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澤鎮

嘉澤鎮

聞名全國的“花木之鄉”嘉澤鎮位於常州市武進區西部,東鄰西太湖(滆湖),孟津河、239省道、金武路、長虹西路、延政西路貫穿全境,沿江高速公路在嘉澤辟有兩個道口,滬寧鐵路和京杭大運河毗鄰而過,距國家一類口岸——常州港僅20多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全鎮地勢低平,綠樹成蔭,四季花香,魚蝦肥美,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是常武地區最佳人居之地,被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譽為“綠色生命的搖籃”。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嘉澤鎮為2019年國家衛生鄉鎮。

區域簡況


●名稱來歷 據清光緒《武陽合志》載:宋代大學士佘中,得中狀元后把自家住宅稱為“佘宅”,當地儒生認為本地水鄉澤國,湖川環繞,河塘密布,改“宅”為“澤”。后成為小集鎮,蘇北等地人來鎮經商,把“佘澤”音訛為“茶食”。又因有人曾手書對聯“嘉乃丕績,澤潤生民”,辛亥革命后,當地百姓取其上下聯的第一個字,組成“嘉澤”,(也有人簡寫成“加澤”),鎮名由此至今。
●地理位置位於常州市武進區的西部,東瀕滆湖(西太湖),南鄰湟里鎮的村前,西靠金壇區堯塘鎮,北接鄒區鎮的卜弋、泰村,猶如滆湖(西太湖)畔的一顆閃亮的明珠,光彩奪目。政府駐地為嘉澤集鎮人民路46號,電話區號0519,郵政編碼213153。
●政區沿革 宋元時屬棲鸞鄉,明朝時歸大名鄉,清至民國初屬大有鄉,民國22年(1933年)始成立嘉澤鄉。民國26年(1937年)又撤歸大有鄉,民國36年(1947年)又成立嘉澤鄉。1999年11月,厚余鎮併入夏溪鎮,改稱夏溪鎮,成章鄉併入嘉澤鄉后改稱嘉澤鎮。2007年3月夏溪鎮併入嘉澤鎮。
●政區劃分 轄嘉澤、夏溪、厚余、成章、滿墩、朝東、躍進、南庄、三星、周庄、甘盪、西城、閔市、夏庄橋、豐楊、士橋、觀庄、晨山、捕撈等19個行政村和嘉澤、夏溪、厚余、成章等4個社區居委會,下設679個村民小組和71個居民小組。
●人口面積 轄區2011年末總人口7.68萬人,常住人口8.82萬人,絕大多數為漢族,有21個少數民族分佈各村、社區。轄區面積102.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8.6萬畝,水面3.4萬畝。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63.3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嘉澤鎮地處長江三角洲平原,地勢平坦,河流眾多,土地肥沃,光照充足,耕地以花木種植為主,水域以水產養殖為主。
●氣候水文 嘉澤鎮離海洋較近,受海洋氣候影響頗為顯著,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夏季偏南風長驅直入,高溫多雨,冬季受偏北風影響,寒冷少雨,春季氣候多變,秋季天高氣爽。具有春季溫和、夏季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四季分明的氣候特色。春、秋兩季短,夏、冬兩季長。鎮域位於北亞熱帶北緣,屬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無霜期226天左右。年平均氣溫15.76℃(1952~2007年)。最高年平均氣溫為17.4℃(1998年)。以1月份最冷,最低溫度為-15.5℃(1955年1月7日)。以7月份最熱,最高溫度為39.4℃(1978年7月10日)。日照:一般年總時在2,000小時左右,最多的年份為2,396.8小時(1955年),最少的年份為1,773小時(1980年)。風:秋冬季初春多北或西北風,晚春及春季多東南風。最大風速為21.7米/秒(2006年),一年中七級以上大風最多為19天(1963年)。
嘉澤鎮東瀕西太湖,擁有12公里的湖岸線,鎮域內河塘密布,孟津河、扁擔河、夏溪河等水系發達。全年雨水充沛,年降雨量平均1100毫米左右,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6月,平均165.8毫米,最少是12月,平均35.5毫米。最大積雪深度38厘米(2008年1月28日)。

