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師,讀音guó shī,漢語詞語,意思是宗教中學德兼備的高人的稱號。
guó shī
2.國家的軍隊。
3.王莽設置的職官。
4.太師的別稱。
5.一國的師表。
6.指國子祭酒。
7.帝王封賜高人的尊號。始於北齊法常。
8.元﹑明﹑清亦用以敕封
藏傳佛教地區(西藏﹑內蒙等)的上層僧侶。
雍正年間,清世宗又為第十五世章嘉於
匯宗寺西方建立了善因寺(西廟、青寺)(天純《內蒙黃教調查記》)。清初諸帝對於喇嘛的封號甚為謹慎。乾隆皇帝特別制一篇《喇嘛說》刻在
雍和宮的四面碑上,那上面說:喇嘛又稱黃教,始盛於元,沿及於明,封帝師、國師者皆有之。但更多的國師出自道教,如唐代國師
楊筠松,是典型的道教徒,風水學泰斗,元朝國師
丘處機等均出道教。一般由漢人統治的朝代國師多出自道教,由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有部分時期,國師則從佛教中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