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足跟痛的結果 展開

足跟痛

足跟痛

指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跖筋膜炎,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治療可採用手術、理療及藥物等方法。當足跟痛得不到有效治療時,長期疼痛會影響人生活、工作和學習質量。足跟痛的治療效果與原發病、年齡、是否及時治療等因素有關,及時治療多可治癒。

就診科室


● 骨科

病因


● 足跟骨刺:跟骨退行性改變導致的骨質增生,即“骨刺”,是導致足跟痛的常見原因之一。
● 跖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往往發生在長期站立或行走工作者,是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引起的病變,表現為筋膜纖維的斷裂及其修復過程。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癒。
● 跟墊痛:常發生在老年人,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青年時期,跟墊彈力強,可以吸收振蕩。老年時,跟墊彈力下降,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引起足跟痛。
● 跟骨后滑囊炎:最易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的滑囊,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局部腫脹,並有壓痛。
● 足弓結構發育異常:高弓足、扁平足或內翻足等發育異常。
● 跟腱炎: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過度使用可導致跟腱內的纖維發生慢性損傷,如超負荷的運動、頻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均可引起跟腱炎。

癥狀


● 足跟痛的患者常常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

檢查


● 主要通過醫生對病人足部的體格檢查和X線檢查來診斷。
● 體格檢查可初步了解病情;X線檢查有助於查找是否有骨刺等情況,了解病因。

診斷


● 主要是通過詢問病史,臨床表現,檢查病人足部的情況,拍攝 X 線平片來進行診斷。
● 足跟痛的患者常常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
● 其中最重要的是醫生對病人足部的檢查,了解什麼姿勢、什麼活動可能導致疼痛加重,患者有沒有扁平足等情況,有助於判斷患者出現足跟疼痛的原因。
● 側位X 線片顯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鑒別診斷


● 跟骨骨髓炎:跟骨骨髓炎雖有跟痛癥狀,但局部可有明顯的紅腫熱痛等急性感染的徵象,嚴重者伴有高燒等全身癥狀。化驗和X線片檢查可確立診斷。
● 跟骨結核:本病多發於青少年,局部癥狀明顯,腫痛範圍較大,全身情況差,並有低熱盜汗、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化驗及X線片檢查可鑒別之。

治療


● 本病予以抗炎鎮痛藥物治療為主,可手術及物理治療。
● 藥物治療
● ● 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治療;壓痛點注射醋酸強的松龍,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癒。跟后滑囊炎常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摩擦損傷引起,表現囊內積液,腫脹壓痛。避免摩擦及囊內注射醋酸強的松龍有效。
● 理療
● ● 有助於緩解疼痛。
● 手術治療
● ● 足跟骨刺切除術、跟骨鑽孔術、跟骨神經切斷術、跟骨滑囊切除術和平足症的跟骨截骨術等手術方法。

危害


● 當足跟痛得不到有效治療時,長期疼痛會影響人生活、工作和學習質量,導致其它失眠、頭痛等疾病出現。

預后


● 足跟痛除上述病因外也和長期勞損、年齡增長有關,治療效果影響因素較多。
● 多可治癒。

預防


● 平時注意避免長時間站立、長時間走路,穿著合適的鞋襪,適當進行放鬆。
● 保持合適的體重,也能夠有效減輕足跟的負擔,降低足跟痛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