經濟概況

●農業嘉澤鎮為江南小鎮、“魚米之鄉”,歷屆黨委、政府堅持“富民強鎮”戰略,連續多年為市、區級農業十強鄉鎮。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嘉澤人便開始走上花木致富之路。三十多年來,花木種植不僅形成了產業規模,而且已成為嘉澤的農業特色支柱產業,種植面積近10萬畝,擁有各類花卉苗木企業400多家,其中有一定規模的園林綠化企業100餘家,其中國家一級資質企業6家,占常州市綠化一級資質企業的75%,培養造就了專業銷售花木的6000多名經紀人,建有全國十大重點花卉市場、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農業部定點市場——夏溪花木市場,2011年,該市場交易額達98.8億元。2009年,嘉澤鎮籌建武進農博園。2010年,武進農博園成功創建為江蘇省武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2011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1.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68元。全鎮累計擁有無公害農產品16隻、綠色食品13隻,成功創建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工業全鎮工業企業以工程建築、園林綠化、化肥農藥、電子元件、機械鑄造等為主。改革開放后,工業經濟穩步發展。但受花木經濟發展和企業人才外流等影響,工業經濟明顯滯後於周邊鄉鎮。現有工業企業200餘家,其中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24家,全鎮第二產業總產值呈穩步上升態勢。2011年實現規模企業總產值34.8億元,銷售收入34.1億元,分別是2007年的1.62倍和1.65倍,年均增幅均超過了15%。三鑫軋輥、中科朗恩斯等新辦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中東牌”複合肥、“太陽寶”太陽能熱水器等產品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產品。東申泵業、惠澤管帶、方鑫化工等重點企業堅持科技創新,加快轉型升級,發展態勢良好。
●服務業 圍繞花木產業服務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文化娛樂、園林建築、圖紙設計、金融保險、農貿商貿、農藥農資等服務有了新的增長。嘉澤鎮休閑旅遊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建成花木市場、江南花都產業園、藝林園、紫薇園、楓澤山莊等一系列休閑旅遊項目,姬山項目、玫瑰園、盆景園、南一號地塊濕地生態公園和富都山莊等項目有序推進。在“2010中國旅遊精品國際推廣盛會”上獲得“中國低碳旅遊示範鎮”稱號。隨著“6+2”和“花博”主輔場館等重點項目的加快推進,鎮村環境的大力提升,道路交通的不斷完善,全鎮服務業發展增勢強勁。2011年,全鎮服務業增加值達22.25億元,是2007年的2.6倍。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嘉澤鎮自古以來文脈昌永,人文薈萃,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新石器時代的姬山墩,比春秋淹城還早3000年,1970年嘉澤姬山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及松澤文化文物:陶豆、陶罐,現都藏於武進博物館。2500年前春秋時延陵季扎,曾在嘉澤駐足留有季子廟,直到“文化大革命”時才被毀。漢唐時的昌福寺、元朝的千峰寺、清代黃塘恭毅墓的石人石馬更是增添了古老的神秘色彩。宋、明、清三朝有據可考的文人學士就有18位,故“十里三狀元”至今仍流傳於民間。一方熱土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嘉澤鎮政府設置文體站,每年組織送文化、送文藝、送電影下鄉,對全鎮文體事業進行指導。嘉澤鎮區建有影劇院,每年組織開展影(劇)展映(演)。嘉澤鎮建有書畫協會和武進區書法美術協會夏溪分會,群眾對書畫藝術有著特別的欣賞、收藏的興趣和愛好,學校對文化藝術教育更是各具特色,經常組織參加各類競賽,已有百餘人次在美術、繪畫、動漫、攝影、書法、徵文等競賽中獲國家級獎項。
嘉澤的民間藝術形式主要有灘簧、六蘇、唱春、掉龍燈、掉馬燈、掉獅子、掉小鬼、掮輪車、盪湖船、放風箏、書場、宣卷等。嘉澤雜技中的銜花、頂碗、晃板、穿跳、單輪車等表演藝術和阿興鴨頭(滷菜)製作技藝等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經濟發展,文化事業不斷繁榮,為推動文明建設,促進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
●教育事業 嘉澤鎮系省教育現代化鄉鎮,初中普及率為100%。全鎮7所中小學校中,嘉澤初中、嘉澤中心小學、成章初中、成章小學和厚余小學等5所學校為省級優質學校,夏溪初中為省級示範初中,夏溪小學為省實驗小學。另外,全鎮主要有4所幼兒園,其中嘉澤中心幼兒園為常州市示範實驗幼兒園,厚余幼兒園為常州市示範幼兒園,
●計生衛生全鎮建有計生服務站1個,並成功創建世代服務中心,每年免費為全鎮婦女提供專業檢查,獨生子女家庭獎勵扶持等政策全面落實。全鎮擁有嘉澤衛生院和夏溪衛生院等鄉鎮衛生院2所,成章甲狀腺專科醫院1所。農村社區衛生室布局合理,設施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9.9%。2011年全鎮1.5萬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接受了免費健康檢查。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寧常高速、239省道、長虹西路、金武路、延政西路、環湖西路、環湖北路、嘉村線、嘉湟線、嘉成線、成湯公路等主要交通道路途經嘉澤鎮,且寧常高速公路在嘉澤的閔市村和觀庄村分別設有兩個互通道口,距常州機場約25公里,到南京機場約45分鐘車程,滬寧鐵路和京杭大運河毗鄰而過,距國家一類口岸——常州港僅40多公里,交通十分便捷。隨著“五化三有”、“村村通公交”以及“花海大道”、街區改造等重點工程的實施,鎮村道路全面硬化,2007年以來新建改建鎮村道路83.8公里,橋樑27座,261-1、261-2、262、61、310、312、328等公交車基本覆蓋全鎮各村。
●郵政電信 郵政事業持續發展。形成了帶寬高、速率快、容量大的信息網路平台,實現寬頻接入覆蓋全鎮。全鎮已實現“校校通”、“村村通”。
●廣電網路 廣電事業發展穩定,全鎮已經完成有線電視戶戶通,2008年完成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整體轉換率達98%以上。同時,廣電寬頻業務也所發展。
●飲水工程 通過近五年的努力,全鎮現有自來水管線1108公里,自來水入戶率達80%。
●燃氣工程 全鎮已經完成集鎮區天然氣主管道建設,部分居民小區和企業已經啟用潔凈、節能、環保、廉價的天然氣。

