃《覺后禪》小說提醒世人著書立意,今不憚抄襲之者,亦是竊比諄諄耳……至哉《覺后憚》‘不可太疏,不可太密’二言,淘有味乎”語,知作於《覺后憚》(《肉蒲團》)盛行之後。書稱“昔明朝年間”云云,又明言“天啟傳到崇禎,後來清朝得了天下”,並說到順治十三年(1656)事,知作於順治末、康熙初。小說的作者,據第十一回“捉筆時正值中秋將至,壯士尚且悲秋,何況老子”,又熟悉明末清初事,當為由明入清者。書又多敘蘇州人事、風俗、地理,知作者為蘇州—帶人。

內容介紹


本書的特點是,將人們普遍關注的兩類好色之徒糾合在一起,讓他們成為「師徒」,狼狽為奸,既相互勾結,又彼此矛盾,從而展示出淫風日熾的世情,道出一個個熱門話題。
三拙和尚原本雖然凶頑、油滑,但之所以成為一個淫僧,則出自憨道人的教唆。憨道人教他所謂采戰之術,又和他分別與鄭寡婦、刁氏淫亂。三拙到蘇州,發了點財,便置地造廟,並利用寺廟勾引女子,一發而不可收。王子嘉和三拙和尚有點區別,他長相俊美,加上能歌善舞,號稱「蘇州第一旦」,被姓高的富商之妻看中,邀入淫亂。高氏淫興極高,子嘉本領不濟,抵擋不住,聽說三拙和尚采戰有術,便主動獻身,甘做龍陽,三拙授之采戰之法,兩人遂如夫婦,或同床奸宿,或分頭漁色。從此,王子嘉到處鬼混,大肆勾搭人的妻女、侍妾,終於被逐齣戲班子。但他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以清客身份出入大戶人家,到處漁獵女色。
兩人漁色的本錢和本領互有差異,各有特長。三拙和尚深通采戰之術,身強力壯;王子嘉容貌嬌好,兼善歌舞。三拙和尚貪戀子嘉之後庭,還要利用他去勾引女子,於是像擠牙膏一樣,一點一點傳授技藝,慢慢享用子嘉的男色;王子嘉則希冀三拙和尚多傳授些采戰術,有時甚至需要他臨場指導,但又竭力希望擺脫他的控制,自立門戶。兩人勾引女子的方法技巧亦不相同,三拙憑藉的是手中的錢和采戰術,對象多為「小戶的多情債主」,訣竅是「世上無難事,只怕老面皮」,往往霸王硬上弓,多次採用強暴手段,終於因此被捕。王子嘉則憑藉漂亮皮囊,行奸賣俏,勾引的多為「大戶富家的內眷」,即便被發現,大戶人家怕出醜,多隱而不報。最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師徒兩人殊途同歸,被李御史明察暗訪,逮捕入獄。到了這個份上,師徒倆還爭辯道:「褲檔里的事,一個上司也管起來!」結果各打八十大板,枷號而死。
作者對這兩類人物是深惡痛絕的,他咬牙切齒地說:「天下最無恥者,莫如俳優;最淫毒者,莫如賊禿。」他將兩人合傳並寫,是很有些深意的,他認為整個社會風氣就是被這兩種人搞壞的。最後,清除了兩個敗類,作者高興地寫道:「江南風俗畢竟漸漸變好了,鄉信家,規矩嚴肅,戲子孌童,只在前廳服役,沒酒席的日子,並不許私自出入……」
本書確以覺世為己任,第一回幾乎全文抄錄《覺後禪》(即《肉蒲團》),反覆申明,貪淫縱慾絕無好下場。第二回描寫蘇州華山寺普占和尚誘騙、強姦良家女子花氏,又將其丈夫葉心安私自囚禁,恰逢海公出遊至寺,察覺此事,救出葉氏夫婦,將普占等淫僧斬首處決。第三回敘述明代天啟年間憨道人在雍熙寺內,教汪乙采戰御女之術,汪乙持技縱慾,終於得色癆而死。這三回相當於話本小說中的「入話」,可是一般「入話」都比較簡短,一部十二回的小說,卻有三回為「入話」,佔全書的四分之一左右,在中國小說中是少有。作者如此安排,是因為「作這部小說的人,原具一片婆心,要為世人說法,勸人窒慾,不是勸人縱慾;為人秘淫,不是為人宣淫,看官不可錯認他的主意」,真是煞費苦心。
作者之所以喋喋不休地說教戒淫,是因為「這江南淫風忒盛了」。作品中,不僅三拙和王子嘉的好色姦淫,不少女子也放蕩不羈,有的主動湊趣,嘗到甜頭便不肯放手;有的猶抱琵琶,半推半就。第七回寫三拙和尚看見一個婦人有些丰韻,便趕了上去,大膽抱住她,婦人先推后就,「被他大弄了」。還有個女子更奇怪,塗脂抹粉,獨自站立,三拙走上前去搭訕,那女子說:「我不理你!」掉頭就走;三拙緊跟進屋,女子又說:「我不理你!」三拙抱住他親嘴,女子仍說:「我不理你!」三拙扯下她的褲子,按在床上,女子還是連聲說:「我不理你!」三拙把那話插入女子洞中,女子啊呀亂叫,依然是:「我不理你!」直至雲收雨散,那女子還是這句話,前後反覆講了十遍。連得三拙也「大笑出門,一路想著,人說我聞有這笑話,不想親見這等樣女人!」
