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河鎮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轄鎮

熊河鎮位於湖北省荊州市東南、江陵縣腹地,與江陵縣城東、北、西三面接壤,南與公安縣隔江相望。

1958年設熊河公社,1961年設區,1975年撤區建公社,1984年建鎮。位於市境東南部,距市中心30公里。面積127.2平方公里,人口4.2萬。沙(市)洪(湖)公路從鎮中穿過。轄花橋、司馬、花彭、熊堤、熊河、捷口、明星、新莊、沙嶺、新河、永固、兩橋、洋湖、建國、彭市、國強、荊干、躍進、新壋、民主、邊江、三閘、南湖、嚴中、侯壋、黃林、楊林、花蘭、嚴北、吳橋、南橋31個村委會和熊河1個居委會。

熊河是長江荊江段北岸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小鎮,因"熊家河"而得名。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楚文化的發祥地。1997年在集鎮附近發現多處古墓群,其隨葬品保存完好,據有關專家鑒定為東漢末期之物,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農業主產棉花、水稻、芝麻、豆類、油菜子、魚。全鎮版圖面積127.23平方公里,轄31個村、1個漁場、228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68877畝,總人口4.8萬。

2019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歷史沿革


鎮以駐地熊家河命名。1951年屬江陵縣第五區,1952年屬郝穴區,1957年屬熊河區,1958年設熊河公社,1961年改區,1975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
1996年,面積127.2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轄花橋、司馬、花彭、熊堤、熊河、捷口、明星、新莊、沙嶺、新河、永固、兩橋、洋湖、建國、彭市、國強、荊干、躍進、新壋、民主、邊江、三閘、南湖、嚴中、候壋、黃林、楊林、花蘭、嚴北、吳橋、南橋31個行政村和熊河1個居委會。
2004年,鎮政府駐熊河,人口41554人,面積139.2平方千米,轄熊河1個居委會和花橋、司馬、花彭、熊堤、熊河、捷口、明星、新莊、建國、彭市、國強、荊干、躍進、民主、沙嶺、新河、南橋、永固、洋湖、兩橋、邊江、三閘、南湖、嚴中、候壋、黃林、楊林、花南、嚴北、吳橋、新壋31個行政村。2005年,人口46128人。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熊河鎮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適宜,雨水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等特點。全年日照時數1827~1897小時,全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03~110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平均氣溫16℃~16.4℃,極端值最熱39.2℃,最冷-19℃;無霜期246~262天。全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據郝穴水文站氣象資料1964~1982年雨量統計,郝穴鎮年平均降雨量為1184.3毫米,最高年份1980年為1658.7毫米,降水日數133天;降水量最低年份為1971年,639.5毫米,降水日數為96天;月降水以6月為最多,平均152毫米;月最高降水量399.3毫米(1980年8月),日最大降水量251毫米(2001年6月8日);平均降水日數120天左右,6、7、8三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50%。1998年,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形成二度梅雨,元至8月,荊州市平均降水量即達1178.2毫米,僅次於1954年;據江陵縣水利局資料,6月12日至7月5日平均降雨168.6毫米,7月16日至8月5日平均降雨265毫米。

土壤

全鎮土壤包含水稻土和潮土兩個土類,7個亞類,7個土屬,75個土種,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適於種植多種作物。
湖北省荊州市文藝團下鄉演出
湖北省荊州市文藝團下鄉演出

行政區劃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
421024102:~001121熊河居委會~201220建國村~202220彭市村~203220國強村
~204220荊干村~205220躍進村~206220新當村~207220民主村~208220花彭村
~209220花橋村~210220司馬村~211220熊堤村~212122熊河村~213220捷口村
~214220明星村~215220新莊村~216220沙嶺村~217220新河村~218220蘭橋村
~219220永固村~220220洋湖村~221220兩橋村~222220邊江村~223220三閘村
~224220顏南村~225220嚴中村~226220侯當村~227220黃林村~228220楊林村
~229220花蘭村~230220嚴北村~231220吳橋村~500220熊河漁場 

經濟


熊河農業資源豐富,特色鮮明,是國家重要的優質商品糧、商品棉產區和湖北省“雙低”油菜產業化示範區之一。這裡盛產蔬菜、瓜果,已註冊的“民主牌”無籽西瓜、“國強牌”秋西紅柿享譽荊楚和中南地區。
熊河工業發展較快。全鎮擁有輕工紡織、染料助劑、商標輔料、建築建材、紡織器材、農副產品加工等六大產業為主體的工業企業11家。
熊河基礎設施完備,水陸交通便捷,省道荊洪公路和正在開工興建的一段公路以及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熊河集鎮布局合理、設施齊全、環境優美,1996年被列為全省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之一。熊河發展勢頭強勁,投資環境寬鬆,政策條件優惠,人民熱情好客。