鎮區市政建設

●市政功能 嘉澤鎮區為嘉澤鎮政府所在地,鎮區約15平方公里,建有初中、小學和幼兒園等學校教育機構,擁有設備設施先進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有農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均有分理處,郵政電信服務方便快捷,有蘇果超市、聯華超市等大中型賣場和正在改造提升的農貿市場,慶蘭樓、香滿樓等數十家特色鮮明的餐飲住宿服務單位生意紅火,在嘉澤新街區建有設施完備的居民健身廣場,自來水、污水收集等管網建設全部到位,61、261、262、310等公交車在嘉澤集鎮區有多處停靠站,廣電站、供水站等為民服務機構,公安機關在鎮區建有嘉澤派出所和嘉澤聯防隊。
●城鎮管理 嘉澤鎮開創了大城管管理格局,擁有一支裝備好、制度硬、管理嚴、機制優、素質強的城管隊伍,鎮區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有特色,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有成效。

名勝旅遊

●旅遊資源 嘉澤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迹和田園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除了嘉澤鎮名稱由來(因北宋熙寧年間佘中狀元的住宅而得名)、“十里三狀元”、“十里九進士”等民間佳話外,嘉澤鎮具有旅遊價值、可供瞻仰的古代遺跡包括姬山遺址(新石器時代)、雞墩神墩(新石器時代)、大帝廟(北宋)、佘墓庵(北宋)、千峰寺(元)、石人石馬(清)、如來禪寺(明)、昌福寺(漢唐)、太和觀(梁)等。同時,如詩如畫的嘉澤風光——爛漫鮮花、參天古樹、曲徑園林、田園風光、滆湖帆影、濕地野趣——本身就是吸引遊人的強大磁石。嘉澤鎮已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鎮)”、“中國低碳旅遊示範鎮”,擁有夏溪花木市場、江南花都產業園、藝林園、紫薇園、大樹基地、草盆花基地、蔬菜種植基地、楓澤山莊等農業旅遊景點,它們已成為嘉澤鎮一張張風格迥異的亮麗名片。