又有姑嫂兩人,同時迷上了王子嘉,約其幽會。子嘉為了趁機學點采戰術,將三拙帶去了,姑嫂倆都不滿意三拙的形象,爭著要王子嘉,只好抓鬮決定。沒想到聽說眼前這位是三拙和尚,嫂子便不要抓鬮,「取才不取貌」,主動先與三拙交合。弄了一支時辰,姑娘見「三拙這般鏖戰,阿嫂異樣風騷」,也改換門庭,與三拙大戰。結果兩人都中意於三拙,並留下了他,一連四夜,百戰不休,使王子嘉好生沒趣。
如此淫風,如此世情,怪不得作者要嘶聲力竭。可是,不管作者如何苦口婆心,反覆標榜自己「以淫止淫」,清朝官府還是將它列入了禁書令中,在道光十八年、二十四年及同治七年都遭到禁毀。
需要說明的是,三拙和王子嘉之事,為明末清初的真實故事。康熙間岐山左臣所編《女開科傳》(又名《新采奇聞小說全編萬斛泉》,可知所采皆新近發生之事實),也記載了這件事,只不過三拙作「三茁」,王子嘉作「王子彌」。
明末清初代州商人子三拙生性頑劣,母亡后,被父兄送入城西西天寺剃度為僧,時年十三。一年後,三拙嫌寺廟狹小,欲往五台山,請雲遊僧憨道人為之引路,並結拜為兄弟。憨道人教三拙采戰之法,二人相伴同行。至五台山,二人拜於無能手下。半年後,二人學得槍棒本事,正欲商量脫身下山,遇李白成手下攻打五台山,二人趁機拿了許多銀子脫身,一同扮作西商。途經大同鄭寡婦店,二人將鄭氏婆媳勾搭上手,待置辦好皮毛之貨,相別而去。過黃河岸口,雇船前行,至清河縣,憨道人失足入河溺死,三拙獨自將貨物運至蘇州發賣:三拙租借范鄉宦墳旁僻屋為僧房,收了幾個徒弟。又日日用濟地方窮人,聲名日顯,徒弟日多。
三拙偶去觀戲,結識了小旦王子嘉。這王子嘉乃蘇州吳江人氏,其父為半大不小的財主。王財主一連剋死三個娘子,又續娶了開酒米店顧家女兒。顧氏生了一兒一女,兒即王子嘉。王財主死,顧氏改嫁,將子嘉托與陳姓戲子。陳教其四本戲文,因其貌美曲好,又被一進土賞識,延請名師教習,遂成“蘇州第一旦”。清兵入關,進士不願剃頭,尋了自盡。王子嘉依舊在戲班中唱戲,經常出入-豪紳富戶,始則內眷勾引,繼則得隴望蜀。與三拙結識時,他正與一高姓商人之妻鬼混:聞得三拙會采戰之法,即向其求教。二拙應允,乘機做了子嘉替身,‘虧高氏鬼混了三日後離去::三拙本借開寺勾引婦女,兼之他有錢又有術,專借化緣之名,冒充仙人,奸騙女子。在花山、楓橋、風凰橋、滴水橋一帶,“奸騙婆娘,也不計其數,一車子羊毛筆也寫不盡”,三拙教了王子嘉一些皮毛功夫,又騙他做了男風。有經紀人家姑嫂,看中了王子嘉的風流,約他入室鬼混。王子嘉帶上三拙,姑嫂因三拙善戰而共喜之。子嘉要三拙傳真本:乒,三拙總留—手,故子嘉漸漸疏遠了他:子嘉往平湖一大鄉宦家唱戲,與鄉宦之眾妾廝混,事泄,被打得半死;又被戲班逐出:此後,子嘉專在官宦人家通些關節,串戲做消客。三拙惱恨王子嘉疏遠自己,決定去偷他老婆,以塞其嘴:及見子嘉妻貌丑粗蠢,如飛驚走。在半塘橋邊,三拙遇一尼姑,遂勾引之。尼姑為三拙設計,欲勾引貌似西施的秀才寡婦。寡婦與弟桕商,其弟約齊十二三體面打手,欲打殺三拙:奈三拙武藝高強,逾牆而逃。三拙仍不死心,央與一婦人去說情,又看上說情婦之女兒,欲用強,被女喊破。寡婦弟約齊鄰人狀告三拙:三拙用了百把兩銀子把縣衙買通按捺住。眾人又告往察院;時當朝御史姓李,勤勉政事,大有政聲,李御史接里鄰連名呈子狀告淫僧三拙強姦幼女事,決定微服私訪,以查虛實。李御史訪得虛實,一紙公文,將三拙緝捕。
三拙被責打六十板后收入監房,遇到也因事敗被收監的王子嘉!王子嘉以為三拙身為和尚,不該偷婆娘,而自己則是被婆娘偷,心甚不服。三拙又被拉出責打八卜,死後復生,尚欲狡辯。李御史從寺廟老僧處查實二人醜行,遂將二人枷號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