文化


熊河是長江荊江段北岸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小鎮,因“熊家河”而得名。

特色產品

藥草
藥草
主要農作物有稻穀、大豆、棉花、花生、油菜籽、芝麻、紅薯。特產有枳殼。熊河鎮枳殼果皮清黑,果瓤較小,肉厚黃白,為枳殼中之上品。
熊河鎮的葯業源遠流長,有1800多年的歷史,始於漢晉,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相應的稱號,吳稱葯攤、唐辟葯墟、宋成藥市,明清時期臻於鼎盛,形成“南北川廣藥材之總匯”的大氣候,羸得“葯都”美譽,享有“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之稱,成為全國中藥材集散地和藥材炮製中心。樟樹葯幫,與京幫、川幫鼎足而三,號稱“三大葯幫”。
熊河鎮四特酒屬特香酒。2004年“四特”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四特集團共有四特牌系列產品百餘種,形成了高、中低檔;高、中、低度系列。其中有:珍藏版四特酒、15年、10年、5年陳釀等產品。
熊河中學
熊河中學
鹽化工是新興產業,隨著本市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鹽化產業鏈逐步做大,已成為支柱產業和本市的特色品牌。
春絲面
條米粉加工企業,也是全國知名的麵條生產企業。春絲公司現擁有“春絲”、“凌波仙子”、“絲絲福”、“春佳”四大品牌,各類高、中、低檔一百多個品種的麵條、米粉產品,所有麵條、米粉產品均無毒、無害、無任何污染,不添加任何非營養性和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添加劑,符合國家或行業質量和衛生標準要求。公司麵條、米粉產品具有安全健康、面體勁道、柔韌爽滑、易熟、久煮不糊、不渾湯等特色,深受廣大用戶青睞。春絲產品已全面進入沃爾瑪、家樂福、樂購、好又多、易初蓮花、華聯等大型超市,並遠銷出口到美國、日本、法國、西班牙、英國、葡萄牙、德國、義大利、香港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紅桔
熊河鎮悠久的種植柑桔的歷史,被定為全省柑桔生產重點鎮,全國85個柑桔生產基地之一。樟樹紅桔以色艷、味甜、皮薄、核少而聞名全省,行銷海內外。

社會


醫療合作

熊河福利院
熊河福利院
熊河鎮財政所在徵收合作醫療基金時努力做到“三員一規範”。一是當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宣傳員。有些群眾對政策、報銷範圍、報銷比例不太清楚,專管員進村入戶時就進一步宣傳講解,並告知參加合作醫療享受補償的真人真事。
二是當好徵收工作的服務員。因時間緊,任務重,我們採取邊收錢、邊登記新增戶、邊填寫合醫證的方式進行。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徵收任務,專管員利用晚上加班加點,徵收在一線。
三是當好合作醫療收款資金、票據的保管員。所有徵收的合作醫療基金必須一天一進帳。

組織機構

黃華同志主持全面工作。
方文秋同志協助黃華同志主持全面工作。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負責財政財貿工作,側重沿江產業園建設、縣鎮重點項目協調與督辦。負責荊干村征地、拆遷工作。
陳琳同志主持政協工作,任政法委書記,負責綜治工作,分管機關、黨群、綜治、信訪維穩、財政財貿、審計、物價、煙草、人口與計劃生育等工作;協調稅務、工商、金融、保險、供銷、商貿、郵政、電信等工作。負責彭市村征地、拆遷工作。
潘友明同志主持紀檢監察工作,分管經濟發展、民兵預備役等工作。負責農村政策、現代農業發展、工企業發展、水利、林業、漁業、血防、安全、消防、技術監督、環境保護、電力等工作。負責國強村征地、拆遷工作。
蔣代軍同志主持武裝工作,負責民兵、預備役工作。分管農業、林業、漁業、水利、血防、農口單位改制、現代農業開發、農業項目推進等工作。
陳宜章同志分管工企業發展、招商、安商、企業改制、安全生產、消防、環境保護、電力等工作,協調技術監督工作。
黃枝梅同志兼任黨政綜合辦公室主任、便民服務中心主任,主持宣傳、婦聯、共青團工作,分管計劃生育、文衛、統計等工作;
王禮東同志主持組織、統戰(民族宗教)、l老齡老乾、鎮總工會工作,負責沿江產業園建設日常工作。負責建國村征地、拆遷工作。
李長青同志分管綜治維穩、國土、城建、安全飲水工作,負責鎮內重點項目申報與實施。
夏達同志協助沿江產業園建設與服務工作。
蔣聖彬同志主持人大日常工作,分管交通工作。協助沿江產業園建設與服務等工作。
劉堂清同志分管民政、移民、社區、人事、編製、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協助沿江產業園建設與服務等工作。
萬武平同志負責荊監一級公路建設協調工作。協助沿江產業園建設與服務等工作。