嘉澤狀元

趙熊詔
狀元之一趙熊詔為宋太祖長子魏王德昭後裔第二十六世孫,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己酉科進士,殿試第一甲第一名(狀元),欽賜狀元及第。
趙熊詔自小好讀書,以至鄰居對少年熊詔每日不斷的琅琅書聲習以為常。成人後,他常躲在家中一座方形二層小樓里潛心治學。他中狀元后,這座小樓被譽為“狀元樓”,后遭焚毀。趙熊詔喜好天文學,業餘時間常自製儀器觀測天體,一有發現隨即記錄,終生樂此不疲。
1720年,其父趙申喬卒於任上,在西北邊疆的趙熊詔先奔喪到北京,又親扶父親靈柩返歸常州。冰雪寒風中數千里的奔波,再加上失父后鑽心的悲痛,他回常州守喪還未滿月,竟因過度哀傷病逝於縣學街趙家老宅,年僅59歲。
佘中
狀元之二佘中,1000多年前,他經數十年寒窗苦讀,在北宋熙寧年間摘得全國科舉考試的魁首。耿直的佘中仕途上有起有落,后遭人暗算,佘氏滿門被斬,合葬於今嘉澤鎮窯港村北,稱佘墓。后尼姑在此設庵修道,名佘墓庵。
據當地老人講,佘中高中狀元后,為永世不忘,自豪的村民便將佘狀元的宅名命名為村名——佘宅。到了清代,這個小小村落漸漸發展成為小集鎮,為了好記易懂,鄉民把“佘宅”改為常州土語的諧音“茶食”或“茶澤”。古鎮巷口曾懸掛兩條楹聯:“嘉乃不績,澤潤生民”。正是讚美本鎮人文曾盛,誕生過狀元的意思。辛亥革命以後,人們乾脆取這副楹聯的首字,改“茶食”為“嘉澤”。
註:另一說法,佘中為宜興人。
庄培因
狀元之三庄培因,生於1723年,字仲淳,號本淳。1741年,19歲的庄培因獨闖京城,以舉人身份,考授中書,成為軍機處的一名低級辦事員。乾隆十九年(1754),庄培因奪得了殿試第一。
所謂“十里九進士”,就是以狀元趙熊詔家族為中心,在明清兩代一共出過9名進士。趙熊詔祖父趙繼鼎,為明代崇禎丙子科舉人、庚辰科進士;其父趙申喬為康熙己酉科舉人、庚戌科進士;其叔趙申季為康熙丁卯科舉人、丁丑科進士;其弟趙鳳詔為康熙丁卯科舉人、戊辰科進士;他們就構成了“一門三代五進士”的格局。另外,在觀庄村及周邊村子,清代中葉的趙枚泮、趙侗效、趙鍾產、趙仁基等4人也分別在乾隆和嘉慶年間中了進士。
嘉澤狀元坊效果圖
嘉澤狀元坊效果圖

產業結構


嘉澤鎮堅持走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之路,花木產業、旅遊產業發展迅速。花卉苗木種植面積近8萬畝,佔耕地面積的95%以上,全鎮90%以上的農戶從事花木生產,花卉苗木經紀人6000多人,具有一定規模的園林綠化企業50餘家,其中國家一級資質企業3家,二級資質企業14家,2007年花卉苗木銷售額25億元(含園林綠化工程)。
嘉澤鎮被評為“全國重點花卉市場”、“江蘇省重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華東地區10多個省市的花卉苗木集散交易中心,中國最大的花卉苗木專業批發市場,2007年該市場交易額達25億元。2000年嘉澤鎮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花木之鄉”、“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在發展花木產業的同時,嘉澤鎮還積極整合農業和旅遊資源,於2006年成功創建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鎮)。現有“一村、一場、兩園、兩庄、三地”等農業旅遊景點。即呂埠村新農村示範點、夏溪花木市場、藝林園、紫薇園、無花果基地、草盆花基地和“菜大姐”蔬菜基地,它們成為嘉澤一張張風格迥異的亮麗名片。

引歷史文化


嘉澤鎮
嘉澤鎮
嘉澤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資源豐富。嘉澤因北宋熙寧年間佘中狀元的住宅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原為“佘宅”,后音化為“茶食”或“茶澤”。辛亥革命后,取小鎮巷口懸掛兩楹聯:“嘉乃丕績,澤潤生民”的首字,改為“嘉澤”。還有元朝的千峰寺、清代黃塘恭毅墓的“石人石馬”、“十里三狀元”、姬山遺址等歷史人文資源;新石器時代的雞墩神墩(比春秋淹城早3000年),歷經滄桑巨變,更為嘉澤增添了古老人文色彩。
嘉澤鎮按照“花木之鄉、濱湖天堂、休閑勝地、歷史古鎮”的總體定位,持“環境興業、花木富民、三產強鎮”之戰略,以“自然生態、歷史文化、鄉村風貌、人文景觀”為亮點,以花木產業與旅遊產業互動發展為模式,積極融入西太湖綜合整治保護開發,進一步挖掘,整合和完善生態資源要素,按照“現代都市農業、花木特色生產、科普教育基地、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目標,把嘉澤打造成個性鮮明的“經濟繁榮、環境秀美、百姓富有、文化濃郁、社會和諧”的江南水鄉名鎮。

經濟建設


工業發展

嘉澤鎮
嘉澤鎮
嘉澤鎮工業已形成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格局,初步構建了以生物工程信息電子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為先導、機械製造加工業為基礎、外向型企業為窗口,各類性質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工業體系。“嘉澤工業集中區”現有工業企業150餘家,其中規模企業45家,2007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6億元,實現工業銷售收入25億元。以中東集團、方鑫化工等為主體的精細化工、生物化工產業成為全鎮的工業龍頭。以惠澤管帶、晨陽實業為代表的機械製造業,產品暢銷全國,成為嘉澤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達電子、吉福製造等一批外資企業,產品技術含量高,受到客戶的廣泛好評,產品遠銷歐美,不僅創造了大量外匯,而且成為嘉澤對外招商的重要窗口。

工業支柱產業

一是化工產業,以中東集團、金氏集團等為主體的精細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等產業,成為全鎮的工業龍頭。“中東”牌複合肥暢銷全國,成為江蘇省二十大名牌之一,2014年中東化肥廠因環境污染將生產基地搬遷至金壇,嘉澤只留下辦公總部;金氏集團成為武進市個私工業利稅大戶;湖西精細化工廠生產的聚丙乙稀醯胺曾填補國內空白。
二是機械產業,以柴油機部件廠、冷鑄軋輥、華亞軋鋼廠等為主體的橡膠軋輥、冶金軋輥、柴油機配件、緊固件、鏈條、摩托車輪箍、減震器及各類機械零配件產業,為集團公司配套生產,產品營銷全國。
三是電線電纜及電子產業,經港嘉電纜有限公司和嘉康公司為主體的電線電纜、電子產業產品贏得東南亞國家及地區的青睞,遠銷歐洲等國家。
四是醫療衛生製品產業,以衛生材料、神功掌等為主體的產業,產品倍受用戶歡迎和好評。集鎮和基本設施建設。
全鎮建有3.5萬伏變電所1座、程式控制電話局2座、農貿市場3個,澆鋪水泥、黑色市級公路30公里,夏溪河與孟津河交叉相通在鎮區形成天然港,航流量1000艘/日,日吞土量超千噸。鎮區內設有農行分理處、信用社、保險事務所、郵政、稅務等機構,建有2個花木交易市場,設2個集市貿易節,每五天循環輪迴一次,豐富了群眾的生活和繁榮了集鎮的市場。鎮區形成了以上工業區為主體,融商貿、行政、金融、教育、文衛、娛樂及居民住宅於一體的 4.5平方公里的小城鎮。

農業發展

嘉澤鎮耕地面積78989畝,承包面積64341畝,農田水利設施日趨完善,農業生產已走上產業化軌道,形成了花木種植、水產養殖、畜牧飼養三大支柱產業的格局。
其中以花木為主導產業發展迅速,種植面積達70472畝,佔總耕地面積的95%,全年市場銷售額、公司加農戶銷售額均達25億元。
水產業穩步發展,嘉澤鎮水產養殖面積有18000餘畝,其中圍網面積11000畝,年銷售5000多萬元。
畜牧業發展正形成規模,現有十萬頭規模養殖場1個,全鎮畜牧業產值達4500萬元。全鎮多種經營產值歷居全市前茅,連續多年被常州市、武進區評為“農業十強鄉鎮”。
同時,依託花木、滆湖構建花木觀光帶、湖濱觀光帶,打造常武地區最佳人居地。

文教衛生

有初中3所、小學4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幼兒園4所;在職教師329人,在校學生4894人,在園幼兒687人。建有萬冊圖書館2個、藏書2萬餘冊、廣播電視站1 個,有線電視收視戶30000餘戶;影劇院1個,座位分別為1000座。鎮村醫療網路健全,鎮衛生院2所,甲狀腺專科醫院1所,村社區衛生室13個;擁有病床120張,醫衛人員126名,醫療設備日趨現代化。

新農村建設


嘉澤鎮 領導
嘉澤鎮 領導
上埠村坐落於擁有近8萬畝花木種植面積和全國最大花木市場的“中國花木之鄉”——嘉澤鎮西南部,以生產銷售花卉苗木為主,是江南水鄉一個典型的花木專業村。在改革開放的春潮中,勤勞、智慧的上埠人洞察商機,勇立潮頭,敢為人先,憑天時、挾地利、聚人和,走出了一條“花木富民”之路。上埠村正邁步在“進軍現代化,建設新武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征程上,上埠人決心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早日建成生態環境良好、鄉村特色鮮明、居住條件宜人、觀光休閑的新農村,並就以條件相對較好的呂埠自然村為試點。
呂埠自然村有4個村民小組,160餘戶近600名居民,彎彎曲曲的成章河繞村而過,村北不遠便是剛剛新建的沿江高速,為呂埠村造就了三面環水、一面臨路的獨特地形。富了口袋的呂埠人積極興辦公益事業,修橋鋪路,互幫互助,努力追求社會主義新風尚,村風正,民風純。為了把呂埠村建設得更加美好,作為江蘇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村,近600名呂埠人在上埠村黨員幹部一班人的帶領下,更是齊心協力,主動參與,積極開展村莊整治,努力改善村莊面貌,不斷提高生活質量。隨著各項工程的順利推進,呂埠的村容村貌有了極大改觀:村道路寬闊,縱橫交錯,交通便捷;池塘眾多,水面清潔;粉牆黛瓦,民居舒適;遍植花木,綠草如茵,樹木蔥蘢,鳥語花香……優美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風景旅遊


夏溪花木市場

夏溪花木市場是一個集生產、經營、科研、服務、觀光於一體的現代花木園林綜合市場,是常州市、武進區二級政府確認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999-2007年先後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協評為“全國重點花卉市場、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被國家財政部農業綜合開發辦批准為多種經營開發項目,被江蘇省農林廳確定為省級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被常州市、武進區政府命名為“農業產業化十強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先進龍頭企業、第三產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曾連續多年被常州工商局授予“文明市場、重合同、守信用單位”。該市場按照“立足嘉澤、面向全國、彙集信息、搞活流通、促進發展”的總體思路,現已逐步建成了設施齊全、服務配套、交易量大、輻射面廣、調節功能強、省內獨一、全國知名的大型花卉苗木專業化批發交易市場,形成了內聯10萬畝花木生產基地,千家萬戶花農,外聯全國20多個省市一大批城市市場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新格局。已成為浙江、福建、廣東、安徽、江西、遼寧、湖南、山東、江蘇、上海等十省市及鄰近30多個鄉鎮花木集散交易中心,交易面積達21萬平方米,經營品種達1500餘種,2007年市場交易額突破25億元。

藝林園

藝林園
藝林園
位於全國聞名的花木之鄉——嘉澤鎮,位於239省道厚余段,由常州市華余園林花木有限公司於2002年5月投資興建,期初佔地面積120餘畝,投入4500萬元,2007年擴展到250畝,再次投入4200萬元完善農業旅遊設施。它是集科研、科普、生產銷售與休閑旅遊於一體的花木精品園,是全國科普示範基地、江蘇省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常武地區“特大樹種,快速生根”、“觀賞竹大全快速繁育”科研生產基地,是江蘇省內十多所高等院校的校外實習基地,是常州市首批中小學校校外實踐基地。現已列入常州至溧陽天目湖的國家AA級的旅遊景點之一。並於2003年6月作為第三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的分會場之一。

紫薇園

紫薇園
紫薇園
常州市欽風溝紫薇園位於“中國花木之鄉”——嘉澤鎮。坐落於滆湖之濱,毗鄰於春秋淹城,是國內紫薇培植最具規模,也最具價值的私家園林。現為嘉澤鎮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武進區科普示範基地、全國生態示範區創建基地。相傳,欽風溝之名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路經此地而欽點,頗有一份傳奇色彩。而紫薇是名揚世界的麗樹名花,生長緩慢,樹榦古樸光瑩、枝條柔軟。花期很長,從初夏開花持續至九月。宋代楊萬里詩曰:“誰道花無百日紅,紫薇長放半年花”,故有“百日紅”之譽。花色有紅、白、紫等色,粉繁爛漫、艷麗招展。欽風溝紫薇園因其量大、珍貴及座落欽風溝自然村而美譽中華。
該園始建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園主顧國儉先生憑著對紫薇的鐘愛與執著,從房前屋后零星種植起步,二十多年來孜孜不倦,耕耘不輟,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尤其是從近幾年大開發、大拆遷的廢墟堆中,搶救出大量頻臨危亡的大紫薇,讓它們在這裡安家落戶,依祖歸宗,盡展蒼勁秀美,悉綻嫵媚多姿。
紫薇園面積已達300餘畝,數量萬餘株。品種30多種,精品彙集,高雅華貴,構建了一個奼紫嫣紅,鍾靈毓秀的紫薇王國。園中綠水環繞,萬物蔥籠,繁花似錦,鶯歌燕舞。這裡是紫薇珍藏的博物館;是新品開發的科技館;是生態環保的示範館;是科普教育的展覽館。它將為探索植物王國之奧秘、追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淵源作出更大貢獻。

大帝廟

大帝廟是武進千年古剎,始建於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在歷史長河中幾經毀建。改革開放以後,欣逢太平盛世,大帝廟在地方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得到重建。修復重建大帝廟,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心向善、所求如意。
2005年5月,大帝廟請建築專家制定了《大帝廟復建詳細規劃圖》。按照規劃,整個寺廟分西區和東區兩部分。西區為宗教活動場所,有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樓、藏經樓、觀音閣和念佛堂等;東區為生活設施,有僧堂、齋堂等。兩區之間為花園、綠地,使廟宇掩映綠樹翠竹叢中,成為清凈佛地。

遷墳事件


一篇題為《嘉澤鎮官商一氣,為建私人農莊會所算計百姓祖墳》的帖子出現在常州本地論壇中。發帖人“紫貝殼73”稱:武進嘉澤鎮某些鎮、村兩級幹部為了配合不法商人興建農莊會所,獲取私利,竟然打起了晨山村委下屬的西興村200餘座祖墳的主意,意欲將祖墳短時間內強制搬遷。
昨天上午,記者專程趕到西興村實地調查。幾位村民告訴記者,去年12月23日他們接到了一份通告,由村委下發到各家各戶,告知公墓搬遷一事。記者隨後看到了這份通告,主要內容為:經嘉澤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西興村石壩公墓墳所屬地塊將由嘉澤鎮政府流轉,涉及的戶主將祖墳自行遷移至嘉澤鎮中心靈堂,公墓內的樹苗也須自行遷移,並於2015年元月15號前完成,否則將一律作無主墳處理。記者看到,通告落款為嘉澤鎮晨山村民委員會。
“這完全是一種命令式的通知,村民無法接受。”西興村吳阿姨告訴記者,這片公墓內的墳墓不到200個,總面積約5畝,其中2畝是墓穴,3畝是村民的自留地。據了解,按照村委的說法,村民遷走祖墳后,每戶可以得到500元的補貼,但村民對此並不買賬。“這些墓位都有五六十年歷史,歷經了好幾代人。”吳阿姨說,村民都反對遷走祖墳。她還告訴記者,自己和其他幾個村民曾多次找到村委反映情況,但始終無人問津。
隨後,記者來到村民所反映的這片公墓。據現場觀察,公墓面積不大,與傳統公墓相比,墓穴較為分散。公墓就位於晨山農莊旁,四周綠樹環繞,空氣清新。一些知情村民向記者透露,鎮政府之所以要流轉土地,是想配合開發商在地塊上建造辦公樓。
針對這一情況,記者來到西興村所屬的晨山村委了解情況。由於村書記外出,記者找到了村民委員會主任,該主任向記者解釋,土地流轉要求村民搬遷祖墳是嘉澤鎮政府下達的任務,村委只負責傳達精神並分發通告,具體原因還需要鎮政府進行解答。
記者隨後又與嘉澤鎮分管民政的負責人取得聯繫,對方卻告訴記者,鎮政府從未要求村民強制搬遷祖墳,通告內容應該是村委擬定的,鎮政府並不知情。“搬遷屬於自願行為,政府不加以干涉,但未經火化下葬的行為是不允許的。”負責人說。

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嘉澤鎮為2019年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